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4)
2022-03-15
许梦熊的诗藉着奇特的想象力,通过语言的重组、变形,营造出诗歌的歧义性和陌生化效果,他的诗中有着所谓的士人风骨,一种现代生活“琴音本澹”的士人雅趣,顺意时的不疾不徐,逆境时的不怨不艾,进而衍生出一种诗歌意境:“梧桐的叶子一变黄,雨停后,便是落叶/直到暮年,仍然贫寒,一坛酒喝到天亮/还剩下几斤愁绪,现在你为落叶打拍子/为蟋蟀寻找韵脚,彼此都压着声音”(《吉水感怀》),他的诗歌中还有着幽默与智趣:“没有酒当然也不错,看花看仔细些/闻到飘渺的希望在孤独与幽静的一面”;细读他的诗句:“在词语中安身立命,若是不能流传/何必反复推敲,一生的光阴/人人辜负,有深有浅,闭门野草长/梅花探到窗前,催促我们振作起来”(《题吉水余端蒙明府县门飞凫阁》),不由得使人产生共悯之情。
“一株藤蔓攀着它/慢慢爬至最高处/远远看去它像一个/被藤蔓绑缚的人”(《湖边柳》),熊曼在她的诗句里通过对一株柳树与藤蔓的描述,将她的自我投射了出去。在她的一些诗里常有着两重生命的牵制和纠葛,比如《声音》一诗里两个高低音女声的复调式倾诉,以及《它的花期很短》一诗中的树下的“我”和尾巴一样紧紧跟随的“影子”等,她通过文字的对立和冲突,制造出富于张力的诗歌空间,她用细节带出情感因子,以达到平衡与和谐。她的诗歌呈现着纯洁和初心,以及苍茫人世的淡淡温馨。
在董洪良的诗中,他对人之为人所必须承受的那份生活的沉重,以及命运的击打,与其说是他采取了一种不回避的态度,倒不如说是他选择了主动去迎迓,去接受。他的诗歌文字甚至还是有些笨拙的,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四两拨千斤的机巧,却有着虔诚的坚定:“此刻,那个人竟然无比神通/试图要把天空的泪水收尽/而最大的野心/是努力不遗漏掉一滴/在地里/及这人间”(《清明逢雨》),其中有着收尽人间泪水、饮尽天下苦难的“野心”,詩歌透着一股历尽磨难却无怨无悔的勇气和悲壮。
376150058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