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2022-03-16张玉玉
张玉玉
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张玉玉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江苏宿迁223800)
我国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朗读的重要性愈发体现。高年级是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重要的奠基时期,学生在这时通过对朗读技巧的掌握以及对朗读兴趣的培养,将有利于高年级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有效地学习,有利于引起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相对应的,朗读教学在高年级阶段的语文学习中也愈发重要。
朗读;朗读教学;高年级;策略研究
语文课程作为最基础的语言学科,将贯穿于学生的语言文化学习和工作生活之中。通过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朗读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和较高的语言文化素养。从小的方面来讲,有利于学生今后学习其他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更有利于老师改善和提高其他语言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从大的方面来讲,有效的朗读教学能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锻炼学生的语言艺术,对于学生以后进入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年级是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重要的奠基时期,学生在这时通过对朗读兴趣的培养以及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有利于他们更有效地学习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此,朗读教学在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中不容忽视,高年级语文老师应重视朗读教学。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种技能培训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必须慢慢进行,因此,朗读教学也要注意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地进行,应该从平时开始抓起,再在此基础上慢慢地进行培养。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年级朗读教学不够重视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学领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变化,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其在社会群体中脱颖而出的基本前提,而教育活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活动,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受到广泛关注。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学习科目,而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需要引起老师们高度重视的,尤其对高年级来说,有效的朗读教学有利于充分激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对知识的充分理解。
但是现今教育领域仍旧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严重影响了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方式与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及目的,其过度强调考试的分数而忽略了兴趣的培养及多种知识的运用及串联。在我国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中,由于我国小学高年级是学生重要的补习阶段,家长和老师重视知识的灌输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使学生理论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但是这却忽略了高年级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对内容的充分理解,也就说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并未充分展开。对于高年级学生朗读教学重视不够,不仅影响了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大大降低了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对朗读教学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讲、问等形式都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老师往往为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盲目追求知识点的灌输及课程的圆满结束,使课堂中学生用于朗读的时间少,朗读训练的内容虚于形式,导致最后的朗读效果并非理想。并且高年级语文老师往往对于学生的朗读缺乏耐心。高年级学生由于接触事物较少,认知能力有限,所以高年级老师总是担心学生“读不好、读不到位、读不出”,常出现一个读完急忙换一位学生读或者学生一出现卡顿,就不让学生读了,所以朗读根本没有充分展开。
(二)高年级朗读教学目标模糊
小学高年级阶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在我国语文课堂教学中已经普遍存在。要想将事情完善,则需要明确的目的,但是在我国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朗读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容易忽略对于朗读的目标设定及要求细化,较少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怎么读,读出什么”,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导致大多数的学生只是一味跟读,不能明白自己“读的是什么,读的内容想表达的是什么”。这也就无法提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影响了整个课堂朗读的效果。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潜入课文的字里行间,体验和吟诵作者的思想和感受。他们可以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用有声语言重塑文本。朗读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也可以作为情感价值观的桥梁,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提高综合能力。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也正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教育的本质特点,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和魅力。通过反复地朗读,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文章语言词句式的优美之处,体会了从作者笔下蜿蜒流淌出来的真意,体会了从中找到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共鸣,从而达到读懂词义的目的。
(一)明确高年级朗读教学目标
1.遵循儿童自身成长规律设置朗读目标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老师应根据小学高年级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朗读教学,充分把握高年级学生的特性,制定合理的语文朗读目标。
新课改提出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效的朗读教学,带领学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而且能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作者的感受之中使之与作者的感受融为一体,产生心灵共鸣,真正感受文章内容描绘的景致和情感。这其中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高年级老师在此基础上还应充分认识到高年级学生认知不足、领悟浅的特点,设置循序渐进的合理的朗读目标。
2.结合教材内容设置朗读目标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高年级语文教材中包含儿歌、儿童诗、散文、古诗、寓言、童话、神话等体裁,内容丰富,老师在朗读教学中则应该根据所授篇目的体裁特点设置朗读目标。例如,在高年级诗歌体裁的朗读教学中,教学步骤大致可以概括为:一读,运用拼音正确、流畅地读通全诗;重读,通过对画面的想象,初步获得情感体验,大致了解诗歌的主旨之后进行朗读;三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和节奏,反复朗读,读出感情。再例如在高年级童话故事的朗读教学中,教学步骤大致可分为:一是根据注音读通全文;二是根据老师讲解分析或者观看相关视频,展开想象读课文;三是反复朗读品味人物对话、故事情节部分;四是角色扮演,演绎故事人物。
这样的一种教学目标清晰明确的朗读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朗读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把具体朗读技术融入学生朗读的过程中,避免了学生毫无目的地朗读。
(二)提高高年级语文老师自身朗读技能
小学高年级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老师提高自身的朗读技能。朗读活动是引导高年级学生理解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情感的重要活动,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基础内涵,感受到文章的诗句韵味,体会到文章的真实性,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审美和语言文学素养,促进他们的理解、表达、欣赏等各类语言技能和综合素质逐步提高,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他们的语感,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艺术和鉴赏能力,为达成这些目的,老师就需要提升自我,提高个人朗读能力。
1.理解技能
语文老师的语文理解能力是语文朗读的基础和关键,也是衡量语文老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尺度。在阅读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忠实于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只有彻底的理解,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语文老师应善于理解和把握课文的内容,发展想象力,结合生活实际,从细节观察出字里行间的情感。
2.发声技能
在朗读发声上,语文老师要做到“语音纯正,吐字清晰;圆润明亮,集中持久;实声发音,自如声区;色彩丰富,操纵有度”。老师的吐字发音让听者有“美”的享受,才能走进学生的心中,使学生受其感染。
三、结束语
总之,如果老师们能够有效落实,对于老师和学生多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将具备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上述意见,以期对整体发展将会有所帮助。素质教育在不断进步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仍然可能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在现代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老师应转变观念,努力改变传统的朗读教学模式,可以总结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创新朗读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必须提高朗读教学能力,重视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张晓兰.教师在训练朗读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01(09):22.
G632
A
1002-7661(2022)13-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