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意识提升的研究

2022-03-14吴卫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活动

吴卫洁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大学生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对于该群体而言,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发展,是其所担负的重要责任。要求深入分析艺术类高校的实际特点,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现状,积极探索更为高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机制,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实现长足发展,进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服务意识。

1 艺术类高校社会实践的特点

艺术类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院校的重要类型,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其独特性,且具有十分鲜明的社会实践教学特征[1]。事实上,艺术类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最显著的特征在于艺术专业教育自身较为特殊:首先,各种艺术门类,无论是舞蹈音乐,还是绘画摄影,都有其鲜明的专业特征,且都可以与社会实践活动高度结合,具有十分突出的专业优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合上述艺术形式,可以让学生的专业优势得到充分彰显,以充分突出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效用;其次,基于艺术专业创作及学习的角度展开分析,鼓励艺术类学生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丰富其生活体验,让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更多的创作素材,以此提升学生的艺术学习能力和创作水平。事实上,这也正说明了艺术及生活之间的深刻关系,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是延伸艺术专业教育,提升艺术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路径[2]。

任何文艺作品都是在人脑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感受和认知的前提下产生的,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养料,他们是自然且粗糙的,然而,却也无比生动。而伟大的文艺作品都是源于生活,在社会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加工而来的,文学创作最主要和最关键的手段便是要扎根生活,贴近生活。毫无疑问,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实践正是衔接艺术创作和社会生活的必要桥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艺术类高校学生建立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以强化艺术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得以走出学校这个“象牙塔”,走出迈向生活的重要一步[3]。在此过程中,他们可以从社会生活中汲取更为丰富深刻的生活素材,从中捕捉更多的灵感,以实现对于课堂教育教学的充分拓展,让学生的艺术创作水平得以提升,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需要艺术类高校高度关注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笔者认为,为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求学校和艺术类高校教师深入挖掘学科专业特色,探索出与自身所授专业相契合的教学和实践模式,以充分凸显艺术类高校的社会效益,让学生的社会实践水平得以全面提升,进而激发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4]。

2 艺术类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现状

如上文所述,鼓励艺术类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充分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以充分保障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此外,积极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艺术类大学生建立对生活的深刻认识,以提供丰富的艺术创作素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背景下,各大艺术类院校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并获得了相应的成果。然而,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要求对此展开深入思考,下面将分析艺术类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5]。

首先,部分高校在为学生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时未能结合专业和学校自身特色,导致学生的艺术专长得不到充分发挥。深入分析高校过去所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发现社会实践活动主办方往往缺乏对自身专业特色的充分关注,他们在策划活动时往往只能停留在服务性工作的层面上,未能充分关注学生的艺术特长,导致活动设置和安排往往体现出单一和局限的特点。由于活动安排缺乏特色,对学生的个性关注较少,导致学生的满意度一般较低,且学生往往难以从此类活动安排中得到充分锻炼,因此,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普遍较低。同时,由于高校在开展和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时未能结合自身特色,也相应影响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效果。

其次,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的情形,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和开展内容之间有着较大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发挥。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更多关注对于自我艺术的探索,反而忽略了自身的社会责任,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缺乏对于自身社会责任的关注,导致二者融合度相对较低。此外,由于社会活动主办方的活动开展经验相对匮乏,导致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往往只能片面关注活动开展的形式,而未能关注实践活动的自身意义,不利于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工艺理念,也限制了对学生志愿精神的培养[6]。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有着自身的主题,且多选在节假日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因此往往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使得活动扎堆的问题频繁出现,学生们在此时往往只能疲劳奔波于不同活动之中,在不同社会实践活动中转场,导致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难以充分发挥。同时,由于社会实践活动普遍为短期活动,而长期和持续性社会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活动育人效果的发挥。

再次,由于未能建立系统完善的激励机制,导致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热情相对较低。现阶段,艺术类高校普遍未能高度关注社会实践活动,仍然将社会实践成绩视作一种加分的课外活动,而未能将其统一纳入对学生的评价和奖励机制中。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可以充分体现其奉献精神。然而,事实上,大学生的这种热情往往十分短暂,可能很快便消逝于琐碎的志愿服务事务中。为此,需要探索出更为合理的一套激励措施,同时,需要高校对学生的志愿服务行为做出充分鼓励,采取积极可行的激励措施,将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分数统一纳入学分体系中,并将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与学生评优直接关联,让学生得以积极融入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其社会服务意识。

最后,未能建立健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机制,导致艺术类高校中的人员流动相对较大。现阶段,许多艺术类高校在日常工作中往往秉持着分派任务的心态,导致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分配十分随意,未能建立长期规划,且未建立相关的实践活动服务机构及学生组织,培训活动开展不及时甚至存在从未组织相关培训的情形。在此背景下,艺术类高校内所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通常较为随机,存在表层化明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开展质量,导致学生难以从学校安排的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7]。

基于此,要求艺术类高校牢牢把握自身的专业特色,积极探索与自身发展特色相契合的艺术类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类型,同时,打造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而推动艺术类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让艺术类大学生得以实现全面发展。

3 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分析

学生们在社会实践服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获得自身才能展示的机会,需要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结合自身专业做出合理的选择,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社会了解情况,结合上网搜集的信息逐项确定活动开展细节,挑选出最合适的活动场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深刻体会活动的重要性,以丰富并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主观意愿,让学生做自己所想之事,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4 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实践服务能力的必要性

对于艺术类大学生而言,其专业水平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凸显,同时,社会实践服务对于其发挥自身特征,实现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社会竞争越发激烈,大学生在毕业就业时难免受挫,严重打击了其自信心,读书无用论的言论时有出现,学生们普遍对未来发展十分茫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得以全面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平台为高校,他们往往可以在此平台中开展目的性的外界活动,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水平会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其视野也会越发开阔,而这个意义在艺术类大学生身上则表现得更为明显。

第一,借助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有效弥补艺术类大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的问题,突出大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们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我国国情,有利于提升其社会使命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种类十分繁杂,其复杂水平往往无法从书籍中体现,需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可以从根源上提高对社会实践活动问题的认知。

第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更清醒地认识并明确自身的问题,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紧迫感。在社会实践服务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身缺陷,有利于学生重新认识自己,明确其自身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得以朝向符合大众需求的方向发展。此外,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检验手段,可以借此确定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水平,以促进学生自身统筹规划水平提升,让学生具备辩证思维。在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被充分调动,进而活跃其思维。

最后,开展社会实践服务可以让学生的个人素养得到提升,以完善学生的个人品质。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会逐渐展露出自身的真实品格,当代大学生多成长于父母的宠溺之下,可能产生傲娇等品行,只有经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多重磨炼后,才能让学生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使其得以不断磨砺自身意志。

5 提升艺术类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意识的路径

为更好应对和解决我国大学生目前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要求从多角度着手,从不同层面展开分析,基于个人、学校、社会等多个主体层面提出相应策略,同时,从观念到管理等多个层面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并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以充分整合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机制。

5.1 学生角度

要求艺术类大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以凸显艺术的专业特点。要求学生着眼于自身发展实际,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开展分析,以确定最为适宜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需求和艺术结合点。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只有学生们自身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本身,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达到良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效果。

5.2 教师角度

需要积极构建专业化的社会实践基地,组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挑选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并由其担任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方可切实保障实践活动的开展质量。此外,由于此类教师具有极强的艺术敏感度,可以有效提升实践活动的针对性水平,同时,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

5.3 学校角度

要求学校做出积极努力,提高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关注,将理论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高度融合,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充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要求学校成立专门的社会实践管理小组,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服务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管理政策,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要求学校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与各项评优奖励相联系,持续优化和改善学校的各类激励措施,让学生和社会从内心深处意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进而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目前,已有多所艺术类院校在这一方面做出了调整,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结果纳入了学生考评体系,并将其作为干部和奖学金评定中的先决因素,也是决定学生能否入党的关键,由于激励机制越发完善,也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5.4 社会角度

需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以充分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有助于为企业输送人才。此外,需要联系政府部门开展实践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实习和锻炼机会,以促进其服务社会水平提升。

6 结语

综上所述,需要艺术类院校在日常社会实践活动安排时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和专业优势,以确保艺术类大学生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自我。笔者坚信,在学生、教师、学校多方协同努力下,便可以促进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及其专业的融合,让艺术类学生得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其意志品质得以在实践中得到优化,同时,让学生得以在社会实践中持续优化自身的专业技能,以早日成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全面型人才,进而推动社会现代化的建设进程。

猜你喜欢

艺术类大学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艺术类专访心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之歌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