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的关键之举
2022-03-14刘福政
刘福政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
“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是高校思政课本质规定与核心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必然要求。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性把道理讲深,结合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实践伟力把道理讲透,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观点与科学方法把道理讲活。只有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才能进一步筑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严把人才培养标准,形成教育合力,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
1 “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重大意义
(1)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明确了方向定位。“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深化和升华,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在要求的最新话语表征。始终重视高校思政课建设,始终将高校思政课作为传播思想理论、培养人才干部的重要途径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经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入了一个内涵式发展的崭新阶段,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把握“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核心要求,切实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着力打造思政课特有学科特色,在赋予其政治属性的同时又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力发挥其铸魂效能和育人作用。
(2)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基本遵循。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政课必须坚持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的有力回答,并为“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提供了桥梁中介和重要途径。“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有利于使思政课通过理论讲解、思想引导和实践指导,引导学生准确认识“中国新时代”与“世界大变局”,深刻感悟我们党为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所做出的奋斗和牺牲;有利于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价值指向,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坚定历史自信和行动自觉,以青春之我投入强国复兴伟业。
(3)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坚强后盾。高校一直以来都是各种社会思潮竞相占领的重要场域,也是我国打好新的意识形态工作“运动战”和“阵地战”的前沿“战场”。在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的意识形态场域中,如何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运用正确的方法看清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的复杂现象、增强抵御不良社会思潮侵袭的能力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须破解的重要问题,而思政课建设则为这一问题的解答提供了方案。深入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有利于应对多元化社会思潮对高校的影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引导学生树立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和信心,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消极影响。
2 “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基本要求
(1)坚持把道理讲深。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把道理讲好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明白道理从何而来,道理何以科学。为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理论逻辑把道理讲深,以深刻的理论阐释回应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让思政课的真理光芒照进学生的思想世界。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普遍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传播、传承和发展的理论根基。把道理讲深要从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手,讲好其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深层次原因,深切体会“主义真”的真谛。思政课作为一门兼具政治属性、学术属性和教育属性的课程,在以鲜明的政治导向引导人、透彻学理说服人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教育客体的接受能力、内化吸收水平和自觉运用程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青年学生完整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要教育引导青年学子自觉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心领会和行动自觉,切实走好思政课教学的“最后一公里”。
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相结合的历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重要的三次飞跃,淬炼出了带有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兼具民族语言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仅是“两个结合”不断深化和升华的过程,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创新发展并展现出旺盛生命力、散发出耀眼真理光芒的历史进程。把道理讲深,就必须深刻回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出场语境,深刻说明马克思主义为何中国化与何以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和承继逻辑、如何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重大理论问题,并着力实现学理性语言向教学语言的有效转化、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主动接受的有效衔接,切实引导青年学子主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各方面各领域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在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实践中产生并接受了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理论,彰显了深刻的理论创造力、突出的实践行动力、鲜明的文化自信力、包含着对历史的总结、对现实的关照和对未来的向往。深入推进思政课把道理讲深,将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转化为具体实践,就必须建立健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制度保障和实施方案,从课程供给侧完善思政课把道理讲深的体制机制,从现实教学中凝练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强化青年学子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自觉认同和情感共鸣。
(2)坚持把道理讲透。思政课不是纯粹“学院派”的学术,思政课教学更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思政课教学要让理论照进现实,将对历史的回顾、对现实的关照和对未来的展望融入理论阐发全过程,建构起讲透道理的实践逻辑,以实现学生对道理的准确理解、深刻认同和自觉践行。
回溯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将百年党史讲透。党的辉煌历史具有巨大的历史穿透力、强大的情感感染力和彻底的思想说服力,是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教材和资源宝库。思政课把道理讲透,必须要注重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历时态出发,深刻回溯党百年奋斗的波澜壮阔历史进程,用丰富的历史养料滋养当代青年学生。在叙事方式上,要适应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党史叙事新体系的建立,深入讲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铸就的宝贵经验。在内容建设上,在宏观历史脉络梳理的同时,注重对攸关历史节点紧要性、重要历史人物特殊性、重大历史事件标志性的考察与讲述,真正讲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切实讲清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应对危机和困局而百炼成钢的。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积极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结合丰富的历史史实、翔实的历史数据、典型的历史人物、凝练的精神谱系,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讲好党史故事,进一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恢宏实践探索史,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史,更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纵横历史与现实、贯通理论与实践、关联国内与国际的丰富资源宝库,对于思政课把道理讲透具有极为特殊的支撑作用。
(3)坚持把道理讲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是诞生原创性思想、发生变革性实践的时代。新时代的现实实践是孕育党的创新理论的伟大实践,也是当下正在发生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实践,是思政课教学的丰富资源宝库。
立足新时代生动故事。“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围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过程中的具体实践与突出成就,深入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原创性发展与创新性贡献。思政课教学要立足新时代的现实实践,将新时代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用教学语言传递给广大学生,并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基层身临其境地感受新时代的新变化,切实将党的创新理论的课堂教学与现实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与时代同频共振,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结合伟大社会实践。当前,我国正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奋勇前进。新征程指引新方向、提出新问题。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问题意义和现实观照,结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与拓展思政课教学的知识面广度和理论深度,切实将道理讲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当前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关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思政课教师需要认真思考、课堂教学需要着重阐释的重要时代课题。思政课教师要切实做好这五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思考与阐释,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深刻思考我国当前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广大青年学子自觉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积极探索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3 “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实现路径
坚持创新逻辑把道理讲活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必须从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内容建设等方面一体化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政课成为燃亮青年学子价值之光的“金课”。
(1)机制创新:构建“大思政课”协同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善用“大思政课”要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构建“大思政课”协同机制,推动多元主体、多种资源参与思政课建设,搭建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强大育人合力。在课程内容建设方面,善用“大思政课”要以思政课建设为主体、以课程思政为有效补充,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由“孤军奋战”向“全方位出击”的有效拓展,推动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坚决摒弃思政课与其他课程、不同课程之间各自为战、互相拆台的错误倾向;在主体参与方面,善用“大思政课”要以党委领导为根本、以学校党政干部、思想政治课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等多元育人主体为关键,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与使命,用好“三全育人”体系,推动形成党委领导下多元主体参与思政育人的良好局面。“大思政课”并非是字面上所指的思政课堂规模之大,而是从内涵式发展的高度,凸显思政课的建设深度和发展力度。善用“大思政课”要打通不同部门、不同课程、校内校外、学校与家庭之间在协同育人方面的“中梗阻”问题,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同向发力。
(2)方法创新: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新方法新载体新技巧。坚持创新逻辑把道理讲活,要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新方法新载体,运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将思政课的深刻学理性内涵呈现出来。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各地各学校先后探索了许多适合新形势、符合各自实际、具有新特点的思政课教学新方式新方法,在此基础上,思政课教学要重新思考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学师生主体关系,探索建构教师引导、学生主讲的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在教学载体上,要积极运用新兴科技手段赋能思政课教学。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思政课教学也迎来“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新变化,要探索并掌握信息化时代思政课教学的特点、规律与方法,积极采用AI虚拟仿真技术创新思政课教学场景,打破传统思政课授课的时空局限,拓宽思想政治课教学场域,提升教学实效性,增进学生对于授课内容的理解与接受。在教学语言上,思政课教师必须明确“语言是一种最精细、最锐利的工具”要注重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综合运用,切忌照本宣科,以富有亲和力和感召力的教学语言沁润青年学子心脾,切实发挥教学语言的“锦上添花”作用,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穿透力。
(3)内容创新:坚持思政课内容建设与时代发展同步。当前,思政课建设迈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既要坚持思政课普遍意义上的本质规定属性,兼具政治立场与学理内涵,也要符合和反映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新趋势新要求,探索回答“时代之问”。坚持创新逻辑把道理讲活必须坚持“内容为王”,积极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实现理论创新与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与思政课内容创新有效匹配,确保将具有较强时效性的教学内容带入思政课课堂。将社会热点剖析引入思政课教学,引导青年学子在分析研判社会热点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辨别力,锻造抵御社会不良思潮侵蚀的能力。探索区域内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新路径,以各自高校所在区域的红色文化元素为依托,策划设计通识教育课程和社会实践环节,利用好遍布在祖国大地上的丰富红色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资源宝库,切实实现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教学转化,在有效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作用的同时,达到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作用。内容创新要站稳政治立场,彰显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功能,切实增强思想性、亲和力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