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五”时期青年突击队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

2022-03-14董大伟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青年团突击队工区

董大伟

(中央团校党的青年运动史教研部,北京 100089)

1954年,我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由18名团员青年在北京发起成立。长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青团倡导成立青年突击队,并广泛组织一大批团员青年加入青年突击队,引导和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在生产建设、创新攻关、抢险救灾等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以“一五”时期的青年突击队为研究对象,在史料分析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以期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一五”时期青年突击队得以创建的时代动因

青年突击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项创举,也是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一五”时期广大青年在国家建设中自觉发挥突击作用,展现时代担当,为组建青年突击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苏联青年突击队的成功经验也为我国青年突击队的初创提供了有效指引。

(一)探索适合青年特点的组织动员方式的现实需要

如何发挥广大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新中国即将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必须要回答的重大课题。1952 年8 月23 日和30 日,毛泽东两次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专门讨论青年团①的工作问题。他重点提出两个题目要团中央研究,一是党委应如何领导青年团,二是青年团应如何工作。毛泽东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对青年团在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给予了极大启发。

就在党中央试编“一五”计划期间,团中央于1953 年5 月1 日发出《告工矿交通企业团员团干部书》,号召广大团员、团干部和全体工人一起,积极参加劳动竞赛,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而奋斗。这一号召为青年突击队的创建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1953 年6 月23 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6 月30 日,毛泽东接见大会主席团成员并发表了题为《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的讲话,他指出:“党和团的领导机关,都要学会领导团的工作,善于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照顾青年特点,组织和教育广大青年群众。”[1]毛泽东提出“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重点要求,为青年团工作指明了方向。10 月16 日,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讲话精神,发出了《关于加强党对青年团的领导给各级党委的指示》,提出青年团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全体青年团员,站在工业、农业、国防和文化战线的最前列,以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积极参加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在各种工作岗位上努力学习,努力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团结全国青年和全国人民一起为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工农业生产计划而努力。”[2]此前的10月3日,团中央召开青工工作会议,重点研究了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团的工作情况和问题,明确要求领导团员、青年积极学习和推广先进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对以“一五”计划为主线的国家建设大局,党中央就在思考新形势下如何发挥青年团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青年团也在积极探索符合青年特点的组织动员方式。

(二)为“一五”计划凝聚青年力量的时代要求

青年突击队的产生与“一五”计划所蕴含的时代意义密切相关。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过三年的艰辛探索,到1953年,扫除国民党残余及反动势力后,就要开始全力发展经济。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青年突击队应运而生。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首先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3]一般说来,产业经济的发展顺序是从农业到轻工业再到重工业。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我国选择首先着力发展重工业。这不仅要求我们设计超越常规的建设路线,更要充分激发建设者的劳动热情。“一五”计划开始时,青年团就提出“把青春献给祖国”“一切为了社会主义”“争取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的口号,赢得了广大青年的积极响应。

社会主义改造也是“一五”时期的重要内容。通过引导青年参与改造实践,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还能帮助他们接受深刻的社会主义教育。虽然国内外环境面临着巨大困难,但党和国家有效聚合了中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将安全压力转化为建设动力。在社会主义目标的指引下,发展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和人民的共同信念。对于广大青年来说,在彰显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体组织中奋发拼搏、为国立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最佳路径。青年突击队产生于与重工业密切相关且得到苏联大力支持的基本建设领域,这是在“一五”计划建设部署的重点领域展现出的青春力量。

(三)青年在国家建设中自觉发挥突击作用的时代担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青年生活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社会环境与政治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爱国青年通过激烈的革命手段对抗内外敌人,推翻反动政权,砸碎旧的国家机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人民翻身做主人。党员干部和人民解放军在各项工作中展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风令人耳目一新,广大爱国青年都对中国共产党心怀感恩,对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充满憧憬。社会环境和人民政治地位的变化,必然使得青年运动的内容和形式发生根本改变,爱国青年的任务就是要更好地“建设一个新世界”。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空前振奋了广大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和时代使命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爱国青年积极投身恢复国民经济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工作中,展现了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经过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广大青年更是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不仅打破了民族自卑心理,而且明显提高了集体主义观念。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青年主动投身国家建设的担当意识,为他们踊跃参加各类青年组织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从文化意义上看,青年突击队的“突击”特色极为明显,以劳动竞赛为载体,以超额完成定额任务为标准,加入该组织本身就是一种荣誉。严格的入选标准、昂扬的组织文化、极高的社会评价能够极大地满足青年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青年突击队的建立,体现了广大青年对本群体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突击作用的高度认同。

(四)苏联青年突击队成功经验的有效指引

我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是在北京苏联展览馆工区成立的胡耀林木工青年突击队。1953年,北京开始兴建一批大型基础工程。这些项目任务量大、工期紧、建筑工艺水平高,当时的建筑企业很难完成任务要求。1954 年初,北京苏联展览馆在搭建工业馆拱顶支模时遇到技术难题,工地上的各木工组都不敢承接此项工程。面对这一情况,工区的苏联专家多洛普切夫提出“组织突击队,推动生产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建议。苏联青年突击队以突破生产定额为量化标准,以劳动竞赛为活动平台,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首支青年突击队的时候,苏联的青年突击队数量已经超过15.4 万支[4]。工区团委将苏联专家的建议转达给工区党委并获得同意,然后从各个班组抽调了18 名业务能力强、肯吃苦的年轻人组建了青年突击队。党员胡耀林担任队长,其他队员都是团员。最终,队员们以181.4工(标准工)完成了原计划用478.4 工(标准工)的任务[5],打破了所谓的“不可能”。青年突击队迅速成为基本建设领域的明星品牌。

从历史可见,最初的青年突击队并非由青年自发组建,而是面对工程困难时,工区领导层在苏联经验启示下进行的一种选择性尝试。1955 年5 月出版的学习读本《青年突击队的成长》中指出:“建立青年突击队,是组织青年工人积极参加劳动竞赛和对青年工人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是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果经验”[6]。原胡耀林木工青年突击队的成员徐金弟也说:“第一支青年突击队,可以说完全是被‘逼’出来的。”[7]

二、“一五”时期青年突击队的发展历程

“一五”时期的青年突击队,从北京地区“典型引路”,到跟进总结经验,再到党中央肯定,“重点试建”与“逐步推广”齐头并进,然后形成了群众性的青年突击运动。这一发展脉络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突击队发展实践中的有效运用。

(一)北京青年突击队“典型引路”

第一,从应急性“试验”转变为主动性“试建”。由前文分析可见,首支青年突击队成立的直接动因就是“赶工期”,此前对突击队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不少人心里是没底的。截至1954年2月中旬,苏联展览馆工区又相继建立了6支青年突击队。他们都以出色的表现超额完成任务,赢得社会广泛的支持和赞扬,这就为工区领导层增添了更多信心。

1954年3月21日,工区召开青年突击队建队大会,正式向已有的7支青年突击队颁发队旗。到4月份,已先后成立了12支青年突击队,各工种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30%-40%[8]。这个时候,苏联展览馆工区青年突击队的建队工作已经从应急性的“试验”转变为主动性的“试建”。与此同时,青年突击队开始在北京地区的建筑业扩散,但很多工区还存在不清楚如何建队、不善于使用突击队以及组织领导体制不协调的问题。所以,苏联展览馆工区的经验具有了更加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从单一形式发展为多元形式。在青年突击队迅速发展的同时,北京建筑工地上又出现了青年工段、青年工地和青年突击组等形式。1954 年4 月,苏联展览馆工区在露天剧场建设中孕育出“青年工段”。在青年工段上,突击队与同工种的劳动组织展开大规模的劳动竞赛,带动了工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年10月,在苏联专家招待所也建立了青年工地。青年工段、青年工地成为突击队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

为了更好发挥突击队以外的青年工人积极性,青年突击组应运而生。突击组和突击队都以团员为主体,以劳动竞赛为形式,以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为指标。不同之处在于,突击组的技术水平和一般互助组相同即可,其组织形式按照生产任务的变化灵活调整。突击队的组织形式则相对固定,而且对技术水平的要求更高。另外,突击组直接在生产组长的领导下参加生产,团组织不能包办代替生产组长的领导。突击队在实际运行中与青年团的联系更紧密,甚至一度出现青年团包办突击队的情况。

第三,从地方经验升级为全国标杆。1954 年3 月17 日,“苏联展览馆工区组织青年突击队的初步经验”的稿本就宣告生成了,“4月12日、5月18日、6月2日,前述经验总结报告第二至四稿也依次完成”[9]。6 月29 日,《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北京苏联展览馆工区青年突击队工作经验的总结报告。《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各个工业、交通运输和基本建设部门党的组织,应该指导青年团研究青年突击队工作的精神和实质,根据生产的需要和可能,重点推行青年生产班、生产组及青年突击队的经验”[10]。青年团北京市委于1954 年10 月向中共北京市委提交了关于青年突击队工作的报告。中共北京市委认为,“报告中所总结的经验是正确的,可行的”。12 月,中共中央也批转了该报告,明确同意报告内容,提出“党北京市委对此报告的批语也是正确的”[11],并发至各地作为参考。北京市青年突击队建设经验正式得到党中央肯定。

在此期间,许多地区的团组织向北京咨询青年突击队的工作经验。1954年5月至12月,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南、江苏、上海、山西、天津、甘肃、河北、内蒙古等地的各级团组织到北京学习青年突击队经验。截至12 月,在“重点试建,逐步推广”的方针指引下,26 个省、市、自治区的基本建设领域中已有青年突击队(组)650 个,队员1.2 万余人[12]。就连康藏高原的丹巴云母矿区也建立了由23名藏族青年组成的突击队[13]。

(二)建队工作向“群众性突击运动”方向展开

1955 年,国家基本建设规模大大增加,工程量远超过去。持续发挥广大青年的积极作用,完成年度的基本建设任务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1955 年1 月15 日,《中国青年报》发表题为《迎接新的基本建设任务,积极开展青年突击队的工作》的社论,文章指出:“如果今后我们仍然停留在重点试建的阶段,就不能适应今年紧张而繁重的基本建设任务的要求,势必落在群众要求的后面,因此就必须采取积极发展的方针,大力开展青年突击队的工作,使之成为群众性的突击运动,以推动劳动竞赛更加发展和高涨。”[14]在1954年12月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参考北京市青年突击队经验的基础上,青年团开始大力推动青年突击队建队工作向“群众性突击运动”方向展开。

1955 年2 月,中共中央批转“青年团中央关于在基本建设部门中发展青年突击队的组织向中央的报告”。这是党中央第二次批示关于青年突击队的工作报告。团中央在报告中指出,“1955 年是实现国家五年建设计划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年。基本建设又是国家五年建设计划的一个中心环节。因此,我们认为在基本建设中应有领导地积极地建立和发展突击队的组织。不仅吸收更多的青年工人参加,也可以吸收一些成年工人参加,在名称上也可以不必一律叫青年突击队,而叫劳动突击队,以便推动劳动竞赛进一步高涨,使竞赛更具有群众性。这是符合于国家建设需要和广大职工的愿望的。”[15]中共中央的批示明确指出,“这是一项好的经验,望各地参照办理”[16]。2月16日至26日,青年团二届二中全会就进一步加强对青年的共产主义教育作出部署,明确要求“在进行劳动教育时,应发现、培养和宣传在生产和工作中的先进青年,推广先进的青年突击队和青年班、组”[17]。为了保证青年突击队的质量,青年团北京市委在115个突击队中进行检查,根据调查反馈,团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对青年突击队的领导的通知》,要求各级团组织落实中共中央精神,有领导地积极地发展青年突击队组织,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经过党中央连续两次推动,青年突击队创建工作在政策和实践层面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性“青年突击运动”。

(三)青年突击队的全方位发展

青年突击运动全面推开后,各行业团组织学习建筑业青年突击队的经验,纷纷组建各类青年突击队,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青春热潮。

第一,在工业和基本建设领域系统推进。1955 年开始,依托团的组织优势,青年突击队向整个工业和基本建设领域延伸。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55 年9 月,全国基本建设工地和厂矿企业中的青年突击队共有1597个,参加人数达31518人[18]。这一时期,青年突击运动的显著特点是建队工作与同期开展的政治运动紧密结合。围绕增产节约运动,北京的张百发、于春和、冯本森和胡耀林4 个青年突击队于1955 年9 月两次发出倡议信,号召全市建筑业青年突击队“厉行节约,合理使用材料,避免工时、机具的浪费,保证把损耗率降低到行政规定的指标以下。”[19]“积极参加捡拾废料的活动,使青年突击队都成为节约队”[20]。团中央也提出,“我们应当使青年突击队和青年先进班、组巩固地健康地发展起来,成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巨大力量。”[21]1956 年,各地青年职工在三个月内就节约了钢材5700 吨,水泥18140 多吨,还回收了24400多吨废钢铁[22]。

其他部门也结合各项社会运动建立了青年突击组织。从1955 年的植树造林运动中,全国6600多万青少年组织了182000个青年造林队和造林突击队,造林面积546万多亩,植树22亿多株[23]。在除四害、讲卫生运动中,除了群众性的青年突击队,成都地区的人民解放军还组织了9个青年突击队和95个突击小组[24]。

第二,农村青年突击队异军突起。从1954 年下半年开始,不少农村组织了青年突击队、青年生产队和青年种植小组。1955年8月20日,团中央发出团内指示,要求各级团组织根据生产需要组织各种类型的青年秋收突击队,带头开展劳动竞赛。在秋收竞赛中,各地青年团还组织了青年检查队。截至11 月,各地农村组织了青年生产突击队近20 万个[25]。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农村青年突击队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农业生产合作社里的常年青年突击队。这种突击队可以有固定的耕作区,是合作社统一领导下的一个生产单位。二是合作社里的临时青年突击队。这种突击队主要是因生产需要和紧急任务而组建,在完成任务后就可以不再保留,有需要时再集合起来。三是各种专业性的青年突击队。这类突击队专门负责农业生产中某一项工作,可以长期存在,也可以完成工作后就解散。

第三,成为监督和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重要依靠力量。1956年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达到高潮,许多城市组织了协助公方代表推进合营工作的青年突击队。“仅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武汉、西安、沈阳7 个城市,就有13 万多青年组成8600 多个青年突击队,白天坚持工作,晚上清产核资,把企业里的资产一件件点清、估价、登记,为实现公私合营作出了贡献。”[26]在北京,17400 多名青年职工在两天内就组织了1000 多个支援公私合营工作的青年突击队[27]。在天津,为支援全行业公私合营工作,70多个行业的青年职工、店员组织了1000 多个青年突击队,有14000 多人参加[28]。在上海,仅黄浦一个区,就有2000 多名私营企业职工组建了100多个青年突击队[29]。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发挥青年突击队的作用,是中国青年突击运动的重要创新。

三、“一五”时期青年突击队的经验启示

回顾“一五”时期青年突击队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历史经验,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一)服务工作大局与照顾青年特点有机融合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百余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紧跟党走,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青年突击队有力地回应了“一五”计划对青年担当的召唤,成为这篇青春乐章的一个响亮音符。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0]新时代新征程的“国之大者”正在召唤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结合当代中国青年的群体特点开展新时代的青年运动,以更好地调动广大青年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为担当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凝聚更加磅礴的青春力量。

对于共青团来说,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配合党和国家重大工作部署,引领和组织新时代中国青年争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推动者、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积极创造者、社会文明进步的积极实践者、美丽中国的积极建设者。尤其要立足自身职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围绕乡村振兴、创新驱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社会治理现代化、绿色发展等青年大有可为的领域,开展独具青春特色的形式,擦亮“青”字品牌,努力团结引领当代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二)积极构建协同高效的组织领导体制机制

领导和组织青年突击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其中,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起着统揽全局作用。除了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并明确各方面职责外,各级党组织还要对青年突击队工作保持常态化监督。基层党组织通过发挥突击队内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加强队内党小组建设,真正从政治、思想、组织等层面实现有效领导。在党组织领导下,行政和工会主要负责对突击队的业务指导。尤其是工会组织的各项评比奖励,为突击队积极参与劳动竞赛提供了重要平台。青年团则根据党的中心工作,引导突击队在关键节点发挥作用。除了加强思想引领外,团的支委会、支部大会也经常讨论突击队工作,积极发挥队内团小组的先锋作用。所以说,“一五”期间青年突击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党、团、行政和工会组织的系统发力。

今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永久奋斗,形成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新局面,就必须构建协同高效的现代化组织领导体制机制。

从共青团的角度来说,在组织各类青年运动的过程中,重点要处理好与党组织、协作部门、团属青年社会组织和其他青年组织之间的关系。首先,要自觉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共青团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中,自觉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团内制度体系。同时,要协助同级党组织完善和落实党建带团建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常态化指导共青团工作。其次,要在党的领导下协调好与协作部门之间的关系,主动加强联系和统筹协调,构建有效畅通的协作机制。再次,要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分类指导,鼓励基层积极探索青年工作的有效路径。最后,带动青联、学联组织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不断巩固和扩大青年爱国统一战线,推动更多团外青年参与到新时代的青年运动中来。

(三)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并应对突出问题

苏联展览馆工区首支青年突击队宣告成立仅仅两个月后,《北京日报》就报道了该突击队的先进事迹,开始总结建队经验。建队不到半年,《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开始正式宣传苏联展览馆青年突击队的工作经验。此后,中央和地方各类报刊也长期宣传推介青年突击队事迹。

像很多新生事物一样,“一五”时期的青年突击队工作机制还处在探索阶段,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关于突击队的负面报道也偶尔见诸报端,比如青年团包办突击队、队员劳动过度、骄傲自满、命名泛化、名不副实、劳动竞赛搞形式主义等。在这些问题刚刚暴露的时候,党、团、行政和工会就不遗余力地加以纠正,既运用组织措施激浊扬清,也重视通过宣传媒体通报典型案例,并且能够及时总结经验、应对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征程上,如何更好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31]新时代新征程上,在回答这一重大课题的过程中,中国青年运动必然会有更多新的表现形式。这要求我们既要鼓励、支持各类新型青年组织和青年运动的发展,也要深入研究这些青年组织和青年运动的规律和特点,跟进总结经验,以制度化方式经常研究解决其中的突出问题。

(四)坚持守正创新与借鉴有益经验相结合

虽然我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得益于苏联经验的指引,但它的创建是基于国家开启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自身需要,苏联专家的指导也都是立足中国青年突击队自身特殊性而提出的因应之策。此外,苏联专家发挥作用最突出的时间段是在1954 年的突击队重点试建时期。从1955 年全面推广之后,各地区各行业相继建立青年突击队,展现了中国式青年突击运动的特征。

在新的征程上开展创造性的青年运动,我们既要“守正”,也要“创新”,还要灵活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

“守正”,就要守住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向。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青年运动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根本原则。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坚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是青年运动健康发展的根本方向。把握这两点,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才可以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将往。

“创新”,就要丰富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一方面,要敏锐把握青年的时代脉搏,依据青年的工作生活方式新变化新特点,努力扩大有效覆盖面,真正把工作做实做细,使广大青年融入以共青团为主导的青年组织体系中。另一方面,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文化发展大舞台、社会建设新领域、科技创新最前沿贡献聪明才智,实现自我发展。

借鉴有益经验,就要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论。一方面,要积极参考和借鉴正确反映青年运动一般规律的方式方法,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青年力量。另一方面,也要立足我国实际,着眼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创造性运用中外青年运动的有益经验,激励越来越多的青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猜你喜欢

青年团突击队工区
毛泽东为青年团命名
“青年团早期组织创建与‘团一大’ ”主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寻网红彩虹路访突击队英雄
关于铁路编组站减速顶工区标准化建设研究
泰兴市 党员突击队 战“疫”急先锋
东海县应急处置突击队 出击疫情防控“疫”线
精确发现溢流研究及在西北工区现场应用
耀眼的橘红色——河南省焦作市公路局养护工区养护机械队速写
煤层气排采产气效果影响因素分析:以延川南工区谭坪构造带排采井为例
青年团北平市工委办青年团学校干部学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