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用得上,才算“实用”
2022-03-15吴非
吴非
摘要:所谓“实用语文”,必须基于生活的需要,必须是真实的情感和意志的反映,否则就“不实用”。中学生写“实用作文”,不能弄成屠龙之技,自欺欺人。语文教师要多观察、多动脑筋,用更实际、更丰富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重视生活,而不是死死盯着考试作文。比起写演讲稿和写倡议书,生活中需要更多有实用价值的写作活动。学生能注意到各类“问题”,能有自己的看法,能表现出青年公民的责任,正是现代教育所期待的。学生不但要学习“实用”,还要有相应的评价能力。
关键词:实用写作;立德树人;语文素养;公民责任
最近看一些教学设计,发现仍然有一些教师感到教“实用写作”难。不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教师停留在让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写演讲稿”的阶段。学生能不能从中习得经验,教师对作文批改会不会感到厌烦,可能都将是问题。
其实,生活中就有实用写作。从日常问候到特殊时节的慰问,从写一则留言到陈述事由,从申告到谅解……交流沟通中,都会用到说明、叙述和评议。这些都与个人生活有关,而且确有必要。所谓“实用语文”,必须基于生活的需要,必须是真实的情感和意志的反映,否则就“不实用”。实用的语文,有助于满足生存需求,提升个人生活品质,丰富生活趣味,属于切切实实地“被需要”并“有用”,而不是有违生活本质的“反实用”。中学生写“实用作文”,不能弄成屠龙之技,自欺欺人。
向理解能力有差异的读者说明一种事理,向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介绍一种事物,用不同方式向不同的人传递自己的某个想法,表达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或看法,用准确得体的话语恰到好处地介绍自己的某个设想,等等,这些比演讲稿、倡议书更实用。总之,要让学生多学对生活有帮助、“能用得上”的语文,要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而不是只会简单的演绎与宣讲。
有没有这种可能——一位农民,在田野上对其他农民演讲“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有没有这种可能——一位教师,在讲台前对学生宣讲“我要做你们灵魂的工程师”?
那位在地里演讲“热爱劳动”的农民,多半会获得村里人的同情。年长者可能会可怜这孩子,如果不去上学,兴许不会害这个毛病;乡亲们会琢磨怎么帮助他用农具、学种地。对那位激情演讲的教师,学生可能会做好应付他的心理准备,因为他们未必放心让这个自以为是的人来“改造”自己的灵魂……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师要多观察、多动脑筋,用更实际也更丰富的活动设计,引导學生重视生活,而不是死死盯着考试作文。现在一说到“实用写作”,有些教师马上就想到让学生写演讲稿、写倡议书,仿佛这些中学生以后都将是公众人物,都要经营自己、推销自己。
演讲能力的确重要,特别是在不得不表达自我或者劝勉、说服众人的时候。学生向同学讲述自己在一年里经历过的最有意义的事件,向老师介绍自己高中时代震撼心灵的体验或心得,内容是真实的,不是表决心,不是喊口号,更不是鼓动宣传。言说的目的,不是“你们看看我的表演能得多少分”“我能不能评上奖”。概言之,这些都是真诚自由的言说,不受利益的驱动。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真诚地表达,做正常人,说心里话,学会与人坦诚相处,学会沟通交流,学会解决问题;不要总是用那些陈腐套路引导学生做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指导者。
比起写演讲稿和写倡议书,生活中需要更多有实用价值的写作活动。比如,做一个在社区或村庄向民众普及防电信诈骗的活动方案,向老年人介绍安全用电的要点,介绍清理楼道杂物的必要性;又如,了解社区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了解老年人的购物需求,等等。对此可以调查,也可以评论。
学生每天会遇上各种意想不到的事和随机产生的话题,他们能否理性地表明自己的看法或态度?一说到这个问题,老师们往往有各种担心,认为学生不宜参与,怕学生的见解出现偏向,怕学生言辞不当等。这不是明智的选择。难道学生能与世隔绝?他们不会遇到社会问题?其实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的话题,如果语文课上教师对其能有比较理性的引导,学生就能学到有实用价值的写作方法。
如果学生的写作不关注社会,不关注人的幸福,何以“立德树人”?又怎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些生活中的问题就在他面前,他却装作看不见,或者根本不去看,他的思维情感就不可能真实。比如,公共设施的建造与拆除,居民是不是该有知情权?物价部门规定了商品价格的上限,原材料涨价,人工费上升,厂商承受不住损失,能不能自动停业?农民在承包的土地上有经营权,乡镇政府能否决定他是种玉米还是种土豆?为什么月底或年底交通罚单比平时多?佩戴了“志愿者”标志,是不是不能领取津贴?甚至生活中还有很多显性的问题多年没有人过问,比如,公交路线设计不合理,路口高峰时段没有警察值班,违章建筑存在危险,等等。
学生能注意到各类“问题”,能有自己的看法,能表现出青年公民的责任,正是现代教育所期待的,不仅符合当今“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也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宗旨。
语文教学应当设计一些契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从一言一行学起。比如,在低年级,让学生做一些实实在在的思考——如何向不同的人表达感激之情?如何安慰遭遇不幸的人?如何向他人介绍一种家常菜烹制的关键步骤?小区的杂货店为什么必不可少?如何向老师或同学讲述自己经历的一次挫折?如何就教学楼走廊布置给学校提个建议?交通高峰时段学校附近街区混乱如何治理?等等——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不妨试试让他们自由言说。
年级稍高一点,就要让学生考虑有关个人的大问题:大学学什么专业,为什么要选某个专业;以后有没有可能出现变化,有没有应对变化的思想准备;未来十年,要不要有自己的规划;怎样与家人相处;要不要去看看世界,有没有认识不同人的准备,会不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在等待自己,自己将如何应对;人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事,也必然有阴暗的现象,我能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等等。还有很多有关个人的小问题:通信记录;本月个人消费统计;就诊前把自己的病况做一个扼要记录,必要时提供给医生;本周值得记录的生活所感,记录整理一段时间以来与人交流的琐事;每一年,分别给师友写几封信,如果人们已经不习惯通信,就写给自己,留给未来……
实用作文,虽然都有一定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能力指向的远远不是利益。在文明社会,一个人明说自己的职业是产品推销员,仍然能获得人们的尊重,因为他通过良好的语文素养,表现出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温暖的人情;而有些人虽然廉洁勤勉,开展工作却时常困难重重。这中间往往只是语文能力差别的问题。我相信他们在中学也许都写过演讲稿、倡议书,现在的工作,就是在检验他们学过的这些“语文”是不是真正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生不但要学习“实用”,还要有相应的评价能力。“实用”是能见高低的,不是花拳绣腿,不能只求形式,要“务实”,要“致用”。举个例子,同样是写烹饪类的文章或参加电视节目,语文素养差的厨师,即使手艺再好,也不见得能讲清楚某道烹饪好在哪里。比如,为什么要揉面十分钟,时间不能缩短;为什么要用温水和面;为什么有的调料要用油炸一下……需要讲原理的地方,他不介绍(也许他自己也不懂),可是,读者或观众需要知道。有的厨师就会不失时机,恰当地介绍“揉面时间充分,面团的延展性好”“高温油炸一下调料,不仅能让香味溢出,也能杀菌”……讲述不疾不徐,详略安排得当,重点程序适当重复,说清动作的原理,这就符合需要,就“实用”了。其实,这就是语文的“底子”。然而,很多人仍然没有意识到,语文素养远远不止反映在一张试卷的得分上,更多地表现在日常生活中。
作文不一定要每天写,但是一日三餐不可少,学生也不能靠演讲、倡议来度日。
3300500589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