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3-15王莹
王 莹
(安徽省安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安徽 安庆 246001)
1 “三品一标”基本现状
2021年农业农村部提出了统筹推进两个“三品一标”的新要求,即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和农产品的“三品一标”。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指的是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三品一标”中的三品,即是指农产品应该是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而其中的一标则是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绿色食品与其他农产品相比具有更好的食品安全,且其质量也较高,具备全产业链优势;有机农产品彰显生态安全特点,满足公众追求环保的消费需求;地理标志农产品则需要突出地域特色。“三品”是重要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以标准化生产为载体,同时试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基地化,使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供给显著提升,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三品一标”的应用能够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1年安庆市“三品一标”产品总数为933个,其中绿色食品521个、有机农产品40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在“三品一标”发展由重量转为重质的新时期,“三品一标”工作机构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将工作重点转为质量监管,发挥审查监管的职能,切实确保持证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
1.1 “三品一标”有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品一标”有一套科学严格的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就种植业来说,从种植环境、基地管理制度、种植规程、种子的选择、农业生产记录、农业投入的使用,到产品抽检、统一包装、配送和运输等,有严格的规定要求,企业必须按照规定开展农业经营活动。“三品一标”工作机构要将农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管落实到农产品生产和经营全过程当中,实现产、管两环节并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2 “三品一标”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三品一标”是现代农业的需要,是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需要。“三品一标”认证是所有大型农业生产企业必须走的道路。“三品一标”,在实际转型升级当中应该以品牌带动为核心,从基地化建设、规模化发展和标准化生产三方面出发,整体提升企业产品品质及竞争力。
1.3 “三品一标”是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三品一标”的绿色、减量及清洁生产理念顺应国家要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投入品的过度使用和不规范使用问题,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2 “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
由于“三品一标”产品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多方面,从产品生产到市场用标规范监管,其监管工作也涉及农业农村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多个单位,需多部门协作,日常监管难度大任务重。
2.2 控制技术不足,控制手段不足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各地利用项目资金均已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但由于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仪器设备闲置老化,运转资金缺乏,部分县级检测中心未达到实验室“双认证”(即“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CATL”)要求,不能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作用。
2.3 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
(1)部分地方农业执法体制不健全,当地执法条件有限,执法力度薄弱。目前各地均已成立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用以完善地方农业执法,但由于组建不久,人员不足,执法能力不足,使得执法效果有待提升。
(2)少数企业对政策法规把控不足,不及时学习新法规、标准,导致企业非主观故意使用非绿色农业投入品,影响产品质量。
(3)受限于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技术的时间周期较长,而农产品销售具有时效性,导致检测结果出来之前农产品已经销售完毕,很难及时做出预判。
(4)安全意识薄弱,容易产生隐患。已获证企业,在申请认证时具备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证后管理缺失,无法将相关制度规程执行到位。在进行监督检查中发现,投入品的使用记录、生产记录不全和标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生产者没有很强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一旦受到利益的驱使,可能会铤而走险,影响人民群众“菜篮子”安全。
(5)“三品一标”工作机构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目前基层“三品一标”工作人员管理能力偏弱,县级管理部门面临人员较少、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技术能力低、经费短缺等多种问题,同一机构兼多项职能工作,监管对象多,工作任务繁重,无法对所有主体进行有效监督,尤其是小中企业及偏远地区企业。
3 “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策
3.1 严格审查认证登记,将责任落实到位
明确专门机构负责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发展和质量管理工作,积极承担省主管部门下达的相关任务。聚焦风险隐患,完善审查制度规范,开展申报资料集中审查,落实市县工作机构审查责任。强化现场检查作业指导,进一步规范现场检查工作。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对“三品一标”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不断提高生产经营主体和广大农业生产者发展“三品一标”积极性。
要高度重视发展“三品一标”的重要意义,坚持从严从紧,严谨执行标准,严格履行程序,严肃落实责任,优化业务流程,强化指导服务,严格产地环境监测评估和产品抽检,坚持严格审查,严格把握审查准入关,树立风险意识,落实监管,加大产品抽查和巡查督导力度,防范风险隐患。健全淘汰退出机制;强化对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指导,严格执行地理标志农产品相关技术规范和程序,重点审查申报农产品特色品质、人文历史和品牌基础等内容,完善特色品质指标和产地关联技术要求,提高申报质量,确保“三品一标”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3.2 加强标志管理,提升追溯质量
加强日常监管,定期组织监管人员对认证企业开展指导工作,指导企业规范用标,适时开展定量检测、飞行检查和监督抽查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督促县(市、区)做好产地管理,加强企业管理,从源头上确保用标规范,严查冒用和超范围使用“三品一标”标志等行为。切实将“三品一标”准出、准入有机结合,实施顺畅快捷的产品流通。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服务水平,追溯记录产品生产全过程,加大追溯质量管理宣传,加强对生产者理论知识培训,积极推进质量追溯管理,指导企业注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落实绿色食品申报主体在质量追溯平台注册要求,严格执行“三品一标”生产经营单位“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要求,强化获证主体和产品质量舆情监测,积极响应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的要求,提升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满意度,有效防范和应对舆情风险。
通过调查走访等形式,督促各县(市、区)加强追溯平台建设日常监管,加大对可追溯农产品的监督管理,指导主体及时维护产品信息,保障追溯信息完整真实。鼓励建立追溯联动挂钩机制,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推广应用,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纳入该平台当中,促进农产品追溯与项目安排、品牌评定等进行挂钩,率先将绿色、有机、地标和品牌农产品纳入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当中。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将获证企业主体及获证产品信息全部纳入监管名录当中。鼓励认证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等技术手段,加入农业溯源区块链,生成防伪追溯标签,做到数据追本溯源,有本可依,实现一证一码、一物一码可追溯,实现对农业生产单位和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保证农产品可追溯性和监管安全性。通过农产品可追溯标签,消费者可以直观地了解产品生产全过程及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为消费者参与、生产者自律和政府监管共同协作。
3.3 加大宣传力度,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
将农产品品牌打造与绿色、有机等产品认证紧密结合,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和特色品牌。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申请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借助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政策资金,支持经营主体开展生产基地建设、加工设备升级、品牌创树、质量追溯管理等工作,着力增强地理标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推动身份标识化和全程数字化、达到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引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样板,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强化品牌质量管控,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转变原有的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和常态化管理[1]。
高标准严要求,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借助舆论宣传,加强绿色农产品认同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体系及监督制度,加强对公共农产品品牌的宣传管理,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监管,发展绿色农业,打造强势品牌,努力推广“三品一标”成为质量发展的“先锋”,促进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健康发展。开展绿色食品宣传月活动,通过产品现场展示、知识普及宣传、产销对接及脱贫地区产品推介等方式,提升品牌公信力和影响力,健全品牌激励保护机制,鼓励媒体宣传优质品牌,提升品牌的宣传力度,促进品牌引领市场。通过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利用广播、网络和培训等多种形式,系统宣传绿色农产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不断提升社会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认同感,提高接受程度。
支持企业与大型商场、超市或农贸市场直接对接,建立专卖店、专柜、专区,三者相结合,推动;认真组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企业、地理标志农产品企业参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地标农产品专展,积极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国家和省举办的农交会;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举办区域性“三品一标”展销促销活动;支持“三品一标”企业“走出去”,扩大产品海外影响力。从2013年起,安庆市政府已连续八年自主举办安庆市名优绿色食品农产品(上海)交易会,全市有100多家企业、500多个农产品打进了上海市场。2011年-2020年,全市“三品一标”企业累计参加各类农交会或展销会超过70多次,现场交易额超过5亿元。多个企业在展销会上获得了各种奖项,销售业绩不断提升,进一步扩大安庆市特色农产品和农业品牌的影响。
3.4 强化证后监管,开展规范用标行动
落实各项监管制度,做好持证主体绿色食品质量抽检、主体年检和风险预警监测工作,加强质量跟踪检查,督导生产企业加强和完善内部监控机制,严格按照“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严禁使用违禁投入品,确保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落实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年度抽检任务,配合开展绿色食品抽检、有机农产品飞行检查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品质指标跟踪监测,加强绿色食品茶叶、瓜果、蔬菜类产品风险预警,配合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获证产品加大抽查和督导巡查,防范系统性风险。把辖区内有效期的“三品一标”农产品纳入例行监测范围,并在生产季节对有效期内部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进行实地检查,对有效期内所有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企业开展一次以上实地检查。结合开展“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行动,加大对15个重点治理品种的审查监管力度。对农兽药残留超标产品“零容忍”,严格执行淘汰退出机制,一经发现坚决淘汰出局。建立“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企业诚信档案,把产品抽检不合格、违规使用标识等的企业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做好《绿色食品商标标志设计使用规范手册》的宣传培训,指导持证主体主动用标、规范用标。组织开展持证企业用标情况摸底工作,跟踪总结规范用标行动成效。确保绿博会、有机博览会、地标会展产品用标规范。
3.5 提升队伍素质水平,改进工作作风
举办全市“三品一标”工作现场培训会,组织“三品一标”工作人员参加全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行业资质培训,不断提升体系队伍能力水平,做好品牌宣传、科普解读、生产指导和消费引导工作,发挥整体优势,增强工作合力。支持地方组织举办生产主体内检员培训,提升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持续开展绿色食品检查员、标志监管员年度绩效考核和推优工作。
4 结语
按照“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要求,做到对标对表、做到有求必应、做到真心真情、做到求真抓实、做到知敬畏守底线。坚持“常态化”深入学习,围绕“一体化”加强联动,突出“高质量”对标赶超,深化“转职能、抓落实、做表率”、深化“学习沪苏浙,对标话五新”、深化创优营商环境、深化为民办实事、深化“两强一增”行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开展绿色食品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进企入户行动,通过举办内检员培训班,发放生产操作规程挂图等形式,突出农药使用准则宣传推广应用,规范生产中农药使用行为,重点关注作物农药使用符合性,做好服务指导工作。引导工作队伍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洁意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绿色有机地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