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角度确立语言文字训练点
——以《爬山虎的脚》的教学为例

2022-03-15江苏南通市竹行小学226016杨巧燕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27期
关键词:爬山虎语言文字语感

江苏南通市竹行小学(226016) 杨巧燕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将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统编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的语言文字范例,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规律和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有很多,如果教师在教学时随意训练,不但达不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还有可能曲解文本意义,带给学生错误的认知。因此,选择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尤为重要,需要我们教师细细思量。下面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从多角度确立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一、依据学情分析确立训练点

学情分析是语文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学情分析,所有的教学目标都不可能真正实现。依据学生的学情确立语言文字训练点,能够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成语言知识的学习。

四年级学生的词汇量积累得还不够多,教师依然要重视识字、写字方面的教学,但是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无须教师在教学上字字详解、面面俱到。因此,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预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学生字词,课堂上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难字、易错字、难懂的词语进行分类指导。例如,《爬山虎的脚》一课要求学生认识4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16个词语。教师在教学生字的时候,可以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着重学习“柄”字。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字音;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画叶子、花、果实的简笔画,指出“柄”就是植物的叶、花、果实跟茎连着的部分;最后,让学生从课文的插图中找一找爬山虎的叶子与茎相连接的部分,这样学生就完全弄懂了“柄”字的意思。多音字的读音与它的字义密切相关,找出课文中含有“曲”字的句子,联系前后可以知道这里的“曲”表示弯曲的意思,和“直”相对,应该读第一声。写字教学的时候重点指导四个字:“瞧”字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隙”字的第3画是短竖,第10画是竖钩;“嫩”字笔画较多,要把左中右三部分写紧凑;“固”字需要写完里面再封口。在学习词语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联系生活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如蜗牛爬动时在身后留下的印迹就是“痕迹”,学校教学大楼在风雨中岿然不动就可以用“牢固”来形容,等等。

结合学生学情选择字词教学的训练点,使学生可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跳一跳,摘到了果子”,在有趣的课堂中不断积累自身的词汇量,为今后的语言文字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学习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依据单元语文要素确立训练点

语文要素的设立是统编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也是我们用好统编语文教材的“指南针”。语文要素就是语文素养发展的目标要素,在每个单元的导语中都呈现了具体的要求。依据单元语文要素确立语言文字训练点,就能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爬山虎的脚》是该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以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爬山虎叶子的外形、爬山虎脚的细微变化和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依据单元语文要素,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确立了“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首先,教师让学生默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是怎么观察爬山虎的。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如“满是”“占了一大片”是从远处进行整体观察,“叶子”“脚”是从近处仔细观察,从而了解到作者采用的是多角度观察的方法。接着,教师让学生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最喜欢读哪一句话,为什么。有的学生觉得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写得很详细,由嫩红变成嫩绿,可以想象爬山虎会不断长出新叶,每一根茎上的叶子的颜色就呈现出由深到浅的变化,非常好看;有的学生觉得爬山虎叶子的长势非常独特,“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的样子就像是贴在墙上的一条毯子;有的学生觉得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写得特别美,“拂过”是说风儿不是很大,轻轻吹过的时候,满墙爬山虎的叶子轻轻晃动,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里荡起微波,让人感到特别舒服;还有的学生补充说,读了这句话仿佛眼前出现了一道绿得发亮的瀑布。在学生充分交流阅读感受以后,教师提问:“作者是怎么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美的?你发现其中的秘密了吗?”学生将整个自然段联系起来,发现作者是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来写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的:一是把刚长出来的嫩叶和长大了的叶子进行比较,写出了叶子颜色和形状的静态美;二是把静态的叶子和风吹过的叶子进行比较,在动静结合中凸显了爬山虎的美。

这样进行教学,学生既从课文中学到了观察的方法,体会到了表达的技巧,接受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被作者坚持不懈仔细观察的精神所感染。

三、依据课后习题要求确立训练选点

统编语文教材精读课文后面都配有相应的习题,这些课后习题着眼于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这是教师确立教学目标的基点。依据课后习题确立语言文字训练点,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知识。

《爬山虎的脚》的课后习题二要求学生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教师可据此确定“感受爬山虎攀爬过程”的语言文字训练点。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画出相对应的句子,然后一起交流。爬山虎的脚实际上就是茎上长出来的细丝,细丝顶端卷须式的吸盘可以让爬山虎牢牢地攀附在墙上。在作者的眼里,这些细丝如同小动物的脚,会做“伸、触、巴、拉”等动作。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一边读句子,一边把一只手当作爬山虎的脚来演一演。“伸”的动作是轻轻的、很小心的;“触”的动作是很敏锐的;“巴”的动作是紧紧地粘贴在墙上的样子;“拉”的时候,要踮一踮脚,身子往前靠。教师再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让其他学生思考:“这四个动作的次序能颠倒吗?”从实际的演练中,学生体会到这几个动作前后之间的连续性是非常紧密的,是有前后顺序的,不能随意颠倒。有学生用两只手分别表示爬山虎的脚,交替着往上爬,教师趁势提问:“爬山虎是不是像这样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呢?”提示学生动物可以用两只脚交替着爬,而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的“脚”不能像动物那样灵活地爬动,“一脚一脚”地爬是指长出一只脚巴住墙,再往上爬的话必须长出一只新的脚。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演示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过程,使学生明白爬山虎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的脚的自然现象。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叶圣陶之所以不用“一步一步”而用“一脚一脚”来描写爬山虎往上爬,正是因为他连续观察、细致观察且用词恰当,才会有如此准确生动的表达。

根据课文习题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在有效的训练中,学生就能深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学生学会运用动词描写一件事的方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听到上课铃响就迅速走进教室的场景,并模仿文中的写法写一写。这样,就将说与写的训练融合到了一起,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了实处。

四、依据朗读训练益处确立训练点

语言文字训练要重视对学生语感的训练。所谓语感,是一种能直接、快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语感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欣赏文章,更有助于他们展开创作。所以,一旦拥有了敏锐的语感能力,学生将受益终身。“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印证了朗读对培养语感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是培养他们具有敏锐语感的关键。

在指导学生朗读《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带着感情进行朗读。比如,在读第1自然段的“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音量调高,并且脸上表现出惊讶的神情。这不仅能使听者真切地感受到爬山虎数量之多,而且可以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同样的场景之中,体会到爬山虎带来的视觉感受,体悟到简简单单的文字就能给人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又如,读到第2自然段的“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句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感受场景,强调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并且语调中要带有一种俏皮感。通过朗读,学生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叶子荡漾的场景,同时联想到河流湖泊那种波光粼粼的状态,无形之中丰富了想象力,增强了语感。朗读“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这句话时,要在“休”字上拉长语调,去感受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的牢固性。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本所描绘的场景中,同时边读边想,在朗读中理解了文意,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

五、依据文本写作特点确立训练点

文本写作特点一般是指课文中语言、结构、写法、表达方法、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特点。选入统编语文教材的范文肯定都有其独特的写作特点,依据这些文本特点确立语言文字训练点,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观察对象的文章,课文的语言朴实无华,表达准确、细腻生动。教师从其写作特点的角度确定了“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的语言文字训练点。植物的生长变化相对来说比较缓慢,只有通过长时间的细致观察、多方面的连续观察才能写好此类观察文章。如课文第3自然段中的“我注意了”一词就写出了要看到爬山虎的脚的不容易,需要特地去观察;第4自然段中的“仔细看”一词写出了正是因为作者细致观察,才会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才能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力量之大写得栩栩如生。统观整篇课文,从“不几天”“以前”“今年”“原先”“现在”“后来”“逐渐”等词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不同的时间对爬山虎进行了多次的连续观察才看到它不断变化的过程。同时,文章中的句子“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以及“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分别用到的是比喻和联想的修辞手法。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章来讲述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并且进行修辞手法的拓展训练。以此为范例,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一个观察活动。首先,拿出一个大蒜头放在一个透明的塑料盆里,倒进一些水,让学生从大蒜头的外形、颜色等方面进行观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写下来,成为第一天的观察日记。然后,把装有大蒜头的塑料盆放在教室的植物角那里,要求学生确定一个时间,每一天都去观察大蒜头发生的变化。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课后资料袋中的提示,或者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把大蒜头的变化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并配上简洁的文字说明,也可以采用做表格的形式记录大蒜头在形态、颜色等方面的变化,便于以后对大蒜头进行横向的分类和纵向的比较。

观察大蒜头的发芽情况一般要经历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平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去植物角仔细观察大蒜头的变化并及时记录下来。观察活动告一段落后,就结合该单元的习作内容,让学生写观察日记,记录下自己的收获。

当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角度还有很多,比如给插图配文、给文章补白等。只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多多思考,就能够找到合适的训练点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爬山虎语言文字语感
爬山虎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爬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