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突围之路
——以《朗读者》为例

2022-03-14内蒙古艺术学院陈若男武汉体育学院苏雅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23期
关键词:朗读者受众文化

内蒙古艺术学院:陈若男;武汉体育学院:苏雅拉

在当今这个融媒体的时代大浪潮中,许多传统媒体被迫卷入其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考验。在媒介还没有趋于融合之前,人们只能在电视这样的大屏上看节目,传统的电视节目受众覆盖面十分广泛,但现如今,融媒体时代,短视频等碎片化的传播充斥着人们的休闲时间,很显然,人们更趋向于具有娱乐性的新兴媒体。而在这样一个时代,真的就意味着传统电视节目的没落吗?不,彭兰老师说:“这样一个时代,并不意味着专业媒体和专业媒体人的谢幕,在某种意义上,如此嘈杂的环境,对职业媒体及媒体人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确如此,传统的电视节目更应该抓住这个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不断寻求自身的创新与突破。

1.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概述及价值

1.1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概述

文化类综艺节目,顾名思义就是综艺节目在文化领域的深耕,是一种以弘扬文化为主体的综艺节目。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文化类综艺节目从未淡出观众视野,一直活跃在电视荧屏当中,例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综艺节目一直都广受关注。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成功的、优秀的节目先例,各个卫视也开始创办独属于自己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例如,在《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就出现了多个诗词竞技类的综艺节目,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出现了多种汉字听写类的节目,这些节目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大同小异,因此就出现了文化类综艺节目同质化严重的现象,这样的现象无疑是在浪费文化资源,同时也会造成各个节目的制作水平良莠不齐。因此,如何能够打造成功的、新颖的、不会被他人所替代的以及具有社会价值及意义的品牌文化类节目,就成了各个媒体需要思考的课题。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以及在这样一种文化类综艺节目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之下,还依然能够出圈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是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的。2017年,中央电视台打推出了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节目一播出就收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好评如潮,收视率非常可观。《朗读者》在备受冲击的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其成功之道值得我们研究分析,以利于优秀的文化类节目突出重围。

1.2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价值

1.2.1 传承文化经典,坚定文化自信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每一种语言模式皆以完全独特的方式教它的使用者如何看待世界,感知世界,在世上行事。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五千年文脉涵养了巍巍中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他强调:“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发展五千年来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电视媒体也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自觉肩负起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使命,成为推动树立文化载体的重要载体和力量。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综艺节目一直都处于一个引进他国综艺版权进行翻拍的境况之下,而且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之下,人们获取视频的途径更趋多元,国外的综艺节目在我国一样可以被看到,这无疑会不可避免地使外来文化对中国的本土受众造成冲击,甚至会造成盲目崇拜外来文化之风盛行,因此中国的电媒体更要肩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责任,使受众在一档档文化类综艺节目中汲取到中华优秀文化的营养,更加自觉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坚定文化自信。

1.2.2 传播主流价值,打造文化氛围

虽然文化类综艺节目与娱乐化的综艺节目不同,不能够博受众的即时欢愉,但它却蕴含着持久的能量,参与到推进民族文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对社会风尚的变化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信息庞杂以及泛娱乐化严重的时代,一些因素会对受众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盲目追求和崇拜流行文化,沉浸在“浅知识”带来的短暂的快乐当中,也让肤浅、庸俗和畸形的价值观钻了空子。因此,以主流价值观正向地引导受众,也是当今这个时代赋予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使命与责任。近年来,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这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复兴的体现,通过节目的形式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二次重构,深入浅出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对于推动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正能量的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以及社会文明新风尚的构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3 提升文化认同,满足精神需求

每一个中国人,生长在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感,但即便如此,身份认同感仍需不断强化。身份认同的前提是文化认同,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一个人的成长也都会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文化认同在如今多元文化交叉发展的时代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制胜法宝。尤其是在受外来文化冲击严重,很多人都会忽略本土文化的今天,通过媒介传播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无疑对提升国人的文化认同感、提升海外同胞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塑造正面的中国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人们的工作速度越来越快,许多人都会将生活重心向工作偏移,以至于精神世界十分空虚,通过媒介,传播优秀文化,能够使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

2.文化类综艺节目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现实困境

2.1 媒体融合的冲击

21世纪,中国乘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就是技术的不断革新与进步,互联网的发展也愈加迅速,手机、电脑、平板等移动终端不断普及,各个媒介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小,人们获取信息、观看节目的途径越来越多元,融媒体时代应运而生,人们接收信息的途径也倾向于融媒体。媒体融合确实能够给受众带来多方便利,但是,人们也会沉浸在融媒体所带来的繁华绮丽的信息当中,享受着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的小屏传播所带来的无时空限制,殊不知,在这一切“美好世界”的背后,却是对传统媒体带来的致命的冲击,因而在融媒体时代到来的今天,传统媒体之下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也受到了一定的打击,必须要寻求适合自己的突围之路。

2.2 泛娱乐化的冲击

尼尔·波兹曼认为,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从2016年起,高参与性、高互动性、强娱乐性的网络自制综艺全面井喷(品牌),不健康的、肤浅的、庸俗的娱乐节目比比皆是,再加上在融媒体时代,这些内容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人人都能够接收到娱乐信息。虽然近两年,通过对娱乐节目的整改有所成效,但它依旧给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冲击。泛娱乐化会使得人们沉迷于娱乐当中无法自拔,从而放弃思考,只追求片刻的欢愉,长此以往,这必定会成为阻碍社会文明甚至整个民族文化发展进步的强大悖力,因此文化类综艺节目更要肩负起使命责任,在泛娱乐化愈加流行的大环境下,寻求突破方式,创办具有优质文化内容的,彰显时代风貌的好节目。

2.3 传播对象的文化参差

传播学家克劳斯认为:“受众按其规模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第一层次是特定国家或地区内能够接触到传媒信息的总人口;第二个层次是对特定传媒或特定信息内容保持着定期接触的人;第三个层次是不但接触了媒介内容而且也在态度或行动上实际接受了媒介影响的人,对传媒而言这部分人属于有效受众,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实质性的传播效果。”从受众自身的角度来说,事实上,文化类的综艺节目对于受众是有一定要求的。以上说的三个层次的受众都是指在接触,理解节目所发出的内容信息过后,才能称之为有效受众,但目前在我国,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依旧存在,对于文化类综艺节目来讲,若受众不能理解节目内容,那就是曲高和寡,节目的收视率没有办法得到保证,那对文化类综艺节目来讲也是一种现实的困境。如何能够使节目深入浅出,使绝大多数受众能够理解节目的精神实质,也是现如今文化类综艺节目所面临的一种挑战。

3.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他指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朗读者》作为传统媒体之下的一股清流,将传统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进行了创新,与新兴媒体相融合实现了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多项突破与创新。

3.1 节目内容的持续创新

《朗读者》虽然是一档文化类的综艺节目,但其特别注重人文情怀,是一档特别走心的节目。它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传世佳作的方式,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拂尘经典,相信朗读”是《朗读者》这档节目独有的理念,节目创新性地以朗读和文学为载体,朗读的内容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囊括了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多种题材,而且节目并不拘泥于中国文学,其他国家的优秀经典文学也可以用来朗读。至于读什么?谁来读?这就是节目的用心之处也是节目的创新之处。董卿在《朗读者》这档节目中担任制作人和主持人双重角色,对于读什么、谁来读这个问题她表示:“不管流量,只选最合适的人读最合适的内容。”因此节目的朗读者不仅有流量明星,有在各个重大领域有过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人物,例如:科学、物理、医学、航天等等,也有坚守在自己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节目旨在通过讲述这些人的个人故事与经历引起人们的共情再通过朗读从而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朗读的内容,“用现代的人,还经典的魂”,就是这样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受众易于理解避免了曲高和寡,使人们能够看到时间的真善与美好。同时,节目的每一期都会设置一个主题词,主题词对应朗读的嘉宾以及内容,从第一季到第三季,都是制作团队精心挑选及策划的,同时兼顾了思想深度、文化厚度、精神高度,带给受众非常浓厚的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赋予了节目温情的定位,也推动其从大量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中突出重围,正如董卿老师所言,《朗读者》这档节目就像一位拓荒者,永远在探寻更多的可能性。

内容是一档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档节目的制胜法宝。如果内容一直一成不变,那就相当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这潭水终究会变为一潭死水,这棵树终究会丧失生命力,尤其是对于文化类的综艺节目来说,内容为王,只有推动内容的持续创新,才有可能使其保持蓬勃的朝气与活力。

3.2 节目形式的推陈出新

《朗读者》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同时也得益于它在节目形式上的创新。节目将访谈、朗读、轻解析创新性地融合在了一起。主持人与嘉宾进行深度访谈,让观众充分了解嘉宾背后的故事与经历,再让嘉宾去朗读与自己的经历相关联的内容,从而引起观众心中的情感共鸣,就像一股暖流,慢慢地沁入人们的心中。而这种大胆地创新对《朗读者》这档节目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在节目制作与播出的同时,制作组还在一些城市特别设置了“一平方米”朗读亭,让普通人也能够拥有朗读的平台,更是为他们提供了讲述自己人生经历的平台。在第三季朗读者播出之前,朗读者还特别制作了“一平方米”特别系列栏目,每一个前来朗读的嘉宾都可以讲述自己的故事,并且说出自己想要传递的情感,然后进行朗读,朗读结束后,董卿作为制作人,还会对嘉宾们进行访谈,真正走入嘉宾们的内心世界。

同时,《朗读者》的舞美效果也是一大创新亮点,舞台是最能够使观众身临其境的元素,《朗读者》的舞台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舞台正中央的一扇门,将整个舞台划分为朗读空间和访谈空间,朗读空间以复古书架为背景,渲染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使观众身临其境,更能够沉浸其中。而访谈区的舞美设计则是温馨淡雅,使嘉宾能够真正放松下来,轻松自然地说出自己的故事。从舞美设计、灯光设计到视觉设计,《朗读者》让嘉宾们的“文心”可视化,以匠心致敬文心,这种走心又创新,兼容并包的节目形式,也是传统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够学习和借鉴的。

3.3 传播方式的守正创新

融媒体时代,《朗读者》依旧能够直面融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守正创新。在传播方式上,《朗读者》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传播。在线下设置朗读亭,将节目场景延伸至生活当中,人人都是朗读者,人人都可以体会到朗读的愉悦,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受众对于节目的认同,是一种对于节目的衍生传播。在线上,《朗读者》充分运用了新兴媒体的优势,实现了多平台、多渠道联动传播。其一,节目通过央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等主流视频平台进行传播,这样可以覆盖到更多的观众,实现了节目的广泛传播。其二,节目同时入驻了短视频平台,将节目以碎片化的方式发布至平台之上,将节目进行二次传播,延续了节目的影响力。其三,节目创建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利用融媒体的优势加大自身的传播力度。与此同时,节目也不忘传统媒体的根本,以《朗读者》命名的书刊也同步上市,将节目的优质内容加以整合而后出版,也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朗读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能够从听觉上带给观众以享受,节目组也充分利用这一点将朗读片段发布到喜马拉雅APP等一些音频平台上,充分利用受众的碎片化时间,将观众延伸至听众。这种融媒体阵型的传播方式,是对原有单一的电视播出的传播形式的守正创新,也应该成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积极探索的方向。

4.结语

《朗读者》作为一档优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它的成功是文化类综艺节目迈向新发展阶段的积极探索。虽然在融媒体时代下,传统的文化类综艺节目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但在21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更应该发现危机,利用危机,突出重围,所以,传统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也应该在走好脚下的路的同时,充分运用融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机遇,持续创新,在守住中华文化根脉的同时,不断寻求新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朗读者受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朗读者》:冰冷的历史沉思与深刻的人性寓言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