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线描画趣味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2022-03-16吕秋月

关键词:美术德育创作

吕秋月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和塑造人格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该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开展品德教育课程,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小学阶段要学习许多文化科目,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被认为是主要学习科目,近年来随着对学生品德教育的要求逐渐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受到了学校的重视,但美术科目很容易被家长和学校忽视,更难以通过美术课程教育进行小学生德育渗透。因此,学校和教师要首先重视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德育渗透,然后再思考具体的策略。例如,当前许多学校美术课堂中,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会开展线描画教学。线描画在各个艺术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且艺术价值较高,从绘画方式和趣味性、学生的接受程度上来说,都更加适合低年级小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可以思考如何将美术线描画教学与德育相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欣赏作品逐步形成审美观,通过线条勾勒表现和抒发情感,同时尝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思维,在美术课程中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帮助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助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带领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是学生美学教育的起点,在这个基础上美术教师还承担着引导学生审美观的重要职责。当小学生初次系统地学习美术课程时,首先会对色彩、线条等元素的变化产生好奇,不同艺术家会使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绪,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思考何为美。同时,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美术知识,然后讨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结合美术知识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判别艺术是否高雅具有较大的难度,培养审美的过程十分漫长,需要从小养成。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教材或课外活动学生可以了解许多具有爱国主义素材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作品、瓷器、雕塑等,每个作品的背后都有着独特的背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也蕴含着创作者的感情,例如有些作品是歌颂祖国繁荣昌盛的,从群众生活方面体现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一些作品是纪念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的,包括抗战英雄的故事和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增强自身的爱国情怀,始终不忘现在的美好生活源于民族繁荣、国家富强。教师要借助这些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使命和必然趋势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了礼乐教育思想,近代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也认为:美育是以陶冶情操为目的,以美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教育活动,以此提升民众素质。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到道德的重要性:作为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需要有良好的引导,不然即使有杰出的做学问的能力,也不是社会的有用之才。因此,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的各个方面,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思考如何实现多种教育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完整的文化、素质教育。

二、小学美术线描画趣味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逐步渗透德育

近年来,小学美术教材内容逐渐丰富,尽可能大范围地普及美术知识,让学生了解色彩、线条、形状等最基础的美术元素,还有陶瓷作品、卡通画、山水画、油画、雕塑等多样化的美术类型。因此,在小学美术课上,教师可以在借助现有的美术素材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时,思考是否可以用线描画的方式呈现,然后再从美术素材中挖掘德育内容。例如,在美术教材“古代陶瓷艺术”章节中,教师就可以从欣赏到模仿再到创作,逐步渗透德育。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讲解陶瓷的来源、陶瓷的制作过程以及如何区分陶与瓷等相关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原有的教学内容上做出延伸,向学生展示更多图文材料,介绍我国陶器和瓷器的种类、形状以及每个时代、地区较为常见的陶瓷的色彩和形状。在审美方面先对学生加以引导,促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艺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文化自信。最后,教师可以先抛出问题,向学生提问“China”是什么意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中国”的意思,接下来教师先要肯定学生的答案,然后告诉学生“China”还有瓷器的意思。基于这个释义,教师再逐步延伸讲解瓷器名称的来源,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的艺术和文化是如此灿烂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所以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每个同学都要认识并尊重中国古代的文化,并且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份文化传承下去,将中华文化传播至全世界各地,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文化。

(二)欣赏课外美术作品,对学生进行德育

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祖国传统文化,陶冶高尚情操和培养良好的品德,这也是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更多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例如,小学美术课堂上许多教师会选择四季作为线描画的题材,让学生进行创作,在这个教学情境下,教师可以引入米勒的《拾穗者》作为教学素材,该作品描画的是国外农村中最常见的景象:麦收季节,农妇们正弯着腰十分细心地拾取麦穗,有的人一只手握着鼓鼓的袋子,另一只手快速地拾着麦穗;图画中扎蓝头巾的妇女正将手撑在腰后支撑身体,以舒缓疲惫的身躯;旁边一位妇女正半弯着腰侧着脸,仔细检查已经拾过的麦地是否有遗漏的麦穗。虽然这是国外农村的麦收场景,但是劳动者的心情和态度是一致的,他们都是怀着对每粒粮食的感激之情和对自然的敬畏,在炎热的天气不辞辛苦地劳动着。如同“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中所反映出的古代淳朴劳动人民的甘苦,《拾穗者》所反映出的劳动之美是最淳朴自然的美,也体现了劳动者朴实、勤劳、诚挚的良好品格。教师要让学生从美术作品中体会到劳动者的不易以及对劳动者的尊重,让学生懂得感恩和珍惜,同时启迪小学生要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三)在讲解美术知识和线描画技巧时渗透德育

任何美术名作都是艺术家不断打磨自身技艺,投入精力和情感,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越是经典的艺术创作越是需要经验的沉淀,任何作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创作者长期坚持,才有可能成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创作者的技巧、品德、习惯和态度。因此,教师要在讲解美术知识和艺术创作背景时教育学生,创作线描画,想要完成一个自己满意的作品,即便不需要成年累月地创作,也要投入耐心与精力,如果只是要敷衍了事,那么完成的作品只是一张画而已,没有价值。完成一幅好的线描画须掌握技巧再加上坚持练习,才有可能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例如著名雕刻家、画家齐白石,少时学习石刻,废寝忘食地练习,手上磨出血泡也毫不在乎,终于练得了优秀的篆刻手艺。此外,教师也要告诉学生,在创作中任何一点小的失误都有可能毁了整幅线描画,所以在创作中学生要细心,尽量不要出现意外或者失误,同时也要磨炼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即便出现失误也要有重新创作的勇气,借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事态度,塑造其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通过鼓励学生创作线描画的形式在美术课程中渗透德育

除了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入审美教育、道德教育、爱国教育等,创作线描画也能使学生在趣味中获得德育。家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家长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因为现在许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一些家庭对孩子的娇生惯养,导致学生缺乏感恩之心,认为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家人的付出都是应该的,不懂得孝顺长辈。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美术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在学到线条时布置家庭作业,以“我的家人”为题目,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人画肖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讲解如何画人物肖像线描画,指导学生抓住家人的外貌特征、神情等,重点刻画人物某一部位的特点或神情。此外,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学生,父母长辈都有哪些特点以及家人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可以适度启发学生是不是对父母和其他家人的关心不足。教师可以问一问学生,父母是不是在自己生日的时候都会准备礼物,但是自己甚至不能回忆出父母的特征、记住父母的生日,同时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鼓励学生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五)开展趣味性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

线描画的学习是逐步深入的,低年级的小学生主要是欣赏和模仿,但当学生进入中年级之后,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美术,并且掌握了线描画基础画法以及创作要点,在这个阶段教师就可以引入更多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创作线描画,而不是临摹他人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题材潜移默化地开展德育。例如,在惠州地区,舞狮一直是当地春节时期的风俗之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实地调查,拍摄一些民间艺人的练习场景等,或者听民间艺人讲解惠州舞狮的传说和起源,作为创作素材。在节日期间,通过近距离地接触和感知,激发学生创作线描画的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使学生弘扬和继承本土传统文化。此外,学生还可以在教师和父母的引导下通过网络拓宽知识面,搜集全国各地的舞狮文化,感受不同地域的民俗活动差别,对中国各民族灿若星河的民间文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此外,美术教师可以寓德育于活动中。例如,在重要节日里,美术教学团队可以与学校配合,举办以节日为题材的线描画绘画比赛,让学生在家人的陪伴下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名胜古迹等,引导学生思考今日的幸福生活源于众多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让学生学会珍惜和感恩。还可以在校园内、班级内布置红色主题教育环境,用革命英雄人物的真实故事感染学生,使其对英雄人物产生敬畏之情,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热爱党和人民,不畏困难,使学生长期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提升自我品德。

对于小学生美术课堂的探索是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既要保证美育、德育切实有效,也要避免用生搬硬套的方式强制结合美术课与德育,导致教学方式枯燥乏味,教学内容无法深入学生心中。因此,小学美术课可以借助较为常见的线描画教学作为德育的尝试,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提升审美的同时,让学生在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上有更高的追求。线描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关键在于从欣赏到模仿到创作再到创新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挖掘德育结合点,实现智育、美育、德育的相互辅助、共同前行,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

猜你喜欢

美术德育创作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创意美术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