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学定教”的初中数学教学促进性策略研究

2022-03-16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定以学定教等腰三角

唐 兵

(江苏省如东县双甸中学 226404)

现代教学理念有两个基本的原则:一是以学定教,二是以生为本.这两者的研究对象实际上是相同的,这个对象就是学生.其中,以学定教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去确定教师的教学,说的具体一点,“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思维、学习习惯来确定教学方法,教师按照新课改标准来实施“以学定教”,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如何实现以学定教呢?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因为以学定教并不是简单的去将教学关系颠倒过来,而是强调教师在教学研究与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应当思考的不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而应当是思考学生在学习某一个具体数学知识的时候,可能会经过一个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有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就是应当如何去帮助学生化解这些困难……当教师有了这样的意识之后,以学定教就容易成为现实.

1 出示目标导学——咨学寻求疑难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并且采用例题分析的方式,对学生传授对应的知识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归于枯燥,使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被动学习,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而影响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根据以学定教的理念进行分析,主要强调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求疑问难,进而可以为合作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创设对应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需要保证情景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使学生可以在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的驱使下进行积极思考.本文将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教学为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可以思考同类型问题,能够求解就比较基础的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并没形成正确的方程概念.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教材中的背景资料作为导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阿尔.花拉子米的故事,然后提出“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出示目标引导自学.

2 推进设疑自学——保证学习效率

传统课堂上教师很容易陷入想当然的情况,认为学生具备基本的数学认知,所以在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不够详细与具体化,导致学生的自主性没有被有效激发.而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相比,效果效率有明显的提升.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不能过分在意学习成果的体现,而导致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体会不到数学知识在其中所蕴含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教学内容时,主要要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条件以及与应用.为了实现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可以将班级内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进行提问:当两个三角形的六个因素中只有一组边相等或者角相等时,那么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或者“从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任意选出三个元素,一共有多个组合方式?”在这样的连续追问下,学生可以进行实践动手操作,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利用一张长方形的卡片,任意裁剪一个三角形,然后将这个长方形重新裁剪出一个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去思考有什么样的办法,可以使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让学生直接进行深入的探索,需要教师将数学的思想、解题的技能以及授课的方式等进行结合应用,不但可以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还可以把已经定向的思维逻辑进行改变,从而让学生培养出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习兴趣——合理设计问题

数学知识源自生活,因此也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样才能够将数学教学的意义真正体现出来,所以基于“以学定教”的初中数学教学,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同时要具备比较高的实用性,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想要将这一教学目标真正实现,便需要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且主动的去汲取数学知识,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思想观念.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勾股定理》中,教师可以通过趣味问题和故事来进行课堂导入,比如引用《九章算术》:“同学们,其实在很久以前,我国的古代数学家便已经世界上极具影响力,这些数学家不仅对数学有着非常强的观察力,同时在生活中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炼问题,并且还能够将这些问题转化为与数学相关的知识来进行解答.”学生在听闻该故事后,能够便于集中注意力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便可以继续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你们想试着解答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学问题吗?”之后给出题目:“一个水池为一丈长,而水池的中央有一根高过水面一尺的芦苇,当这根芦苇倒下时,芦苇的顶端正好能够水水面平行的搭在岸边,那么请问,问题中所出现的池塘、水面以及芦苇分别是多长?”通过思考,学生发现这个三角形的三边正好是5尺、4尺以及三尺,之后教师再通过引导让学生提出问题:“这种情况能够与所有三角形相适应吗?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存在特殊关系?其特殊性又有哪些?”继而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将2个直角边长为a和b、4个斜边边长为c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有的学生评出边长为(a+b)的大正方形、内含一个边长为c的小正方形,或者边长为c的大正方形、内含一个边长为(b-a)的小正方形,均可整理得a2+b2=c2,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构建高效课堂——科学创设情境

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执教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能够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而学生为学习主体是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来科学创设与学生实际能开相吻合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为之后的高效课堂奠定好基础,而有效情境的创设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步骤来进行,即观察、猜想、证明与应用.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评定》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灌输为主,其方法便是让学生在纸上作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顶角平分线以及底边对应的高,然后为学生讲解这三条线便是三线合一,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无法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与记忆知识点,同时学生还会因为教学内容的枯燥与乏味散失学习兴趣,不利于“以学定教”的实现.因此,教师可以科学的创设情境,首先是引导学生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黑、白、绿三种颜色,以及形状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磨砂板,然后每种颜色三张,将其下放到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手中;然后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即等腰三角形中线、底边的高、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之后开始对该猜想做出证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不同形状的磨砂板标识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底边的高以及顶角平分线,再用剪刀将其剪开,最后将磨砂板拼凑起来,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能够发现,相同形状的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即底边中线、底边的高以及顶角平分线将磨砂板分为相同两块后,拼凑后的这三条线能够完全重合,同时其它不同形状的等腰三角形磨砂板同样也均是如此;最后教师再利用这一规律来将其应用,比如:“如果我们手上只有尺规作图工具,如何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准确画出?”这种手脑并用的情境创设,能够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5 完善互动机制——建立互评平台

“以学定教”的核心内容便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该内容也是实现课堂教学高质量的基础所在.在课堂互动机制中,互评机制属于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该学习模式中,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意见、想法、论点充分表达出来,同时可以抱以质疑态度合理的怀疑其他人的不同观点,从而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加强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进而形成对数学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而“主角”便是学生,通过对学生的适当引导,能够指明学生思考与学习的方向.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有理数与无理数》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函数的解法与意义,便可以设计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交流互评、得出结论、教师总结的互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在讲授“有理数的负数乘法”时,由于负数乘法属于有理数教学的难点所在,教师便可以通过学生已学知识来引出新内容知识,首先为学生列出几道比较简单的计算题给学生计算,诸如“18-36=?52-97=?1-54=?”等,待学生迅速将题目解答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从上面问题中我们可以得知,如果有任意两个正理数a和b,那么就有-a=0-a,以及a-b=-(b-a),那请问同学们,(-a)×(-b)又该如何计算呢?”这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研究与讨论,之后能够将负数乘法分为负数乘负数以及负数乘正数,进而小组派出代表发言:“我们在观察a×b=ab,(-a)×b=-ab以及a×(-b)=-ab之后,发现这些乘法中每增加一个负号,那么其结果也会同样的增加一个负号,于是我们得出结论,(-a)×(-b)=-(-ab),最终的结果为ab.”教师补充学生的总结,然后得到“负负得正”的重要结论.

简而言之,“以学定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合理设计问题、科学创设情境以及建立互评平台等方法来落实“以学定教”,能够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当然要想做到以学定教,不仅需要教师研究学生的学,还需要教师研究如何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确定最好的也就是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要做的这一点不仅需要积累教学经验,还需要进行教学反思.

猜你喜欢

学定以学定教等腰三角
怎样构造等腰三角形
以学定教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如何构造等腰三角形
这里常有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讨论多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以学定教,让练习课充满活力——以“分数乘除法练习”教学为例
体育课也要“以学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