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方式
2022-03-16曾科明
曾科明
试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方式
曾科明
(甘肃省宕昌县城关第一小学,甘肃宕昌7485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其在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使数学知识直观为学生们呈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辅助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开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引入,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使数学课堂更活跃,有利于学生扎实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巧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寻找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间的契合点,发挥新技术的优势,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整合方式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各领域被广泛运用,其中也包括教育行业,信息化教学作为当前新型教学模式,有效促进教育行业的发展。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育,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数学活动,而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为学生创建活跃课堂环境,以生动直观的形式为学生们展示抽象的数学知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在数学课堂引入信息技术,迎合了新课改理念,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能够为学生打造生动、活力的数学课堂。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需注意的内容
(一)不能忽视数学学科特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非常容易出现教师过度关注信息技术,而忽视学科本身特点的问题,从而导致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无法有机结合。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起数学本身的应用,发挥数学课堂的可操作性,并对整合过程中各方面影响因素予以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教学工作的整合能够顺利予以完成。在数学课堂中,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验算,也需要学生进行实验和操作,比如学习基本图形内容。此外,教师要认识到应彻底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避免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在数学课堂中,如果信息技术使用不当,教师没有掌握好度,反而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和等腰梯形”内容时,如果从开始就是使用信息技术,则让学生会缺少新鲜感,学生会产生厌倦感。又如,很多教师在课件中会加入一些颜色艳丽的动画、图片,但是其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因此使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不能忽视师生互动交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圆周率内容时,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非常表面化,而对其中的思想内涵并不了解,这时教师便可以采用信息技术与学生互动交流,与学生共同分析和研究圆周率,以及圆周率的发展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究竟是谁发现的圆周率”,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祖冲之对圆周率的探索。又如在学习四边形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四边形的定义,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四边形的物件?学生们提出黑板、桌子,之后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四边形,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
(三)有效运用先进的理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实现人机间的互动,能够有效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但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实践教学中要积极地更新教育观念、思想和方法,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如果教师教学观念落后,那信息设备在数学课堂中也只是摆设。数学教师并不是数学课上的放映员,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于信息技术。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辅助教学的重要性,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的路径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的整合,为了展现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并促进数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让数学知识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全面、有趣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的学习进步带来良好的支持。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强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而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运用学生的好奇心开展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教学。而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信息技术的辅助。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结合数学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
例如在开展《旋转与角》这节知识教授中,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回忆前面学习的线与角的关系,然后通过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包含多种角图形的实物图,之后提问如何认识这些实物图中包含的角?学生们提出可以观察实物图形近似哪些角,然后便可以认识是什么角。之后教师使用多媒体将实物图形转变为几何图形,这时再让学生们观看,接着为学生们展示角的旋转。通过反复观察学生们掌握了平角和周角的概念,同时学生们也认识到它们是怎样从一个角旋转得来的。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观察,使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被带入到问题情境中,不由自主地想要通过自己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学生愿意主动探究,确保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这节知识点时,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较困难,很容易出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混淆的情况。从学生的心智发育角度来看,一方面他们之前并未接触过立体图形,所以对新知识会出现理解困难。另一方面,小学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初级阶段,在学习立体图形内容时感觉非常困难。基于此,教师结合学生特点,要注重引导和启发,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进行长方体、正方体的观察。并以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辅助,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对立体图形及其特点的认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会先对长方体进行全面性的观察,让他们看清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各个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等。为了考查学生对上述内容的观察效果,笔者会在完成第一遍展示之后,组织他们进行问答,通过学生给出的答案对他们掌握的信息予以收集,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接下来教学活动的设计。之后,再一次应用信息技术将长方体图形拆分成一个多边的平面图形,图形中各个面相对独立,却也相互关联,这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清各个面的位置关系。之后,再与学生对长方体的各个面进行涂色游戏,并将完成涂色的各个面重新拼装成长方体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样,他们不仅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完成对立体图形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效果因此获得了提升。
(二)开阔学生视野,激活数学思维
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中包含很多的抽象内容,如几何图形等,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这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怎样帮助小学生由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这就需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例如在《数学好玩》这部分内容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动画图形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多媒体技术的形式为学生们呈现,其中包含很多角或三角形,引导学生们数一数,看每个图形中包含几个三角形或多少角?引导学生掌握数图形的方法,并从中发现规律。之后采用多媒体动画为学生们展示一个角增加到多个角、一个三角形增加到多个三角形的过程,在观察中找出数图形的规律和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本节教学中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化地展示,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又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这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运动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知,教师就可以选择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为学生播放了以生活为基础的图形运动案例,让学生可以从生活的角度进行本课知识内容的认知与理解,进一步实现对学生认知思维的开阔。在这一环节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教师可巧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生活实际,如一位同学在关推拉窗、一个人开门走出去、很多人在放风筝等,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内容,同时也是蕴含图形运动知识的生活行为。在学生完成观察之后,教师与他们进行讨论,让他们说一说这些现象当中是否存在图形运动的事件,由此考查学生的分析及理解能力。如果学生说“有”,就让他们具体进行讲解,让学生化身“小老师”分享他们的观点,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如果学生说“没有”,教师就要与他们进行讨论,通过科学的语言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究,进而发现其中的图形运动知识,由此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的启发,让他们明白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并做好对学生视野的开阔,完成对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与激活。
(三)突破重点难点,培养学习信心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学科之一,也是被学生们认为最难的一门学科,因为数学学科中包含很多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法则等等,这对于小学生而言要完全理解是有很大困难的。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让抽象知识具体化,学生可以更透彻地理解。例如在《搭一搭》这节知识点学习中,教师便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展示正方体的正面、上面、左面,之后组织学生们观察并思考,正方体是由几个正方形组成的,学生们得出结论后,教师继续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展示几何体的正、上、左三个面,要求学生们在观察后画出完整几何体。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展示变化的几何体,还原几何体的立体图形,先从观察几何面到最终掌握几何体是由几个面组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效突破了数学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培养了学生学习自信心。
又或者在进行“小数”知识的学习时,学生在小数加减法、乘除法的学习时,对于小数点位置的标注存在困难。尤其是在小数乘法、除法的学习时,他们会按照加减法的方式进行小数点的标注,这种错误的方式凸显出他们理解能力的有限。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实现学生知识学习难点的突破,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由此得以体现。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小数加减法的习题,其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在复习的同时获得思维状态的调动。之后,出示小数乘法、除法的习题,由此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出所料,在乘除法习题解答时,学生出现了小数位置把握不定的问题,错标情况时有发生。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给他们进行了详细讲解,让学生明白在小数乘法、除法的计算过程中,小数点位置是要根据乘数、除数与被除数小数的位数相加而决定的,如果两个乘数相乘,第一个乘数的小数点后有一位数,第二个乘数小数点后有两位数,那么得数的小数点应该是三位数。在这种直观、详细的解释之下,学生能够清晰、明确地掌握小数在不同算式中的位置标注方法,这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小数计算的难点,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得到了显著提升。
(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彰显精彩内容
新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育开展,教师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束缚,以新理念为指导,创新教学方法,引入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整合,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数学课堂,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扩充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活动,引入丰富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创设生动、趣味的数学课堂,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展现多样化、丰富化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开展《有余数的除法》这节知识点教授中,为了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本节知识点,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对余数除法的兴趣,之后组织学生们展开讨论,谈一谈在解题中遇到除不尽的数时要怎么解决,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为后面教学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信息技术中包含丰富的信息,能够有效弥补数学教材的不足,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引入,教师可以尝试将其引入到新知识的分析和讲解中,为学生创设精彩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又如在组织《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特征》这部分知识点教授活动时,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结合数学知识制作动态课件,为学生们展示平行四边形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总结平行四边形定义和特征,从而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的引入,在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能够辅助数学教学有效开展,教师要掌握好信息技术运用的尺度,过多运用只会适得其反,教师要在适合的内容中引入信息技术,这样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成为教师辅助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引入下的数学课堂,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丰富了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非常有必要。
[1] 凌冬香.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资源的应用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430-431.
[2] 邱先冬.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分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21.
[3] 王鸣.科技引领,教学创新——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J].读与写,2020,17(25):180.
[4] 王秀兰.科技引领,教学创新——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5):80.
[5] 陈韩念.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考[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477.
[6] 王应文.新时期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3):65.
R857.3
A
1002-7661(2022)13-00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