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探究
2022-03-15葛卫华
葛卫华
(南京市溧水区儿童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1200)
1 背景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关系着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的作业负担明显减轻,使他们的阅读时间较政策出台前更加充裕。公共图书馆应有效引导青少年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全面推动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提升青少年的阅读素养,促进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2 “双减”政策实施的现实意义
2.1 家庭教育层面
在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青少年家长大多极其重视青少年的学习成绩,购买的图书类型主要为教参、教辅、学科试卷等,并为青少年报名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以占满青少年的休息时间,无疑加重了自身的经济负担和青少年的心理负担。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青少年家长必须积极转变自身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鼓励青少年阅读世界名著、国学经典等读物,与青少年共同阅读、讨论,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2.2 学校教育层面
“双减”政策实施之前,青少年的升学压力较大,学校仅看重考试分数,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双减”政策实施之后,中、小学校的考试甄别选拔功能被弱化,学校开始关注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和德智体全面发展,大力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如:周一至周五下午为学生提供课后延时服务,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由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开展阅读活动[1]。目前,很多学校都积极统筹校内外优质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2.3 社会教育层面
2014年至2022年,“全民阅读”已连续九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倡导到深入推进,在全社会掀起了全民阅读的浪潮,有效推动了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全民阅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减”政策的实施使青少年拥有了较多的阅读时间,大大提高了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利用率。
3 青少年阅读及公共图书馆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青少年对纸质读物的阅读不够深入
青少年家庭中往往缺乏阅读氛围,大多数青少年家长的阅读时间较少,无法以身作则,为青少年树立阅读榜样,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同时,在电子产品不断普及的背景下,绝大多数青少年都难以对纸质读物保持足够的专注力,而短视频仅会使大脑被动地接受信息,不会促进思考,使青少年产生思维惰性,愈发无法长时间阅读纸质读物,阅读深度严重不足。另外,很多中、高年级的学生在选择纸质读物时偏向于漫画、页数较少的课外书或名著简本,不利于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3.2 青少年阅读书目的种类单一化
鲁迅先生曾说过:“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因此,专家建议青少年要广泛涉猎童话、历史、小说、哲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各种题材的书目。但是,笔者发现很多青少年仅阅读某一特定题材的书目,不利于他们知识结构的完善,且青少年家长由于专业、工作的限制,不能有效指导青少年选择适宜的读物,认为青少年只要愿意看书就行,对青少年阅读书目的种类漠不关心。
3.3 功利性阅读现象广泛存在
目前,书店里的各类教辅资料往往比经典名著畅销,公共图书馆自习室里的读者往往是考编、考研人群,青少年家长走进图书馆往往只是寻找教师指定学生阅读的课外书,这些都是功利性阅读的体现。功利性阅读使青少年的阅读行为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在达成相应的目标后,青少年就会丧失阅读兴趣,不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2]。
3.4 公共图书馆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创新不足
公共图书馆受人员、经费、场地、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往往无法在阅读推广活动策划方面下足功夫,加之公共图书馆人员结构偏老龄化的问题日益凸显,其开展的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缺乏新意,难以吸引青少年参与。近年来,随着数字化阅读的普及,公共图书馆纷纷加大了对线上图书馆的建设投入力度,降低了对线下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视程度,线下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内容单一,阅读推广效果不佳。
4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 注重对青少年艺术素养的培养
公共图书馆具有社会教育职能,是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机构,其不仅应注重青少年阅读素养的提升,还应注重对青少年兴趣爱好的培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双减”政策的实施使青少年有机会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联合社区、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社会力量共同开展艺术素养类公益培训活动,为青少年讲授声乐、器乐、舞蹈、书法、主持、陶艺等知识技艺,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还可开设乐高机器人、编程等课程,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兴趣爱好的青少年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
4.2 建设成为青少年寒暑假托管中心
“双减”政策明确规定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在学生寒暑假期间禁止开展培训活动,导致很多双职工家庭的青少年家长难以在兼顾工作的同时照顾青少年的学习。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营造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开展活泼新颖的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把自身建设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阅读、学习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服务中心,作为青少年寒暑假托管中心,解决青少年家长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青少年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并积极参与阅读推广活动。
4.3 为青少年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青少年往往活泼好动,富有表现力,因此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为青少年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公共图书馆通过开展活动的方式引导青少年公开表述自身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他们深入感受优秀文学作品的内涵,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创作热情,树立阅读信心,增强他们的阅读欲望,使他们愿意积极尝试阅读各种题材的书目[3]。
4.4 利用文旅融合契机创新阅读推广活动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走进景区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如:南京的秦淮区图书馆策划开展了“游见秦淮”系列活动,充分利用秦淮区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资源,通过线下讲座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南京的城市变化和文旅融合新风尚。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研学游热潮逐渐兴起,公共图书馆可将历史名胜、艺术场馆游览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开展创新的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如:南京的溧水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了“文博之夏”夏令营活动,带领青少年走进六朝博物馆、甘熙故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场馆,使他们切身感受真实的历史,激发他们讲述南京故事的热情,树立建设美丽南京的信心。
4.5 提升自身服务工作能力
公共图书馆的受众群体是全体社会公民,为了充分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专业读者的阅读服务需求,馆员必须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馆员应在培养自身想象力的同时,勇于尝试新事物,了解国内外的优秀活动案例,以特色馆藏资源为基础开展创新的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公共图书馆应广泛利用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电视台、报刊等媒介扩大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力,及时更新活动信息,以活泼、生动的语言吸引青少年的关注,调动他们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