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疫情防控与学校发展加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2022-03-16熊十华邹桂元张耀芳
熊十华 邹桂元 张耀芳
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其在推动高职院校各项工作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当前,高职院校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无论是疫情防控工作抑或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无论是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还是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都对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发展态势中,高职院校要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在推动高职院校新发展中的作用。
一、加强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一)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需要
面对新冠疫情,党中央高度重视、动员部署、科学施策,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效。事实证明,党的领导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
当前,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整体上保持着向好的态势,但是国际形势依旧严峻,疫情防控工作任务依旧艰巨。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要紧绷疫情防控常态化这根弦,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认真履行领导责任,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疫情防控的警惕性,要构筑疫情防控的牢固战线,深化疫情防控成果,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西方国家变本加厉宣扬“中国威胁论”,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在思想文化领域不断对中国进行渗透,妄图“西化”“分化”中国。这不仅冲击着我们党的意识形态,也给高职院校的学生和年轻党员带来了理想信念动摇的不利影响。新的形势变化与趋势走向对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提高青年学生的政治素养、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加强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重要。
疫情防控背景下,伴随而来的还有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开展的深度与广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以及由此产生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风欠实的问题。党建工作纷繁复杂,党务工作者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才能务实开展好各项党务工作,取得工作实效。然而,因为思想认识不足以及工作懈怠等多方面的原因,部分党务工作者仅仅把工作重心聚焦在发展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学生预备党员方面,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学生中开展党建工作,没有及时跟踪反馈学生的思想变化,缺乏基于学生思想变化的针对性、动态化教育。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工作形势与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开动脑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步实现夺取疫情防控胜利和推进思政工作发展的目标。
(三)加快高职院校发展步伐的需要
高职院校正迈入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工程广泛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稳步推进,高职院校迎接和拥抱崭新的发展机遇,正乘风破浪以蓬勃的姿态行驶在发展的快速通道上。推进高职院校改革发展,需要攻坚克难、 勇往直前,更需要发挥党组织把握方向、统领大局、保障落实的作用。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是高职院校高质快速发展的领导核心和坚实后盾,是高职院校各部门和任务的政治钥匙,确保高职院校践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加强其建设有利于高职院校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
高职院校在规模化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三多”办学状况依然大量存在——多学制、多模式、多校区。在新的发展阶段和历史背景下,如何调整党组织,如何深化与行政管理紧密结合的改革,如何提高高职院校领导干部的水平,都提上了重要日程。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要坚持抓好疫情防控与党建工作,不断提升疫情防控工作和学校全面工作的成效。
(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
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实施还有待完善,对党员发展评价和教育管理的评价还需要定量分析,支部书记的积极性有待增强,制度保障有待完善,党建工作的投入有待提高,创新能力和活力有待提升。究其原因是党的基层组织自身建设没有与时俱进,未能较好地整合日常任务进行调整和修订,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与创新。
二、加强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方法对策
(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
1.推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职院校多年的发展趋势、实践活动和取得的成果表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党委的领导作用,切实加强党对高职院校的领导,是高职院校长足发展的根本保证。在确保党委领导地位、发挥党委领导作用的同时,还要明确校长职责,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职能部门的积极性,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建设步伐。
2. 重视党员干部的选拔任用。高度重视选拔任用干部工作,强化高职院校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党性修养,做到业务知识与政治素质并重、学历层次和工作经验并举。把握德才兼备原则,充分发掘对党的基本路线坚定、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忠诚、对学校工作规律熟悉的优秀干部,将其充实到高职院校领导岗位上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培养,增强领导干部抓好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提升领导干部疫情防控与党建工作两手抓的意识与能力。
(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1.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创新。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疫情防控相结合,在疫情防控教育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结,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次的新冠疫情,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本代价高昂的教材。全新的教科书和鲜活的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党的强大领导,而且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中国抗疫成就的取得,既是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使然,又极大增强了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突破,广泛开展党史学习主题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带动全校党员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2.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创新。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要充分挖掘现代科技的力量,广泛利用多元化媒体平台,有效搭建思想政治网络载体,发布时事政治与社会舆论热点问题,组织思想政治讨论,使更多学生通过网络载体切实参与到学习与讨论活动之中,保障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过程管理中,党务工作者积极进行正面引导,及时纠正偏激思想;基层党组织及时了解师生的最新动态,准确掌握师生的关注点和情绪,增强党建活动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可以把国内外重大事件、纪念日作为切入点开展革命传统教育,通过文体活动,让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情况下自觉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讲座、组织党建征文与演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争做先进个人,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富强贡献一份力量,增强爱国主义的实际转化力和内在影响力。
(三)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1.构建 “党建+”工作机制。构建以党建为统筹、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积极探索“党建+”的新模式,实现中心工作和党建工作的协同融合,提升党建工作的成效。在具体构建“党建+”工作机制时,需要在“加什么”上下大功夫进行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作用。
虽然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但是仍须保持高度警惕,一着不慎,就有可能导致疫情出现反复。高职院校人口密集,加之寒暑假人员流动频繁,高职院校员工动态管理难度加大。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和防疫工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高职院校可以将党建与学生管理相融合,围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构建“党建+学生管理”的工作机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范畴广泛,包含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生文化生活以及日常管理工作。当前我国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必须将疫情防控工作纳入常态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明确要求学生非必要不出校门,进出校门需提前报告事由、交通出行方式、出行轨迹、进出校时间等相关信息,在校园密闭环境,如电梯、教室需佩戴口罩等,这对学校管理层包括学生本人提了更高的要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可以有效发挥高职院校党员的带头作用,党员学生需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各类防疫志愿服务,主动担起责任,扎实作为,科学作为。
2. 建立健全党员发展机制。及时发现和有效沟通是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高职院校基层的党组织有效发展高素质党员的最佳途径之一。
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党员发展工作,应当在分析师生队伍来源构成、发展变化等特点的基础上,仔细梳理师生队伍的思想政治状况,及时发现优秀的人才,全面有效地进行沟通,将优秀人才吸纳到基层党组织中。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和高职院校建设同步推进,要结合疫情防控表现和贡献学校建设的表现,及时发掘优秀人才,及时吸纳到党的基层组织中。要积极主动地去帮助引导抗疫先进、科学带头人、教师学术骨干以及拔尖领军人物向基层党组织靠拢,在时机成熟时即可确定为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对象,通过及时发现、有效沟通的机制和方式将更多的优秀师生吸纳到高校基层党组织内。
3.设立应急领导机制。高职院校在这场新冠疫情防疫战中还是表现出了不少问题。比如在应急指挥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应急体系不完善、指挥系统不健全,导致遇到突发情况处理不及时,信息处理不当。因此,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应建立协调有力的“三级”应急机制,通过学校党委、院党总支、党支部三级应急领导,压实主体责任,加强责任监督,强化责任担当,预防和解决重大安全隐患。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等对突发事件的情况与进展过程予以公布,对应急事件处理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党员教师、党员学生进行宣传报道。
4.升格目标考核机制。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考核往往更多地集中在思想、作风、组织建设等基本要素,这些通常被视为高职院校基的党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常量。围绕疫情常态化防控和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还应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独立的变量评估标准,优化评估指标体系,细化评估考核要求。通过增加亮点和特色考核,激发高职院校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促进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自主创新和完善,激发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活力与驱动力,推动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