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中“双减政策”与“生本理念”的融合浅谈

2022-03-16刘先臣

读写算(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语文课堂课文

刘先臣

小学语文课堂中“双减政策”与“生本理念”的融合浅谈

刘先臣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河桥镇河桥小学,甘肃兰州730332)

“双减”政策突出了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意义,“生本主义”教学理念能够在课堂上凸显学生的认知差异,并且能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符合“双减”政策的发展需求。本文试图就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创新的新思路加以探讨。

“双减”政策;生本理念;小学语文课堂;创新落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生本主义”的理念,能够让学生改善以往过度依赖教师学习的不当之处,而且还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对自己更有自信。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配合,就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更佳、教学效果更好。

一、“双减”背景下“生本主义”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生本主义”的观点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教学理论依据,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语言成为学生与他人沟通传达体验和决断的桥梁,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减负增效,而语言能够为学生提供敞开心扉的大门。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采用“生本主义”的理念,能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可以使其认知和兴趣逐渐提升,有效地降低了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符合“双减”政策的全新理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生本主义作为学习的指导思想,强调丰富多彩的情感活动,并把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知识的内化过程,这种情感体验和是非观念同步发展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人格变得更加健全。

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也是人内心情感流露的基础,体现个人见解和智慧。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学生兴趣浓厚,就会动力十足,学习效率成倍提升。因此,“生本主义”理念有助于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营造民主、合作、探索的良好氛围。当教师和学生构建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受到教师的夸奖,赢得教师的尊重,并且能够意识到“生本主义”的积极作用,就可通过教师的引导感受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新奇、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基于“生本主义”的理念,教师倡导趣味性的语文学习进程,为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基础环境,又能培养其积极探索、勇于合作的精神。

二、“双减”背景下“生本主义”理念带动小学语文创新发展策略

(一)小学语文生本课堂“前置”,预习助学两不误

所谓的“前置性学习”,就是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提倡“生本主义”理念,并不是简单的预习,而是在教师教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学定教”。也就是说,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要找到学生真正需要学习的点和领域。在生本课堂上,教师能够以角色指导的方式使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对基本字词的理解更完善,并初步掌握了语文理解的自主化和多元化的技巧。教师指导学生并在前置性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帮助,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教师的教学不再拖沓,而是能够高效率地发展。

例如,在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光从题目名称学生不太能够理解本堂课大概要表达什么内容,但是教师以微课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教学辅助材料,就能让学生在前置学习的过程中先认识课文中的10个生字,然后会写13个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后,大概了解课文讲述的内涵。借鉴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形式,自主地讲解校园中的某一个学习场景,结合微课预习过程中教师提供的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让学生真正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服饰和民俗。而在《大青树下的小学》中民族小学的美也在这些独特的民俗和服装中展现出来,使学生理解了美丽、团结、欢乐、祥和的意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均可在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独特的风情,对于民族小学而言,很多表达方法既通过肢体语言,也通过正常的口语学习本堂课的内容。教师应该让学生能够被带入到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可以让学生模拟大青树下小学上课的特定状态和场景,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这种模拟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比较有趣的体验,可以被适用在很多类似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所谓的“生本课堂前置”,是指预习课程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不仅能够在实际上课的时候提高了其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原本难以理解的句子和段落。教师可以创新使用微课教育的方法,结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让学生针对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文章大意全面预习之后,基于个人的思考,结合课堂上教师构建的教学氛围,提升了其学习效率。这种授课方式体现出教师提供的不同素材,而这些学习内容也能够帮助学生有侧重性地构建知识体系。当学生学会自主讲解不同的学习场景,并能基于学习本身进行更多的思考,学生就真正融入了学习的过程之中。

(二)以阅读丰富课外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提升“生本主义”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可借助学生的文学素养基础,帮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阅读,并且大大增强其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机会。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性的阅读书籍,让学生自行选择并自主掌握一些简单的阅读技巧。在之前的前置性阅读指导中,学生已经对具体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后为了能够在课后做好延伸阅读,教师可以利用课后阅读作业布置的方式,简单地为学生提供阅读思考的框架。在每个阶段的学习告一段落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之相关联的背景资料,或者鼓励学生有计划地完成某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阅读课程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而且也能够从阅读的角度延伸,加深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例如,在学习“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后,学生和教师就暑假生活的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教师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些与暑假或假期旅游等相关的书籍和材料,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进行课后阅读学习范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学习如何精细地描述一件事或一个场景。比如旅游过程中的美景等等,让学生通过回忆了解暑假是怎么过的?暑假过程中有什么所得?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和交流的形式沟通各自的想法,选出最佳、具有含金量的暑假生活方式之后,请学生们用口语表达的方式讲述自己在暑假生活中的一些小趣事。寒暑假生活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也是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学生在说起自己的暑假生活时往往侃侃而谈,特别有话题,因此,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口语交际展开非常简单,但是却又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是一种成本比较低、不费时,但是又能有良好效果的教育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多多开展类似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热爱语文、热爱表达。丰富的阅读素材给学生提供了阅读的海洋,在阅读的同时学生了解到了学习的真正意义和对未来梦想的执着。

在小学语文学习的同时,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学生若想提升语文素养必然会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其他的阅读内容。阅读课外学习资料是在教师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群体创造讨论和交流的机会,是一种能够学到课外知识并创设交流平台的机会,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也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当教师鼓励学生依托丰富的课外学习内容把控语文核心素养,学生就会基于生本主义的学习过程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加入了自己的梦想、谈论趣事时,目光神采飞扬,恰恰是学生的学习意志与学习内容相连接的过程,是学生基于现有的口语交际结合课外阅读学习把控学习延伸思路,有计划完成学习内容的体现。

(三)实现语言角色扮演,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角色扮演”是学生自由互动的一种方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有真正的话语权,于是就可以“指点江山”,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自主探究机会。这是一种互帮互助和自由互动的方式,也是全面而辩证的思维方法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体现。从语文教材或其他文章中找到经典的角色,以相应的角色制定小剧本,深化渲染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了解情感和情绪的变化,能够让学生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认知和感触。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语言表达技巧,能够让学生在自觉自愿尝试表演的同时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这是利用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和体验活动丰富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种方法,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性。角色扮演确实能够使学生的思路更加丰富,从学习中获得深度启发。教师再结合课文表达的一些思想,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沟通,沟通的过程也是比较顺畅的。

例如,在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的时候,本身题目就非常吸引人,当学生们理解了整篇课文讲述的内容和故事,愿意自己尝试表演一下文章中的一些简单角色。由于本课中的人物关系相对简单,于是笔者就让学生把自己幻化成小草、秋天金黄色的叶子、门前的水泥道等等,让这些“事物”有了自己的生命。通过简单的剧本改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唯美的景色被学生们感受到,从此,学生成了爱观察的好孩子,能够并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而了解了水泥道上的美丽景色,促使学生用更加富有感情的方式把课文再朗读一遍,真正理解了作者的创作原意,而且也能够根据学习了解更多与美有关的内容,并记住“美”和生活之间密切的相关性。

语文角色扮演对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控学习的过程是很有帮助的。由于美丽的景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平时学生看到景物却不一定能够与实际的学习内容相联系。教师需要做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身临其境,进入到与人的语言角色扮演情景之中,这样做的作用在于为学生量身定制将生活情境与美丽景色相连接的“纽带”,从而能够让学生借助角色扮演体会和领悟学习的过程,感受不同的学习效果,完善现有的学习过程。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美的真正含义,发自内心地认可了“美”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自身的体会感受到不同观点被内化和重组的过程。角色扮演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美丽的场景感同身受,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自主探索,发自内心地感受世界,感受文章中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内心和景物的内心相连通,这种类似于“通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被美丽的景色吸引,“着了迷”,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文章中各类角色的内心,思维也自然变得更活跃,视野也开阔了起来。

(四)整合小组讨论过程,自主展示知识构建能力

小组合作和小组讨论能够让学生了解他人的想法,明白自己的短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他人的经历汇总和整理所有的知识内容,整合学习,学以致用。讨论能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并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感受更多美妙的学习过程。这也是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去年的树》这一课时,学生已经明白了“日本作家新美南吉为什么要讲述鸟儿和树的故事”,这种纯真的友谊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一幅美丽的画。教师索性让学生们看着多媒体上的鸟儿和树,感受“鸟儿四处寻访树,树却不在了”的这种友谊,以及鸟儿内心忧伤和惆怅的心态,并请学生就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学生跟随童话的脚步意识到鸟和不同的人物、对象交谈的过程,通过门先生打听树的去处,树被切成一条一条的细条做成火柴并被用光后鸟的感受。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体会了童话故事中情真意切又略带伤感的感情色彩,在这看似平淡的语言中却渗透了真挚而美好的友谊。教师为学生营造了真挚友谊和纯真感情的学习氛围,又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和讨论升华了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学生也更加珍视自己的朋友。

小学生对童话故事有很浓厚的兴趣,而且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师通过利用童话进行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设计一个愉悦的合作讨论氛围使学生畅所欲言。此时学生的内心将会到达一个学习的“高点”,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课文中的意思,并通过音乐的引导徐徐地走入这个动人的故事场景之中。教师看到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喜爱,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专门利用童话故事给学生带来新颖的学习过程,并让学生们感受到通过阅读所能体会到人生的美好,以及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教师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朋友、有没有这种愿意四处寻访的朋友,请学生描述自己在体会到这种友谊之后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渗透了德育教育,渗透人和人之间美好情感的教育,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兴趣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之下,“减负增效”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遵循的新理念。教师关注学生的整体认知和发展需求,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维拓展空间,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并在“生本主义”理念指导之下,使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氛围更好,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

[1] 张慧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创新——以电影《浪潮》为例[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12):15-16.

[2] 赵晓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J].新课程,2021(48):180.

[3] 李辉.基于素质教育背景探究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新课程,2021(46):53.

[4] 于倩倩.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策略分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0):5-6.

G622

A

1002-7661(2022)24-0081-03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语文课堂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背课文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