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发展
2022-03-15成海鹏太原市建设工程质量站
成海鹏 太原市建设工程质量站
1 引言
现阶段,我国各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建筑领域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持续发展,取得不小成绩。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发展与建筑行业发展息息相关,建筑质量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建筑项目的成败取决于质量,因此,必须要加强质量监督管理,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结合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还有提升空间,需要正视相关问题,采用有效措施加以优化,实现监督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2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概述
2.1 监督管理模式
现阶段,我国已经开始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实行了监督管理,保证了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该领域的质量监督并不只是监理公司的责任,也不只是建筑公司的责任,而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一起努力。对该领域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可以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建筑领域的质量监督管理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内容,相关建设包括施工、设计和维护等多个环节。质量监督管理贯穿工程整个过程,与建筑物的质量息息相关。其次,对建筑领域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符合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可以为其发展注入新鲜因素。再次,监督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还可以强化安全施工,可以有效保证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相关企业的声誉,进而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最后,对该领域进行质量监督管理,是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对质量没有进行严格把控,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同时会提高建设成本,进而影响经济效益,甚至还会影响企业信誉和日后发展。
2.2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第一,质量意识。质量意识贯穿工程全过程。现阶段,部分企业过于追求利益,容易忽视质量问题。如果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去,容易导致整个工程质量水平的降低,引发安全事故。比如,个别企业可能会应用一些质量不过关的施工材料,为工程埋下安全隐患。第二,工程造价。合理的工程造价能够帮助工程获得资金支持,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获得良好效益。但是,一些建筑企业为了争夺最后的选择权,可能会降低价格,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最后的竞标。不合理的工程造价导致建筑项目后期建设过程中,会从各个方面来控制建设成本,难以保证工程的质量。第三,技术水平。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建设质量息息相关,在面对复杂工程时,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施工人员可以灵活应对,能够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第四,管理机制。众所周知,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完善的管理机制,才可以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而保证工程质量。
2.3 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管具有积极的意义,不仅可以满足建筑本身的需求,还可以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为建筑企业树立良好的声誉,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如今,我国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而言,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可以保证工程的品质。但是,伴随建筑领域的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质量监督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这不仅包括工程建设单位,还包括监理单位等,甚至还有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原因。首先,参与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单位之间相互独立,分别单独执行监督管理,不同单位和部门在自己的工作权限内,单独进行监督管理,缺少一定沟通,导致监督管理相对独立,一旦发现问题,难以保证解决效率。因此,可以实行多主体联合监管的模式,加强各个主体和部门之间的沟通,保证监管效果。其次,监督管理方法仍然没有全面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比如,对于工程资料的管理而言,仍然受到施工现场条件的限制,导致资料管理还没有实现规范化。对此,可以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和设备,应用信息管理技术,促进相关工作向着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最后,监督管理工作不够透明,这种情况导致工作人员和群众不了解施工的情况,最终使得工程建设不够规范。对此,有必要建立透明机制,引导群众进行监督,提高工程的规范性。
3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优化措施
3.1 实行多主体联合监管模式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具有工作量大、工序复杂等特点,同时,工程的主体单位较多。结合以上特点,需要摒弃以往单一的监管模式,可以加以优化,采用多主体联合式的监管模式。简言之,该种监管模式主要是指工程监管单位众多,其中不仅包括相关企业还包括行政部门,更包括工程项目的是使用者,多个主体共同对其进行合理监督。在应用过该种模式进行监管过程中,需要发挥出联合作用。首先,该种监督管理模式是以施工现场为主要监督地点。其次,各个监管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分级评价方式。最后,结合相关文件进行技术交底,同时,可以合理增加检查次数。此外,还可以在现场组织质量分析会,在会议上讲解施工案例,可以观察施工情况,表扬高质量的施工人员,引导其他人员向榜样学习,进而提高队伍建设施工的水平。对于多主体单位而言,相互之间需要建立一个畅通无阻的沟通机制,做到信息数据实时传递,实现信息共享,便于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建筑项目而言,不仅需要相关单位进行监督管理,还需要社会群众共同监督。对此,政府部门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群众参与到监督队伍中,贡献自己一份力量。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建立起具有可靠性、立体化的建筑监督管理新模式,有助于行业发展。
3.2 设备仪器和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可以对工作方式和手段进行革新,相关部门和人员可以结合行业发展情况,应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先进设备,有助于提高工程的质量,同时可以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对于检测设备而言,相关人员可以将以往的眼看、尺量等传统方式,转化为现代化的检测设备,比如,回弹仪、扫描仪等设备,可以采集精准数据,为检测提供有力支持。此类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可以提高检测数据的实效性和准确性,进而逐步提高质量监管水平。现阶段,计算机技术持续发展,该技术已经应用于数据处理工作中,相关部门可以结合施工现场多样化的数据和图纸进行分析,再将其录入至计算机,从而建立出一个全面化的数据库,有了数据库的支持,可以为后续的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信息依据。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对众多数据信息进行自动检索,有效提高了数据信息的利用率,进而提高监管水平。
3.3 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透明化
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监管并不是唯一目的,重要的是通过质量监管,逐步提高工程的规范性,使其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因此,在质量监管过程中,需要尽量做到透明化的监管,详细来说,可以将项目施工的具体进度以及工程采用的建筑材料对外进行公布,通过这种透明化机制,便于全体群众对其进行监督。在该领域进行监督管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相关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其发展性特点,也就是说在工作中注意总结以往经验,同时注意将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结合信息化水平、工作规范性等多个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同时,可以定期开展奖评会,便于将工程的考核情况公布。鼓励考核过关的工作人员,激励考核未过关的工作人员,同时加强对其的监督和引导,形成一个全面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促进行业发展。
3.4 与节能环保相结合
如今,绿色节能技术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可以与绿色、节能等现代化的理念相结合。绿色建筑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应用现代化技术以及新型建材,可以有效缓解环境污染的情况,进一步实现节能效果,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建筑绿色节能工程过程中,需要严格监督施工质量,同时,对于绿色节能评估体系而言,需要加大研发力度,进而开发出节能化、系统化的评估方法,使建筑工程符合现代化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控制工程质量。
3.5 提升工作责任感
众所周知,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十分关键。首先,相关工作人员不仅代表自己,还代表各个企业进行监督和检查。在监管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全面了解该工程的整体情况,同时,需要关注施工情况,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及时纠正,引导其进行整改,再将相关情况上报给上级部门。其次,监管人员需要监督引导不同责任主体提升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使各个主体发挥引导和宣传的作用。通过不同主体之间的协作和共同努力,可以提高建设质量。最后,监管人员需要严格检查各个标准和要求的执行力度,通过严格的检查保证工程质量。
3.6 工作质量标准化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工作人员的施工质量十分关键。监管人员需要重视一线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尽量保证其工作标准化。在实际监管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意识到,监管人员可以对工程质量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不能起到全面作用。因此,相关部门不能将工程的实际质量与监管人员的薪资挂钩,而是需要结合监管人员实际发现的工程问题量,以及解决问题的数量,与其薪资挂钩。比如,相关部门在审核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监督工程质量的整体水平,综合考量监督工作的成绩。结合监督管理过程全部投诉量,反应监管工作的水平。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提高监管人员的积极性,还可以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推动行业蓬勃发展。
3.7 建立网上监督信息平台
结合监督机构实际情况而言,一方面,监督人员不充足。另一方面,监督管理通常是由监督人员到现场进行监督和检查,难以保证监督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使管理水平的提升受到限制。现阶段,信息技术持续发展,该技术逐渐应用到了建筑工程中,有助于监督管理的实施,主要体现在图形和文档等方面,可以实现有效储存,还可以查询检测系统的应用。在工程中应用摄像监视系统,可以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面监督,保证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还可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可以有效降低施工现场的管理难度,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时代不断发展,这些应用已经跟不上工程建设监督管理的发展。因此,相关人员可以建立网上监督信息平台,实施监督,可以统计报表和资料等内容,还可以将信息进行共享,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有助于提高质量监督机构的管理水平。
4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发展方向
4.1 对内强化管理,提升执法水平
若想实现创新发展,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制定,逐步提高建筑工程的执法水平。在相关人员的管理过程中,应该遵循集体执法检查的原则。实施监管执法的过程中,应该派遣两人以上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查,不能单人进行检查。通过这种形式,才可以保证执法的公正性和公开性。同时,多人进行执法有助于实现知识互补,进而提高工作队伍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水平。其次,在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管过程中,需要实施责任追究制度。也就是说,当建筑工程出现问题时,或者出现用户投诉情况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追责,对相关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在情节比较严重时,需要追究其监管责任。最后,对于工程质量监管档案而言,应该派专业的工作人员负责,对档案进行统一化、系统化的管理。比如,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工程的具体类别,将工程质量巡检通知单进行合理分类,再将其进行存档。同时,可以结合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详实地统计,每周和每个季度可以总结出相关问题,整理一份独立报告,上交给相关部门。
4.2 对外严格管理,提高监管效率
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管而言,若想提高整体水平,则必须要对外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管,逐步提高监管效率,进而提升工程质量。首先,相关人员需要将动态管理环节进行合理补充和有效完善。同时,相关人员需要对工程中的关键施工环节加大检查力度。在具体检查工作中,可以将实体检查与实施的质量行为相结合,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在此阶段,对被监督的工程实施分级化的管理可以提高管理的实效性。其次,对外质量监管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开展质量监督交底。比如,对于初次到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而言,需要将参建方的具体要求详细告知给相关人员。其中,包括不同地点的相应管理内容。再次,需要加强监管力度。据调查可知,对于以往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初期的验收制度出现问题,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会使其堆积到工程的最后阶段,导致工程整体质量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大监管力度,可以将监督管理的关口前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施工过程中的监管水平,还可以提高竣工时期的监管水平。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改革持续深入,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逐渐引起各界的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与社会经济息息相关,还与群众的安全密不可分。因此,相关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在工程项目中落实质量责任制度。严格遵循我国相关标准,完成每个建设环节,不断加强质量管理,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还需要结合我国发展形式,不断探索新途径,实现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保证工程质量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