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2-03-16曾志飞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曾志飞

(莆田学院 体育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历史上任何一次科技重大进步都会给教育带来冲击,甚至导致教育的重大变革,如工业革命引发了教学内容的大变革、专业化教学理念的建立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形成。当前人类已从工业化时代进入到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时代,信息技术将促使教育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尤为明显。当然信息技术与教育不是简单的累加,而是应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个过程必然要经历从冲突、博弈到融合发展的过程。在信息化时代,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因此信息技术对大学体育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教学方法等也会带来巨大的冲击。为此,本文先分析当前大学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大学体育教育相结合,以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当前大学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单一

大学体育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当前我国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体育训练,缺乏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没有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其一,许多学生把体育课的训练学习当作任务,可有可无,甚至在上体育课时也不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这与调查中发现86.7%的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师认为学生对上体育课不感兴趣、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足的结论相吻合。其二,学生在课外时间不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毕业后能自觉有序进行体育运动的人就更少。甚至许多大学生在课余时间沉迷于电子游戏而缺乏基本的体育锻炼。其三,由于缺乏兴趣,导致大学生缺乏体育运动的技能,使他们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越来越低。这些问题显然与我国倡导的终身体育理念不相协调。法国教育家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一书中说到:“如果学生持有学校体育无用论的观点,在校时不重视体育课程和体育锻炼,那么毕业后学生基本不会自觉参加体育活动”[1]。

(二)教学模式陈旧

三十年前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课堂教学的“五步教学法”[2],我国大部分大学体育课教学一直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主、重在教师的“教”,如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口头讲解分析体育基础知识和动作要点,再通过动作示范并为学生的现场演练纠错,将体育技能传授给学生。在“五步法”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未被充分挖掘,过分注重教学秩序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选择作用,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采用这种模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体育就是身体教育或体质教育、是枯燥乏味的身体操练的观念[2],从而影响了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三)课程结构呆板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可分为公共基础课、专项提高课、选修课及体育俱乐部等4种形式,其中面向非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课程一般为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高校体育课大多采用两年制教学课程结构,一般面向一年级大学生开设公共基础类的体育课,而对二年级大学生开设的是专项选修课。从两年制的开课时间来看,缺乏大学四年连贯制的体育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部分高校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大学体育俱乐部模式,力图解决体育的连贯性教学问题。但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学生受益面太窄,往往只有少部分学生参与。

而且,我国高校的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结构一般是“四部分”模式,即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这种课堂结构界定了各部分的时间、内容,且在教学过程中重在突出基本部分。千篇一律的课堂结构,不但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使课堂形式单调,特别对于大班教学,学生众多,室外教学的讲解与示范效果不佳,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二、应用信息技术推动大学体育教育的变革

MOOC课程、微课、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信息技术催生了新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在我国发展迅速,逐渐被大学生接受并采用,自2014年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到2018年的4年时间里,1506门MOOC课程中大学体育类的MOOC课程只有9门。到2018年11月5日,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大学课程增加到2476门,体育类相关课程增加到27门,半年时间里,体育类课程增加到前4年的三倍。可见,我国体育类线上课程的建设增速较快,但与其它学科相比还是稍有滞后,这说明信息技术与大学体育教育的结合尚处起始阶段。

而网络在线课程的发展反过来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与反思沿用至今的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如大学体育教学的“三基”模式。以信息为基础的生存方式必然导致思想观念的变化,也必然撬动大学教育的理念与模式,我国在线课程的快速发展就是例证。结合前述对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下面探究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大学体育教育的转型升级。

(一)应用信息技术,推进终身体育教育的理念

终身体育是我国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实施终身教育计划,目的是促进公民在道德、智育、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培养公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质。1978年,在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国际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与体育运动宪章》中,提到“体育是全面教育体制内必要的终身教育因素,要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科学、有效且具有民主性质的终身体育教育制度,以此来保障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参与体育活动”[1]。1995年6月国家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求学校不但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还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大学体育教育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阶段,是我国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在终身体育思想之下,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应当以“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

1.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

信息技术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提供环境条件与教育资源。恰当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而不再是终身体育教育观念的权威灌输和脱离实际的说教,较好地解决了终身体育教育观念的抽象性和学生身心锻炼具体性之间的矛盾。

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改变了传统的言传口授模式,使教学内容能以丰富的色、声、图、文及动感与技巧,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实现了由知识本体向知识和生活有机整合的转变。引入信息技术后,可以将体育竞赛或活动的新闻报道、电视画面,或者将所要讲授的体育活动动作要点以视频片断或图片方式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实现超时空、超细节的信息再现,提高体育教育的成效,也可使终身体育教育回归生活,增强终身体育教育的真实性与说服力,促进学生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2.应用信息技术为终身体育教育提供教学资源

网络学习环境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在人员、地域、时空上的多重限制,提供大量、全面、开放的教学资源,为终身体育教育提供重要的教学保障。应用信息化技术,教师制作各类体育教育的网络课程资料;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线参加网络课程资源的学习。由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网易推出的在线教育平台——中国大学MOOC(www.icourse 163.org)是我国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典型产物。作为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现为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平台,中国大学MOOC向大众提供优质的在线开放课程。其中有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教育类在线课程,能为学生和社会大众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是我国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支撑。

(二)应用信息技术,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和实际化,是教学理论联系教学实践的桥梁和纽带[2]。信息技术在剧烈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的同时,也直接改变着大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主体角色及学习方式等方面。

1.创建学生为主体的大学体育教学新模式

信息技术促进MOOC课程、翻转课堂等教学新方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师与学生的主从关系。在现代信息技术时代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从主讲者变成引导者,从课堂教学的表演者转变成课堂讨论的导演者,课堂从单向传播变成双向对话。大学体育教育同样应借力现代信息技术,促使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变。从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转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体育教学模式,从以传统的课堂讲授、动作示范转向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讨论纠错、课后自我锻炼的模式,从一次性体育教学转向终身体育教学。在必要的“三基”教学基础上,在授给学生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4]。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下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促进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最终达到短期与长期身心素质的提高、学校体育教育顺利向终身体育教育过渡的目的。

2.实施大学体育的个性化教育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总体要求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和形式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3]。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恰好与当今“个性化教育”相一致,大学体育教育同样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以实施个性化、多样化的培养策略。一是体育课程要多元化。体育课程设置要做到多层次、多类型,供不同身体素质、不同体育能力的学生选择,使他们都享有平等接受体育教育的机会。二是体育课程内容要多样化。在教学中应该加大终身体育的内容,如篮球、排球、羽毛球、游泳、跆拳道、足球等大众化项目,使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时逐渐明确自己特别喜欢而擅长的优势体育项目,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三是课外活动要多元化。充分发挥课外体育的特殊功能,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如组织与辅导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把其作为大学体育课的延伸;或根据学生年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因素,将竞技体育内容与大学体育教育内容结合起来,开展常规性的课外体育竞赛活动,使大学体育满足学生健身、娱乐、休闲的需要,从而增强终身体育意识,达到体育生活化、终身化的教育目标。

3.开展大学体育的课外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与表现手段展示教学内容,正改善着人们的认知环境。大学体育教学,不应只有传统课堂中面对面的身体示范教育一种方式,而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一个大学体育自主学习的平台,传播在大学体育课堂教学之外的体育传统文化、体育竞技知识、体育理论知识等。教师也可以利用自主学习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形式开展大学体育教学。例如,教师可制作一些体育MOOC课程,通过动作分解或动画演示体育动作要点,课外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和练习,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动作要领。

但在笔者的前期调查中发现,还有多于30.0%的大学体育课教师不了解MOOC课程形式,62.0%教师认为MOOC对大学体育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正在制作大学生公共体育类MOOC课程的教师甚少,只有不到5%的教师认为有机会愿意做此类MOOC课程。可见,信息技术与大学体育教学的结合尚待积极推进。

(三)应用信息技术,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在体育教育、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1.以校园网为平台,传播体育精神

在大学校园网开辟专栏,及时报道体育新闻、介绍体育明星感人事迹,尤其是学校体育竞赛的优胜者,弘扬崇尚拼搏的体育精神创建热爱体育运动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从精神上鼓励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铸牢终身体育的思想根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都会遇到困难、挫折和伤病,只有克服困难才能真正享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因此,通过校园网平台,宣传体育明星克服困难的坚韧意志,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

2.以比赛为契机,培养竞争意识

利用信息技术,定期举办线上或线下集体观看体育赛事的活动,尤其是学校运动队或运动员参加的体育赛事。通过集体观看,既陶冶学生情操,又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竞争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典型特征,学生在参加体育竞赛的过程中,首先会体验到一种与他人竞争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在参加团体竞技类体育活动时,学生会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与队友默契的配合才能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在团体竞技体育活动中,能培养学生以团队荣誉为第一的集体主义精神,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3.以课程为载体,营造体育文化

根据大学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师制作不同类型的公共体育类在线课程,利用线上教学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因为文化具有育人的功能,学生受到体育文化的熏陶,潜意识中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如大学排球类运动教育的在线课程,在传授“三基”能力的同时,教师有意识穿插对遵守体育规则的讨论。在课堂讨论中,引导学生明白违反规则就要受到惩罚或谴责,从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代信息技术应成为当今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推动力,以信息技术促进大学体育教育的变革,是解决当前大学体育教育所面临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大学体育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模式和营造体育氛围的重要策略。

猜你喜欢

大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留白”是个大学问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大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