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视域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析
2022-03-15赵锋
赵 锋
辽阳县财政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辽阳
一、引言
为了规范财政资金收支流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我国在2001年启动了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工作。行政事业单位是重要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需要切实做好内部控制工作,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带来的新变化。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各单位需要加强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手段,保证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
二、国库集中支付概述
国库集中支付是一种特殊的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模式,相关部门对财政资金进行整理后,利用单一国库账户进行管理,依照预算单位提交的预算计划和相关预算指标,审批用款申请,审批通过后,通过国库集中支付账户完成相应的财政资金支付流程。国库集中支付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可以高效管理财政资金拨付工作,保障财政预算的科学性、财政支出的规范性和及时性。
国库集中支付能够从源头上解决资金运行效率不高、资金浪费等问题,也可以更好地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规避资金浪费、公款挪用等问题,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各种违规问题,降低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消耗。
三、国库集中支付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1.优化内部控制程序,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在传统的财政资金拨付模式下,资金流转环节多,流转速度慢,资金经常沉淀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管理活动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意见举足轻重,容易引发资金滞留、专项资金挪用等问题。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之后,所有财政资金直达行政事业单位或供应商,用款更加透明便捷。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职能体系得到优化,内部控制水平显著提升。
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操作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控制各类风险和损失。在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之后,行政事业单位要想使用财政资金,必须经过层层审核,并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资金使用计划,避免资金被截留、挪用等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变得更加透明,未使用的资金全部结余在国库,大大减少了在途资金量,降低了资金拨付成本,整体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也可以得到有效保证,有助于降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难度,提升工作成效。
3.真实反映财政资金使用情况,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由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是预算一体化系统,会计账务处理时能够正确应用科目名称,保证资金使用合理合规,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行政事业单位支出和财政预算支出能够有效协调,从而真实地反映财政资金支出情况。
由此可知,实施国库集中支付,不仅有利于财政部门对支出进度进行及时准确的判断,也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4.改善服务质量,转变政府职能
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无法保证工作质量及服务效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就是要转变财政管理职能,加强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考核,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通过推进国库集中支付,行政事业单位改革速度不断加快,以国库集中支付和财政预算一体化系统为依托,精简了工作流程,明确了岗位职责分工,强化了资金监管,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分期实施,注重实效;与城市景观相结合;政府负责,分级管理。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内部控制意识不足的问题,没有全面梳理和分析风险点,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一些单位只关注收支平衡及预算申请,在财政支付方面过度依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内部控制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岗位、业务、事项、流程。
另外,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常常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与自己没有关系,因此没有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建设,造成内部控制工作成效不佳。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预算控制活动和风险控制活动缺失的问题,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无法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支持。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缺乏对预算控制、风险控制的足够重视,也没有落实内部控制的各项要求,导致预算编制额度虚增、预算与实际项目严重脱节、预算资金分配不合理、违规向本单位其他关联实体账户划拨资金等问题,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也干扰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
由于风险控制机制缺失,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无法准确识别和有效控制各类风险问题,造成了一定损失。
3.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常常采用自上而下的单向交流模式,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作。一些单位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不够积极,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导致信息沟通不畅,内部信息传递不及时,影响了财政资金拨付的效率。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但是忽视了系统更新和日常维护工作,无法有效发挥信息系统的功能作用,也无法为数据信息提供安全防护,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各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存在着进度不一致的情况。部分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支出,没有建立财政支付信息系统,而是沿用现有的内部管理系统,同样影响了财政资金拨付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监督考核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也给财政资金使用带来了许多风险。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由财务部门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监管效果不理想。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承担内部监督职能,但在工作实践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权责关系不明确,管理人员容易影响内部审计工作,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被严重削弱。
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措施
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同时,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管理人员与基层员工的交流,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及时传递,消除“信息孤岛”,形成管理合力,确保各项决策能够及时、准确地落实到基层岗位。同时,基层岗位的需求也可以及时传达给管理人员。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双向交流,保证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位。
2.完善内部控制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需要完善工作流程,将内部控制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结合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工作的具体要求,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对内部控制流程进行优化,切实提升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性,避免出现违规问题。
其次,财务部门是预算编制的责任主体,需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全面收集、汇总、整理预算数据,依照相关规定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业务部门是预算执行和预算调整的责任主体,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申请和支付环节的管理,构建完善的预算申请及预算支付审批机制。
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风险控制,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借助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等方式,加强财务风险管控,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同时,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3.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信息系统建设,能够有效地规范预算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不仅需要加强重视,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作为支撑。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国库集中支付提供技术保障。
首先,针对现有信息系统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无法有效对接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进行规范财务工作流程,在现有信息系统中设置相应模块完成对接,也可以积极引入更先进的系统软件,替换现有的信息系统,统一系统编码原则及核算口径,从而满足工作需求,实现数据信息实时共享,协助管理人员做好管理决策工作,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培养和引入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严格控制各项预算支出,实时跟踪预算支出进度,对异常交易活动进行预警,保证数据传递的时效性和安全性,为财政资金管理打造更加高效、更加安全的信息环境。
4.强化监督管控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组织架构,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专门负责内部控制监督工作,提升内部控制工作效率。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向管理者负责,避免受到其他部门或工作人员的干扰。
其次,与外部监督机构加强交流。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与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落实相关要求和工作整改,保障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
最后,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内部审计人员既需要掌握财务管理、审计管理、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等知识,还要熟悉业务工作流程和规划。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完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六、结语
综上所述,国库集中支付是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对行政事业单位运行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实施国库集中支付,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推进内部控制建设,规避各类风险问题。但是在现阶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对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积极转变思维观念,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内部控制流程,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监督管理,落实内部控制的各项要求,规范各项业务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