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引导护理在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病人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2022-03-14朱晓萌张雪亭
朱晓萌,王 莹,张雪亭
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是指由于支气管本身及周围炎症导致支气管壁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起扩张、变形的一种内科疾病,临床表现有慢性咳嗽、反复咳血和咳嗽时伴有大量浓痰等[1]。该疾病是由肺组织感染、免疫功能失调、先天发育障碍以及遗传等因素引发,常继发呼吸道感染诱发急性支气管扩张,进而导致病情加重和反复,给病人带来严重的身心负担,降低生活质量[2]。目前支气管扩张治疗主要以防治反复感染为目的,关键在于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必要时进行手术根治治疗[3]。临床数据显示,近5年内该疾病症状消失和明显改善情况为90%左右,远期5年以上为80%[4]。但内科治疗无法根治,需通过长期护理干预预防疾病复发,但由于大多数病人对该疾病缺乏充分的认知和了解,预防意识薄弱,加上该疾病病程较长,病人遵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导致病人丧失康复信心,不能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影响预后[5]。因此,如何降低复发率、提高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病人临床护理的工作重点[6]。近年来,信息-动机-行为(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IMB)引导护理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疾病的临床护理当中,并已取得了较好疗效。研究表明,IMB是以行为改变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张信息、动机、行为三方面决定病人行为[7],可通过动机访谈激发病人进行行为改变,调动主观能动性,自觉进行健康行为,促进康复。基于此,我院将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引导护理干预应用于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病人的临床护理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92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年龄48~75岁;男22例,女24例;病程1~11年。观察组:年龄47~76岁;男23例,女23例;病程1~12年。两组病人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支气管扩张临床诊断标准[8]并确诊;伴有感染;无意识障碍,可进行正常沟通和交流;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有肝功能障碍;伴有认知功能障碍。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①一般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适宜的温湿度,急性感染者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观察痰液的量、颜色、性质、气味,咯血的颜色、性质及量,记录24 h痰液排出量。②心理护理和口腔护理:消除病人恐惧和紧张心理,鼓励病人轻轻咳出积在气管内的痰液或血液,及时去除污物,给予口腔护理,咳痰后及进食前用清水或漱口剂漱口,保持口腔清洁。③药物护理:遵医嘱使用药物,掌握药物的疗效、用法、剂量和注意事项等。④饮食护理:建议食用高热量、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有利于排痰,避免冰冷食物诱发咳嗽。⑤做好体位引流护理、咳血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引导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成立IMB引导护理干预小组 选取护士长1人以及责任护士4人组成IMB引导护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任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IMB引导护理干预模式培训,组织成员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护理技巧,改变常规护理服务理念,培训完成后进行考核。小组开会讨论制定出IMB引导护理干预方案,并应用在临床护理中。每周小组成员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根据病人病情变化及时修正并完善相应护理方案。
1.2.2 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引导护理 IMB引导护理主要从信息、动机、行为3个方面对病人进行全面干预,其中信息方面,给予针对性健康宣教,促使病人提高重视度,全面了解疾病治疗、预后知识;动机方面,以访谈为主,从主观层面上提升病人改变现状的意愿程度;行为方面,为病人制订合理计划,帮助病人主动改变行为习惯等。见图1。
图1 IMB技巧模型图
1.2.2.1 信息干预 通过对病人的评估,了解病人对疾病、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整理出病人关注的重点问题以及自我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难点,同时评估病人对IMB模式护理的接受程度。通过发放自制疾病手册、集体讲座、口头教育以及院外随访等方式进行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病因、发病机制、诱发因素以及预防知识(饮食指导、功能锻炼等)的健康宣教,同时使病人意识到自我护理和行为管理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指导病人如何改变行为。
1.2.2.2 动机干预 通过动机访谈的方式,从社会支持和自身动机两个方面对病人展开深度访谈,增加病人改变行为的动机。对病人动机进行评估,分析遵医及自我管理对疾病康复的利弊,克服或消除不利因素,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和日常行为习惯,设定合理目标和行动计划,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同伴、网络媒体、健康手册等)寻求社会支持,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关系。此外,通过访谈激发病人内心主动寻求行为改变的想法,增加行为改变动机。
1.2.2.3 行为干预 指导病人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同时进行用药指导、生活行为习惯指导以及情绪调节指导等。向病人发放记录表,对每日完成情况进行记录,一起回顾总结用药、饮食、运动情况,鼓励病人说出内心想法,纠正存在的不良生活行为习惯,避免过度劳累,解决存在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1.3.1 肺功能 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肺功能进行比较,肺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以及呼气峰值流速(PEFR)。
1.3.2 疾病认知情况 采用疾病认知程度调查表[9]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疾病认知进行评分比较,该调查表主要包括诱发因素、疾病本质、治疗目标以及治疗误区4个维度,共25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评分越高表示病人对疾病认知水平越高。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37。
1.3.3 自我管理能力 采用改良版Makines制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行为调查问卷[10]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分比较,该问卷包括症状识别、病情监测、遵医用药以及避免诱因4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分越高表示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越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69。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疾病认知情况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情况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是由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等因素导致支气管管壁破坏形成持久性扩张和变形的慢性支气管感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呼吸科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有大量黏液浓痰、反复咳血等[11]。该疾病主要病因有肺组织感染、免疫功能失调、先天发育障碍以及遗传等因素,常继发呼吸道感染诱发急性支气管扩张,易导致呼吸道反复感染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增加心理、生理负担[12]。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多以内科治疗为主,必要时行手术治疗,临床症状得以改善,疗效有效率较高[13]。但现阶段临床治疗多以预防疾病为核心,辅以常规护理干预,临床控制率与预想效果有一定差距,同时加上该疾病属于慢性病,病程较长,大多数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缺乏,长期用药失去康复信心,不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不理想,影响康复[14]。研究显示,对病人进行针对性动机访谈以及认知行为干预对病人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和提高生活质量都大有裨益[15]。因此,采用一种有效护理模式来提高病人疾病认知度和自我管理能力对改善肺功能、获取良好预后起到了重要作用[16]。
1992年由Fisher等首次提出IMB引导护理,信息是改变病人行为的必要条件,动机是改变病人行为的决定性因素,行为技巧是病人建立预防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17]。近年来,IMB引导护理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疾病的临床护理当中,并已取得了较好疗效[18]。该模式通过多种方式向病人介绍疾病知识,为其行为改变提供理论基础,再从动机性访谈中全面掌握病人内心想法和需求,针对性进行干预后消除病人顾虑,树立信心,促使病人积极配合医护工作的同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19]。但目前该模式应用于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较少,缺乏充实的科学理论依据,因此本研究通过选择科学、合理的研究指标,进一步分析、评价预后效果[20]。
本研究将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引导护理干预应用于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病人的临床护理中,通过从信息、动机、行为3个方面对病人进行全面护理干预。信息方面,给予针对性健康宣教,促使病人提高重视度,全面了解疾病治疗、预后知识;动机方面以访谈为主,从主观层面上提升病人改变现状的意愿程度;行为方面为病人制订合理计划,帮助病人主动改变行为习惯等。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引导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肺功能VC、FEV1、PEF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疾病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王霞等[21]在相关研究中取得的结果一致。由此可以看出,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引导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病人肺功能水平,提升疾病认知度,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引导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病人肺功能水平,提升病人疾病认知度和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