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创新驱动任职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2022-03-16施文辉邹佳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学为中心教员中心

黄 敏,施文辉,邹佳岐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18)

1 “学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内涵

“学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教育家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理念。杜威认为,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主要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习惯、情绪、冲动和智慧等天生心理机能的不断发展、生长的过程,儿童教育必须从传统强迫儿童死记硬背、填鸭式地灌输书本知识的教育中解放出来,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进行教育,激发儿童的学习需要和兴趣,促进这种儿童的本能生长过程。

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ness,SC)”的教育理念。罗杰斯指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灌输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多成为无主见、缺乏创新性的个体;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深刻反思,实现人本主义的理性回归。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始盛行,同时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学为中心”教学模式引起广泛关注,使得“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演化、发展。

实际上,在我国古代,实行的教育模式就是以“学”为中心,只是到了近代民国后,也就是1912年元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两个文件,开始了以“教”为中心的教育模式[2]。在古代,以“学”为中心主要表现为重视考试和监督检查,轻教学,强调学生个人自学;以个别教学为主,集体教学为辅。

那么,在现代教育中,“学为中心”又有怎样的内涵呢?“学为中心”不仅仅包括以学生为中心,还包括以学习为中心。这一内涵既强调了学生的中心地位,也突出了学习的中心地位[3]。所谓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学生需求为重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综合多项措施提升学生未来职场竞争力;而以学习为中心,是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挖掘其自觉学习的潜力,而不是单方面地教。

“学为中心”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但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且还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它改变填鸭式传授、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学为中心”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5]。

2 开展“学为中心”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的教学模式大多还是采用“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员的作用,把教员这种主导地位变成了主体中心地位,某些程度上教员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单方面的“满堂灌”。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成了单纯的知识接收器,缺乏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从教学内容上讲,教员主要是将书本知识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重求同再现,轻求异创新,缺乏对学生智力开发、思维训练和能力的培养[6]。

21世纪的今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迅速,学生汲取知识的机会和平台越来越多。如果仍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然受到扼制,学习热情和动力也难以被激发,无法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必须尽快加以改革,实行“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学为中心”,不仅是时代所趋,也是国情、政策所趋。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发展”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又再次强调建设学习型社会。2010年7月,国家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学习化社会,培养个人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改革已经迫不及待。

因此,“学为中心”教育理念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3 “学为中心”教学理念在任职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任职专业主要包含三个层次课程的教学:原理基础课程、典型装备课程以及装备使用课程。这些课程所讲述的装备结构复杂、原理性强、操作使用较难掌握。即使教员自身专业素质强,但依赖传统的“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较难使学生真正学会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有必要采取“学为中心”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真正学会了什么,而不是学了什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密切交融,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为中心”教学是当前的主要路径。下面从三方面进行介绍。

3.1 构建课程线上预习资源

传统教学,只发给学生一本教材,学生只是单纯通过读教材来进行预习,抓不住每堂课的问题和重、难点。为了提升课上上课效率,有必要提供一些线上课程资源供学生进行更为针对性的预习。

针对当前大四学生专业课程较多、各种任务较为繁重的情况下,建立用于预习的线上微课程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即教员在课前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每堂课进行概述,给出每次课需解决的问题,制作成微视频上传课程平台,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网络资源,探究问题的答案,以备课上进行互动研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也需要在课前将预习后存在的疑虑提交课程平台,供教员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使教员能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更为充分的备课。

3.2 开展线下参与式学习

通过课前线上布置预习任务的这种方式,教员能进一步明确“学为中心”的教学重点,老师在课堂上主要解决学生存在的疑问,而并非所有内容都通篇讲授,对于学生普遍反映已经理解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问题为牵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设置的问题应以本次课需解决的问题和学生存在困惑为主,采取的参与学习形式可以是小组学习、小组讨论、应用实践、同伴互教、小组展示等方式[7]展开。通过课上提出疑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小组合作研讨,提高学生组织能力、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互动过程中,教员需尽可能多地安排叫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回答,应采用解释、启发、引导的方式进一步鼓励学生探索解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同时,也可采取翻转问答,即学生问、教师答[8]。学生在探究、提问并最终释疑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提高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3 课后线上反馈提高

课上时间有限,教员能对主体内容进行讲解,但做不到人人都能解惑,因此,课后的反馈非常有必要。

学生课后在课程平台上可以分享学习心得,提出问题,教员及时作出反馈,并予以公开,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最终达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 结束语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为中心”几乎无师不知,但这种教学模式普及率并不高。本文介绍了“学为中心”教学模式的简要发展历程及内涵,分析了开展“学为中心”教学的必要性,并最终以任职专业教学为例,给出了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为中心”教学方法。而这种教学方法的推广,要求对当前教学条件进行改造升级,基于现有校园网络建立线上课程平台,便于师生上传课程资源、进行远程互动。

猜你喜欢

学为中心教员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貌合神离 远离主旨
浅谈青年教员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