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六个统一”的辩证思维向度

2022-03-16

关键词:治党建党从严治党

龚 伟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辩证思维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视角和实践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考验,深刻回答了什么是全面从严治党、为什么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如何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命题,系统总结了全面从严治党“六个统一”的成功经验。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六个统一”体现了辩证思维之法,指明了管党治党之道。充分阐明这一辩证思维不仅有利于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有益于厘清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逻辑,更是持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的思想遵循和行动纲领。

一、顶层谋划: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1]20这既是我们党百年征程的成功经验,也是指导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依据。强化思想建党,广大党员干部应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将党的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持续加强党性教育,坚定政治立场,永葆政治本色;要着力提升道德境界,自觉在思想上“划红线”,在行动上“立规矩”。坚持制度治党,应强化制度意识,用制度规范权力,将敬畏制度内化为管党治党的行为操守和价值追求;要努力健全制度体系,做到破废立改,深入推进党建成果向制度和规范转化;要积极构建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内外监督合力,让权力在阳光下健康运行;要着力提高制度执行力,彰显制度生命力,确保制度的权威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必须厘清二者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制度治党以思想建党为前提。思想的变动不仅直接影响制度内容的调整,更是确保制度治党始终处于正确航向、位于时代前列的科学指引。一旦弱化党的思想建设,忽视党的理论创新,党员思想就会涣散,党组织建设就会停滞,组织力和战斗力也会大大下降。思想建党关乎制度治党的内容优化。“党的建章立制,本质上是党的思想建设过程。”[2]党员干部应夯实理论基础,坚定信念立场,强化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和组织观念,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将思想建党的作用转化为制度治党的力量,以思想建党引领制度治党落地生根。另一方面,思想建党以制度治党为保障。任何思想体系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共同意识只有以制度规定作为支撑并加以执行才能真正发挥功能。“一个政党只有将其思想建设的成果、政党的价值理想转换成相应的制度规范,这个政党才谈得上是依据某种主义所组织起来的政党。”[3]制度的规范运行有助于提升思想建设成效,通过制度化建设的“硬约束”逐步规范党员干部的角色行为,对于背离思想建党的不合规行为和不到位现象予以必要惩戒,从而防止少数党员突破制度、道德和法律底线,以制度权威确保思想建党的有效、有序、有力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向纵深发展,关键就在于党中央从顶层科学谋划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实施路径,充分发挥同向发力、协同推进的集聚效应。“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要相互体现,相互融合,使各自的优越性在党的建设和执政实践中实现价值的最大化。”[4]第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首先,要不断夯实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以思想建设为统领,以制度建设为杠杆,引领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实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其次,在统筹推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过程中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思想上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内化于心,在制度上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外化于行。最后,及时回应人民诉求,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相结合,充分彰显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聚合效应。第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5]首先,严格遵守求真务实的原则。将正视、发现和解决关乎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最突出问题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面对思想不端不纯等问题,注重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其次,做到依法执政、依规办事。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以铁的纪律维护党中央权威,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做到不越红线,不触底线,不碰高压线。最后,遵循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有其自身规律,对我们这样一个老党大党来说,从严治党更有其自身规律。”[6]因此,要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求真务实的规律要求,推进党的建设平稳有序运行。第三,积极建立管党治党长效监督机制。“长期以来,党内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抵制监督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7]214为化解这一难题,首先,应强化党内监督,及时将党的思想理论转化为明确的纪律规矩,以制度的强制力强化思想建党的作用,充分发挥思想建党的教育引领功能与制度治党的权力约束功能的合力效应。其次,应注重民主监督,让广大党员干部在阳光下规范工作,及时发现统筹推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中的不协调和不适应之处,纠正矛盾和偏差,“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7]205确保各种监督落在实处。

二、锚定航向: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要立足当前、直面问题,在解决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上下功夫;又要着眼未来、登高望远,在加强统筹谋划、强化顶层设计上着力”。[8]坚持使命引领,就是要在重大风险挑战,阻力矛盾面前迎难而上,冲锋向前,要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并且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带领广大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坚持问题导向意识,就是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要分清主次,对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人民关心的老大难问题进行调查梳理,要坚持靶向治疗、对症下药,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

从二者的辩证关系来看,一方面,初心使命引领问题解决。坚定使命担当就是要时刻将人民群众放在首位,始终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工作旨归与奋斗目标。党执政为民的紧迫感越强,政治敏锐性就越高,因而越能从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找到人民最关心的问题。要善于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在改革发展实践中把握问题、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厘清问题,精准挖掘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党的责任感越强,直面问题的精气神就越足,越是敢于揭露问题,要主动回应问题,做到刀刃向内,勇于正视和解决自身问题。党的使命感越强,解决问题的满意度就越高,越是能够彰显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始终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另一方面,问题解决见证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7]224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为根本目的,将“改”字贯穿始终,在就业、养老、住房、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着力解决思想根源问题、精神状态问题、工作创新问题以及深化改革问题,强化党性修养教育、夯实理想信念、砥砺精神品格,以作风正党风,以党风赢民心。

可以说,使命引领是我们党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高线”的努力追求和实现,问题导向是我们党对着力克服的“短板”和力争守住的“底线”的不懈坚持和奋斗。我们既要放眼未来、登高望远,在顶层设计上持续发力,又要立足当前、直面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具体来看,第一,坚持着眼未来与立足当下有机结合。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追求。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成为我们党奋斗征程上的新航标。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新时代对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要提高运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全局、依法执政的能力。同时,新时代面临的内外环境更加复杂,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掌握科学执政的方式方法,从而更加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第二,坚持解决问题与坚守主义有机结合。我们党之所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就在于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我们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贯彻落实。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已有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逐浪前行,但也使我们清醒认识到,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长期存在,这就需要我们时刻做好迎难而上的准备,“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敢于同形形色色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原则和制度的现象作斗争”。[7]33第三,坚持远大目标与实现路径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9]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始终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指引我们勇立潮头,急流勇进。当然,实现共产主义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我们必须绘好路线图、制定好任务书、确定好时间表,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撸起袖子加油干。只有将党的目标任务和价值诉求落实到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全领域和深水区,才能毫无畏惧地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切艰难险阻与风险挑战。

三、聚焦核心: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既对广大党员提出普遍性要求,又对‘关键少数’特别是高级干部提出更高更严的标准,进行更严的管理和监督”。[8]“关键少数”是各级党组织的灵魂和核心,抓“关键少数”就是要发挥党员领导干部以上率下、以点带面的统领功能;要以好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绝大多数”是各级党组织的肌体与血肉,坚持管“绝大多数”就是要求每一名党员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言行;要做到时时对标、处处对标、事事对标,查缺补漏,扬长避短;要以已正人,以身示范,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人民公仆。

正确厘清“关键少数”和“绝大多数”的关系就是要准确把握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力求做到纲举目张、统筹兼顾。一方面,抓住“关键少数”能够更好带动“绝大多数”,起到上行下效、引领全局的效果。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是管好班子、带好队伍,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群体。党员干部也是党在某个行业、领域、地区的骨干标兵,“领导干部以嘉言懿行率先垂范,开好头、立标杆,形成强大的引领榜样力量,发挥‘向我看齐’的定向标作用,就能引领整个社会形成良善的道德风尚,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魅力”。[10]党员干部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让“绝大多数”信服、支持和跟随,从而形成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管好“绝大多数”有利于挖掘“关键少数”,并且推动“关键少数”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关键少数”源自“绝大多数”,规范管理“绝大多数”就能为发掘和培养“关键少数”提供人才支持。同时,要让“绝大多数”深刻领会上行下效的丰富内涵,主动学典型,做先进,将群众身边事作为自己的心中事,在本职工作内当好发动机、催化剂,也唯有让党员干部带头立标杆,成为广大群众的主心骨、连心桥,才能更好履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不断提升新时代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新时代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就是要坚持重头、大头两不误。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员领导干部自己应进一步端正政治立场,明确思想红线和行为边界,切勿越矩,应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要坚决落实到位。与此同时,党员干部要当好“领头雁”,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带动每一位党员在群众中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第二,完善作风管理,全体党员都要争做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排头兵。“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7]95纪律是刚性约束,而“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7]95党员干部必须在遵守党规党纪上严上加严,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过好党内政治生活,带头形成清朗的政治生态。第三,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服务人民的整体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11]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加强党性锤炼、提升政治觉悟、明确责任担当,在学思践悟、真信笃行中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四、明确原则: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辩证统一

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真正把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紧紧咬住‘责任’二字,抓住‘问责’这个要害”。[8]行使权力必须从根本上明确权力的来源、边界以及功能。“党不允许自身的成员异化为特定利益的追求者,不允许谋求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12]要大力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化和规范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当家作主真正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落地生根。担当责任首先要认清责任、明确任务,始终不渝地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要常怀务实、为民、廉洁之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要逐步提升理论素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不断锤炼担当重任的政治本领。

从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的内在联系来看,一方面,行使权力以担当责任为前提。当前,一些党员干部面对大事、难事时“向上看”,文件当道,会议应付,只开空头支票,不行务实之举,稳当太平官,懒于思考;在面对小事、易事时“往下放”,把工作全权委派给下属,没有履职尽责的觉悟。党员干部的权力源自人民,理应立足自身岗位,明确职责所在,做敢担当、有作为的人民公仆,要将俯下身子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作为衡量权力行使得当与否、充分与否、完善与否的关键指标。另一方面,担当责任以权力行使为保障。党员干部只有将手中权力转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斗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履职尽责。领导干部如果不善使用权力,不敢使用权力,不愿使用权力,同样会导致权力的“浪费”,将人民托付的信任束之高阁,最终失去人民的信任。当然,行使权力以服务人民为价值导向,必然需要接受人民的监督。责任担当的成功与否,好坏与否,关键在于权力行使的方向与目的。一些干部懒政惰政,遇事推诿,就是典型的不担当、不作为、不负责。因此,必须确保担当责任具有相匹配的权力,从而使得党员干部履职尽责逐步落实。

权力与责任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党员干部既要以履职尽责为衡量标准,强化制度约束,也应通过党内问责,激发党组织活性,强化党员干部履职能力和执政能力。第一,坚持人民权力观,做到心有所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13]领导干部的权力来自人民,之所以人民会将权力交给我们党,正是因为我们党“代表了人民群众,打倒了人民的敌人”。[14]作为人民的勤务员,党员干部要做到公权为民、用权为民、掌权为民,应当充分意识到权力是沉甸甸的“担子”,而不是光宗耀祖的“门楣”,必须充分领会权力背后的责任使命,权力愈大,行使权力时愈要将人民群众利益置于首位。新时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最大的利益诉求,权力必然用于不断满足人民的更高期待。第二,坚决清除权力腐败,做到行有所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最痛恨各种特权现象,这些现象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15]当前反腐败斗争仍然艰巨复杂,决不能放松警惕。要始终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里。要确保制度反腐的有效性,做到依法治权和政务公开,切实做到监察全覆盖。只有在强有力的责任监督体系下,广大党员干部才能将为民服务深深烙在心里,真正做到权责统一。第三,严格实行问责制度,做到责有所问。2016年7月,党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为强化问责提供了制度“武器”。问责的实质是对权力运行的一种纠偏,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问责的最终目的是“负责”,是帮助党员干部充分领悟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担当。通过问责倒逼责任,强化正向激励,整治不作为、不善为、乱作为,营造为民、利民、便民、惠民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突出关键: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辩证统一

“从严治党的重点,在于从严管理干部。”[7]13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最大限度防止干部出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干部积极性”。[8]严格管理就是要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落实“严”字当头,坚持抓经常、严日常。关心信任就是要做到在政治上激励党员干部、工作上支持党员干部、待遇上保障党员干部、心理上关怀党员干部,增强党员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以及获得感。

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辅相成,能够为进一步提升全面从严治党水平提供队伍支撑。一方面,严格管理是关心信任的基础。严管才是厚爱,严格管理应当充分尊重党员干部的工作规律,以发挥其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做到严慈相济。只要将纪律挺在前面,才能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形成管理自律,才是真正对其负责。另一方面,关心信任是严格管理的初衷。厚爱也是严管。党组织在政治上要激励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政治奖励要落到实处,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强化政治激励;工作上要支持党员干部,推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待遇上要保障党员干部,健全党员干部的待遇奖励保障机制;心理上要关怀党员干部,对于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党组织理应在思想上对其进行教育和帮助、在心理上对其疏导和帮扶。

既要严格管理,也要关心信任,就是严管厚爱的辩证统一,是突出党员干部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战斗力和影响力的关键之举,理应得到贯彻落实。第一,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从严治吏,真正将严的要求和措施贯穿于干部选拔、管理、培养的全过程。“要大力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使用人风气更加清朗,坚决纠正‘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要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制度体系,解决‘重选轻管’问题。”[7]143在党员干部选拔和培养上,做到“严”字当头,“爱”融其中。以促进党员干部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第二,关注基层党组织及干部,最大限度激发干部积极性。当前依旧存在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工作情绪不高涨,干事劲头上不去的现象,这对于形成管党治党工作合力,营造严慈相济良好氛围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因此,我们需要随时关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及时了解党员干部的成长与进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担当意识。“使各类基层组织按需设置、按职履责、有人办事、有章理事,既种好自留地、管好责任田,又唱好群英会、打好合力牌。”[7]138-139

六、强化保障: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1]52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注重党内监督的自我净化,也要接受党外群众的约束督促。做好党内监督就是让党员明确他们在党内监督中的权利和职责,充分发挥党员的监督作用,推进党内监督的力度,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做好群众监督就是要赋予其相应的监督权力,鼓励公民理直气壮地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政治权利,进一步完善群众监督的落实机制。

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内外结合,相辅相成。一方面,党内监督是党自我净化,始终保持组织先进性的内因。党内监督是全党的任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主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党来说,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还在于强化自身监督。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创新管理制度,切实强化党内监督。”[7]207这充分说明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根本性地位。“只有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7]213另一方面,群众监督是党接受最广泛、最直接外部监督的重要形式,是永葆党的健康和先进性的外因。党内监督“如果不同有关国家机关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就不能形成监督合力”。[7]217群众监督作为党组织和党员监督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有效监督举措。只有不断强化群众监督,才能逐步提升党的监督效能,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实际上,只有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统一,才能构建双向发力的现代化监督模式,这直接关系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性、深刻性与根本性。第一,以完善制度推进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16]“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7]199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还要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确保权力运行的透明,从而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第二,依法依规双向发力,坚持刚性执法与正面引导相结合,构建全面、从严的现代化监督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们国家,法律是对全体公民的要求,党内法规制度是对全体党员的要求,而且很多地方比法律的要求更严格。”[17]落实刚性执法,必须做好日常监督,将“严”字贯穿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做到监督全面覆盖、从严治理,持续做好贪腐和作风问题的整治工作。第三,提高监督意识,畅通监督渠道,运用巡视、巡察、党内谈话、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等方式,密切配合其他监督,在全社会创设一个人人敢于监督、乐于监督、善于监督的良好环境。

综上所述,“六个统一”内蕴的辩证思维为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卓绝的智慧。从辩证思维向度把握全面从严治党思想进一步强化了对于管党治党的自身规律和内在逻辑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运用,更是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遵循和关键抓手,对于开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境界,提升党治国理政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治党建党从严治党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坚守人民立场 从严管党治党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在夯实组织保障中落实管党治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