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宏观调控政策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03-16董思瑶
董思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飞跃增长,尽管疫情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但不会因此转变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向好的基本局面。近年来,我国经济发生结构性变化,告别了传统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并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本文通过国内生产总值、就业、医疗、居民消费价格指等指标的相关数据变化,来实证分析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并指出其背后所蕴涵的经济意义。
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需应对多变化的世界经济态势,调整中国经济结构,来保持稳中求进的经济状态。如中国全面实施的“营改增”改革,通过降低产业及企业赋税,调节各经济主体的相关利益,以保证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进而稳定市场经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朝着创新驱动和集约型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则是转型的重要保障。从长远角度考虑,金融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为经济发展的保障提供了动力,而在稳健货币政策的支持下,金融才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宏观角度分析中国经济“进展”
(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飞跃性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在200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率从2008年的9.7%下降到了2018年的6.7%,但在2009年全球经济都在下移,负增长时,只有中国是正增长。
目前,即使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给中国经济造成了阶段性的冲击,但整体来说中国经济呈现向好的态势依然不变,总体上是可控的。投资、消费、出口为拉动GDP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力量。其中,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起到了六成占比的GDP拉动作用。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个人消费,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就属于政府消费,其中的60%多转化为了当年GDP。相比之下,基础设施的投入转化率只有30%。由此表明,对公共卫生领域方面的投资更加具有效率。在疫情防控期间,公共卫生的投入占2000—3000亿元,而我国经济损失超过1万多亿元,假设将这2000多亿在2020年全部投入,即转化的GDP合计1000多亿,而这投入的2000多亿,将会形成我们的长期资产,例如:先进的医疗设备、研究人员、充足的医护人员,以及整个公共卫生系统的快速反应机制。虽然,公共卫生的投入是一笔很大的财政开支,但是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国之根本,应放在首位。
(二)新挑战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
第一,为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扩大国内需求是必然途径。为满足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发展,以达到我国供给端的适配性,需要落实于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以满足我国内部需求为基础,真正考虑国内市场的实际需求,实现国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可以说是我国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道路,也是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坚持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需要多手段进展。一方面利用国家宏观调控这一“看得见”的手抓紧总需求的管理,处理好受国内外影响产生的经济波动;另一方面用长远的目标看发展,提高国内需求端与供给端的匹配度。
第二,需求端的发展与供给端的改革并不矛盾,两者可以齐头并进。我国通过扩大内需作为必然途径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需要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对于需求来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存在,需求端的发展需要深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辅相成。首先,需要创造新供给,利用我国庞大的经济体规模、足够的供给回旋空间以及经济发展的坚韧性等,发挥我国供给侧的新活力,以适配国内需求端的发展。其次,需要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带动供给的循环局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领内需扩大,实现供给和需求的良性平衡发展。最后,以创新带动供给侧改革,提升供给端的创新能力以带动高质量、高效率的经济发展。
二、改革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发展”
(一)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改革动力——坚定中国经济发展信心
疫情的突然大规模持久爆发,使得各国间的联系都被按下“暂停键”,经济增长率有可能进一步降低。与此同时,全球化思潮进一步受阻。然而借着疫情特殊情况,无接触服务得以大力发展。网络和数字技术得以广泛应用,而依托于数字技术的服务业也获得规模化发展,以往由于网络服务的初始成本高昂导致网络服务行业发展迟缓,但借助疫情特殊环境的催生,实现了初始成本的投入,可复制的网络服务后期的边际成本低,便可以实现网络服务行业的井喷。另外,制造业也在服务业的高速发展下获得质量的提升,网络和数字技术实现了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联互通,更好地实现了第一、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有效融合。
(二)深入推进区域均衡与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我国区域发展存在着南北、东西、城乡不平衡,所以要促进我国各区域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区域协调。
应从加强区域空间功能定位与协同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立区域联动发展新机制方面来深入推进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
(三)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
受疫情冲击世界经济呈现不稳定不平衡的形势,也产生了各种衍生风险。立足于全球化经济发展的中国,需要摆正自身所处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新阶段,也要积极实行与全球化经济相匹配的新理念,更要形成适合中国行情的新格局,坚定不移地办大事、办正事,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实现了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由于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影响下,具备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与高质量、竞争力强的优质企业相辅相成,形成了产业集群,共同推进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得益于我国自建国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一方面,自建国以来我国产业多方面发展,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形成了足以抵御外来风险的工业产业体系,再加之后期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融入,促进了我国产业体系不断适应市场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国家的宏观调控与科技投入为科技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兴的高科技产品例如5G、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正是国家持续的科技投入使得我国的科技发展在国际竞争赛道上争得一席之地,甚至形成了从模仿者、学习者向创新者、发起者的角色转变。以人工智能为例,我国便在图像和语言识别领域上达到了领先地位。然而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方向比较单一,部分新兴产业在起步的阶段就嵌入了价值链低端环节。此外,关于发展的理念比较滞后、相应的技术人员储备过少等问题,仍然是重要的问题所在。
三、宏观经济政策角度分析中国经济“结构”
(一)落实实施税收政策
税收不单单与经济活动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紧密相关,还与社会生产中的再生产息息相关。所以说,税收影响社会经济,而制定合适的税收政策则可以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丰富财政收入的来源,有利于保证公共产品的供应并促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有利于通过税率来稳定市场经济和调节需求量。
下面用中国于2016年全面实施的“营改增”来具体分析:
1.深入了解“营改增”
一定程度上来说,“营改增”是一种减税策略,使得中国的税收政策愈加科学化、合理化。依据目前情况来看,该项税收政策有利于解决重复征税问题,营造更为公允的税制环境,能够通过减税促进创业从而提高就业率,可以通过较低税率吸引更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有利于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更好的完善。
2.“营改增”的影响
(1)使得第二和第三产业合作共赢
“营改增”使得服务企业以及制造企业之间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相互抵扣,这直接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税负,有利于这两种產业更好的调整经营模式,更好的合作,推动产业分工,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
(2)企业税负减少
实施“营改增”后,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所使用的税率不同,并且也有与之前使用的营业税不同。中国自5年前实施“营改增”政策以来,已经累计减少税款近两万亿元。而随着增值税制度的完善,企业税负将不断减轻。
(3)企业纳税管理严格化
由于“营改增”后,企业税款的计算更加复杂化,企业还必须进行进项和销项税额的计算,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加强会计核算工作,不断完善会计核算,保持严谨性。严格按实际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进项和销项税额。因此“营改增”的实施使得企业更加注意发票。也使得国家逐渐加强对企业纳税的管理。
(二)不断推进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方法,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经济长期平稳发展的关键策略。是否制定了合理专业的货币政策,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货币政策的制定必须顺应中国国情,顺应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调整货币政策,不断提升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而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中国经济逐渐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央行不断推进货币政策的转型,提高了其的有效性、专业性,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
1.什么是稳健型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使得自己国家币值趋于稳定的宏观调控手段,指根据经济状况来调整策略,当经济过冷时,货币政策倾向于扩张;当经济过热时,货币政策倾向于紧缩,维持物价稳定。货币政策的实施通过调整利率和调整准备金率两个方向来实现,通过提供优惠贷款利率减轻企业贷款压力,达成企业融资渠道的多样化,或者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促进银行负债结构的调整,进而促使银行信贷结构的优化,这都有利于我国创业和就业朝有利方向发展,促使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为什么实行稳健型货币政策
中国实行稳健型货币政策,是结合了国家经济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状况作出的合理政策。我国经济结构朝着创新驱动和集约型的方向发展,因此实施稳健型的货币政策能够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外部经济环境。其次从国际角度来看,我国较长期间是凭借着劳动力庞大且廉价以及传统生产链完整形成价格优势来获得国际市场的,并且我国经济也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所以人民币的汇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到我国在国际上的市场。故实行稳健型货币政策能够解决中国经济运行中的许多问题。
3.稳健型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1)促进财政政策的实施
稳健型的货币政策使得人民币汇率以及物价水平稳定,并且稳健型的货币政策还具有适度宽松型,控制通货膨胀率,因此实施财政政策时不用考虑会提高物价,可以制定更加针对的策略,如财政收入大量投入于西部大开发,并且可以通过增加财政赤字来刺激经济发展,而不用过多顾虑财政赤字所带来的债务,在实施财政政策的同时,将债务用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工作等,既促进了财政政策的实施,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经济
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从而作用于部分金融机构和银行资金的供应能力,最后调节控制货币的供应量。降准是我国目前的重要货币政策,一方面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信贷能力,促进金融机构的信贷结构优化,能够更多地扶持小微和民营企业等;另一方面可以增强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性,更多的负债可以用于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有利于防范金融危机。
结 语
我国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使得市场活力提升、创新潜力释放,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运行态势,展现了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但全球疫情走势和经济恢复仍有变数,部分经济体财政货币宽松政策负面效应显现,外部风险不容忽视;国内经济恢复不平衡,内需恢复仍显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加,巩固总体向好的趋势还需要付出不懈努力。所以需要科学地分析发展形势,用全面、长远、辩证的眼光看待目前所带来的风险和困难,来巩固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向好的趋势。
343950190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