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在行动
2022-03-16庄社明
■ 庄社明
为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昆山市政府制定了昆山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五年行动方案,扎实有效推进新一轮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努力打造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升级版”,全面展现“新鱼米之乡”昆山风貌。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主导的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提质增效、突破创新、立足品质、塑造特色、彰显文化,更好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培育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示范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昆山特点、体现标杆水平、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昆山之路,突出抓好两个层次目标。
(一)建设特色田园乡村
按照全域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思路,统筹推进由特色精品乡村、特色康居乡村、特色宜居乡村三类建设标准组成的新一轮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体系,其中,特色精品乡村能够展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模样,特色康居乡村能够展现江南水乡风貌,特色宜居乡村能够常态化、长效化实现干净整洁宜居。到2025年,全市236个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村庄和164个其他一般村庄全部建成特色康居乡村,2年内无拆迁计划、10户以上的搬迁撤并类村庄全部建成特色宜居乡村,在此基础上,全市累计建成35个特色精品乡村,争取命名15个“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各涉农区镇(除高新区)建成不少于3个特色精品乡村,实现多点开花,全面绽放。
(二)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
根据省市关于打造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工作要求,建设特色精品示范区和特色康居示范区,其中,特色精品示范区以特色精品乡村为核心,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抱团发展,打造示范片区;特色康居示范区借鉴特色精品示范区的建设理念和方法,将一个或邻近几个行政村整体建成特色康居乡村,并在生态环境、风貌特色、乡风文明、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形成示范效应。到2025年,全面建成昆山南部水乡特色精品示范区,完成苏州“两湖两线”跨域示范区昆山建设任务,建成10个特色康居示范区。
在“点”“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后,深化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理念,引领乡村建设行动,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公共服务布局、产业文化实力、社会治理水平的综合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主要举措和任务
(一)分类推进乡村建设
因村制宜,分类推进乡村建设。特色精品乡村以“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为目标,进一步优化水系、田园、村落等空间资源,着力培育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村庄。特色康居乡村以“生态环境优美、村庄风貌协调、基础设施配套、产业经济发展、乡村治理有效”为目标,充分吸收和借鉴特色精品乡村的建设经验,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彰显个性内涵。特色宜居乡村以“环境友好、村庄整洁、设施配套、乡风文明”为目标,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并建立一套卓有成效的环境管护长效机制。
(二)科学编制规划方案
高水平编制特色精品乡村、特色康居乡村规划,全面落实多规融合,实现空间、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融合。做好重要节点空间、公共空间、建筑景观的详细设计,发挥乡村建设技能型人才作用,用好乡土建设材料,彰显田园乡村特色风貌。梳理提炼传统民居元素,借鉴传统乡村营建智慧,确保新建农房等建筑与村庄环境相适应,体现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三)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按照规划设计方案既定的实施项目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市级层面做好统筹协调,建立健全驻村办公指导、区镇工作考核管理等工作推进机制,切实保障项目建设进度与建设品质。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各区镇作为特色田园乡村项目建设主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按时按点、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引领乡村建设行动
坚持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引领,紧扣乡村建设行动基本要求,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赋予乡村建设行动昆山标准,结合村庄条件,深入推进天然气进村、三线入地、村庄美化绿化。探索发展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推广海绵城市理念、BIM技术,推进物业进村,展现新时代昆山农村的新面貌。
三、有效组织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调整后的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框架下,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形成合力。镇级层面建立特色精品示范区建设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围绕重点项目库和任务清单,明确职责分工,强化任务落实。
(二)健全工作制度
将相关工作完成情况列入区镇年度综合考核体系。进一步健全驻村办公指导、工作例会、考核通报、信息报送等制度,定期召开市级联席工作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三)做好资金保障
市级财政专项安排经费保障乡村建设。综合运用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担保补贴、风险补偿金等方式,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规范、有序、适度参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严格控制债务,坚决杜绝引发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不得增加村级组织和农民负担,不得增加村级债务。
(四)强化宣传推广
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及时宣传全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成果。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广泛动员村民群众参与到乡村建设中,同时发挥乡贤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有效方式和渠道,助力乡村建设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