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思考
2022-03-14吴静妮
吴静妮
(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上海 201100)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谈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时表示,思政课要具有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性,这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2020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版《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凝练出体现课程特色育人目标的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标准》同时明确了要准确理解学科的核心素养,这是学科教学目标的集中体现,要求教师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以议题的形式开展教学。
议题式教学是全新的一种教学方式,笔者将通过中职思政开展议题式教学的必要性、对教师能力要求、推进难点与解决对策等方面探究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程的运用。
1 在中职思政课程开展议题式教学的必要性
议题式教学作为中职思政新课标中重点提议的教学形式,是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和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该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中职思政课教学设计和实施从理论到实践上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抽象知识到具体情境的改变,从以知识性目标到以素养性目标的转变。
1.1 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育人需要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了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因此,中职育人不仅是培育学生的专业技能,还不能忽视对他们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中职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更要将学科知识同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意识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生在开展议题活动的时候,不仅能获取理论知识,还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及处理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1.2 全面落实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新《课标》中进一步明确了中职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以上核心素养是中职思政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1]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主要集中在教师讲授、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上,这些单一、固化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而议题式教学则为落实这些核心素养提供了可操作性,助推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落地。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作为活动的指导引导者,树立议题活动规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亲身体验的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供给学生展示个人观点、表达想法的舞台,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保障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达成。
1.3 建设活动型学科与创新教学理念的需要
推动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要打破原有的、固化的教学模式,要努力建成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结合、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活动型课程。议题式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与革新,不仅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在课堂师生互动中达成传授理论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在活动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则进一步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扭转了过去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还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向主动转变,有效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和互动性。[2]
1.4 提高思政教师多项综合能力的需求
推动议题式教学在思政课程的运用,在某一层面也是推动中职思政教师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议题式教学需要教师的多项综合能力,例如跨学科的知识储备、精深的议题设计能力等。[3]思政教师除掌握思政学科知识点以外,还需要对所教授学生的专业相关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在议题中融入专业职业道德的内容;思政教师还需要广阔的国际视野与生活视角,要善于发现时政热点与生活细节,并将这些内容转化为课堂议题,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可以说,在课堂开展议题式教学,对学生和教师而言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是“教学相长”的重要体现。对一名思政教师而言,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需要教师不断与时俱进,知识能力迭代更新,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与方法,让思政课常上常新。
2 中职思政课开展议题式教学的问题及原因
2.1 议题式教学的实施环境不够完善
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不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实际操作上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更新完善,许多教师还是更习惯于运用过去的教学方式,不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其次,中职学生尤其是刚经历过中考阶段的一年级新生,他们对于学习的思维习惯还是以分数论,机械地开展学习,除学习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得不到发展。议题式教学法的实施是建立在师生形成良好互动的基础上,如果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互动较少,议题式教学的开展就会比较困难。如果学校内没有初步形成议题式教学的氛围,那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对这个教学方式的认识程度会大打折扣,不利于议题式教学的推广。
2.2 教师开展议题式教学能力有限
根据目前关于议题式教学的相关研究,普遍认可议题设计有三个基本环节,分别是议题、情境与活动。开展议题式教学,教师在充分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授课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标创设议题,而情境则是议题推进的重要载体。在议题式教学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对议题设计的把握能力不够,设计的情境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议题式教学往往无法深入推进。另一方面,不同教师的学历背景与知识水平不同,教师在推进该教学方式时经常性会出现课堂把控能力不足、课堂调动能力不够、知识储备不丰富等情况,导致议题式教学很难有效开展。
2.3 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
中职学生相较于高中阶段学生有着较为明显的短板,比如学习主动性不高、知识基础不扎实、表达能力与探究能力不足以及对未来学习目标的不清晰等。思政课程在大部分学生看来就是教师讲道理,他们上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不高,只想要应付考核;因知识基础不扎实,同时受社会认识的限制,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处于形成阶段,参与议题式教学的质量不高,学习效果不如预期;学生学习能力薄弱,对于探究性问题会有无从下手的情况,因此学生对于议题式教学会不感兴趣,甚至出现参与人数不多的情况。
2.4 课程评价模式有待完善
目前思政课程的学习评价主要由课堂参与度和考核作业完成情况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尽管课堂参与度评价对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问答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评价维度单一,不能全面综合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课前预习、课前议题准备情况,合作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在议题参与过程中参与度,尤其是关于核心素养的考核等,这些评价维度都未纳入目前的课程评价体系中。目前课程评价的主题仍集中在教师这个角色上,学生基本不参与评价,没有自评、互评,学生的参与感就会降低,对自己学习的监督与检验也会不足,久而久之这种评价模式会阻碍议题式教学的推进。
3 中职思政开展议题式教学的对策初探
3.1 开展专项培训,提升教师议题式教学能力
议题式教学的实施在一定意义上对推动中职思政教师的业务与学识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从学校角度来说,可以邀请专家名师进校开展专题讲座培训,普及议题式教学的相关知识;可以选派校内思政教师前往兄弟院校交流学习,或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外教科研活动及相关的专题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校内搭建师资交流平台,以专题教研活动、说课评课等形式开展校内教师交流活动,促进学校教师的交流进步,让议题式教学的理念渗透至学校多个学科中,让该教学方式成为思政教师教学督导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教师角度而言,思政课是需要不断接受新思想、新内容的一门学科,不仅需要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加油充电,开展有针对性的自学,主动学习议题式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具体落实方法,要主动同教研组其他教师沟通交流,互相探讨,解决目前推进议题式教学的难点,商讨解决对策。
3.2 立足核心素养,优化议题式教学法课堂实施
学生是议题式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学设计要全面围绕学生展开,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参与度不高,那么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比较难达成。
3.2.1 议题设置要源自学生生活实际或时事
议题创设是议题式教学的核心,对议题式教学的成功开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选择议题时不仅要充分把握教材内容,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让学生有话说、探究有方向,因此教师在选择议题的时候要坚持学科性与综合性,要兼顾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要学会将教学内容同生活素材进行整合,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同时还帮助其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4]思政课程相较其他学科同社会热点及时事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围绕社会热点设置议题,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讨论与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其思辨与判断能力。当然在选择社会热点作为议题时还需要注意不要选取有争议的内容,避免学生过多地发散讨论,导致议题教学推进不顺畅。[5]
3.2.2 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专业内容
情境作为议题的依托,也是议题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创设适当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议题教学中,参与到议题探究与讨论中,因此为避免学生对议题天方夜谭,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也要紧贴学生的专业内容。开展议题式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利用音乐、图片、环境布置等打造富有感染力、具有真实感的教学情境中,从而起到触动学生情感,引导他们正确思考,还能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当然教师也不能过度追求与学生的生活和专业的贴合,从而忽视了教学内容与情境间的联系,生搬硬套反而达不到教学目标。
3.2.3 议题活动要符合学生认知和知识水平
教师在开展议题式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考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思辨与分析能力,但是这些引导与培育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中职生的探究能力较高中阶段学生有明显的差距,再则学生本身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就不足,一旦议题活动难度同他们自身水平差距过大,难免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知识学习与能力锻炼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议题活动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在学生资料搜集、归纳整理等阶段加以指导,在活动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适当降低议题的难度,让学生有话说、愿意说,能引发共鸣,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讨论中[6],同时注重知识“吸收-巩固-迁移”的过程,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建构迁移知识转变。
3.3 完善评价机制,推动学生知识及能力的提升
教师要根据议题式教学的特点,完善课程的评价机制,从而促进教师的能力提升、刺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检验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的培育情况。笔者思考议题式教学的评价主体应为多元主体,不能仅仅只依靠教师来作出评价,应该增加自评、互评环节,自评与互评环节主要侧重于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教师则更侧重于质量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个人观点的表达,核心素养在活动中的体现,在参与中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判断能力的体现。
4 结语
新课标的颁布,在思政课程中运用议题式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是大势所趋,不仅优化了过去传统的教学形式,同时还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议题式教学法对于师生两边而言都有着不小的考验,于教师而言,新的教学方法了解到掌握需要时间;于学生而言,这种知识学习形式需要付出更多的思考与实践。但归根结底,教师如能正确且高效运用议题式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思政课变得更有乐趣,还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培育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