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改革研究
2022-03-16郎丰昊
郎丰昊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的网络发展已经进入了5G时代,这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唯成绩论的教学目标正在向培养综合性的人才而转变,所以在大学阶段,除了学业基础,也更加看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融合,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开拓,同时也有利于更加深入地挖掘教育资源。因此,从互联网的视角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展开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理念落后,教育范围狭窄
以我国当前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来看,目前的教育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很多高校并没有予以心理健康教育足够的重视,教师们也更加注重学生们的升学率或者应聘率,所以整体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更是稀缺的资源。虽然部分高校组织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但是这样的活动多是辅导员进行参加,而且培训效果也有限。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活动时,无法完全摆脱辅导员的角色,难以与学生形成心理、精神、情感和思维层面的交流,更像是从事说教工作。甚至还有部分高校并没有将心理健康设置为必修课,而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所以这门课程的实际覆盖率仅仅是五分之一,换言之,八成的大学生无法接收到心理健康教育。
1.2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单调
目前在我国的大学之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基本就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必修课,二是选修课。所以学生获取到的心理健康知识,几乎都来源于课堂。并且由于大学生源的招生机制是全国范围的,课堂上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省市教育资源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异,比如沿海地区的教育资源普遍丰厚,而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则非常有限,这就导致学生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对于一样的知识内容却体现出不同的接受能力。所以课堂上的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效果非常一般,学生的学习效率非常有限。而课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则很少开展,即使开展也缺乏客观的教学评价。因此,大学生单调的知识获取渠道也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
1.3 社会观念的限制
我国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社会各界都没有予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足够的重视。这样的社会舆论也会导致学生排斥心理咨询,即使发现了自身产生了心理疾病,也没有勇气向心理健康老师咨询,更不会向专业的心理医生求助。反而他们在社会舆论的影响下,还会害怕被贴上心理疾病的标签,这也是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心理疾病加重,甚至危害生命健康安全。
2 依托互联网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优势
2.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得以更新
在传统的线下教育模式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基本都是局限在课堂的范围之内,以大学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为例,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向老师咨询问题,对于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大的挑战,即使单独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很多学生也难以做到,这也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的体现。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线上交流,或者通过匿名发送邮件的形式来咨询心理问题,这也更有利于保护学生的隐私。而且教师也可以对网络上的热点问题进行整理,重点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课堂设计,课堂的针对性也更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2.2 突破时空限制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向教师咨询心理问题,而教师也可以随时随地向学生解答问题。这样突破时空的教学模式,也是对传统教育的优化。比如传统的线下教学中,教师会受限于课时的安排,无法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而网络背景下,学生则可以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及时向教师反映,教师也能够将生活中的启示随时向学生传达。可见,网络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覆盖面更广,而且也更具及时性。
2.3 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度逐渐提高,而且大学生也是互联网使用的最为主要的人群,甚至很多时候学生要比教师更懂如何使用互联网。所以互联网中的很多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也可以供学生进行自主使用,学生想要了解什么,自己就可以进行资源的检索,从而解决疑惑。而作为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线上平台,比如微信的公众号,就是非常便捷教育渠道,学生通过教师建立的公众号就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
3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路径
3.1 搭建教育平台
作为大学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比如在校园网内构建心理健康专题网站,在这个网站中与学生互动。学生在网站中可以发表自己的问题和观点,而教师可以通过网站对学生的观点和问题进行整合,这样也就能够了解到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对于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在线上进行解答,而对于复杂的问题,若是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予以解决,则可以记录下来,并且咨询更加专业的心理专家,最后再将重点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3.2 建立健全课程体系
在特殊时期下,网课也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很多形式的网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大学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好这样的契机,推进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融合。教师需要进一步拓展网络的形式,比如微课和慕课等等模式都可以进行利用,以此为基础构建更加完善的大学生互联网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比如将优质的心理学课程放置于校园网的专题网站之中,学生就可以在校园网中进行自行检索,进而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程形式。再如,教师也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向学生推送精品的心理课程和心理知识。当然,互联网心理课程体系的完善,也不仅仅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也有必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微信群或 QQ群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交流,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正视心理问题,并且探寻解决的办法。
3.3 构建调查系统
作为大学心理健康教师,要想开展一堂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首先需要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心理健康调查,所以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系统也非常必要。通过掌握学生的心理数据,进而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课堂内容的设计,最后进行教育方案的实施。这样的教学也更有针对性,能够对学生形成心理启发,进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当然,若是发放传统的纸质问卷进行调查,不仅调查的质量低,也容易暴露学生的隐私。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发放电子问卷,这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填写,而且也不用担心隐私的泄漏。教师只需要对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就可以清晰地呈现学生们的心理问题,教师再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那么教学质量自然也更有保障。
4 结语
结合我国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理念落后,教育范围狭窄;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单调;三是社会观念的限制。依托互联网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也具有如下几点优势:一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得以更新;二是突破了时空限制;三是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服务。在本文中,也提出了如下几点大学生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具体路径:一是搭建网络教育平台;二是建立健全为了课程体系;三是构建网络调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