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心化现象与乡村振兴的现状分析
——以山东邹城为例
2022-03-16王猷彦
王猷彦
(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形态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人口、资源不断向城市集中;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迅速降低,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代表的城市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但是农村却持续“失血”,农村人口的流动为城市经济发展贡献了绝大多数的人力资源;而农村经济、文化、环境都受到严重冲击,出现人口老龄化、乡村空心化、居住环境恶化等问题,城乡发展差距被进一步拉大[1]。农村空心化是指在城乡二元经济社会背景下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 造成农村劳动力短缺、土地闲置以及农村产业空洞化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的现象。它是农村生产要素单向度向城市转移的表现形式, 既是农村活力下降、农业效益低下和农民青壮劳动力流失的一种表现, 也是城乡关系扭曲的一种表现。第一,农村人口的流动影响了乡土文化。乡村年老者对于流出地具有浓厚的乡愁情怀,对于已经适应的舒适圈很难走出;但是乡村年轻人不同,他们很小就开始向往外面的美好城市生活,希望靠自己的努力离开乡村,对于流出地只有较少的乡愁情怀,更加希望追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第二,农村人口的流动带来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乡村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流失,只剩下年老者守在乡村,青年劳动力带走了乡村的生机与活力;年老者跟随年轻人一起流动,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带着他们的物质追求与精神诉求,既难以融入新的地方,又难以回到过去的家乡。第三,农村人口的流动使得乡村经济产业发展受限。乡村发展离不开其产业的支撑,产业单一化和固定化严重制约乡村发展,只有拓宽产业类型,发展多元化的因地制宜的产业才能让乡村充满活力。乡村产业的发展又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只有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扩大人才,发展人才才能让乡村产业长久发展。所以,结合农村发展现状与特点,探索新的乡村规划策略与方法,最终将乡村发展规划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更好满足乡村发展需求。
1 我国乡村发展与规划研究现状——以邹城市为例
城市开发与工业进程的增加,带动农村人口就业的同时,也极大改变农村经济状况,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2]。但是,农村人口的流动也导致农村文化的瓦解,农村发展出现空心化等问题,严重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3]。据此,我国专家与学者关于乡村发展规划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但是面对农村社会发展的短板,在“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各个地方对乡村发展进行积极的探索,乡村发展模式层出不穷。例如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农村循环经济、特色产业小镇等等,但是每一种模式都缺少科学“规划”,导致出现新的乱象。所以,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科学利用分析方法对地方农村发展进行合理规划,是实现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邹城市位于鲁西南地区,传统经济以工业为主,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乡村逐渐凋零,农村人口奔赴城市谋生,乡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经济发展远远滞后于城镇。尤其是在一些无产业、无基础、无区位优势的偏远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更是举步维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邹城市将乡村经济发展作为目标,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邹城市乡村振兴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积极发展乡村特色经济、旅游经济,以产业引领农村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邹城市特聘请中国农科院编制了《邹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例如有旅游资源的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区,如峄山、石墙镇上九山等;有农业经济特色的乡村,则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示范区,壮大农业产业。如大束镇50亿蘑菇产业园、郭里镇核桃产业园等。同时通过示范村、示范项目建设,形成乡村振兴的典范。其次,以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为先,以环境驱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例如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提升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乡村公路硬化4380公里,实现农村公交车的全面覆盖。又如,通过建设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垃圾分类覆盖80%村庄等,极大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从实际情况看,邹城市乡村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明显;乡村居住环境极大改善,村民出行更加便利;但乡村人口流失、乡村空心化现象依然未能有效解决。外出务工依然是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口的唯一选择,如何让农村宜居、适居,留住青年人口来建设家园,让农村大有可为,避免农村人口的进一步流失,亦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4]。
2 乡村发展空心化表现与问题
导致农村空心化的原因是多元的,农村原有劳动力人口衰老,新劳动力与人才流失作为表象;其本质原因是城乡地域经济、文化剧烈变化所导致的。因此,切实解决农村发展空心化问题,不仅要关注地方经济发展;更要关注乡村治理环境、文化环境、社会支持等因素的优化与改善。
2.1 农村空心化的具体表现
农村空心化虽然对农村人均收入产生的影响较少,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后,家庭收入水平反而增加。但是农村发展依然面临着空心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村空心化是农村人口居住空间分布的空心化。我国乡村发展缺乏规划,远期规划欠账较多,导致村民选择住宅地址时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例如在邹城市许多乡村,村中央是老旧民房无人居住,处于空闲状态占用大量土地;另一边是公路两旁、村庄四周大量新建住宅。在人口分布、居住空间上出现空心化状态。
其次,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出现空心化状态,即农村留守人口以老、幼、病、残为主。在调查中,除必要的村委人员、安保以及农村创业青年、留守妇女外,农村人口85%以上为老幼人口,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多,中减少”的空心化局面。
最后,农村产业技术发展的空心化。农村发展涉及的“三农”问题,农业发展是核心,如果当农民没有良好的发展前途,那么三农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从实际情况看,农村劳动力以留守老人为主,他们对现代农业产业化技术、农业产业化模式认知不足,农业生产中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的意愿不强。农业生产停留在传统模式中,紧紧围绕一亩三分地生产,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抵触情绪。
2.2 农村空心化导致的新问题
农村空心化导致农村发展出现新的问题,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
一是导致农村乡土文化的凋零。“乡愁”是每个农村青年的记忆,许多农村青少年自进入城市务工、进入城市上学,即慢慢脱离了乡村生活。他们对于农村生活的记忆停留在孩童时期,在融入城市生活后,乡土文化已经逐渐远离,乡村文化迈向空心、消失。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乡村,其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依赖于乡村为载体进行存留、发展,在农村人口凋零,农村消亡后,乡村文化也不在具备生存的土壤。
二是空心化导致的养老问题。我国政府一直倡导“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面对农村青壮年的流失,农村留守多为老年与儿童,老年人缺少赡养;儿童缺少父辈关爱。加之农村缺乏相应养老、爱老机制,农村老年人没有依靠,生计虽然有所保障,但是却缺少了依靠,老年精神得不到慰藉,同样会产生社会问题[5]。
三是农村空心化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没有新劳动力、新思维投入的情况下,农村产业发展长期单一化;农村产业现代化发展滞后,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性。在人口流失情况下,农村务农年收入不如城市务工月收入,所以农村人才紧缺、资金流失,固化了农村产业模式[6]。即使有农村创业青年,但也碍于消费群体年龄结构的限制,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种种因素导致导致城市日益繁荣,农村逐渐萧条。
3 农村空心化问题对策与建议
农村空心化问题不仅仅是经济与规划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农村空心化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农村振兴战略就无法从完全实现。
3.1 制定乡村发展规划,解决空间空心化问题
乡村居住空间、人口分布问题的空心化,其本质原因是农村发展缺少规划性;村民住宅建设毫无章法。解决此问题即需要由发展规划部门根据农村发展特点,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既要满足村民居住需求;又要满足出行等多样化需要[7]。例如在农村发展规划中针对山区村民实施异地搬迁策略,在山脚下划拨土地进行“集中式”开发建设。一家一户,一家一院,既保障农村人口居住需要,也为村民农具、农机提供存放场地。而对于人口较少的村庄,则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采取“合村并居”策略,集中居住人口,进而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两项策略都极大缓解、解决农村居住空间的空心化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解决农村居住空心化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毕竟随着经济发展,更多人口在向城市转移。所以,针对居住空间上的空心化不能试图阻止,而是应该有效的引导,促进城乡发展的一体化融合[8]。另外,农村居民向来有“安土重迁”的习惯,农村承载了太多的生活,承载了乡土文化。在乡村发展规划中必须要尊重村民的搬迁、改造意愿,在规划中体现村庄特色;同时鼓励人口向城镇集中,让居住空心化问题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3.2 发展乡村现代化产业,留住青壮年人口
农村发展空心化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产业、经济留不住青年人口,在经济收入影响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必然趋势。所以,促进乡村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让青壮年人口在“家门口”获得就业岗位,实现收入的稳定增加,缩小农村就业与城市就业收入之间的差距,才是留住人口最为正确的途径[9]。
在农村产业发展中一是要培养现代职业化农民,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力度,让更多农村青年从事高附加值、高产值的现代化农业[10]。例如邹城市农村振兴中推动商业资本下乡活动,投资23.5亿建设20多家千亩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极大带动当地就业人口的增加。农民收入增加了,自然也就不用背井离乡去城市务工了。二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推动农业富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例如针对农业发展特点,采取农副产品深加工制度,将农业转变为工业化生产,即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第三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的成熟,许多产业再向乡村转移[11]。藉此机会,乡村发展中可以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工作,大力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例如邹城市重点发展乡镇微小企业产业园,吸引入园企业128家,提供1.8万余个就业岗位,实现农村青年的就近就业,让青壮年劳动力留得下,留得住,解决农村人口的空心化问题。
3.3 提升农村教育医疗质量,缩小城乡差距
影响农村人口转移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相对薄弱的医疗、教育体系,因此,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许多青年在城市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往往会倾向于在城市进行就业、缴纳社保以及让孩子入学。究其原因,无非是城市具有更好的教育、医疗条件。所以,解决农村产业化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即是提升农村各项社会福利事业的质量,让农村青年能够在创业时留的下来。
从邹城市工作实际经验看,在政府投资中积极向教育、医疗的投资。例如东部乡村郭里镇通过投资建立邹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从城市里调动职工来乡村义诊、查体,让农民实现就近就医,极大改善农村就医问题。在教育方面,则增加师资力量培训,将全市城乡学校师资统一纳入到发展规划之下,实现乡村学校、城市学校师资力量、教学硬件设施的统一,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12]。
4 结语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乡村规划必然成为各界研究的热点。国内许多地方发展实践已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经验,但是乡村振兴的目标并不单单是“经济发展”,而是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农村美好生活;在振兴中应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首先本文从尊重民意的基础上鼓励采取“合村并居”的策略,乡村发展承载着乡土文化。其次要发展乡村产业,让青年人回得来且留下来,就近就业就近创业,多元化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最后,要完善基础设施,让村民享受更好的教育、医疗条件。因此,乡村振兴包含范围十分广泛,在策略制定中要具有全面性,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宜居,不能顾此失彼,最终才能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当然,导致农村空心化的原因是多元的,这也是本文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