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教育厅副总督学杨善竑:教育督导要“长出牙齿”
2022-03-14民生周刊郑智维
□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杨善竑
作为一项重大教育改革,“双减”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各地加强作业统筹、推出课后服务、推动托管服务、开展研学实践、规范校外培训。这些举措,切实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不过,随着“双减”工作深入推进,一些地方出现了学科类培训悄无声息地转入地下或是换个马甲等隐形变异问题,花样繁多,且有“野蛮生长”的趋势。由于隐蔽性强,查处难度较大。
涉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双减”政策如何持久落地见效?
“除建立常态化督导检查机制,将隐形变异培训问题纳入社会综合治理外,防止‘双减’效果反弹还要强化问责,让督导长牙齿。”谈及“双减”,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教育厅副总督学杨善竑说。
监管难度增大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地大力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着力从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监管、预收费、广告管控、转型升级、举报查处等方面进行强化治理。
“首要任务是督促‘双减’落实落地见成效。”杨善竑说,必须督促各地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一方面,推动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健全学校教育质量服务体系,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充分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另一方面,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力度,规范校外培训服务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
谈及具体做法,杨善竑谈道,应通过定期审查和加大随机听课抽查次数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提前教学、超纲教学、超量教学等现象进行规范管理;对校外培训机构“穿马甲”“阴阳广告”、利用托管搞“潜伏”“隐形变异”等问题进行重点督导。
“从全国来看,部分地方未明确非学科类培训主管部门,导致非学科类培训日常监管不到位,监管难度增大。”杨善竑说,“还有些非学科类培训收费过高,家长负担仍然很重。”
她建议,应强化政策宣传和解读,持续宣传“双减”的政策点、利好点和优秀典型案例,让“双减”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在督导中,杨善竑发现,也有因噎废食的情况。“双减”实施以来,某小学的部分中低年级教师,因为害怕碰“双减”红线,不敢对学生读书写字等提出明确要求,因而减少了对阅读的要求和指导。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通过以点带面和上下协同,各地“双减”工作全面推进,已取得初步成效。
去年以来,杨善竑所在的安徽省全面推进“双减”工作,坚持将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作为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重点工作强力推进。
截至目前,义务教育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控制作业时间达标、预收费监管、培训机构营改非、线上培训机构政改“6个100%”;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或注销4771所,压减率达94.46%。
在杨善竑看来,在对校外培训治理的同时,还应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她建议,结合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引导家长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理性认识参加校外培训,特别是学科类校外培训的作用,不盲目跟风,注重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孩子健康成长一片清净天空。
在“双减”大背景下,安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大力度督促指导各地各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与此同时,安徽省聚焦优化课后服务,指导各地一地一策、一校一案,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将课后服务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截至目前,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28万余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占比达到92.69%;443万余名学生接受课后服务,占比为95.81%。
教育督导“长牙齿”
将“双减”继续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安徽提出,教育督导问责“长牙齿”,为“双减”工作扎实推进保驾护航。
将“双减”工作纳入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和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中,细化指标,明确要点,加大权重,层层落实。
通过综合运用督导考核这一有效有力指挥棒,强化政府及相关部门推进“双减”工作的责任意识。
除了督政之外,杨善竑建议,充分发挥责任督学这支学校督导“常规军”的作用,打通“双减”最后一公里,保障“双减”政策落地落实。
组织各级督学、责任督学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对所有中小学校减轻学业负担开展面对面、点对点全覆盖的督导检查。督学采取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督出真问题,督促指导学校及时整改、立行立改。
自去年9月以来,安徽在全省范围内已经开展了3次“双减”专项督导,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向当地政府反馈,并向全省发出通报。
杨善竑建议,落实“双减”,要强化问责,让督导“长牙齿”。
“反馈和通报问题都点到具体事、点到具体学校和机构、点到痛点,督促对照检查、举一反三,限期做好整改。对工作进展缓慢、问题较为突出的进行约谈,压实主体责任,从而形成有限督导、无限威慑。”杨善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