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研究现状及对策

2022-03-16付红军杨培涛李旭阳

湖南林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森林食品发展

付红军,杨培涛,李旭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改革开放后,一方面,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导致了森林面积的减小和生物多样性的脆弱,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故而国家高度重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规划开发与保护利用,提出了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林权改制以及“十三五”、“十四五”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森林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森林食品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森林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从而推动了森林食品产业向绿色、生态、健康、安全的模式发展,促进了森林食品这一新兴产业的优质供给。针对这一趋势,国家林业局于1989年首先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于2007年颁布了国家林业行业标准《森林食品总则》。国家林草局在2022年发布了《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对森林绿色食品经济林果重点领域进行了布局,不断壮大森林食品产业规模,提升森林食品产业发展质量,延伸森林食品产业链条,优化森林食品产业结构,增加森林食品产业附加值。为了充分探索我国森林食品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实现森林食品产业现代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本文对我国森林食品产业研发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当前森林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1 森林食品的内涵

森林食品因其绿色、安全、生态、健康的优点已经成为未来食品模式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并迅速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热点。研究人员以中国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及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广泛开展了高自由度、跨专业、多学科、重创新的森林食品安全应用技术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对森林食品的内涵不断延伸拓展。King[1]将森林食品定义成从森林中采集的有机食品。Howard[2]在《农业圣经》中将森林食品认定为森林环境下的有机食品。1990年,中国农业部农垦司指出森林绿色食品是指产于森林、生长在林冠上层或下层、天然生长或人工种植的可供人们食用的优质、生态、绿色食品[3]。2007年,国家林业局出台的林业行业标准《森林食品总则》中认定来自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具有生态、安全、优质、营养特性,经专门机构认证的可食林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为森林食品[4]。2016年,学者褚家佳等[5]从不同文明时期的视角定义森林食品,认为在采猎文明中主要指从天然森林中采集、狩猎的动植物产品;在农耕文明中指在天然林中采用传统人工种养的动植物产品;在传统工业文明中的天然林和人工林中采用传统人工种养的动植物产品,但忽略了生态安全;在新工业文明中的人工林中采用新型工业化种养的动植物产品;在生态文明中的近自然人工林中采用生态化种养的动植物产品,其注重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2021年,符潮等[6]学者把森林食品定义为产出于良好森林生态环境,遵循动物植物原始生长规律,符合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和营养循环理论,无人为干扰施加合成物,具有自然、绿色、健康、原生态等特性的各类可食用森林产品。综上可见,森林食品的内涵认识从有机食品到绿色食品再初步拓展到生态食品,其功能从单一的自食功能到自食、经济功能,再到自食、经济、生态等多样化的功能延伸。

2 我国森林食品资源状况

2.1 我国森林食品资源种类繁多

森林食品资源种类极其广泛,目前,森林食品共分为森林植物类食品、森林动物类食品、森林菌类食品、森林饮用水类食品以及其他药用菌类食品5类[7]。其中,植物类食品细分为森林果品、森林油料、森林粮食、森林蔬菜、森林饮料、森林调料、森林药食和森林植物次生食品8类[8]。森林野生食用植物资源共有淀粉类、蔬菜类、油脂类、芳香类、野果类、饲料类、药用类7类[4]。据报道,目前我国森林蔬菜约有63科700种左右,最常见的约有192种,其中草本植物110种,藤本植物约12种,木本植物约70种。我国森林粮食资源有500余种,现已查明的约120多种,其中,有木本100多种。我国森林木本油料有8000多种,含油量在15%~60%的有1000多种,在50%~60%的有500多种,已被广泛栽培并提供油料的有30多种。我国木本饲用植物资源有1 000多种,针叶乔木有6科30属200余种,阔叶乔木仅杨柳科(Salicaceae)就有100种以上,可供饲用的竹类植物约有19属41种,灌木类仅锦鸡儿属(Caragana)就有72种。我国的森林饮料资源极其丰富,目前,发现的可作为饮料原料的森林树种约有100种。森林药用植物达5000余种,其中,木本药用植物有300余种。我国可利用的森林蜜源植物资源达9857种,含110科,394属,有名的大概有100多种。我国天然香料植物共有400余种(其中木本约有100多种),现已开发利用的天然木本香料植物仅50余种。我国的添加剂植物约有900多种,已开发利用的有150余种,其中,色素达50余种[9]。

2.2 我国森林食品资源区域分异性较大

我国森林食品资源丰富,但受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呈现出区域分异性特征[10]。西部地区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越,森林食品规模较大,品质优良。四川省建成森林食品基地238.67万hm2,已有油茶(Camelliaoleifera)、麻竹笋(Dendrocalamuslatiflorus)、核桃(Juglandis)、藤椒(Zanthoxylumarmatum)、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等30家森林食品基地,木本油料基地有107.6万hm2,森林干果基地有29.07万hm2,森林饮料基地有21.93万hm2,森林药材基地有22.67万hm2,森林水果基地有58万hm2[11]。云南省森林食品认证企业有20多家,野生森林蔬菜品种有400多种,占全国森林蔬菜资源的20%以上,食用菌占全球1/2左右,全国90%以上;森林水果占全国果树种类的70%左右[12]。新疆野生维生素植物有20多种,油料植物有110余种,饲养植物有300余种,蜜源植物有200多种,药用植物有2014种,野生花卉有54科117属392种等[13]。中部地区森林食品资源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份,江西省拥有森林食品认证基地30余个,果园面积有19.356 6万hm2,木本植物有1 970余种,有枳壳(AurantiiFructus)、铁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等300多种森林药材与食品植物种质资源圃,菌类种质资源有400余种,藻类植物有500余种,爬行类动物有74种,两栖类动物有42种[14]。湖南省森林野生食品约有170种,以食品业作为第二大产业的湖南省整体实力跻身于全国前十[15]。东北地区森林食品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包括蘑菇(Agaricuscampestris)、鹿茸(Cornucervi)、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林蛙(Ranatemporaria)、松子(Pinenut)、榛子(Corylusheterophylla)、山核桃(Caryacathayensis)等1000多种优质森林食品资源,野生浆果资源有7科9属33种,有430余种森林动物资源,有1390多种野生植物资源[16],森林食品产量达到40万t,产值达到100多亿元[17]。东南地区森林食品主要集中于福建、浙江、台湾等省份,福建省森林食品如竹笋(Bambuseaespecies)、杨梅(Myricarubra)、山药(Dioscoreaopposita)、八角(Illiciumverum)、铁观音(Sempervivumtectorumssp.Calacreum)、红菇(Russulaspecies)等品种达到1000多种,森林食品规模以上食品企业有3000余家,营业收入近万亿元[18]。

3 我国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国内森林食品产业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食品产业的结构调整、竞争力评价、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等方面。

3.1 我国森林食品产业结构不均衡性研究

我国森林食品产业结构不均衡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政策不成熟、产业结构不均衡、产业链产品低端化等方面。产业政策在森林食品产业结构调整中有效性较低,政府在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保障森林绿色食品产业不成熟或失位[19],政策具有突变性或放大效果[20];我国森林食品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主要集中于森林食品初级种植或养殖阶段,初级产品在森林食品产业总量中所占比例在70%以上,而深加工类、高附加值类或野生森林动物产业所占比均较小,森林食品产业内部结构发展很不平衡[21];产业链产品低端化突出,森林食品处于产业链初级阶段[22],深加工或高附加值的森林食品产业发展滞后,所占比重较小[23]。

3.2 我国森林食品产业的竞争力评价

我国森林食品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竞争标准的制定、竞争手段的提升、品牌的构建、产业链的延伸等方面。一是森林食品产业竞争白热化程度加剧,标准化有待加强,如Kröger 等[24]认为森林食品产业有着持续激烈的竞争关系,必须构建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以促进森林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二是森林食品产业特色优势不显著,竞争手段有待提升,如郭思源[25]、赵丛娟等[26]、马楠[27]、邹佳桥[28]等学者从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开发特色风味产品、提升其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入手,研究得出我国森林食品产业的竞争力有待提升;三是品牌的构建意识落后,宣传力度有待提高,普遍认为森林食品产业应从森林食品认证[29]、加强名、优、特食品品牌宣传[30]、获取绿色食品或生态食品品牌认证等方面全面提升森林食品品牌竞争力[31]。

3.3 我国森林食品产业的影响因素

从学者研究结果来看,影响森林食品产业的因素颇多,其中产业集聚度、产业政策水平、产品认知度、产业创新力等多种主要因素影响森林食品的供给与需求。从产业集聚度和产业政策水平上看,产业集聚度的滞后性和产业政策的缺失性导致了我国森林食品产业的粗放式发展,如森林食品工业产业集群的滞后性严重阻碍了湖南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和农产品加工业强省转变[32];绿色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广、使用和反馈政策,以及绿色农业产地环境的生态补偿政策、生态资本利用效率和生态补偿技术水平等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缺失,影响了森林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33];从产品认知度和产业创新力看,产品认知度低下和产业创新力薄弱阻碍了我国森林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如学者王福利等[34]认为消费者认知度低、销售渠道不通畅、品牌化建设滞后、科技投入不足等四大因素是制约云南省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3.4 我国森林食品产业的发展路径

大多数研究学者普遍认为森林食品产业的发展路径必须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产业标准化与认证规范化,推动品牌建设,依靠科技创新,延伸、强化、补全产业链条建设。从战略发展上看,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有效发展路径是我国区域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张润昊[35]针对襄阳市森林食品资源禀赋特征,提出了“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产业集群——实施名牌战略——形成区域品牌——促进高层次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带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襄阳森林食品产业发展战略。从产业标准化和认证规范化看,产业标准化是确保我国森林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认证规范化是筑牢我国森林食品产业绿色安全的重要保障。张晓梅等[36]在研究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时,提出只有建立健全我国森林食品产业生产的标准化体系与认证的规范化体系、强化森林食品产业品牌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提升森林食品产业科技附加值、优化森林食品产业结构、完善投融资渠道、建立森林食品产业的政策保障体系等有效措施,才能确保森林食品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品牌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建设上看,建立优质森林食品产业品牌,推进科技创新与科研转化,实现森林食品产业链一体化,是我国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的基石。孟枫平等[37]和杨兴怀[38]等学者从提升绿色消费意识和品牌建设、健全产业扶持政策与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建立技术标准体系与证后监管水平、促进产业集群与推动龙头带动、推动科技创新与技术转化推广等方面提出对策,促进我国森林食品产业健康高质可持续发展。

4 我国森林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

森林食品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消费的热潮,其产业发展迅速,但依然问题重重,阻力不断,受到学者和产业实业家的广泛关注。研究者们主要从政策规制、市场体系、区域布局、科技支撑等方面对我国森林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地探讨。

首先,政策规制失位与缺位。政策体系不完善,时效性滞后,投入不足,如森林食品产业认证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与技术标准[39];政策体系与组织机构不健全导致了区域森林食品产业基础薄弱,监管无序[40];地方政府投资不足,现有的各项投入不能满足森林食品良好发展的需求[41]。

其次,市场体系不健全。消费理念滞后,产品同质低端,产业发展区域分异性较强,具体表现为:一、森林食品市场体系缺位、绿色生产与消费理念缺失、销售渠道不畅[42];二、森林食品产业处于一级开发与利用的初级阶段,开发与利用的二级、三级市场阶段还没形成,消费供给呈现不足[43];三、森林食品企业少、散、小、弱,经营管理粗放是我国森林食品产业发展受阻的内因[44];四、森林食品认证滞后、产品严重同质、产品附加值低、精深加工水平低等因素阻碍了我国森林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45]。

再次,区域布局不合理。全国森林食品产业区域布局为七个梯队区域,即华北、西北、华南、华中、西南、东北、华东等七大区域,森林食品产业竞争力呈现“U”或倒“U”变动形态,产业发展水平极不均衡,分异性较强[46-47]。

最后,我国森林食品产业科技转化率较低,创新能力不足。一方面,区域森林食品产业科技含量较低,其中生产加工与贮藏保鲜技术缺乏是阻碍区域森林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48];另一方面,区域森林食品产业科技投入不足,科技转化能力较弱是区域森林食品产业发展难以突破瓶颈的关键因素[49]。

5 我国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的建议

从文献研究看,在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的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研究较多,但区域实地调研数据支撑的实证类研究较少;对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竞争力、影响因素、宏观政策等方面的研究颇多,但对森林食品产业发展安全问题、有效模式、标准化认证等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未来可能需要针对不同地区因地制宜提出解决方案及发展对策。

第一,要解决食品产业安全问题。一是构建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现阶段小厂家发生森林食品的安全问题较多,龙头企业对森林食品安全的带动作用偏弱,因此,需要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并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和信用模型[43],构建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避免各类厂家出现森林食品安全问题;二是构建森林食品企业的信用监管体系。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森林食品产业各环节的闭环信息链,利用共识算法、分布式存储技术、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以及互联网技术对特殊森林食品身份进行标识和追踪、共享、监督,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构建森林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解决森林食品产业中的认知约束、信息不对称、合约不稳定、创新力不足等问题,防止森林食品信用问题的发生。

第二,要探索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一是针对各省的森林食品产业发展路径的同质性实施差异性策略,湖南、云南、浙江等省率先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龙头带动,平台联动的新业态,推进供给侧改革刺激大众消费,推动森林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二是推进森林食品产业构建“提高森林食品科技创新含量,政府+企业+合作社+林农+互联网”的经营新模式,推动森林食品产业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增加资金与技术的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森林食品产业向高端化模式转型发展。

第三,要加快推进森林食品的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构建提升森林食品生态认知的标准化体系,制定森林食品产业信息化标准;另一方面,要强化森林食品生态化的市场准入体系和安全预警体系,严格实施森林食品产业的安全监管,推动森林食品产业质量安全体系与国际化接轨,确保森林食品的生态与安全,实现森林食品产业的高附加值。

第四,要做优做强森林食品产业的品牌,加强森林食品的生态认证与监督。结合森林食品产业的生态消费理念、森林食品文化和互联网平台建设,构建系统性的森林食品品牌营销策略,树立优质生态的食品品牌。

猜你喜欢

森林食品发展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食品造假必严惩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哈Q森林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哈Q森林
哈Q森林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