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挖掘德育元素*
2022-03-16钱仕平
钱仕平
小学教学中,数学是一门必学的科目,而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存在较多难点。一方面,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小学阶段逻辑思维能力发育尚未成熟,所以不具有独立面对数学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教学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学生掌握做人的道理,让学生的品格得到良好的塑造。尤其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升,教师有必要在自己所教学的科目中充分融入德育元素,而数学是一门能够让我们解决生活中难题的学科,学生如果能够在其中学到一些基本的做人的道理,也就完成了教育的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主要是进行一些简单数学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逻辑思维。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尽管不能确保让每一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与水平,但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开发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以教学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掌握情况,仔细研究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寻找最适合学生学习和接受数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通过数学学习提升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难题。
一、小学数学教育现状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对数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要建立起一个与现实世界相联系,但又偏向于抽象的世界观。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掌握一些基础的数学公式,解决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固定的数学习题,以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在此之前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所以当他们接触到数学这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时,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尤其是当他们在年龄增长中学习到越来越难的数学知识时,长期在数学学习上得不到成就感的小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笔者观察发现,有的教师在授课时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始终把自己的主导地位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教育中学生作为主体地位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自己的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提升,导致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下降。
二、生活情境中德育元素应用的意义
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是现代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几十年来的教育实践表明,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时,千万不可忽视学生的德育,因为学生的思想对行动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没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在社会上做出一系列违背社会基本伦理的事情。尤其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个人素养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看重个人素养。在小学教育中,如果只是强调教材上的内容,仅仅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远远不够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利用生活情景对学生进行德育,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在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挖掘德育元素的措施
(一)为学生打造趣味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进行德育
教师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挖掘德育元素,就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德育素质。小学生刚入数学学习之门,之前从未系统学习和接触过数学,难免会感到很吃力、棘手,因为他们的数学思维还没有得到启迪与开发,所以面对着一连串的数字、公式,不免会感到迷茫,从而丧失兴趣,这样会使课堂效率得不到保证,教学的质量不高,很难上升到更高的台阶。所以,教师要想出有效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减轻对数学学习的心理压力与负担,更好地引导他们学习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积极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更加活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升自己能力的过程便是德育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处理和解决问题,保证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简单的数学加减法,然后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向学生发起有奖竞答,答对的给予奖励,答错的也给予鼓励,尽量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都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以游戏的方式为学生授课,或许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游戏中授课,能够让小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中,正所谓“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利用游戏的方式授课并创设情境,正是投小学生所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个人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许多小学生会将教师当作自己学习和生活上的榜样,所以教师有必要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他们准备适合这个年龄段的互动游戏,使游戏教学方式能够顺利开展下去。刚入学的小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普遍偏弱,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所设计的游戏是否能让学生理解、融入,引起互动。笔者认为,教师创设课堂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因为周围融洽的氛围而展现自己。长此以往,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德育素质
在小学教学中,学生的个人学习习惯养成至关重要,教师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管,除了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外,教师无法对学生的课余时间以及家庭中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有些学生在脱离教师的视线之后,往往会处于放飞自我的状态,尤其数学这门科目,需要学生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去解决某一道数学题,学生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了分神或去做其他事情的情况,会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不到有效的锻炼。所以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没有教师的引导,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时,应当充分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并且给予家长适当的建议,让家长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的辅助。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表扬拥有良好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学生,让其余的学生以其为榜样,自觉向他学习。除了课余时间外,教师应当规范学生的课堂表现,让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积极认真地听完一节课,这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帮助。在数学课堂上,如果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实际生活中也能拥有良好的品德,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对待学习和对待教师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自己的德育素质,教师在日常教学指导以及作业布置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提升。
(三)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落实德育
小学生刚刚进入校门,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差,只靠教师的言语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并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认知,同时也不能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动手操作类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结合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展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通过组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数学。教师可以设计模拟生活中的场景,组织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数学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组织数学实践教学活动,能够全方位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数学逻辑能力等。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小组的形式,向每个小组发10 元人民币,然后下发任务,让学生去附近的超市消费,看看他们哪个小组能用最少的钱买最多的东西,一方面检验学生的理财能力,一方面又检验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或者,教师在课堂上以白纸替代钱,要学生拿这“钱”来老师这儿消费,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元、角、分单位之间的换算等。在这些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因为实际情景模拟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代入角色,并且通过自己在课堂上的所学所得,解决模拟情景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数学的理论知识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方式的抽象表现,所以教师如果能够通过模拟情景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人民币的换算这一课,就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现实生活,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实际行为起着指导作用,所以教师有必要通过现实的一些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必要性,以达到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所要追求的并非一蹴而就的结果,追求的是一个缓慢塑造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虽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但事实上,由于数学科目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会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加理性,使学生具有更高的个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