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育人”视域下素质拓展融入大学篮球课程的 实践研究

2022-03-16袁育明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课程育人身体素质篮球

袁育明

(兰州工商学院 体育教学部,甘肃 兰州 730101)

引言

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地具备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高质量人才,2017年国家出台文件,强调要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即“三全育人”。2018 年,教育部根据“三全育人”总要求,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措施。这是国家在新时代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教育战略,要求教师以及其它部门都要肩负起育人的职责,在各环节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进行培养。从学生的入学开始一直到毕业,进行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育人。其中,课程育人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首要途径,是“三全育人”中最基础、最主要的渠道,课程育人即通过各类课程教学来实现育人功能。课程育人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课程思政两种途径实现。大学体育课程作为通识课之一,也需完成课程育人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应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重要任务,聚焦课程、课堂和实践教学三种主渠道,围绕课程、课堂、教学、教材和学生这五种基本要素来构建一个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有效的体育课程育人体系。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跑、跳、进攻、防守、运球、传球、投篮等复杂的技术和战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开设篮球课,不仅能够普及学生的篮球知识,提升篮球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以及使其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在篮球课中实施素质拓展,可以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心理潜能和身体潜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增强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进而弘扬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素质拓展融入大学篮球课程是实施课程育人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在“三全育人”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以课程育人为出发点,以素质拓展融入大学篮球课程的实践为研究内容,以期总结素质拓展与篮球课教学紧密融合的实践经验,促使大学体育发挥课程育人的重要功能,落实体育课程的课程思政。

1 素质拓展融入大学篮球课程的必要性

2018 年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本科教育质量,通过多学科融合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贯彻国家人才培养战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同类型高校围绕自身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并不断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蹄疾步稳,不断走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之路。将素质拓展融入大学篮球课程是实施课程育人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某学院上篮球课的学生进行观察和调查发现,学生在参加素质拓展训练之后,普遍反映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团队协作意识、沟通表达的能力、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多为00 后,是典型的新时代青年,开放与幼稚并存,物质富裕与精神匮乏并存,同时由于缺少社会历练,挫折承受力差,缺乏责任担当意识,不愿吃苦,社会适应性差。通过在篮球课中实施素质拓展教育和训练,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学会相互关心、激励、信任和团结互助,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和目标责任感。对大学生认知、学业规划和提高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2 “课程育人”视域下素质拓展融入大学篮球课程的可行性

篮球运动是一种综合运动,运动技术分类多,动作难度大,要求运动者具备集体主义精神、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及勇敢坚强、机智果断的意志品质,还需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反应力,以及速度、耐力、灵敏度、协调性等,即篮球运动不但要求运动者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通过在篮球课程融入素质拓展,既能够培养大学生对群体性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竞争、合作意识与能力,以及自尊心、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又能降低大学生体能对抗的强度。而素质拓展是培养篮球人才的有效手段,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可以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心理和身体潜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并能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进而提高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素质拓展融入大学篮球课程是实施课程育人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在“三全育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甘肃省内高校开展素质拓展课程的学校较多,既有以教师为教授主体自行开设素质拓展课程的院校,如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师大、河西学院和兰州工商学院等,也有通过与企业合作购买服务的方式常态化开展素质拓展培训活动的院校,如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大学等。通过对已开展篮球课中融入素质拓展实践的高校调研分析发现,体育课程特有属性和素质拓展的组织形式有一定的关联性,这些学校通过在实践摸索中积累经验,发现在篮球课中融入素质拓展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意识,提高心理和身体素质,提升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成为身体和心理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 “课程育人”视域下素质拓展融入大学篮球课程的实践路径

“课程育人”是“课程思政”的实现手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1]。篮球课一直是大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结合大学身体和心理素质及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结合本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篮球课程改革是加强体育“课程育人”建设的必要措施。

3.1 强化学生对素质拓展的认知

思想是行动的前提,大学生必须在开展素质拓展之前,首先明确素质拓展对自身的重要意义、作用和影响,只有认知正确,才能够端正态度,引发积极的行为,形成科学的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思维,从而塑造健全人格,促进自身在职业、生活各领域的发展。因此,篮球课教师在实施素质拓展训练之前,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素质拓展的认知。课前,通过布置课前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各种形式了解素质拓展对大学生的意义、作用和影响;课中,利用开学第一节课让学生分组讨论和陈述自己在课前了解到的内容,在随后的课堂中,通过素质拓展实践进一步验证学生所了解到的理论知识;课后,布置素质拓展小任务并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以此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素质拓展的认知。

3.2 制定符合篮球教学与拓展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大纲

为了深化篮球课程思政建设,提高篮球课程的育人功能,篮球课程改革需要从多维度、深层次进行改革和优化。修订教学大纲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基础和保障,所设置的教学内容既要体现出课程育人的目标,又要以身体素质的提高和技能的学习为根本任务,发挥出篮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功能。符合篮球教学与拓展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要体现出课程目标的实施点,课后作业体现出课程的巩固点,课后小结中体现出课程的反思点,要基本满足篮球技能学习,提升学生素养。

3.3 合理进行课程时间分配

融入素质拓展的篮球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学习掌握篮球运动技能的前提下,利用课堂部分时间进行素质拓展训练。篮球教学50 分钟,身体素质练习20 分钟,课堂中最后30 分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通过全新模式授课,使大部分学生在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素质拓展融入到篮球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将篮球课程思政切实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3.4 改进教学方法

不断深化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更新迭代教学手段,利用辅助教学设备保障学习效果。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受到严重的考验,将拓展训练与篮球教学紧密衔接起来可以让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和健康意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还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2]。因此,体育教师应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及时更新教学手段,将篮球课程思政的理论知识和篮球运动拓展训练的价值理念、追求等融入到篮球课程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去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取向。科技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变得多样化和便捷化,教师不能靠单一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也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素质拓展训练就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利用其先行后知和先知后行的两种模式,学生通过课前探索,课中小组讨论,课后同学之间总结分享,有效地形成学习合力,使得学生在思想教育和篮球技能学习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3.5 健全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制定考核体系要求具有全面性和合理性,考试指标符合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考核是学生现阶段对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显性指标和隐形指标的测评分析出学生学习效果。身体素质和篮球专项技能提升属于显性指标。体育认知、学习态度等属于隐形指标。考核指标应涉及到学习态度、身体素质、技能测试等考核评价要客观准确,学生成绩评价需要科学的计算方式,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考核指标必须全面,不仅仅只参照某一项成绩直接决定最终成绩,从“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为激励大学生参加篮球课,建立科学的奖励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平时成绩+考勤+素质拓展心得体会+学习态度构成占总分30%,身体素质考核2~3 项占总分20%,篮球专项技能考试2~3 项占总分50%,考核内容中涵盖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学习态度、思政教育等维度的评价。

4 素质拓展融入高校篮球课的保障措施

4.1 深化“课程思政”及“课程育人”的同向同行目标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课堂中始终坚持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将素质拓展融入篮球课程思政,加强“课程思政”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整合素质拓展项目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效衔接形成体育育人的合力,确保课程在建设过程中稳步推进。需要学校发挥其功能,给予政策支持、制度引导、经费保障,从政策、制度、经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同向同行的目标,最终能使“课程思政”内容落到实处。

4.2 加强教师 “课程育人”教学能力

素质拓展结合篮球教学对于教师授课能力是一种挑战,为保证高质量完成课程的实施,教师要管理课堂、技能讲授、素质拓展活动组织、课程思政内容分享。学习效果和教师备课有直接必然的联系,业务水平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有效发挥教研室功能,集体备课,开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研讨。党支部定期组织老师进行课程思政及课程育人理论学习,组织外出学习培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理论功底,为课程讲授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4.3 完善课程建设思路

课程、教师、学生形成三位一体课程设计与实施应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课中需要贯彻“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发展理念[4]。以某学院人才质量培养方案为例,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培养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等方面深入了解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和需求,提高学生篮球课学习和思政教育的认识。优化课程内容设计,根据素质拓展结合篮球课教学的特点梳理出理论学习的要求、目标、任务。篮球教学与素质拓展形成合力,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发展,从课程建设、学生认知、教师业务提升三方面出发,形成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效应。

4.4 完善课程评价机制、促进课程健康发展

课程评价是学生阶段性学习测评的重要依据,健全评价体系是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成绩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科学合理制定考核标准是促进课程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改革尝试,将过去定量评价改为学生学习态度评价、拼搏精神评价、团结互助评价,过去由教师主观评价变为多元化评价机制,包含以下评价方式: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小组评价、作业提交等综合评价。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在学生核心素养和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 结论

篮球教学结合素质拓展强化“课程育人”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改革的根本宗旨是立德树人,其根本任务是提升人才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深入挖掘篮球课程育人元素,以素质拓展为载体,充分发挥篮球精神和体育育人功能。素质拓展与篮球课结合,设计出合理的课程内容,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猜你喜欢

课程育人身体素质篮球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五项教育,推进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育人
生态育人之初探
篮球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过了把篮球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