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对景观雕塑的影响研究

2022-03-16徐华春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雕塑城镇化景观

徐华春,胡 翔

(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中国景观雕塑的实践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其形式语言学习与摸索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与发展。追溯其原因,与当时国家及社会的需求及经济条件密切相关。自《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以来,我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得到了积极的探索。在推进过程中,“城乡一体、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客观上为空间及材料的艺术──景观雕塑带来了极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并全面深入地影响着景观雕塑的发展。

1 新型城镇化对景观雕塑创作内容及题材的影响

1.1 挖掘地域历史文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景观雕塑设计与建设,可以强化公众的公共意识、改善城镇人口的居住空间环境、提高公众的修养素质、从而构筑现代城镇空间审美品质。长沙市大型灯光互动雕塑《升华星城》传达出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内涵。雕塑家比利·李选取该地区的百年纱厂的纱锭形象,来象征源源不断的发展。纱锭的形象也是城市文脉的延展,穿越星盘的三个椎体,代表着空间界线的突破。广场的原址是百年历史的裕湘纱厂,作者从其悠久的历史文脉中受到启发,无垠无际的星空、旋转的纱锭、历史的长河,种种视角丰富了创作思路,创作题材与光、材质相结合,体现出长沙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1.2 呈现民风民俗

景观雕塑与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风土人情融为一体,彰显着当地的文化、风俗和形象。著名雕塑家、学者谭建明教授以其出生地湖南安仁民风民俗为题材创作了《安仁米塑》《春分药王节》《草药炖猪脚》等系列作品,以安仁人的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以民族文化的精髓为创作能量,借以建构现代雕塑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探索具有民族情怀和传统内涵的雕塑造型语言。这些雕塑表达了地区文化和时代精神,建立起整体特征强、易识别的空间意象和环境艺术标志。具有承载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空间方位及地域个性的标识功能。

1.3 增强互动体验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在景观雕塑设计中,创作内容愈发注重建立当下人们与环境的一种新型关系,激发人们不同的情感回应,营造出自由、轻松交流的空间。在具体的景观雕塑创作中,力求让城市空间及郊区空间能够回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与公共交往活动中。当观众近距离参与到景观雕塑作品中时,能全方位的调动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体验,获得身心的愉悦,与此同时,景观雕塑的艺术价值及教育价值也得到了充分发挥,人―雕塑―园林形成了和谐共生的人文景观,当前园林中特色圆形廊架音乐秋千、互动式照相镜框等雕塑,拉近了人与园林的距离,增强了观众攀爬、照相、娱乐等功能,让景观活了起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景观雕塑也逐渐突破传统媒介的限制,开始结合影像艺术、表演艺术等新形式创建更加丰富多彩的互动景观雕塑,让雕塑与景观走进大众生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世界。

2 新型城镇化对景观雕塑材质选择的影响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环保、节能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在此影响下,景观雕塑注重材料的丰富性的同时,也着眼于城市的未来,景观雕塑建设与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引入和推广低碳材料的运用。例如采用固体废弃物制作雕塑,将原本废弃的废石料、废石粉等工业矿业废料与水泥等混合,制作出外表或细腻或粗犷,具有较好强度和耐久性的景观雕塑作品,达到废料回收利用,节约成本的目的。同时,低碳雕塑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运而生,成为景观艺术的重要载体,这些低碳雕塑改变的不只是一种材料方法,更引发深入的思考,促进低碳材料的创新并使之与艺术创作积极融合。

新型城镇化伴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审美素质的普遍提高。景观雕塑的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尤其体现在物质材料、表现手法的多元性,一大批新材料不断地被开发应用并推陈出新,出现了软雕塑、金属雕塑、纤维艺术、活动雕塑等材料,这些新型材料促进了新的艺术形态的发展,给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思路;而电脑三维打印的开发与普及,包括纳米材料、太阳能及光电技术等的充分利用则使人的思维想象触及前人未曾触及的领域,极大增加了景观雕塑的趣味性、科技性;同时传统的简单认为雕塑是静态、可视、可触的三维形象的观念被打破,四维雕塑、五维雕塑、N维雕塑都不断出现在景观雕塑领域,扩大了景观雕塑的内涵。人们在丰富多彩的景观雕塑中感受到新型城镇化带来的科技魅力、人文关怀。

3 新型城镇化对景观雕塑创作表现形式的影响

景观雕塑具有创造宜居环境的潜力,能够在雕塑──人──环境之间建立良好互动,促进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的景观雕塑艺术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也处于一个转型期,力求打破传统的局限,贴近当前社会发展潮流、更好地为公共服务。同时受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极少主义的影响,步入不断革新的现代化发展时期,表现风格大大丰富起来。

3.1 写实风格

写实风格的景观雕塑在市场上仍占据一席之地,具有直观再现的表现力。所谓写实,也是有着千变万化的面貌的,写实样式自古即是主流,但每个时代的面貌却大相径庭。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写实风格更多地采用归纳概括的手法,融入时代主题,将公共服务、人文教育、地域风情、民风民俗等融入创作中,增加地域识别性,推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3.2 抽象风格

抽象风格的景观雕塑因其相对较低的制作成本及简易的识别性成为当下景观雕塑发展的主流。抽象雕塑运用概括、夸张、变形等手法,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及点线面等基本的造型元素完成作品,并突出空间中的“势”,在黑白、叙事变化间产生节奏与韵律感,简洁的抽象形体使景观空间更具流动性和扩张感,目的在于让观众感受到审美客体所带来的精神风貌。

3.3 意象风格

意象风格受现代主义的影响,基本放弃了叙事和具象,抛弃了再现和象征性语言,不再依靠宏大叙事和客观形象区驾驭观众心灵,强调形式的简化和造型的严谨,将形态纯化和提炼到极致,所以外在呈现上是非常凝聚和纯粹的,与复杂的空间和环境产生了对比和互补感,并呈现出一种“物像之外”的意境,观众在欣赏之余,能引发不同的情感共鸣,从而升华景观雕塑的主题。

不同风格的景观雕塑丰富了自身语言形式的同时,也使景观空间充满了趣味性。需要注意的是景观雕塑风格要紧密结合材料、技术、环境加以创意表达,从而达到开阔人们的文化视野、提高民众的艺术素养的目的。

4 新型城镇化对景观雕塑场景的影响

雕塑艺术在中外古代历史中,均是从属于特定空间环境的,雕塑经历了从室内架上雕塑到建筑雕塑,以及户外景观雕塑的发展历程。随着新型城镇化的逐渐深入,雕塑逐渐走向景观和生活,一些城市及远郊的综合性公园、主题性公园、生态保护园区、工业历史文化遗产园区以及一些城市的历史性商业街区或城市住宅社区,都成为景观雕塑存续的土壤,极大丰富了景观雕塑的空间环境。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接合部亟待通过改善景观环境、增强区域的内聚力和吸引力,当代的景观雕塑正在通过具有地方地域文化特色的集体创造与经营,促使这些雕塑成为一种表征地方文化诉求的方式,推动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景观雕塑在不同场景中的呈现与城镇化进程中空间形态的生活化、娱乐化和生态化需求密切相关。景观雕塑只有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才能展现整个雕塑虚实节奏、线条节奏,与环境形成恰到好处的呼应关系,并更好的体现场景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

5 结论

随着新型城镇化地推进,景观雕塑作为城乡规划、城乡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内容题材、造型风格、材料选用及场所共生等问题上呈现出场所共情、空间共生、人地共融、科技创新等多样化趋势。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只有本着传承自身文脉,重塑自身特色,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服务公众、促进城乡发展的景观雕塑作品。

猜你喜欢

雕塑城镇化景观
巨型雕塑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