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改善民生是“硬核任务”

2022-03-14小康郭玲

小康 2022年7期
关键词:床位天津市天津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郭玲

图片/TUCHONG

“全市人民在抗疫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乐观豁达、热情朴实、守望相助的良好风貌,生动展示了我们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抗疫斗争让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家国一体、万民同心的强烈情感,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巨大力量。”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推迟的天津市两会,在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周末召开。2月1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转天,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天津市长廖国勋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动情地讲出了上面一段话。

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固,呈现趋势向好、结构更优、动能转强、效益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态势。2022年,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减污降碳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化之年。廖国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2年,天津市要着力抓好八项重点工作:一是全力拓展协同发展广度深度,进一步增创发展新优势。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增强科技创新对发展的引领力支撑力。三是持续深化制造业立市战略,不断提升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四是积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着力提高城市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五是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全方位集聚优质资源。六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新风貌。七是全面提升现代宜居城市品质,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八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全力拓展协同发展广度深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制造业立市战略、积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既是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2022年重点工作,也是“十四五”时期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充分激活迭代制造业基因,瞄准重点产业链“攻城拔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和韧性,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为天津市“持续深化制造业立市战略,不断提升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指明了实现路径。

天津市政协委员,百利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东江认为,面对制造业立市战略目标,天津作为传统制造业城市拥有更多的后发优势,“许多传统产业面临改造和提升,这个过程恰恰创造了众多智能技术应用场景,也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机遇,所以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不仅能为新技术、新应用提供广阔市场,也成为招商引资、引凤筑巢的有效平台。”

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马虎兆则建议,建设全国制造科学和研发中心,整合天津市高校院所优势资源建设“制造科学海河实验室”,建设细分领域引领性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企业研究院,争建国家技术转移(北方中心),推动“北京研发+天津制造”。

202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作为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五个城市之一,天津应如何把握机遇,促进消费提质扩容,进一步增强国际影响力?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聚焦“国际”、紧扣“消费”、突出“中心”,努力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全球消费资源聚集地、全国消费者向往地。

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利顺德大饭店党总支书记、总经理何琳认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天津可以利用好自身近现代交融、中西合璧的城市特质。“天津是历史文化名城,是近代以来中国工业文明的先驱城市,是洋气的又是传统的,是宜居的又是飞速发展的,这是天津的独特魅力。”他表示,天津应在对外展现其国际化程度、基础消费能力、科技创新活力以及港口功能等优势的同时,进一步突出文化内核,并将其转化为特色消费体验,培育拓展新兴消费热点。

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海关关长赵革则表示,要培育特色消费场景,鼓励企业设立跨境电商线下展示体验店,丰富老百姓的消费体验。

民生热词承载信心与期待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集约发展的鲜明导向,着力优化绿色空间和生态产品供给,注重城市精明增长,以更大力度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让天津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更美。”“把改善民生作为应尽之责,顺应民心期盼、办好民生实事,精心组织实施20项民心工程,切实增强为民服务的预见性、系统性、精准性、普惠性,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切,所勾画出的,都是一个更加现代、宜居的城市形象。全面提升现代宜居城市品质,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在天津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占据了重要篇幅,再次彰显出这座城市对民生的关注。

在天津市民心中,20项民心工程早已经成为天津市委、市政府深入人心的“品牌工程”,在每一年年初都会引发全民关注。从2007年以来,20项民心工程已经持续15年,实施了300个项目、1331项具体工作,涉及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众多方面。在今年的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出现了20项民心工程的描述。

“新增机构和社区养老床位5000张、家庭养老床位1000张,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新增学位3.3万个。巩固‘双减’成果,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内容”“持续深化医改,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政府工作报告中滚烫的民生热词,承载着信心与期待。

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松林表示,目前,天津全市有养老机构床位8万张,从今年起,按照每年不少于5000张床位的建设进度,到2025年,全市养老机构床位将达到10万张。家庭养老床位主要以养老机构为依托,把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今年,我们采取试点先行的方式,在河西、河东、南开、静海、和平5个区开展试点,每个区要推行至少200张家庭养老床位。”

在抗疫防疫过程中,新业态不断涌现,机遇与挑战并存,远程医疗等“非接触经济”全面提速。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医科大学校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院长雷平对此深有感触,“就拿今年疫情中那些处在封控区的群众来说,网上问诊、医生诊断开药、快递邮寄药品到最近网点、由志愿者送药到家门口,这样既满足了群众就医需求,又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雷平建议,完善互联网医保结算相关政策和技术支持,建立有效的运营机制,拓宽互联网医院服务半径,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医院服务内涵。

“从我们既往的舆情调查和社会调研来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各项惠民举措落实落地就有了强大的动力源泉;从群众的新期待中找准问题把准脉,做好民生工作就握住了‘金钥匙’。”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首席专家王来华说道。在他看来,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解决好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就能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猜你喜欢

床位天津市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上海市医疗机构床位分类研究: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医院何以床位论英雄?
区域养老床位预测方法探析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