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期刊繁荣发展背景下高校学报转型发展的思考

2022-03-16冷怀明张凌之邹小勇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办刊科技期刊集群

◇ 冷怀明,张凌之,邹小勇 ◇

高校学报(以“高校名称+学报”命名的期刊)是我国特有的期刊类型,是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科技期刊/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高校学报1257种①郭伟,李伟:《普通高校学报办刊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年第12期。,在我国科技/学术期刊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②赵金环,于淼:《2013—2020年高校学报更名调查及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年第12期。。高校学报从创办之初的“以表学堂之内容,与当代学界交换智识”③朱剑:《被遗忘的尴尬角色:“双一流”建设中的高校学术期刊》,《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到现在的“为本校师生服务,成为高校‘双一流’建设重要的学术平台”④张铁明,刘志强,陈春莲:《我国高校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科技与出版》2021年第9期。,都固守其高校培育人才的学术“园地”和展示学术成就“窗口”的定位,使其形成了“千刊一面”的综合性特点,呈现“全、散、小、弱”的状态。这种状态使得高校学报和从事高校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的人员在高校日渐被边缘化⑤朱剑:《高校综合性学报向何处去》,《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对高校学报尴尬地位的忧虑和对高校学报负面的评说,使得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在高校“双一流”建设、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促进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学报应该何去何从?

继《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下简称《一流意见》)①中国科协调宣部、学会学术部:《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https://www.cast.org.cn/art/2019/8/16/art_79_100359.html.2019-08-16.之后,2021年5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三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繁荣意见》)②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国家新闻出版署,http://www.nppa.gov.cn/nppa/contents/312/76209.shtml.2021-05-18.。这两个意见为高校学报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发展机遇。《繁荣意见》明确指出:“着力解决内容同质化问题,支持现有学术期刊合理调整办刊定位,鼓励多学科综合性学报向专业化期刊转型”“支持规模性出版企业探索协作办刊等模式,跨地域、跨部门、跨学科整合期刊出版资源”“打造若干具备较强传播力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出版集团”。有研究者提出高校学报以专业化转型服务学科建设,即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发展③郭伟,唐慧:《高校学报:以专业化转型服务学科建设》,《科技与出版》2021年第9期。。笔者建议:教育部依托“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和“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对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进行优势重组,实现学术期刊的集群化发展,即集群化转型发展④冷怀明,邹小勇,张凌之:《〈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要点学习与落实建议》,《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但要真正实现高校学报的专业化、集群化转型,还有一些观念需要改变,也有一些障碍需要逾越。高校学报怎样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和完善学报发展的配套政策,才能实现高校学报的高质量繁荣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依托高校优势学科,更名专业期刊,提升学报影响力

对于高校学报,“全、散、小、弱”且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期刊管理部门和期刊编辑出版人员普遍认为,不管是综合性大学的学报,还是专科高校的综合性学报,其综合性是其显著特征,高校学报几乎成了没有特色,“千刊一面”“低水平重复”学术期刊的代名词。比较主流的观点是高校学报要走专业化的办刊道路⑤赵金环,于淼:《2013—2020年高校学报更名调查及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年第12期;赵新科:《高校综合性学报专业特色化更名后的现状与思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年第2期。。在高校合并过程中,个别高校学报在管理部门的引导下以大学更名为契机,通过变更刊名,实现专业化转型;也有高校学报主动通过申请变更为专业性刊名来打破高校学报综合性和地域性限制,走个性化办刊之路。据不完全统计,有41种高校学报更名为专业性期刊,占所有更名高校学报的13.31%⑥王婧,刘志强,郭伟等:《高校科技期刊繁荣发展展望——基于〈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年度观察报告(2020)〉》,《科技与出版》2021年第10期。。比较成功的例子有《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更名为《工程科学与技术》,《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更名为《工程科学学报》,《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因院校合并更名为《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之后再变更为《食品科学技术学报》⑦叶红波:《高校综合性学报的专业化转型与精品化发展——基于〈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的案例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年第11期。,《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更名为《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其中,《工程科学与技术》依托四川大学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将其办刊宗旨确定为“追踪国内外工程科学前沿,关注工程科学领域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推动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国家工程科学发展和工程科技进步”。依托主编谢和平院士和编委团队策划了“聚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学前沿”等特色栏目,组织策划一批以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建设项目为主题的代表工程科学前沿的专栏论文,办出了专业性期刊特色,对提升《工程科学与技术》在工程科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①李轶楠,张凌之,赵婧等:《科技期刊服务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工程科学与技术〉为例》,《编辑学报》2021年第5期。。《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通过更名将其办刊宗旨确定为“反映国内外纺织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成果,传播纺织科技信息动态,开展学术交流,服务纺织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制定“质量立刊、特色名刊、开放活刊”的发展战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一是组建了由66名国内外著名的纺织行业专家、教授组成的新的编辑委员会;二是精心策划选题,强化办刊特色,积极开展约稿、组稿;三是改变大而全的栏目设置,围绕纺织科学与工程设置特色栏目,重点打造纺织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栏目。期刊整体质量提升明显,专业化转型成效显著。从过去在全国37家纺织科技期刊排名中一直处于倒数第2或第3的位次,提升到目前在全国37家纺织科技期刊排名第1,在全国41家纺织科技期刊中学科排名第5的位次,实现了由低水平、低层次的综合性专科学校学报到高水平、高层次的专业化、特色化高质量期刊发展转型。

走专业化办刊道路,通过变更高校学报的刊名来体现专业化办刊是提升办刊质量和办刊水平的重要举措。转型专业期刊的高校学报,在选择专业性刊名时,建议其刊名不能太长,尽量简短一点,通俗好念一点,如Cell, Nature, Science, Research, Cell Research等。其期刊的专业化特色化通过特色栏目和明确的专业特色定位来实现。如果刊名过长,限定修饰语太多,不利于根据学术交流的需要来调整办刊定位,也不利于办刊特色的形成。

二、保持高校学报办刊定位连续性,突出学科特色,打造期刊品牌

办刊的定位,是办好期刊永恒的话题。高校学报的办刊定位,从当初的“表学堂之内容,与当代学界交换智识”;到中期的“高校对外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学术名片”;再到如今的“服务学科建设,助力‘双一流’建设”等,基本上都没有突破学报的“窗口”“园地”的定位。这样的高校学报定位,为高校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②陈留院:《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编辑学报》2020年第5期。。

高校学报服务高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展示成就的这些定位,是高校学报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持高校学报办刊定位的连续性和刊名的稳定性,对高校学报品牌塑造、影响力提升有正向意义。我们在思考高校学报转型发展的时候,应把重心放在怎样利用所在大学学科、人才优势或本学报积累的办刊资源,办出学报的特色并提高其影响力,保持办刊定位的连续性和刊名的稳定性,注重品牌塑造,吸引更多优秀的科研人员投稿,从根本上解决办刊质量和办刊特色的问题。

有部分高校改革合并后其学报继续沿用“高校名称+学报”的方式变更刊名,如北京医科大学并入北京大学后,其《北京医科大学学报》更名为《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第一军医大学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后,其《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改名为陆军军医大学后,其《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变更为《陆军军医大学学报》。当然,没有走专业化转型发展道路的《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也发展得非常不错①孙昌朋,林萍,郎朗等:《打造中文品牌科技期刊的策略与方法——以〈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为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年第3期。。

据不完全统计,有267种因学校更改而将刊名更名为新校名的高校学报,占高校学报更名的86.69%②王婧,刘志强,郭伟等:《高校科技期刊繁荣发展展望——基于〈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年度观察报告(2020)〉》,《科技与出版》2021年第10期。。从这个数据看,高校学报通过变更刊名实现专业化转型的比例并不高。一直以来,大家普遍认为学报的综合性阻碍了学报的影响力,其研究对策是学报朝着专业化方向转型。但现实情况是,大多高校学报并未积极响应,包括一些在院校改革合并过程中涉及刊名变更的高校学报,也并未积极借更名之机实现专业化转型。这无疑是非常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问题。高校学报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但是否是唯一的道路?高校学报是办成综合性的,还是办成专业性的,要根据各高校对所办学报的定位来确定。如果我们将高校学报定位为“高校科学研究水平和科学研究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那么目前高校学报“千刊一面”是高校办学没有特色和高校办学“千校一面”的客观反映。

因此,高校学报根据自身的办刊定位和办刊资源(主编对学报的工作投入,编委、本校的优势学科情况等),有条件的学报可以积极走专业化转型发展道路,从刊名变更到办刊定位、栏目设置等方面体现专业期刊的特征,办出特色并提高影响力。如上海大学期刊社针对期刊定位重叠、同质化倾向严重等问题,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将《上海大学学报(英文版)》由综合性期刊转型为专业性期刊③秦钠,丁嘉羽:《集约化助推高校学术期刊管理与运营创新:以上海大学期刊社为例》,《传媒》2014年第21期。。《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改变了办刊的学科方向,从大而全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转为集中于信息专业领域④葛建平,俞敏,刘德生等:《高校英文版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探析:基于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办刊实践的调研》,《科技与出版》2018年第4期。的专业性期刊。如果不具备专业化转型的条件,可从办刊定位上下功夫,打造特色栏目,扩大作者和组稿范围,通过实实在在提高刊发论文的质量来提高学报的质量和影响力。《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作为一本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期刊,依托大学的办学特色,从大而全的学科里挖掘出优势学科,服务大学学科建设。一是依托大学鲜明的军事医学特色陆续刊登了“军事医学:热带医学”“特殊军事环境心理健康研究”“战争心理创伤与高原军事心理健康”“特种作战医学”等专题;二是围绕生命科学前沿问题组稿,服务大学学科建设。陆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临床医学等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学科。学报在2019年编委换届时首次设立“神经科学领域编委”,尝试由科学编辑负责约稿并把控学术质量,打造神经科学优势学科专栏,近两年先后发表了关于“觉醒睡眠研究进展与展望”“中国脑科学研究进展”“意识障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学科前沿问题的论文。

三、以学科为纽带、平台为载体、学会为依托,实现高校学报集群化发展

《一流意见》和《繁荣意见》都提出包含高校学报在内的学术期刊要专业化、集群化、集团化转型发展。“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也资助了集群化试点项目⑤李娜,吴娜达:《从“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项目看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中国传媒科技》2021年第1期。,但都不是高校的科技/学术期刊出版单位,更谈不上高校学报。究其原因,高校学报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不足,期刊主管主办属地化管理、编辑出版单位国有制,以及编辑人事管理等方面暂时还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①张维,冷怀明,游滨等:《媒体融合背景下重庆市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路径探索》,《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年第4期。。

当然,高校学报要实现集群化、集团化发展,也有两个有利条件。高校学报的主管单位是教育部,各主办单位是教育部的下属单位,在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和经费管理方面具有较多共性,容易协调实现高校学报和高校所办的科技/学术期刊的跨地区集群化、集团化发展。同时,教育部还可以委托其主管的“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和“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对教育部主管、各高校主办的高校学报和科技/学术期刊进行优势重组,实现包括高校学报在内的科技/学术期刊集群化、集团化发展。但要真正实现,还是必须深化改革,创新高校学报管理制度,制定产权明晰、责权利相统一的高校学报管理制度,为高校学报的集群化、集团化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随着XML排版技术的成熟应用,数字化转型升级使得高校学报的集群化发展有了技术平台。待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高校学报和高校主办承办的科技/学术期刊有了集群化、集团化发展的意愿,整合高校学报的数据资源形成集群就较为容易了。目前,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下属的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专委会和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期刊集群化工作委员会,都在积极探索通过以XML排版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出版平台来实现期刊集群化发展路径。高校学报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以学科为纽带,以平台为载体,有望实现跨主管、主办、地域的期刊集群化发展。中国部分高校对所属期刊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形成了以各自期刊社为主的高校期刊集群模式,如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上海大学期刊社、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等②张维,汪勤俭,王维朗等:《中外对比视角下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路径分析》,《科技与出版》2021年第11期。。如果教育部能将所属的各高校已经形成的小集群和所主管的学会形成的期刊集群进一步整合,则可以形成高校期刊集团,实现高校学报、高校科技/学术期刊的集群化、集团化发展。

通过期刊全流程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即通过数字出版、传播、知识服务、学术评价等综合技术平台可实现科技/学术期刊的集群化、集团化发展。重庆市委宣传部正在牵头制定资助期刊集群化发展的方案,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也在积极探索怎么利用中央和重庆市政府出版专项资金,围绕“一流学科建设”,推进学科领域期刊集群化发展。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成立了期刊集群化工作委员会,搭建了“渝出版”集群化平台,计划形成:(一)医学期刊集群,积极响应的有《中国药房》《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等12种期刊;(二)材料科学期刊集群,积极响应的有《镁合金学报(英文版)》《材料导报》等15种期刊;(三)建筑科学期刊集群,积极响应的有《建筑结构学报》等9种期刊。目前,“渝出版”期刊集群平台网站已经开通(http://www.yuchuban.com),3个垂直学科领域期刊集群正在建设中。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医学期刊专业委员会也在探索期刊集群化发展道路,成立了中国高校医学系列期刊联盟。目前有69家正式成员单位,还有2家观察员单位。联盟的定位是“群策群力”,携手解决单刊发展不能解决的问题,推进“中国高校医学系列期刊”高质量集群化发展。为进一步规范中文医药卫生期刊论文统计报告,由《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执行主编施学忠教授牵头,国内60余所高校及科研单位的期刊编辑参与完成的《中国高校医学期刊论文统计报告推荐清单(2021版)》,于2021年11月21日由CIC国家公链正式发布。这个清单是中国高校医学系列期刊联盟提升医药卫生期刊内容质量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清单的编制和发布使用,必将对医药卫生期刊高质量集群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充分发挥主编及编委作用,重视编辑人才队伍建设

期刊主编是期刊的灵魂和核心,在期刊建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①李雪莲,张妍,徐若冰:《双主编模式下充分发挥外籍主编作用的实践——以〈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为例》,《编辑学报》2019年第1期。。高校学报办刊定位的明确和调整,发展道路的选择,需要主办单位的领导和主编这样的灵魂人物来推动。高校学报的主编是办好学报的关键人物。重点高校或著名高校的学报主编,一般由高校的著名专家、院士担任,普通高校的学报主编往往由高校的校领导担任。不管是著名专家(院士)还是校领导担任高校学报的主编,多因工作繁忙而成为“挂名主编”,或因主编缺位而不能为高校学报的发展把握方向。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编辑部主任代行主编职责,但其往往对学术前沿的把握能力较弱,对学术圈和编委影响力也不够。要实现高校学报的改革发展,首先要解决“主编挂名”或“主编缺位”的问题。《繁荣意见》指出要“有效解决编辑出版制定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笔者建议高校学报的主管主办单位要出台政策,刚性要求具有过硬政治素质和良好科学、学术背景的专家担任高校学报的专职主编。为了保障主编与学术界的良好联系,主编可兼任科学、学术研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主编挂名”问题,从根本上保障高校学报主编的高水准。学报主编投入学报工作的程度决定着学报的发展高度。如四川大学《工程科学与技术》主编谢和平院士带领编委会团队,积极参与期刊编辑部期刊定位、栏目设置、专刊专栏策划与组稿等工作,带动编辑团队通过参与学术交流提升编辑学术视野,关注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聚焦自主创新和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刊发能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的优秀论文,较好地实现科技期刊引领学科发展和提供学术交流培育人才的办刊初心②李轶楠,张凌之,赵婧等:《科技期刊服务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工程科学与技术〉为例》,《编辑学报》2021年第5期。。

高校学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走专业化、集群化发展道路,编辑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编辑人才是期刊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推动期刊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③朱拴成,代艳玲:《集团化科技期刊编辑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编辑学报》2022年第1期。。而优秀办刊人才缺乏和高校学报编辑人员“边缘化”是高校学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④魏均民,刘冰,徐妍:《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挑战、机遇和对策》,《编辑学报》2021年第1期。。高校学报的主管主办单位对高校学报的编辑要有学历和学科背景的硬性要求①。利用高校人才相对充足的有利条件,鼓励高校教学、科研一线的青年学者兼任高校学报的学术编辑,出台政策将学者为学报所做的兼职工作计入科研绩效考核。这样可以为高校学报源源不断提供高素质的编辑人才,有利于编辑人才队伍的不断优化。

做好编辑人才的选拔培育工作,留住核心骨干编辑人才,保障相对稳定的编辑团队,才有可能办出一流的高校学报,助力高校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编辑人才队伍的建设,与高校学报转型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高素质编辑人才支撑高质量学报打造,高质量学报发展促进高素质编辑人才成长,这是高校学报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②吴永华,袁醉敏,陈华平等:《高素质编辑人才与高质量科技期刊互促共进机制探析:以〈浙江农业学报〉为例》,《编辑学报》2021年第5期。。

结 语

高校学报的转型发展对科技/学术期刊繁荣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流意见》和《繁荣意见》为高校学报高质量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但要真正实现高校学报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改变观念,拿出具体措施和实际行动。高校学报办刊定位、高校学报的专业化、集群化道路怎么走,高校学报的主编怎么切实负起责任来,编辑队伍建设中的问题怎么去解决,都还需要提高认识,拿出方案和行动来。高校学报的转型发展,无论选择哪种路径,都应遵循现代科学和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规律,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建设为宗旨。高校学报的编辑同仁们要以实现高校学报的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切切实实有所改变、有所作为,把握高校学报发展的良好机遇,把《繁荣意见》的顶层设计落到实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中国智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高校期刊人的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办刊科技期刊集群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