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TPR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16江苏省无锡市育英锦园实验小学
陈 婷(江苏省无锡市育英锦园实验小学)
TPR教学法也叫全身反应法、直接式沟通教学法,是美国心理学者James Asher在19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指幼儿通过听、说获得足够的信息后,就可以由量变达到质变,从而就可以自然地用语言进行表达。通过TPR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加自然地汲取英语知识,实现理解吸收和内化。
一、TPR教学法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促进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TPR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其主要教学模式是说和做,让学生不仅将英语落实于口头,还要落实于动作,这样就扩展了学生的记忆渠道,学生以多种感觉来学习与理解英语。实际上小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比较感兴趣,因为英语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新鲜的语言,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但是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部分孩子似乎对于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而TPR教学模式是说与做的结合,正好体现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也适应于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认知特点。
在TPR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做动作让学生理解英语的词汇及句子等内涵,进而让学生做动作与说英语相互配合来学习与掌握英语,融合听、说、做于一体,通常是教师做动作,并让学生明确动作的意思,教师再引导学生做动作,可以用各种英语指令让学生做动作,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互动进行动作与英语交流的互动,这让学生在动态和愉悦的氛围中习得英语和运用英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TPR教学模式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融合了听、说、做,即教师或学生做动作,学生需要进行观察领悟、模仿,听取对方的英语指令,并将指令落实于具体行为。教师要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不能单纯以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总体素质的标准,而是要抓过程教学管理,让学生学会用准确的英语进行交流与表达。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在应用TPR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小学生对于知识回生现象严重的特点,重复性地进行指令动作的演示,通过体态语和教学工具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明确指令的含义,学生要理解这些指令的意思,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可见,TPR需要学生用耳听,用嘴说,这就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在应用TPR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小学生对于知识回生现象严重的特点,重复性地进行指令动作的演示,通过体态语和教学工具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明确指令的含义,并做出相应的动作。TPR需要学生用耳听,用嘴说,这就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三)培养学生听懂课堂指令的能力
TPR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形象生动的情境教学模式,是以指令性动作让学生理解英语的含义,体验英语语境。教师用动作创设情境,学生理解教师或同学所做的动作,并用英语或相应的动作进行表达,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堂指令的运用与训练。一是教师用英语指令指挥学生做相应动作,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听英语的习惯与能力。学生能够听指令、做任务,优化学习过程;二是学生听懂课堂指令,可以真正融入英语学习情境当中,使课堂教学充满英语氛围。这对于学生熟悉英语学习环境,融入英语学习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促使作用。
二、TPR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演绎动作,指导正确发音
运用全身反应教学法,首先应当调动学生的肢体动作,通过教师自身演绎或引导学生演绎,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发音,这种通过动作进行的发音指导,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肌肉记忆,强化学生对单词发音的理解,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如在“Hello”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到与打招呼相关的英语单词,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演绎动作,让学生记忆相关的单词发音。教师首先教学生hello这一单词的发音,模拟走在路上和一位朋友相遇的场景,此时教师高举右手挥舞,用标准的发音说:“Hello!”多次重复之后,学生就能够形成正确的印象,然后,再指导学生发音的口型,突出中间的元音音节,接着教师让学生自己模拟使用这一单词的场景,学生就会模仿教师刚刚所演绎的动作,挥手冲远处喊:“Hello!”这样学生就学会了Hello的正确发音。随后,教师为学生演示hi这一单词的发音,告诉学生:“Hi这一单词和Hello所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用相同的动作进行表达,但大家要注意的是Hi这一单词的音节口型要张大,这是它与Hello不同的地方。”教师接着为学生演示使用Hi这一单词时的动作,经过动作演示之后,学生能够将这两个单词关联记忆在脑海中,有效实现了对本节英语内容的学习。演绎动作是进行全身反应教学的第一步,即激活学生的身体,让整个身体融入英语学习中。
(二)对比神态,理解中西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语言表征的。语言是主要工具,神态则是重要辅助。教师要对比使用语言时神态,引导学生理解中西方语言文化的不同,体会在某些情境中两者的细节差别,让学生有效积累和吸英语文化。如在“How are you”这一节,学习到狐狸与乌鸦的故事。教师首先询问学生:“在这一故事中,狐狸首先对乌鸦说Hello,dear!dear一词是什么意思?”学生此时就会回答教师dear是“亲爱的”。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解释主要体现出的神态:“狐狸在说这一词汇时,采用了一种礼貌性的神态,表情没有过分亲昵,而在我们国家,‘亲爱的’一词使用时则会表现出十分亲昵面带笑容的神态,它是一种亲密关系的表现。”这位学生表演使用汉语“亲爱的”时较为亲切的感觉和神态。学生此时就会产生不解,教师接着讲述:这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在中国人的礼仪规范较为保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十分开放,因此“亲爱的”这一词汇基本只使用在家人、恋人以及非常亲密的朋友之间,而在西方则文化氛围较为开放,人们可以任意对陌生人使用“dear”表达礼貌,并不是一种亲密关系的体现。因此,我们在使用中英文时所体现的神态也不相同。这样,学生就可以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特点,并且能够成功掌握本节相关内容。进行使用语言的神态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文化细节差别,对比所呈现的形象化、视觉化特点也能够有效储存在学生的脑中。
(三)融合音乐,培养良好语感
运用全身反应教学法,还应当融合音乐进行教学。这是调动学生听觉的有效方法,通过为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通过音乐律动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对音乐中英语句子的复述培养良好语感,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氛围。
如在“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到与交通方式相关的英语知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伴着音乐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这种音乐既可以是教师从网络中获取的,也可以是教师自己改编的。
在学生阅读完课本基本句式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形成“by+交通工具”的语言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语感,教师首先将问句“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编成有韵律的音乐。例如采用铃儿响叮当的韵律,接着告诉学生:“大家跟随我唱出的问题回答我,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this morning?”
接着让学生采用by句式进行回答,学生的回答可以没有韵律直接用简短、快速的话语回答出即可,教师按照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的顺序进行提问,让学生依次紧接着回答。此时学生听到教师的询问后,便会开始回答教师的问题:“by bus”“by bike”“by subway”等,这样学生就实现了通过融合音乐进行句式的联系,待全班学生提问完毕,学生也学会了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这一句式的韵律,此时教师便让学生同桌两人分别通过唱的方式进行提问,然后互相回答,在学生相互唱出英文单词的过程中,学生对how引导的句式也练习得较为熟练了,这都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知识进步和提高。
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音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在这一阶段思维、性格都较为活跃,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吸引学生过剩的精力,将其转移到英语学习中来,有效实现了英语学习效果的提高。
(四)表演短剧,探究文化内涵
英文短剧是一种调动学生全身动作、感官的学习途径,教师应当让学生表演短剧真正融入英语课本所设置的情境中去,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对台词情节的学习实现英语进步,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英语文化氛围,探究英语文化内涵,助力学生的英语学习。
如在“New year's party”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到与新年节日的英语句式,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编排剧本,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探索。教师编写的剧本要围绕新年节日的主题展开。在引导学生完成课本阅读后,教师拿出剧本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剧本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中国人过新年的剧本,里面记录了一家人过年时所要进行的活动和习俗,而另一本则是西方人过圣诞节时的剧本,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引出西方人圣诞节的习俗,学生可在其中任选一种进行表演。学生几乎都选择了圣诞节剧本,这是因为学生对英语文化较为好奇的缘故,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一阶段的准备时可以不设置中国文化剧本,直接让学生感受英语文化。在剧本中,学生分别扮演了一个家庭中的父母、孩子等角色,通过“Today is Christmas!Let's have fun!”等对话进行圣诞节活动的表演,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习得课本中的相关单词和短语,对英语文化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细致的体会。
英语文化是一个较为庞大的体系,以往只针对英语单词、语法的教学并不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感受到英语文化氛围,而通过短剧则可以让学生实现对英语文化内涵的探究,有效助力学生的英语学习。
(五)设计游戏,引导学以致用
调动学生的全身动作和感官,还可以通过设计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教师在游戏中为学生设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在游戏中英语的使用完成任务赢得游戏,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强化。
如在“It was here just now”这一节中,学习到与天气相关的词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游戏,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说出的天气,进行相应的衣物回答。教师首先说出:“It's sunny day!”接着就让学生开展游戏竞赛,在sunny day时可以穿哪些衣服呢,比较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知识应用能力,学生此时就会开始寻找,发现T-shirt、dress等衣服都符合,就抢答问题,这样就可以通过游戏让学生将所学的英语单词应用起来。
英语游戏应当经过教师的充分考虑和策划后实施进行,教师要综合评估游戏的趣味性、安全性、知识性,让学生真正地寓学于乐,真正地在英语游戏中实现英语知识的应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全身反应法是一种适应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带有游戏性质,注重运用祈使句的形式表达,使个体学会用语言进行反应的英语教学法。通过应用这一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未来期待有更多学者针对这一领域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探索出更加有效可行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