APP下载

三星堆考古再“上新”

2022-03-16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青铜文物保护

三星堆又上热搜了!

6月13日,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联合主办了“考古中国”重要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会上公布了大量前所未见的文物,发现超过80平方米的建筑遗迹,还公布了祭祀坑的测年为距今3200年至3000年。

“太震撼了”“三星这么牛”“史上最忙考古队”,网友通过网络直播与新闻报道,或点赞或转发,热烈而深入地参与讨论互动。近年来,公众对三星堆考古进程的浓厚兴趣,已成为一种文化和传播现象。

素材链接

三星堆是什么

三星堆古遗址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古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为什么那么重要

三星堆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

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许多光怪陆离奇异诡谲的青铜造型。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流光溢彩的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今天的我们为何要认识三星堆

我们关注三星堆,不仅是关注三星堆文明,更是关注以三星堆为代表的长江流域青铜文明时代。这些相对独立的区域性文明,与中原商文明相呼应,共同佐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多样性。三星堆的考古挖掘,一坑坑、一层层地,展示著千年前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城的关系,让我们以更近的距离去寻踪文明,贴近历史。(选摘自光明网)

文本解读

角度一:与历史对话。

考古,无论是作为一种职业还是一项事业,可能都从未得到如此广泛而细致的关注。这种关注,得益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得益于公众文化素养的整体提升。提起三星堆,恐怕无人不知,而更重要的是,这开创了一种新的考古方式——线上线下联动,一边考古,一边传播。可以说,这次考古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文物、历史、文化的科普。不妨去想象一下,当学生看到课本上讲到的三星堆和青铜人面像,可以“直播”观看挖掘过程,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与历史对话的场面!或许,这样一场互动,已经在很多孩子心中种下了梦想。(樊成,光明网)

角度二:认识历史,理解中华文明。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文物和遗迹不仅有趣味、长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以物质载体的形式,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中国人的自我认知。我们都想知道自己和脚下土地之间的联系,了解自己是谁,从哪来,向哪去。

三星堆成为“网红”,考古不再“冷门”,也引申出一个更大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中国历史,如何理解中华文明?(澎湃新闻)

角度三: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截至目前,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达到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不仅是三星堆,北京最大限度保持长城景观原貌,西安地铁建设因文物保护需要而深挖和绕行,杭州良渚遗址文物保护核心区开展居民搬迁……各地都在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探索历史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

三星堆文物再次“上新”,只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后续更深入的学术研究才刚刚开始,社会公众对中华古文明的兴趣也会持续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三星堆以及其代表的中国考古事业,还会是属于每一位中国人的高热话题。(澎湃新闻)

运用示例

中华大地具有多个地理单元,各地文明化进程各具特色,呈现出多元起源、丰富多彩的样态。始终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文化因素,正是中华文明能不断创新、延绵不绝的根本原因。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华夏先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凝聚着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澎湃新闻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青铜文物保护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青铜之光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名胜古迹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
探索青铜爵的秘密“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