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红色文献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提升的路径

2022-03-15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党校红色行政

李 丹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图书和文化馆,北京 100091)

2021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习近平指出,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要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科学保护。要开展系统研究,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要打造精品展陈,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用史实说话,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红色资源的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运用好红色文献,使其帮助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做好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

红色文献是重要的红色资源类型之一,其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从文献的内容及其开放性角度,把中国革命历史上有关资料及中国共产党党政领导人的著作统称为红色文献。狭义概念的红色文献明确限定了文献的出版时间、出版发行地、出版发行机构、载体形式及其主要内容,主要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起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中国共产党机关或各根据地所出版、发行、制作的各种书籍报刊以及标语、印章、文书、证件、照片、传单、地图、手稿等类型的文献资料,甚至还有请柬、席位册、证件等档案资料。本文研究的红色文献是狭义概念的红色文献。这些文献全面记载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记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也记载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对党校(行政学院)的定位作了明确规定:“党校(行政学院)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可以看出,党校(行政学院)在党的干部培训、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工作方面特别是党的干部教育培训方面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校工作,强调指出: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党校体系,专门教育培训干部,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要教育引导学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规定,我们应以多种途径对红色文献资源进行完整的收集、整理、记录与运用。

一、加强文献整理,推动理论学习

党校(行政学院)的职能定位决定着党校课程以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为主。评价一所党校办得好不好,课程安排合不合理,主要就是看课程方面安排了多少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课程,包括安排了多少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课程,安排了多少讲解中央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的课程以及理想信念、党章党规、党史国史等党性教育的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而红色文献本身,具有政治引导、文化传承、道德示范、历史镜鉴的作用,可以为党校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帮助。

红色文献的内容有助于吸引干部关心、了解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岁月,其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件。红色文献忠实、直观地记录了这些历史,能够引起干部的共鸣。所以,我们要深入发掘红色文献,特别是注重提炼各时期红色文献所反映的革命精神,使之在干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在党校课堂上尤其是党史课堂上要对红色文献进行讲解。党史课是干部培训的重要课程。讲解党史不仅仅要讲解结论,更要对党的文献也就是红色文献进行系统讲解。只有这样,得出的观点或者结论才能更好地为学员所接受。

其次,在党校内部做好红色文献的宣传工作。在党校内部,充分运用网站、电视、广播、图书、报纸、杂志等手段,对红色文献进行立体化的宣传和解读,使学员不仅熟悉党的最新理论政策,更对建党以来的理论政策也有全面的了解。

另外,在党校内部一定范围内开放红色文献的阅览。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党校的纪念馆、陈列馆、图书馆、档案馆要进一步面向学员扩大开放,让学员能够比较方便地阅览相关史料文献。[1]

二、打造精品展陈,服务现场教学

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干部的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党校(行政学院)的学员大部分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他们不仅实践经验丰富,而且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单纯进行讲授式灌输显然不能适应教学要求,要努力探索各种教学方式。[2]《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规定,党校(行政学院)应当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和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省级以上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互动式教学课程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30%。

其中,现场教学因其强烈的现场感、丰富的感染力赢得了学员们的广泛好评,极大地提高了培训的情景性、针对性、实效性。现场教学一般以现场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以事件的发生地为授课地点,通过教师对案例、事件的讲解与剖析,让学员身临其境,亲身感悟,引发思考。现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重要的它是干部教育形式和培训理念层面的创新,它的实质是将场所和重大历史事件转化成生动的教学资源,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阐释分析,使学员在身临其境的基础上感悟更深层次的历史内涵,从而调动学员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激发革命激情,引发其深入思考的独特学习方式。

要重点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领域的党员干部的思想困惑、理论困惑、实践困惑,在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中深化情感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力求入情、入理、入心紧密结合,使教学不仅情理交融、入情入理,更能入脑入心。

对于干部教育培训来说,教学内容以展陈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真实可信、形象性强、情感冲击力度大的特点,容易引起受教育者在短时间内的共鸣,激发受教育者的感情。具体到服务教学,可以在搞“活”课堂的同时,让学员在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中实现思想上的自我净化与自我提高。在实现手段上,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工智能(AI)、3D扫描、虚拟/增强现实(VR/AR)等技术,结合各种历史图片、文本、音视频资料、3D地图对文献中涉及的场景和历史事件等进行视觉重建,给用户以身临其境的感受。[3]同时,与微视频、微信、公众号等社交终端融合关联,自动提供互动平台,通过简单操作即可与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互动交流,见证感受党的光辉历程,接受红色熏陶,增进互动交流和体验,增强认同感。[4]此外,文本挖掘和组织功能还可挖掘机构的历史文化元素,再利用数码技术如:3D打印、蓝屏幕技术等融合到文创产品生产和文化活动中,让这些文化的衍生产品成为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播使者。

方式方法创新是提升党性教育效果的重要驱动力,是推动教育培训入脑入心的重要支撑。[5]以展陈为形式之一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进一步开拓创新,不断丰富方式方法体系,提升感染力、助力党性教育。让每一位参观者体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三、强化文献支撑,促进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科研的工作基础。因此,党校(行政学院)应当把学科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科建设是加强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建设。党校(行政学院)学科建设应当重点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加强党性教育学科建设,积极扶持教学急需且相对薄弱学科,逐步形成突出党校(行政学院)特色、满足干部培训需要的学科体系。”这同党校(行政学院)应当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满足干部教育培训的现实需要是一致的。

党校开设课程、学科建设必须有历史的维度,注重从历史上作出深入解读。理论不是纯概念与逻辑的推演,而是来自历史和现实。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校教学的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只有在教学中把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辉煌成就、历史意义、历史经验讲清楚讲透彻,把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百年历程讲清楚讲透彻,把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讲清楚讲透彻,才能让学员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6]

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以及文献资料存藏利用的重要场所,应该为党校(行政学院)的学科建设贡献力量。对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来说,党史党建学科是传统优势学科。要保持好这个优势,就得更主动地深化研究、积累学问,不断推进学科建设。党校(行政学院)的各个学科都要有党史功底,都要把党在本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历史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渠道,最大限度地搜集有价值的资料,为遵循论从史出、理在事中的学术规范提供文献保障。

从2021年开始,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建设中共党史文献中心,这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一件大事。中心以现有延安时期的中共党史资料、毛泽东同志藏书、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地方志、名师大家的教案手稿为基础,多渠道收集、收藏党史资料和数据库,这为业界、学界掌握权威的第一手材料、更深入地研究党的文献与历史,搭建了学术平台,也为我们保持好党史党建学科的传统优势地位、挖掘潜藏的学术增长点,提供了文献支撑。

四、加强普查调研,形成系统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科学保护。”红色文献产生的历史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是新旧思想碰撞的时期,留下了大量珍贵文献。这些文献记载了时代的印迹,各学科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红色文献记载了中国革命的重大事件,历久弥珍,是研究党史的珍贵资料。但同时,该时期的内忧外患、近现代印刷技术的交替、炮火之下的辗转等因素加剧了文献存藏的分散与损毁。

首先,整合红色文献资源。各党校的红色文献资源极为丰富。但是,也存在红色文献资源集中度不够的问题。尤其是管理体制存在着条块分割、各管一块的弊端,导致红色文献开发利用受到很大制约和影响。其实,对红色文献资源进行整合,能够产生群聚效应。因此,建议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对各党校所存的红色文献进行整合,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建立红色文献资源联动发展机制。

其次,培养复合型人才。利用好红色文献资源的关键在人才。现在的情况是,党校的不少教师由于本身工作繁忙等原因,很少去档案馆、图书馆系统研究党的红色文献。而研究红色文献的馆员们又很少能够去党校课堂讲课。人才的问题也是制约红色文献在干部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很重要原因。因此,当前应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构建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机制,使教师们成长为能够灵活运用红色资源的名师大家。

第三,加强科技力量在红色资源运用中的作用。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正在成为促进红色文献利用发展的新引擎。科技的发展使红色文献内容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传播载体,从而在形式上更加吸引学员和方便学员的学习。为此,应进一步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加强科技与红色文献的融合,进一步提升红色文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当前,对于红色文献存藏单位来说,必须以保护为前提,从而夯实利用与推广的物质基础。红色文献存藏分散,现状堪忧,还有相当一部分底数不清,这种情况下,更要加强系统合作,形成合力。[7]在专项调研的内容方面,红色文献因出版年代久远等原因,存藏较为分散,应加大普查力度,在普查的基础上,形成联合目录,系统且完整地展示红色文献存藏现状,为收集红色文献提供线索和途径,也为后续开展红色文献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最基础的资料来源。在专项调查的工作机制方面,应充分发挥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优势,坚持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强化整体功能,发挥整体优势,全面开展文献普查和调研,摸清存藏情况,为进一步的保护和利用打下坚实基础。这也是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要求,发挥系统优势、形成合力的切实举措。

总之,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是一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历史,而红色文献是记载这一伟大历史的重要载体。加强红色文献保护,丰富红色文献的运用方式,有利于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增强领导干部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猜你喜欢

党校红色行政
行政学人
红色是什么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红色在哪里?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追忆红色浪漫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