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措施
2022-03-15张磊
张 磊
(大连市旅顺口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大连 116041)
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死亡率高达100%的病毒,该病毒能够感染不同品种和日龄的猪只,通过猪只之间直接或间接接触快速传播病毒,使得养殖场内出现大量病死猪,给养殖场带来严重经济损失。非洲猪瘟病毒自2018年传入我国,快速扩散到多个省市,对各地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目前尚未出现有效的疫苗和药物用于非洲猪瘟防治。基于此,养殖场必须加强非洲猪瘟的日常防控工作,最大程度降低发生非洲猪瘟的可能性。
1 非洲猪瘟基本特征
1.1 病毒学特征
非洲猪瘟病毒的DNA 复杂,有20面体对称,兼具痘病毒和彩虹病毒的双重病毒学特征。该病毒的存活能力极强,能够适应多种环境,可在泔水、冷冻肉、粪便、病死猪体等环境下存活,当病毒处于60℃的环境下持续10min以上可被灭活。
1.2 流行性特征
非洲猪瘟病毒在猪只体内的潜伏期为3~19d,当猪只感染病毒后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7~10d时间感染猪群,达到发病高峰期。非洲猪瘟病毒可感染任何品种、任何日龄以及公母猪只,受养猪场防控能力、猪群整体免疫力等差异性的影响,非洲猪瘟病亡率最低可控制在30%左右,最高可达100%。蜱虫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主要宿主,蜱虫可以轻易寄生在猪只体表,增加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风险。
1.3 临床症状
根据非洲猪瘟病毒潜伏期的长短,可分为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临床症状有所差异。
1.3.1 最急性型
当猪只感染最急性型非洲猪瘟病毒时,直接致死率高达100%,大部分猪只从感染到病发无任何症状,只有少数病猪在短时间内体温升至41℃以上,明显可见猪只皮肤充血。
1.3.2 急性型
急性型非洲猪瘟病毒的潜伏期不超过1周,病猪鼻腔内流出黏性分泌物,伴有咳嗽,四肢无力,食欲锐减,交替出现呕吐和腹泻;病毒体温升至41℃~42℃,妊娠期母猪出现流产,大多数病猪有肺水肿病症,病亡率为100%。
1.3.3 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非洲猪瘟的临床病症与急性型类似,只是潜伏期延长至6~12d,病猪关节不灵活,眼、鼻处出现血斑点,食欲不振,通过防治可将死亡率控制在60%~90%。
1.3.4 慢性型
部分病猪感染亚急性型非洲猪瘟病毒后会转为慢性型感染,病猪皮毛暗淡无光,体形日渐消瘦,仔猪发育迟缓,妊娠期母猪胎死腹中。
1.3.5 亚临床型
病猪的发病时间较长,病程较慢,未能看到明显的病症;病猪可能会出现体温升高症状,即便是病猪症状消除,也会携带非洲猪瘟病毒,成为病毒的传播体。
1.4 病理特征
非洲猪瘟的病理特征与败血症的病理特征极为相似,通过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发现脾脏肿大,可达正常脾脏2.5倍以上;病死猪喉头、淋巴结、胆囊壁以及心肌出血较为严重,同时还可见肠道浆膜层出血、膀胱出血、黏膜层出血等症状。在非洲猪瘟病毒诊断中,需要从鼻腔和唾液取样,送到专业实验室检测确诊。
2 养殖场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措施
2.1 合理布局养殖场设施
2.1.1 科学选址
规模化养殖场要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的位置,远离居民区不少于500m;养殖场内设生产区、隔离区、生产服务区和生活区,其中生产区周围要设置隔离墙,与其他区隔开;生活区选在养殖场的上风向,隔离区选在养殖场的下风向,且距离生产区不得小于50m[1]。
2.1.2 配置消毒设施
养殖场外设置消毒站,用于对进出场的车辆消毒;养殖场入口处设封闭式大门,配备消毒通道、消毒池;在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消毒盆;场内建设储粪池、病死猪冷藏间和储尿池;按照道路功能不同,设净道和污道。
2.1.3 引入先进配套设备
有条件的养殖场要购置防控非洲猪瘟的设备,如非洲猪瘟化验设备、监控设备、消毒熏蒸设备、高压冲水机等;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建设化验室,购置非洲猪瘟检测试剂盒、水浴锅、小型荧光PCR仪等设备,便于及时对病死猪采样,常用采样拭子为鼻拭子和肛拭子,通过化验室检验及早诊断出非洲猪瘟病毒,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2.2 加强养殖场饲养管理
养殖场要规范生猪饲养管理,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促进生猪健康生长,提高生猪机体抵抗力,有效防控非洲猪瘟[2]。
2.2.1 自繁自养
养殖场采用自繁自养生产模式,减少对外来猪只地引进,避免外来猪只感染非洲猪瘟后传染本场猪只;在养殖过程中,实施“全进全出”管理,尽量划分小单元猪舍,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母猪饲养做到一猪一栏,有利于非洲猪瘟预防。
2.2.2 改善饲养环境
养殖场要改善猪舍通风条件,采取必要的保暖、降温措施,确保猪只在卫生、舒适的环境下生长;饲养人员根据猪只的日龄阶段搭配饲料,适量补充维生素,在饲料中加入中药草提高猪只免疫力;加强猪舍管理,降低猪舍内的噪声,避免猪只出现应激反应;猪舍内经常通风,降低猪舍内湿度,排出舍内有害气体;养殖场饲养人员要加强猪舍卫生管理,每日定时清扫猪舍,集中处理掉散落到舍内的猪饲料,用水冲洗舍内粪便[3];当发现病死猪时,第一时间移出猪舍,不允许在养殖场剖检,将猪舍内其他猪转移到隔离区,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水彻底消毒猪舍和场地。
2.2.3 猪只引进管理
部分养殖场为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生产效益,需引进种猪进行繁殖,这就要求养殖场必须加强猪只引进管理,对外来种猪进行非洲猪瘟检测,待确认为阴性后才能引进;在外来种猪进场前,集中到指定区域隔离饲养30d,饲养期间定期采鼻肛拭子,确保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后再允许进场饲养。
2.2.4 做好巡检工作
养猪场工作人员要每天巡查猪舍内的猪只健康状况,当发现猪只出现厌食、精神不振、畏寒、皮肤充血等情况时,要及时隔离病猪,立即进行非洲猪瘟PCR检测,采取有效应对错误彻底清除非洲猪瘟。
2.2.5 饲料饮水安全
养殖场不允许向猪只投喂猪源性饲料原料,尽量选用专业厂家生产的颗粒料,进场前对所有饲料消毒;定期对饲料进行ASFv检测,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活性多肽保健,提高猪只免疫力;定期对养殖场内的饮水水质进行检测,在猪舍内尽量配置单体式饮水器,不得使用通槽饮水,减少饮水过程中的病菌传播;在饮水内加入适量的发酵有机酸,通过酸化饮水阻断传染源,增强猪只免疫效果[4]。
2.2.6 接种疫苗
养殖场要定期为猪只接种猪瘟、细小病毒病、蓝耳病、伪狂犬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疫苗;定期对猪只抗体进行检测,当发现猪只抗体低时,及时补防,增强猪只群体基础免疫力。
2.2.7 阻断生物媒介
养殖场要积极灭杀蚊虫、苍蝇、老鼠等生物传染源,在养殖场内投放灭鼠药,投放处设置警示语;每周开展1次杀虫灭蚊,在养殖场内设杀虫灯,降低害虫基数;在猪舍设置门窗专用纱网,减少蚊虫叮咬生猪;养猪场四周要深挖防疫沟,设置防鸟、防猫狗等设施;在养殖场内尽量不要饲养其他动物,如猫、狗、家禽等。
2.2.8 废弃物处理
养殖场选在下风向位置建设储粪场,将猪舍内粪便集中运输到储粪场发酵处理;养殖场内设暗沟,方便雨水、污水、尿液排入污水池内;按照相关规定,分类处理生活垃圾与医疗废弃物资。
2.3 加强养殖场安全防护
2.3.1 人员管理
养殖场实施封闭式管理,严禁场外人员入内。当外来人员需进入场内时,要在进场前更换衣物,在隔离点检测合格后才允许进入;养殖场内生产区人员要经常洗手消毒,每天更换洁净衣物,不得与生活区人员接触,不能乱窜到其他区域;生活区人员勤洗头、勤剪指甲,不允许人员私自带入食品进入养殖场,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外出;在猪舍入口处配置消毒池,装入火碱水以备随时消毒使用;当工作人员离开生产区时,要将工作服放入到消毒桶内浸泡,桶内装有硫酸氢钾溶液;养猪场配置洗手消毒盆,盆内装有硫酸氢钾水,要求进入猪舍的人员进行洗手消毒[5]。
2.3.2 车辆管理
进入养殖场的饲料车、生猪运输车、无害化处理死猪收集车等外来所有车辆,要集中停留在特定的消毒站等候消毒,不允许场内人员在未对车辆消毒的情况下直接接触车辆;对养殖场自有车辆,保持车辆整洁,去除污染物,定期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水消毒。
2.3.3 物资管理
在养殖场入口处设置专用的物品消毒间,派采购人员从正规渠道采购兽药、疫苗以及生活物资,进入养殖场前检查物资,拆除物资外包装,对不同种类物资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如熏蒸法、紫外线照射法等;养猪场内不允许带入火腿、腊肉等猪肉制品,不允许购入非正规渠道获得的饲料。
2.4 加强养殖场消毒工作
养殖场要对场外、猪舍内外以及生活区进行消毒,有效杀灭病菌,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最大程度防范和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
2.4.1 环境消毒
对养猪场外的墙体、地面、道路等处喷洒5%火碱溶液进行消毒;对养猪场内的生产生活区的墙面、地面、屋顶以及设备等处喷洒2%火碱+20%石灰乳,或喷洒5%过硫酸氢钾进行消毒。在环境消毒中,要做到消毒处表面湿润,保持至少30min,以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2.4.2 猪舍消毒
①常规消毒。在猪舍内有猪的情况下,每周喷洒2次戊二醛进行消毒;②空舍消毒。当猪舍“全进全出”后,舍内处于空置状态,彻底清理空栏舍,对墙壁、围栏、食槽、地面、饮水器等处进行消毒,喷施5%火碱,待猪舍被火碱浸润2h后,再用水彻底冲洗猪舍;③栏舍消毒。对栏舍内铁制设备、墙面、地面等耐高温部位,可以先采用火焰喷枪消毒,第二天喷施5%次氯酸钠。对于通风条件较差的猪舍,采用熏蒸法消毒,用高锰酸钾消毒液熏蒸,时长为24h,熏蒸后通风[6]。
2.4.3 合理使用消毒药
①养殖场内外道路、出猪台、赶猪道等生产场所,采用20%氢氧化钙、5%火碱、戊二醛类消毒液;②车辆及其他运输工具,采用0.5%过氧乙酸、5%次氯酸钠或5%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液;③更衣室、消毒池、脚踏池等场所,采用5%氢氧化钠消毒液;④木质结构围栏、水泥表面等构筑物,采用生石灰、5%氢氧化钠、二氧化氯等消毒液;⑤加工设备、生产器具等,采用0.03%过硫酸氢钾或5%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液;⑥饮水消毒,采用过硫酸氢钾、次氯酸钠、柠檬酸等消毒液;⑦工作人员皮肤消毒,采用柠檬酸或含碘类消毒液;⑧粪便、污水消毒,采用盐酸、氢氧化钠、柠檬酸等消毒液。
2.5 精准清除非洲猪瘟
当养殖场发现猪只感染非洲猪瘟后,要及时采取精准控制措施消除病毒,最大程度减少养殖场经济损失。具体措施如下:
2.5.1 病死猪处理
选用有内膜的编织袋,将病死猪装入编织袋内,使用专用车辆将病死猪运到当地兽医卫生监督站进行处理;对运输途中经过的路面和接触到的工具进行清洗消毒,采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水。
2.5.2 猪舍彻底消毒
快速空置出发生非洲猪瘟的猪舍,用火焰喷枪、高锰酸钾全面消毒,消毒后空置猪舍30d不允许饲养生猪,待30d后再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封闭时长不小于24h。消毒后,用环境拭子进行检测,待检测结果为阴性后才能投入使用;猪舍投入使用后,45d内不允许转群、接种疫苗,避免猪只出现应激反应。
2.5.3 其他控制措施
对未发生非洲猪瘟的猪舍同步消毒,在饮水中投放适量碘制剂进行消毒;参与非洲猪瘟消杀的人员不得参与猪只生产工作,不得在养殖场内各区走动,避免引发非洲猪瘟扩散。
3 结论
综上所述,养殖场要认清非洲猪瘟的严重危害,将非洲猪瘟病毒作为养殖场重点防控的病毒,有效遏制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保护养殖场猪只健康生长。养殖场要规范猪只饲养管理,做好场内外消毒工作,定期对猪只接种疫苗,提高猪只群体免疫力,从而有效防范非洲猪瘟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