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中国

2022-03-13石丹阳

社会科学家 2022年12期

吴 宁,石丹阳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34)

健康包括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健康。体壮为健、心宜为康,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而且包括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指无病理特征、生长优良、吃的欲望比较好、身体形态佳、睡得着、脸色红润、不易疲劳、可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心理健康指智力与情绪调和,有幸福感,可以和亲友、家人充分地交流配合,掌握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未来充满阳光、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在健康中国建设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探索、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使人民群众构建起强大的心理韧性。2019年,我国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都明确促进群众心理健康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心理健康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社会健康指消除戾气、拥有非常好的吃穿住生活水平,极少意外伤亡、大多数人都可以活得比较久、拥有人际交往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人民健康是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以人民健康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就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深入开展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就是要全面推进医疗卫生领域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就是要坚持人民健康靠人民、为人民,切实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不让一名群众因健康原因而掉队,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自主自立的健康行为。深化健康中国建设研究能推动健康中国治理和建设,能够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供学理支撑。健康中国要求共建共享健康,最终达到全民健康,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最基本的健康支撑,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健康动力。

一、健康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开展的国际合作

任何国家都受到全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健康因素的影响,中国也不例外。自然环境因素指大自然中氧气、水分、光、粮食、水果、蔬菜等人们生存的必需要素,其中也包含危害人类健康的成分,如污染的水质,空气中含量过高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粮食、蔬菜中残留的农药等。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1年10月1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气候变化正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健康,且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环境威胁”之一,全球每分钟就有13人死于空气污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仅气候变化每年就导致约14万人死亡,固体燃料产生的家庭空气中毒导致350多万人死亡,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约320万人死亡。①世卫报告:空气污染已成“人类健康最大环境威胁”之一,每分钟有13人死于空气污染[EB/OL].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59A4aLIGnG.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因素、文化教育因素。政治制度对是否将公民的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并积极采取措施以促进公众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社会经济状况与个人经济条件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文化教育因素通过影响人的素质而间接影响人的健康意识。人们长此以往地受到国家、民族、社会、经济、文化、规范、风俗、家庭因素影响,从而形成健康的习惯、意识和制度。近几十年来,除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自然因素带来的威胁,经济紧缩、食品危机、能源危机、营养过剩等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较自然因素更加长远、破坏性更大。新冠肺炎疫情使生活秩序被打乱、全球经济发展下行、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更容易引发心理疾病。消极的内心活动会引起很多病状,比如心脏病、各种癌症、胃病、伤害事故的发生。心理疾病的治疗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给本来就严峻的健康问题雪上加霜,中国在健康问题上所面临的挑战比较严峻,必须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粗放型经济造成环境破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内生态环境保护向好,但还有个别地区存在无序开发、违背自然规律、粗暴掠夺自然的现象。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无良商家不顾国家法律与道德,为了追求利益制造“毒奶粉”“地沟油”等有毒有害食品,威胁中国人民的健康,健康风险更加交叉、复杂,人民对健康的需求更多、更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不理想,原因两极化:一则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一则营养过剩、缺乏运动造成青少年肥胖、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巨大的学习压力、不良的生活方式、长时间使用手机等液晶屏使戴眼镜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1]随着科技发展而来的快节奏生活,高强度的工作、不健康的外卖饮食使一些青年人疲惫不堪、无暇锻炼、身体状况堪忧,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现代化进程加快、全球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反复要求人们在适应环境变化、保障生命健康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来抵御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缓解不良情绪、疏导心理问题、建设强大内心、提升身心素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特别关注和重视社会特殊人群,例如妇幼、低收入人群、残疾人等的健康状况。[2]特殊人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压力更大,身心健康更为重要。虽然中国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比全世界的总体水平低,但是心理问题依旧需要及时关注和疏解,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都还有待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成为健康问题的热点,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龄化是健康中国面临的难题。老年人的身体疾病问题、医疗保险问题会引发家庭矛盾、中青年压力大、医患矛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新时代中国的健康问题呈现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交错,由生理健康转向心理健康的特点。

中国的健康问题具有世界特征。一方面,自然环境因素具有全球性。人类在历史上经历过几种主要的流行病,包括查士丁尼瘟疫、1347-1353年的黑死病、2009年H1N1流感、2014年埃博拉疫情以及2019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等,传染性病毒、流行病都是不分国家、区域、种族的。影响健康的自然环境因素是伴随着全球化进程展开的,全球化使健康风险增加。全球化加快世界人口流动,加速经济贸易往来,促进政治文化相互交流,同时也为疾病的传播带来可乘之机,全球化给健康带来不确定的复杂因素。世卫组织向全世界警告,新冠肺炎病毒或许将永远与人类共存。在全球化的今天,交通的便利使一个国家或城市“染上”一种新流行病毒的时间可能就是一辆火车行驶的时间。另一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使一个国家的国内事务越来越成为全球的公共性事务。随着全世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营养过剩成为威胁人类包括中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在2010年,影响人类健康的前三位风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及被动吸烟和饮酒不当,高血压是因为饮食营养过剩导致脂肪堆积,加重身体心肺压力,身体正常机能弱化;在1990年,影响人类健康的前三位风险因素是儿童营养不良、室内空气污染和吸烟及被动吸烟。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及变化速度令人难以想象,必须提高警惕、加强防控。

健康问题的世界特征决定了解决健康问题离不开全世界的合作,仅凭一个国家独立解决或只依靠医疗卫生部门是根本无法应对健康挑战的,必须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支点,以健康中国助力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采取跨越国界、跨部门的全球性行动来共同应对。跨国界、跨学科、跨部门的医疗卫生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公平。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东西方的天文、宗教、历法、医药等得以交流互鉴;新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继承了传统中国善于交流互鉴的特点,与世界各国互相帮助、共同合作,积极开展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由于历史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造成经济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长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早期的医疗卫生合作过程中除了贡献自己的人、财、物力,也接受其他国家的医疗卫生援助,接受经济发达国家在资金、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欧、美、日等国曾在援助疾病救治、改善中国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培养中国自己的医护人员等方面为中国卫生事业提供了帮助。中国也在此过程中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的医疗卫生水平,完善卫生系统和医疗服务体系,积极参与世卫组织的各种援助事务。自1963年以来,中国无私地提供医疗援助,共援助了69个国家,已派遣员工超过21000人,做出诊断和治疗的病人2.6亿人次。1972年,第25届世界卫生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该组织中的合法席位。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与中国卫生部签署了“卫生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积极与各国进行卫生合作的机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艾滋病规划署等,重点工作领域有肿瘤防治、传染病防控、妇女儿童卫生等。近20年来,中国与国际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等机构不断紧密联系,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包括传统医学、非传统性传染病防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慢性病防控、人类生殖健康、医学技术研究、医护人员培养等,并为世界各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资金技术支持。[3]进入21世纪,中国除了提供医疗援助,也多次派遣医疗小组,组织国内顶级医学专家制造疫苗,如2009年中国第一个成功研发H1N1流感疫苗。通过援助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员工培训等方式,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不仅获得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也为世界的进步做出突出贡献。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大国地位不断提高,尤其在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控和妇女儿童卫生保障等领域承担了更多的国际责任,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就是最好的例证。2016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了“中国-WHO国家合作战略(2016-2020)”。中国深知医疗卫生健康必须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提出了健康中国和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思想,积极向世界各国宣传分享中国的先进健康理念。通过医疗卫生健康的理念和实际工作促进各国外交对话,进一步加深了与各国的友好关系,提升中国负责任卫生健康大国的形象,不断筑牢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比尔·盖茨说:“中国公共卫生危机的应对和坚定的承诺为世界树立了榜样。”他相信中国领导层在疫情控制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构合作,遏制全球疫情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并促进全球卫生领域的进步。历史的过往和教训证明了中国在全球化的卫生健康方面已经与世界各国休戚与共、紧密相关。

二、健康中国的基本方略

健康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中国的具体展现,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对健康中国具有战略意义。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世界各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和挑战。疾病无国界,疾病的治疗需要世界各国医生共同努力,科研技术共享、数据共享,需要集全世界医生的力量才能有效解决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困扰。在共同保护人类健康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意识形态的差异、文化差异、宗教隔阂、经济差距、心理认同等等诸多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摒弃以上各种差异的同时依旧存在各种问题:首先,经济发展差距和制度差异造成的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富裕国家与贫困国家、国家内部的东西南北之间的医疗卫生差异仍存在,怎样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基本权利、提升生命健康质量,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遇到的首要问题。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的巨大进步,卫生健康事业飞速发展,人民渴望健康长寿,对便捷舒适的医疗体验、保健类的服务需求更旺盛,中医理疗、光电仪器、运动训练等各种服务也越来越多样化。但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和后发展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差距客观存在,西部地区的平均每万人拥有的医疗卫生机构数高于东中部地区,但在平均每万人拥有的医疗卫生人员和技术设备上,西部地区明显低于东中部地区。[4]尽管国家医疗卫生政策一直在向西部偏远地区倾斜,但西部地区和东中部地区还是存在医疗卫生条件不平衡的问题。加之新时代人民对卫生医疗的需求提升,缩小不同地区的医疗卫生差距是一场持久战。现有的医疗卫生条件还不能满足全体中国人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人民的生命健康依旧是需要重视的现实问题。其次,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从1990年到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①背景资料: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EB/OL].https://www.cctv.com/special/1017/-1/86774.html.中国对养老服务这一医疗卫生领域做出有效探索,提出“互联网+”智慧养老、旅居养老产业等。其中大城市“物业+养老服务”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5月,全国79家上市物业公司中就有18家开展“物业+养老”服务,为全世界的老龄化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进入21世纪,全球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一进程不可逆转且不断加速,21世纪前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维持老年人的基本生命健康权,对医疗卫生的需求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和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再次,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传统性疾病与非传统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新型疾病的突然暴发、食品安全问题、核泄漏造成水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各国要团结起来联防联控、筑牢世界人民的健康防线,才能统筹解决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提供平台和制度保障。

各国人民都在追求健康,健康是第一要义。目前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一个国家的人民健康状况直接关乎国民的满意程度以及执政的稳定性,各国都把国民健康作为基本政策。在国家主权意识较强的时代,应对流行性疾病等威胁生命健康的病毒主要依靠各个主权国家自身对待病毒的重视程度和公共卫生条件。各国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不同,在应对生命健康问题上的表现(比如一个国家对待公共卫生的治理理念、国家投入的财政拨款和卫生健康治理体系等)也有所不同,各国要有共同的目标才能成功实施。由于一些国家在民族、种族、宗教信仰方面有冲突,还有些国家政党冲突、政治环境复杂,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导致国家之间在最基本的理念上的沟通都出现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已然成了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基本上没有一个地区和国家能够独善其身。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武汉出现之际,很多国家给中国提供宝贵的精神支持和物资援助。当疫情在中国发生以后,在最艰难的时候,不管是日本还是其他一些国家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不管是马尔代夫的海产品还是蒙古的大肥羊,都代表了他们本国人民及政府的浓厚情谊。但在疫情逐渐蔓延之后,也有很多丑陋的嘴脸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信口雌黄地将此次疫情的根源指向中国,将新冠肺炎病毒称为“中国病毒”“武汉病毒”,企图让中国为疫情买单。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指导、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万众一心释放出了无穷无尽的战斗力,并且展现了极其强大的凝聚力。

尽管与中国友好的国家在病毒监测、物资支援、医疗救助、疫苗研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管理、隔离还是要靠主权国家自身的危机意识和治理能力。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疫情没有国家之分,作为“地球村”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这次疫情负责,疫情一旦变得严重,很快便会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只有各个国家联起手来共同抵抗疫情,相互沟通、相互帮扶、共同合作,消除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最终才能战胜疫情,各国最终才能向着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世界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世界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到防患于未然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深思的问题。健康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大公约数和密码,以保障人民健康为首位,以科学防控治理为抓手,协同共创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是针对时代突出问题和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之举。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以下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不懈努力:第一,顺应时代趋势和发展特点。现在是网络的时代,通过互联网远程会诊、云诊断治疗可以推动医疗下乡,并帮助中国传统治疗方法走向全球。针对不同条件下的健康合作也应该根据国情实施。发展中国家人民占世界90%的人口,平均寿命却远低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可以通过医疗合作、人才培养等长效机制,提高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健康水平。第二,建立互帮互助联盟。人的躯体、心理、思想三个方面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构成人完整的健康体系。躯体健康是指身体无论是身体结构还是其它各结构的功能都是正常的,是可以自理日常生活的。躯体健康包括:(1)没有饥饿与寒冷、没有受伤和生病、可以充满激情与动力地劳动,并且需要满足基本的卫生要求,有健康预防与治疗相关的知识储备;(2)如果有健康方面的问题,可以采取积极健康的治疗和恢复措施。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清晰准确地认识自己,可以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更好的心态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心理健康包括:(1)在平时的生活里可以使用到当下时兴的电子科技;(2)可以在家庭和社会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思想健康包括经过一段时间恰当的训练,可以掌握到这些高难度的技术和高深的知识,并且可以游刃有余地应用到生活中。第三,强脑与健体相融合。构建健康中国,以“强脑、健体、通经络”制度化的手段去建立公共卫生指挥系统以及制定真正适合各地的医疗条件,能够立马见到实效的卫生政策,既要脚踏实地又要有可触及的提升空间。第四,把中医成果惠及全国和全世界。中国的医疗保健、针灸技术自古以来让百姓受益。在未来,可以进一步提高中药的疾病预防和康复能力,中医在很多方面的治疗成本、治疗效果、治疗理念都是西医不能比拟的,应当大力发挥中医的优势,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低成本的治疗方式可以避免因病致贫,实现健康中国,助力乡村振兴。中医在全球医疗和全球推广具有明显作用,中医的文化交流将更加频繁。中医还有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使国内外对中国传统药材的需求持续增加,中国和其他国家尤其是东盟在中药领域的资源日益形成了良性的互补关系。中国西北接近中亚五国(如哈萨克斯坦),热量资源、土地资源和农业劳动力丰富,非常适合北方药材种植,可以建设一批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使中药更好地走出去和走进来,从而实现互惠互利。第五,增强体育运动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体育能促进全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体育运动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功能得到社会高度认可,成为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体育运动是文化娱乐活动,它在给我们带来幸福快乐的同时也对全人类的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适中的体育运动增强了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能力。体育运动各个项目是在特有规则的限定下开展的,使规则限制方在相对公平合理的条件下进行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较量。体育锻炼使肌肉体积、力量增加,每个人所能达到的极限都各不相同,因人而异,不同生物乃至同一生物的不同个体所能达到的最大力量都是由生物个体本身的条件所决定的。体育运动也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在团队项目中(如篮球、足球、排球),合作会使活动变得更为有效,为了获得团队胜利,必须采取相应战术配合。集体性的体育活动需要人与人合作,充分发挥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的同时有效地实现团队目标。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中国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中国在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健康观。“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5]“资本是根本不关心工人的健康和寿命的”。[5]马克思首先从理论高度为保障人的健康找到正确方向。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的健康提到人类一切历史活动——实践前提的高度,认为人的健康是保障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没有人类的健康就没有人类、没有历史。马克思主义的健康观认为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人通过健康的心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见物不见人的资本主义社会,人成为大机器生产下的物,受劳动产品和货币的操控,人的身心健康在追逐资本增殖面前完全不值一提。资本家对于剩余价值的追求是以牺牲工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的,工人阶级必须从夺回属于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利开始直至解放自身和全人类。“保护健康,保持一切基本源泉即劳动能力本身”。[6]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健康观是革命的、科学的健康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健康观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命健康,最大限度实现中国人民的全面发展。“人民健康是国家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7]健康中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性战略,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全体人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医疗服务,建立完善的健康中国体系,全方位加强保障人民健康权利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在偏远地区健全医疗卫生体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努力消除阻碍人民健康的不利因素,不放弃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种病症,将人民健康的责任向上落实到各级政府,向下落实到每个医院、科室、医生乃至每个人,打破不健康而走向健康。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健康中国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出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人权观完全不同的人民逻辑,“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工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8]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了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钱治病、无钱没命的残酷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中国真正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体现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生命健康前提,关注人的身心健康、人与社会的公共卫生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倡绿色生态生活方式。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健康观认为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就是不断破除人自身、社会、自然等因素的制约,在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中才能最终解放自身、解放全人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已经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精神自由归还给人民,人与人的健康关系主要表现为公共卫生关系。公共卫生既是国内的也是世界范围的,在中国国内主要是保障人民的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尤其是工厂和矿场等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要保持通风、干燥、出口通畅,尽量减少病毒、细菌、粉尘、噪音、有毒气体等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属于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有着外部输入病例和空气、水等介质的传播,如果外国不能像中国一样有效控制,那么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无法彻底清零。任何一个国家不能有效控制新冠疫情,其他国家的努力都不会收到理想的成效。全球互联互通、平等协商、深化合作、联防联控是所有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国家的共识,也是目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最有效的办法。新冠肺炎疫情已对全球各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生活各个方面造成巨大冲击,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带来心理和精神上的创伤和压力。历史告诉我们,面对全球灾难,首先要达成共同抗疫的共识,要摒弃在观念上的传统差异、求同存异。世界各国要将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希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权放到维护人权的首要位置,以科学无国界的精神分享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科研成果,提升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能力,严防病例的输出与输入。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想,积极与世界各国分享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及时共享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研究动向,通过线上会议等可能的方式与世界各国医生交流合作,为世界各国需要帮助的人民提供医护人员、治疗方案、中医中药等,为人类卫生事业尽到大国责任。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健康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有与自然界和谐的天然血脉。但人类又是特殊的存在,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不同,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必然要与自然产生矛盾。因此,任何实践活动都必须以遵守自然规律为前提,改造世界的结果是合规律性与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关系。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健康权益必须注重清洁的环境和安全的生态系统对于健康的价值,通过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来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防线。人类早已摆脱对自然的盲目崇拜、祈求自然满足维持生存的基本需求,当今人类还是一如既往地需要风调雨顺的自然环境。新时代,人类对自然有了更高要求,需要更加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来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充分享受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破解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的环境难题,构建现代化的医疗卫生体制和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中国在实践上不断保护和提高人民的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注重健康服务的发展,为工人、农民和士兵建立了健康服务。早在1933年,毛泽东同志就将人民的健康提到政治的高度,指出消灭疾病是每个人的责任,达到预防和减少疾病、保护人民健康的目的。毛泽东提出了“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方针,农村地区医疗保健的活动成了焦点,明确人们的健康应该是中国保健服务发展的核心。1953年,毛泽东提出“体育运动是与6亿人口健康有关的重大事件”,可以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和提高人民的耐力。从那时起,体育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人民的健康得到了有效改善。邓小平延续了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视,将“开展群众性的卫生活动”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1983年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预防为主、城乡兼顾、中西医结合”[9]的方针。江泽民也曾经指出,人民健康要重视精神方面,物质与精神对人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同样重要,人民健康是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1997年,我国的卫生方针强调农村医疗薄弱环节,突出专业与科技,重视卫生健康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健康中国突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从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中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调查数据不容乐观,学生体质健康的整体优良率离规定的标准还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现在的中国健康问题有获得优质医疗服务既困难又昂贵、城乡之间的卫生服务不平衡及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老年人健康管理不科学。

中国共产党基于经济发展实际的健康服务战略用2%的世界健康资源结束了在世界22%人口总数中流行的天花,各种各样的重度疾病被快速控制了,性病、寄生虫病、地方病的感染率都降低了,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接近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定的健康政策试图改善城乡健康发展之间的差距。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由于国家经济中心在大力开发城市,中国农民的健康问题存在被忽略的现象。目前,中国以农产品、食品、药品等对消费者生命健康有较大影响的商品为重点,建立了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全程追溯体系。此外,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以及不恰当的膳食搭配也会威胁到人的健康。在摄取食物的时候需要合理安排食物热量,在运动中消耗要和摄取成正比才能保证身体的安全。还需要合理的膳食制度、饮食时间、饮食数量、饮食方式等,对于一些刺激性的比如辛辣的、冷冻的、极热的食物等都不能经常使用。在保证身体良好的时候,还需要审视自己的身体会不会对每种物质产生不好的感觉,洗澡后不能马上饮食,不能随时大量喝水,睡前不能过度进食、抽烟、喝酒等。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呼吁“将我国进一步发展为体育强国”。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都有了很大提高。体育强国的基础在群众体育,为了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健康中国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参与、每个人都应该健康。只有人人健康,才会存在健康的社会和国家,才会有人民日益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的重要论述为健康中国注入了深刻内涵,健康中国理念要有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全民投入体育运动、提升人民健康素质就是落实健康中国理念的具体行动,有助于体育强国的建设。健康中国梦、体育强国梦要以人民为中心,健康中国归根结底还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实现强国梦。

党中央增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社会福祉、确立保障医疗质量的基本医疗制度,让所有中国人民都有享受基本医疗和健康的权利。政府作为主要角色,必须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保健医疗服务,实现保护所有人基本健康权利的目标。在鼓励参与医疗服务的社会资本的同时,政府应强化私营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了有效保护所有国民的健康权、实现健康管理,必须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使最脆弱的群体可以拥有获取维持健康所需的基本服务。

健康事业与健康产业有机衔接、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使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健康中国坚持以人民健康为核心推进体育运动。为了促进国民的健身,要不断掀起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热潮,强化人民群众的健康概念是推动全体人参加健身活动所必需的。为了促进国家健身运动的发展,国家多年来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通过开展大规模的体育运动来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政府进一步开放公共体育设施或降低体育场馆收费,积极引导商业实体为广大公众和社会团体成员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体育服务。2017年5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满足了体育、休闲、健身人群的需求。同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96个试点项目。中国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会得到蓬勃发展,一定会促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乃至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因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