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铁骨柔情的外公

2022-03-16文/赵

初中生世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饭票铁骨做客

文/赵 畅

在我的记忆中,外公每次来我们家,他的银发永远分得清清爽爽。他头发并不多,一经梳理,似根根可数。他告诉过我:“每次外出做客,必理个发才去,这叫尊重人。”这习惯,他保持了几十年。

外公很瘦,但是看起来总是精神矍铄,这可能还和他爱穿中山装有关。就是那么两三套中山装,因为穿得整洁,虽然衣服旧了些,甚至还有补丁,可从没给人留下过时的感觉。

他的饮食更是简单又简单——外公外婆吃饭,桌上总是老三件:霉豆腐、腌菜、酱瓜。只有到客人来了,他们才肯添上几个荤菜,比如泥螺、梭子蟹、梅鱼之类的海边特产。然而,节约并不是吝啬。每每他到上海、杭州等地的亲朋好友处做客回来,途经我们家歇脚,第一件事便是给我们四姐妹分礼品,或毛笔、铅笔,或笔记本、油纸扇,或其他有当地特色的东西。母亲曾跟外公说:“偶尔买一回就可以了,不必每次都买,还是多改善改善你们自己的伙食吧!”尽管他嘴里说“好”,可还是照买不误。

外公退休后,为了补贴家用,加之学校也有需要,他专司敲钟兼卖菜饭票的工作。听母亲说,外公是一个顶真而又顶真的人,敲钟绝不错时,卖菜饭票更是管得分毫不差。有一回,盘算菜饭票时,少了两分钱,外婆轻描淡写地说:“不就是两分钱嘛,你补上就得了!”这句话竟令外公很不爽,平日很少拉下脸孔的他正色道:“我又不是心疼这两分钱!你补上了,账面上可能暂时是平了,但实际账里肯定有差错;今天稀里糊涂地补上了,说不定哪天纰漏就冒出来了……”为此,外公返工算账直到后半夜。难怪父亲背地里老对我们说:“你们外公可是天底下最清廉的人了!”我曾问外公:“有的人卖菜饭票,常会出差错,您为什么管得这么好呢?”他笑眯眯地告诉我:“我只是不贪、用心而已。”

外公居住的房子,是一座独门独院的江南民居,高高的粉墙,把喧闹与嘈杂隔在墙外,关起门来便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小天地。这个院子,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然而,犹若人进入风烛残年一般,在海风的呼啸声中,在瓢泼的大雨里,它可能随时会倒下。“修!”古稀之年的外公,作出了修葺老屋的决定。一个原本看上去文弱的书生因此俨然成了一位战场上叱咤风云、胜券在握的指挥官,他筹备、调度、监理,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在他手下,一切有条不紊,运转有序。夜深人静时,他还要拿一个笔记本在施工现场这里看看,那里翻翻,不停地记着什么……经过半个月的大修,老屋修葺终于大功告成。虽说外貌无甚变化——修旧如旧,但精气神却更充沛了。

晚年的外公,除了去外地走走,会会老朋友,大多时间则是在家里弄花养猫、看书写信。他的院子里葡萄满架,桃红柳绿,堪比公园一隅;其书房更是汗牛充栋,翰墨飘香。他每天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坐在楼上书房里看书、写信。每次写信,外公还不忘在信末粘上几枚邮票,意在婉转告知对方不要忘了及时回信。包括给自己的老师刘海粟先生和同学关良先生写信,他都保持了这样的习惯。

我爱读外公写给我父母亲的信。有一封来信,至今令我记忆犹新:有一回,母亲与小姨因为一件小事起了口角,气盛之下,在外公家做客的母亲,径直打道回府,一时弄得大家好生尴尬。过了几天,外公来信了。然后,母亲又欢欢喜喜地去外公家了。背着母亲,我悄悄看了外公的来信。从一开始到结束,外公似乎都在做我母亲的思想工作,我至今记得信中说的“百花一树生,无须生怨心”。

外公去世后,被安葬在自家院内。深埋于土的石槨上,没有墓碑,也没有碑文。据说,这是外公生前的唯一要求。每次回来凭吊,在哀伤之余,那份静谧、幽香和诗意,总是让我想起外公的精神世界和美学追求。这独具个性的墓地,向家人述解着他铁骨柔情的一生——外公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三十七年了。

(选自2020年4月28日《文汇报》,本刊有删改)

鉴 赏 空 间

本文将人物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富有人情味的外公形象,鲜明地展示了外公的个性和气质,表达了对外公的敬爱和怀念之情。本文在表现手法上与《回忆鲁迅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语言、外貌、神态等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感人至深。

读 有 所 思

1.外公的“铁骨柔情”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文章,谈谈作者对外公怀有怎样的情感。

猜你喜欢

饭票铁骨做客
铁骨柔情
特殊的抗币——浙东饭票
铁骨丹心解放军
城市建设者
咏腊梅
去小蜗牛家做客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为干部下乡“饭票制”点个赞
饭票
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