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虚拟偶像融入高校“四史”教育的路径

2022-03-14周鹏宇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四史偶像思政

周鹏宇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599)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此次讲话正式提出在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命题。此后,“四史”教育工作在各行各业陆续开展起来,形成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在高校中推进“四史”教育,既要借鉴社会上“四史”教育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探索。合理发挥虚拟偶像等网络娱乐媒体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角度。

1 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视角下的虚拟偶像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网络信息空前发达的时代。网络信息复制、传播的技术手段日益便捷、高效,深刻塑造着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相比于其他社会群体,思想活跃、思维新奇、兴趣广泛的在校大学生尤其喜欢、更能习惯乃至高度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生活的全面渗透。他们更有文化思考和参与的热情,更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更愿意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寻求知识和观念的更新。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网络信息渠道去汲取知识,认识世界,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也有少数在校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合理的取舍和有效的自律,沉迷于网络,迷失自我而不能自拔。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以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为对象,必须考虑作为工作对象和受众群体的这一整体文化特征、思维动向和变化规律。

1.1 网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了解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规律,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网络信息传播和媒体平台的技术手段,持续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努力探索依托网络阵地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工作的宏观理念、基本模式、具体路径和有效方法。网络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尽快形成全面的新格局,以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打造有吸引力的网络教育阵地,以开放的心态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以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技术辅助加强校园网络管理[1]。当前的网络信息发展呈现出信息传播速度快、承载内容多、接受时间短的新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这也给网络思政工作提出了挑战。目前的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采取什么样的途径、通过什么样的内容、打造什么样的模式,才能有效吸引在校大学生的注意力,在深度黏合大学生群体志趣的同时对其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实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性和针对性[2]。

虚拟偶像是近年来在青少年群体中迅速走红的网络新事物。所谓虚拟偶像,是指依托影像制作与投影、音声合成等数字技术,嵌入人格化外形、声音、性格等打造而成的二次元拟真人物形象[3]。它之所以能“圈粉”无数的秘诀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社会上偶像崇拜的心理趋向、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产业塑造。在社会各类群体中,年轻人最容易形成偶像崇拜的心理需求。在此群体性心理需求中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注意。大量资本入场塑造甚至设计出各类明星,在满足年轻人偶像崇拜心理需求的同时,获取经济利益。一些偶像崇拜者也容易在丧失消费理性意识的行为过程中获得些许心理的慰藉。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是,市场上各种近乎完美的偶像毕竟是人为打造出来的。其作为现实的生命个体,不可避免会有人性的弱点。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媒体空前发达,深度渗透到每个人的私密生活,偶像明星也不例外。于是,“偶像塌方”事件接二连三出现,既伤害了一众粉丝的心理,也损害了资本方的利益。在此时刻,人工智能技术以非常适宜的时机出现,迅速给社会提供了全新思维模式下的新选择——虚拟偶像。

1.2 虚拟偶像与现实偶像的社会化区别。

虚拟偶像与现实偶像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并非客观存在的具体人物,而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非物质实体,是由计算机系统生成的媒体名人,是由数字数据激活的人物[4]。其形象、声音、性格都是通过数字计算拟制的,因而可以回避大量人性弱点,不害怕被揭底、曝光。尽管其自始就以虚拟的身份存在,但并不影响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接受和追捧。近年来出现的“初音未来”“洛天依”“言和”“华智冰”等虚拟偶像,都在年轻人群体中有众多拥趸。伴随着虚拟偶像从无序生长到逐渐被主流接受,社会大众对虚拟偶像的要求也正在向现实偶像趋近。虚拟偶像所获得的较高关注度,成为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种全新文化景观。2020年甚至被称为“虚拟偶像元年”,其标示的时代的文化影响力可见一斑。

相较于传统偶像榜样,虚拟偶像已初步呈现出显著优势。在虚拟现实、深度学习、人物建模、语音合成等诸多技术强力驱动下,虚拟偶像越发智能化、交互化、拟真化,这就使得通过打造虚拟偶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行性[5]。在此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网站、微信公众号、快手、抖音、哔站等层面上,而是要紧密跟进到虚拟偶像领域,密切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精神生活中去,合理利用虚拟偶像这一新事物开展高校思政工作,包括促进“四史”教育工作。

2 虚拟偶像融入高校“四史”教育的融合点

高校中要推进以党史教育为代表的“四史”教育工作,不断探索网络时代下“四史”教育的新模式。虚拟偶像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接受度较高,完全可以成为推进“四史”教育工作的一种现实选择。

2.1 虚拟偶像与“四史”教育的内在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6]。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涌现出大量可歌可泣的人民英雄和英雄事迹。对于这百年来的奋斗历程,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线索清晰、重点突出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此背景下开展“四史”教育,一定要避免形式主义,避免流于表面,避免激发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思维脑海之中。作为深受当代大学生喜爱的虚拟偶像,可以在有效引领学生自觉学习“四史”知识方面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虚拟偶像体现与“四史”教育的融合,最关键的就是找准虚拟偶像的定位,选择合理的方式,准确反映“四史”的内容。通过利用数字算法和编程设计,可以塑造出以红色文化为背景、同时又具有时尚流行元素的红色偶像。在融入这些“四史”元素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深度挖掘这些宏大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细节,增强“四史”教育对学生们的亲近感。

2.2 虚拟偶像与“四史”教育的时代价值融合。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在对我党革命和建设过程进行细致的史实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历史规律,揭示历史逻辑,提炼理论经验,进而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指导。“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回顾或历史知识的简单复习,而是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守正创新地打造出高校“四史”教育的新模式,这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时代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总之,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观念中的话语模式、文化趣味、流行时尚都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四史”教育必须要打开思路,而虚拟偶像已经成为其中一个必须加以正视的新现象,以虚拟偶像为抓手展开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推动“四史”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3 虚拟偶像与高校“四史”教育的融入模式

智能化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既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关键举措,同时对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也具有关键作用[7]。虚拟偶像与“四史”教育具有融合的可能性。“四史”教育完全可以借助虚拟偶像的表现形式得到生动活泼的开展。但是要把这种理论上的可能转化为可以操作的现实,还需要对虚拟偶像的设计与运营等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从而找到虚拟偶像融入“四史”教育的有效模式。

3.1 发挥虚拟偶像在“四史”教育的积极效应。

基于“四史”教育而推出的虚拟偶像不同于一般的商业运作模式,并不以追求商业利润为目的,而是注重其价值观念引领和教育的功能。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智能化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不仅是对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运用,其核心目的在于借助此类先进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促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8]。只不过这种教育较之于传统模式多了一些时尚元素,使受众更容易接受,更能给出正向反馈。这就要求虚拟偶像从形象设计到言行风格再到展示出来的思想观念,都不能只考虑商业价值,不能一味迎合市场和受众群体的低级趣味,走过于低俗的路线,而应该始终守住人民立场,正确传递“四史”教育的知识理论观念,发挥思政工作立德树人的基本宗旨。

由于虚拟偶像同时还具有人工智能的属性,因此在其设计和运行过程中还要牢牢坚守好人工智能的伦理原则、自律原则和价值原则,在引领大学生的时候采取妥善的方式,鼓励理性认同,通过“四史”的内在逻辑展示,让学生明白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虚拟偶像的运行还可以充分利用其作为人工智能的独特属性,从而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充分利用音频、视频等形式,并融入AR、VR、H5等技术,实现全程、全息、全员、全效传播[9]。在线上搭建网络教学、在线竞答、虚拟体验等平台,增强“四史”学习教育的立体感、吸引力和感染力。建立完善学校整体人工智能体系、多角度提升教育者“人机协作”能力以及加快网络思政向智能思政转型,使网络思政更好地发挥铸魂育人功能[10]。

3.2 虚拟偶像的传播价值及偶像崇拜的积极作用

虚拟偶像的作用在于通过合理的引导,并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受到正确的教育和思想引领。“红色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能够为大学生营造一种接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氛围,有效应对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11]。“四史”教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开展模式和工作抓手。在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最主要的受众群体就是在校大学生。虚拟偶像的持续良性运行必须牢牢抓住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思维习惯、话语模式、审美取向等等一系列规律性的特点。在此方面,可以借鉴“知识网红”现象的运行模式,破解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供需对接失衡、话语权式微、教育者队伍建设有待优化等问题[12]。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虚拟偶像通过独特的魅力唤起更多“00后”对“四史”的关注,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效应。

4 结语

“四史”教育背景下的虚拟偶像人物形象设计要兼顾内、外两方面。就其外在形象而言,可以适度借鉴现有卡通形象中的流行元素,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突破“四史”教育中最核心和底线的价值观。就其内在性格设计而言,虚拟偶像应该具备正面的言行和思想类型,能够在精神信仰、意志品质、政治觉悟等方面起到模范引领作用,避免出现低俗、错误的价值观。这个时候就要积极发挥高校在知识和教育方面的资源优势,创新虚拟偶像的管理与保障机制,建立“课堂—虚拟偶像—生活”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循环互动的“四史”教育模式,实现思政课教师、学生工作者、虚拟偶像运营团队三方力量的整合,实现虚拟偶像的科学管理和高效运作,从而真正发挥虚拟偶像在推进“四史”教育工作、塑造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和理想信念方面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四史偶像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偶像报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的偶像
出卖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