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开展路径
2022-03-16路唱天
路唱天
学科素养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开展路径
路唱天
(江苏省丰县人民路小学,江苏徐州221000)
信息技术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学科,通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信息素养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科素养,其是当代学生必备的基础素养之一。在教学工作中,为了实现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教师必须要做好课堂教学开展路径的分析。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先对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予以简述,之后讨论了以信息素养为基础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开展策略。
信息技术;学科素养;教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做好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以信息技术启蒙为基础的教育学科,其除了要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掌握基础信息技能之外,还必须要做好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这要求教师必须要做到对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实现课堂教学工作的创新。考虑到小学生有限的思维能力及其特殊的认知方式,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必须要围绕学生予以展开,这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推动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工作的变革。
一、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简述
信息素养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素质内容,其在小学阶段的表现会根据学生的年龄、智力等方面予以调整,以确保信息素养可以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从本质角度来看,信息素养包含很多方面,但具体到小学阶段会有所变化,此处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几个方面予以简要阐述。
(一)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以“意识”为基础的信息素养,其以人的意识为前提,实现以信息为基础的思维意识,具体表现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其中包括对信息的洞察力、感受力、判断力等。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应必备的信息意识包括信息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信息意识是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学生对信息价值的实际判断能力,取决于其获得的信息能力。信息意识是学生目前在社会上生活的一种重要能力,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从而能够使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找到信息意识的解答方案,并能在网络的知识领域内找到思考的突破口,对自身信息意识加以有效培养。
(二)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其是构成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角度来看,信息技术能够与其他学科一样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出现,就说明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知识内容,如信息的特点、信息的功能等。学生想要具备信息素养,就必须要先理解这些内容,并将其以文化知识的方式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以确保他们可以真正认可和理解每一项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事件,为他们以后的信息行为做好铺垫。信息知识是指与信息有关的各类理论,其中包含理论知识和信息的具体技术。信息理论是信息基本概念和处理方法,并涵盖了信息社会的文化特征,有了对信息本身的认识,就能够在学习中更好地辨别信息的优劣,学会获取信息,并能够达到对信息时代知识的高效运用。现在信息技术包含了很多知识,比如计算机原理、网络原理等等,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加以探讨,才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够迎合新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信息能力
所谓信息能力是指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其是衡量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方面。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作为以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科,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信息操作能力,如信息提取、信息传播、信息应用等。为了保证学生可以在信息能力方面有所收获,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实践探究机会的设计,让学生可以真正感知和应用信息技术,由此提升他们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指的是理解并获取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能力有助于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并能够帮助鉴别信息质量、评价信息价值。这种以创造新知识能力为基础的综合能力,可使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工具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发布信息,并最终表达信息意愿。信息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符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这种能力应当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并能够促使小学生学会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获取所需信息,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借助信息化的工具,去除无效的干扰。
(四)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基于道德内容而存在的信息素养,是构成学生信息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角度来看,其主要可以概括为学生的信息规范意识、安全意识和判断能力。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要能够通过科学的方式完成对学生的指导,以确保他们能够具备信息安全意识,在信息安全准则的指导下,进行信息内容的提取与利用。信息道德是在信息领域内的一种规范,其作用是为了规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有效约束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的相关内容。信息道德使网络也不再是法外之地,而是一种能与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密切相关,符合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需求,促使人们形成一定信息信念和价值观念,使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法可依,尊重人类道德和原则的方式。信息道德、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三者相互补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共同促进信息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以信息素养为基础的教学开展策略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落实信息素养的教育地位是保证教育工作有效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教师需要做好多个方面的教学设计,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是最基础也最关键的内容。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热情
任何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都以兴趣作为重要的因素,当然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只有学生先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学科知识探究。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从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角度来看,教师想要实现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对信息技术内容的探究热情。对于当代学生而言,计算机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其就像家中的电视、冰箱一样普遍。所以,当学生们带着这种基础意识进行学习时,就必然会出现兴趣不足、热情欠缺的情况。为了改变学生这种存在偏差的学习态度,教师尽量将信息技术以相对新颖和有趣的方式予以呈现。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马上获得,而教师在平时应做好言传身教,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的积极思考习惯得以形成,学习的热情可以被点燃,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有一举两得之效。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计算思维和信息道德责任感,使学生成为网络文明小公民,在掌握了文明上网的一些基本要求同时实现了对信息量的整合及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使信息技术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例如在进行《播放影音文件》的教学导入阶段,为了提升学生的热情,教师可以播放学生在运动会上的快剪视频,该视频是教师提前制作完成的。在视频当中,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影,同时还能感受到赛场上同学们奋勇拼搏、团结一心的精神面貌,这让他们受到了较深的情感触动,同时也因此获得了较强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与他们进行讨论,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看完快剪视频之后的心理状态,获得了哪些感想,由此进一步完成对他们的引导。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感知敏感度更高,能够对信息有一个实际的判断,并愿意借助信息搜索自己想要的知识及内容,这种应用信息的意识和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极其宝贵。为鼓励小学生的探究热情,应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之中加入信息搜集等方式,从而能够使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更加具有实用性,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更高。在此次导入环节中,对学生学习热情予以调动的关键要素在于影音文件的内容。相较于传统的广告、电影等影音文件,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文件,会因为不在学生基础认知预判内,而对学生产生情感冲击,这会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官体验,他们的学习热情由此得以调动,信息素养也必然会由此有所提升。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锻造学生的信息意识、塑造学生的信息品质,是目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需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为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提供新的思路,是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做好师生互动,提升知识理解效果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环节中,教师作为教学环节中唯一的引导者,其必须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教育指导、辅助作用,通过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完成对他们的兴趣激发、知识讲解与互动交流,以确保学生可以真正全面完成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并由此获得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及信息道德等方面的素质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和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得以互动,并且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渗入更多的技术性内容,借助师生互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利用电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在面对一些较复杂的或机械化操作问题时,考虑到使用信息技术能够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愿意学习有用的知识。这种借助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字化的学习能力,并能够使其具备多项信息技能。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学生只有掌握了多样化的技能,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并且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生活带来更好的帮助。
例如在进行《初识画图》的教学时,教师应在综合考虑学生行为特征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选择让他们先对画图软件进行自主探究,给予他们空间探索画图软件中功能区各个选项的功能与特点。在学生探究完毕之后,教师会借助电子白板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让学生可以在产生自我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的互动进一步强化对功能区的了解,加深对各选项的功能及作用记忆。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教师应在完成可互动学习之后,与他们进行问答小游戏。如“如何改变画笔颜色”“如何变化画笔粗细”等。在此基础上,还专门为他们布置了画图任务,如“画一栋房子”“画一只小猫”等。在学生画完之后,随机挑选几名同学的作品与大家一起进行欣赏,讨论他都用了哪些功能,由此完成对学生画图软件掌握能力的进一步强化,让他们获得信息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等多个方面的锻炼,为他们的信息素养形成带来助力。
(三)设计实践训练,强化学生操作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想要实现对学生信息技术的教育,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就必须要为学生设计优质的实践训练机会,让学生可以在实践探究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内容,在获得信息操作能力强化的同时,实现信息素养的有效构建。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教学中强化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并将此理念加以渗透,有助于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和基础性,并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并能使其学习能力具有数字化的特点,能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全面发展,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信息技术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工具,其课程设计的本质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借助所学的信息技术,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类难题。在自身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能够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其使用信息技术的速度更快,应用途径更加便捷。
为了保证实践训练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做好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保证自己设计的实践训练能够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保持一致,由此保证学生可以有效完成训练任务的同时,也能够得到信息水平的锻炼与提升。例如在完成“个人博客”的阶段性教学之后,笔者就为学生布置了“制作自己博客”的实践训练活动。出于对学生思维及行为能力的考量,该任务从《建立个人博客》的教学时就开始布置,直至《管理个人博客》教学完成后才予以结束。在进行个人博客的制作、装饰过程中,如果有学生主动向教师求助,笔者则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完成训练之后,笔者会在完成每一位同学博客的浏览之后,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将选出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博客进行分析,让全班同学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哪个博客做得好、好在哪里、哪个博客有不足、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做等。在这种以互动为基础的实践训练状态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课堂所学知识、技能的应用机会,还会在教师、同学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效果,这对于他们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必然会因此得到培养。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们进行提问,从而能够以问题情境切实推动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在正常组织和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结合实际,灵活运用,确保日常教学工作,切实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能更加便捷。做好以学科素养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研究,能够在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启蒙,完成对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思维培养,这为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重要支持。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做好对自己定位的把控,在学生需要指导时以教师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需要探究时以同伴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需要体验时以观察者的身份出现,保证学生可以在正确的引导下完成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学习,让他们成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熊霄飞.学科素养视域下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质量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50):15-16.
[2] 翟爱文.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定位与走向[J].教师,2020(7):81-82.
[3] 程尚峰.优化素养,提升技术——基于信息素养优化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探讨[J].读与写,2021,18 (10):182.
R857.3,C41
A
1002-7661(2022)13-0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