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探析
2022-03-13何碧显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何碧显(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0 引言
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市场主体总数超过1.23亿户,其中民营经济所占份额达到92.1%。民营经济在稳定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促进高新科技创新突破以及改善民生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是促进国家安定繁荣以及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如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整体不高、整体创新力和竞争力不强等困境。现有的研究较多地从制度层面研究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认为宏观的制度体系对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鲜有从具体制度体系研究如何解决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本文将从技术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视角来探析标准化助推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要求
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必须按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转型升级。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创建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推动标准在民营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实施标准化战略就是当前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和举措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指出要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大幅提升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比重。2021年在上海举办的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大会发布了《标准化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3年)》,要求要充分发挥标准化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这些政策文件为推进民营经济领域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支撑,也为民营经济领域标准化工作引导了方向和着力点。
2 标准化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1 标准化推动质量变革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质量变革是以质量为优先,扩大先进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促进民营企业供给质量的提升与优化。推动质量变革,高标准引领是关键。要对标国际国内先进质量标准,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使高标准成为质量的“硬约束”。很多民营企业的发展得益于标准的引领,比如某新能源民营企业,形成了包括上千项标准的企业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参与制修订80余项各级标准,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标准化示范项目10余项。该企业以标准化实现全方位科学管理,产品及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因此,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质量标准建设,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推动质量变革,全面加强质量管理,让标准成为高质量和高技术的有效助力,使质量标准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进一步以高标准打造具有稳定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品牌和先进产业集群。
2.2 标准化推动效率变革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效率变革是发现以往经济高速增长中未被发现的低效率行为,并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将低效率转变为高效率,以效率和竞争力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标准追求各种经济要素的最佳配置、发挥各要素的最大效益,优化企业创新生产的效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从个体企业层面来讲,产品的系列化,零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组合化和模块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消除浪费、节约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社会层面来讲,标准化可以简化产品种类、统一产品尺寸、实现互换,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和方便市场交易的目的,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民营企业标准化工作,在企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效率、促进新产品研发的基础上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国家实施标准化战略,发挥标准化的优势,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因此,要通过标准化推动效率变革,在管控模式、商业模式、组织架构、薪酬体系、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建立行之有效的标准化体系,推动民营经济全方位发展的高效和规范,提升民营经济的竞争力和效益,从而实现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3 标准化推动动力变革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动力变革是通过技术、生产、管理、经营等与经济发展相关领域的突破创新和结构优化,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以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发展动能。动力变革的核心是创新。创新不仅限于新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将新发明新创造引入生产过程中,从而形成新的先进生产力。标准化是创新成果转化的桥梁,只有将创新成果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创新的产业化。
民营企业是重要的创新主体,同时也是标准化的主体。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需要一系列标准化活动来实现。只有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系列标准并进行推广和使用,才能把握市场先机,进一步影响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不断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赢得市场主动权。因此,要以标准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变革,使创新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3 标准化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必然选择
标准是世界的通用语言,采用国际标准不仅是国家间经济贸易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国际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据统计,全球约五分之四的贸易和投资受到国际标准的影响,国际标准已成为世界各国高新技术创新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民营经济要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标准化是必然选择。只有让产品和服务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才能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企业也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标准化有助于中外标准、计量、检测、认证等全方位的合作,减少国家间技术性贸易壁垒,降低民营经济“走出去”的成本。不少民营企业积极对标国际标准,自主研发的产品性能均达到IEC、ITU等国际组织的先进标准,有力促进了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只有严格执行标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发言权;企业只有主动制定高标准,才能在市场中占据先机,拥有话语权。因此,民营企业要“走出去”,不仅要执行国际标准,更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浙江省依托省内知名电商民营企业阿里巴巴、网易等,由杭州国家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测处置中心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电子商务交易保障技术委员会(ISO/TC321)秘书处,主导规定2项电子商务领域的国际标准,为我国民营企业拓宽海外市场建立有力支撑。
4 关于优化我国民营经济标准化工作的思考
我国民营经济标准化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截至2021年10月31日,344144家企业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累计声明公开执行标准2065485项,涉及产品共计3504663种。这些企业中很多是民营企业。2017年至2021年,以浙江省为主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由民营企业主导或参与的占八成以上;近1800项“浙江制造”标准中,有超过1400项由民营企业主导制定。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已成为国家标准创新的重要力量,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因素。
当然,目前民营经济领域标准化工作也存在的一些问题与短板。例如,不少企业标准化意识不强,标准实施力度不够,标准化人才不足,对标准质量不高,国际交流较少等。因此,在民营经济发展中要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进一步积极有效实施标准化战略。政府应加强引导和保障工作,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提升对民营企业的标准化服务,帮助培育标准化专业人才,健全标准化工作保障机制,并积极促进标准化国际合作。民营企业要提高标准化意识,积极应用综合管理体系标准,提升创新标准研制与应用能力,努力参与标准化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