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紫苏机械化膜上点播栽培技术及应用推广*
2022-03-13张振国赖刚刚郭丹丽李敏
张振国,赖刚刚,郭丹丽,李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 可克达拉 835219)
香紫苏(Salvia sclarea)为唇形科鼠尾草属2年或多年生草本芳香植物,别名南欧丹参、香丹参、麝香丹参、莲座鼠尾草[1]。香紫苏花、茎、叶中含精油,可提取香精和生产浸膏。香紫苏鲜花精油具有麝香和薰衣草香等多种特殊香气,主要用于调配化妆品香精,也用于食品和制酒工业[2-3]。香紫苏油除用于化妆品工业外,还具有一定的抗菌药理作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七团于2009年开始引进种植香紫苏[5]。在该地区香紫苏栽培技术及草害等是制约香紫苏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膜上点播技术可提温保墒和有效解决杂草问题。2012年,该地区开始试验采用膜上点播技术栽培香紫苏,香紫苏产量也由原来的1 200 kg/667 m2达到现在的2 000 kg/667 m2,增产800 kg/667 m2。为了进一步促进香紫苏在伊犁地区的广泛种植,现将香紫苏膜上点播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推广情况总结如下。
1 香紫苏机械化膜上点播栽培技术
1.1 选地整地
一般选择地势平坦、灌排方便、茬口较好的豆类、玉米及小麦等地块,结合秋耕,平衡施肥。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施有机肥1 t/667 m2,多元复合肥30 kg/667 m2,耕后耙磨,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1.2 种子处理
种子经电动风车精选,播前用5%锐劲特悬浮剂或40%卫福胶悬剂种衣剂包衣处理。
1.3 适期播种
以秋播为宜,播种时间在10月底或11月初,土壤封冻前进行播种。主要使用半精量一膜四行或者三膜十二行播种机,按照30 cm×16 cm行株距进行膜(黑色膜,厚0.01 cm、宽125 cm)上点播,每穴2~3粒,播种量0.3~0.4 kg/667 m2,播深1~2 cm。
1.4 田间管理
待幼苗显行后,对有缺苗断垄的地方及时催芽补种,与膜下种孔错位时,应及时破膜放苗封土,防止高温烫伤幼苗。香紫苏是双子叶植物,种子粒小,幼苗出土能力弱。第二年4月初出苗前遇雨板结时,要及时破除板结。破除板结的方法:用小型拖拉机拖带100 cm长三组联接镇压器,在香紫苏出苗前及时进行破板结作业。也可采用机械轻中耕破除,播种后遇降水造成的土壤板结,中耕除了破除板结外,耕深8~15 cm,逐次加深,全生育期中耕2~3次,操作时要求不伤苗和不压苗。中耕可以提高土壤通透性,减少病害的发生,还可以除去膜间杂草,株行间杂草可通过人工除去。对底肥不足的地块,在香紫苏5叶期或抽薹期适时随水滴施尿素5 kg/667 m2和叶面喷施二氢钾100 g/667 m2,奇丽施200 g/667 m2。5月中下旬开花前开始浇水,一般采用滴灌,全生育期滴水5~6次,每次滴水量35~40 m3/667 m2,以后每隔15~ 20 d滴水1次,保持田间土壤表层湿润为宜,戈壁地可适当增加,收获前20 d停止浇水。
1.5 病虫害防治
幼苗期的黑色小造桥虫,用20%速灭杀丁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从6月15日开始,用800倍敌百虫防治地老虎、小菜粉蝶、甘蓝夜蛾等幼虫为害香紫苏叶片,防治4~5次。
对于斑枯病和白粉病的防治,应避免种植密度过密,注意田间排水,及时清理沟道;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发病后用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 000倍液等进行叶面喷雾防治,每隔7 d喷1次,连喷2~3次。
1.6 适时收获
8 月下旬,在香紫苏盛花末期收获最好,一般在晴天早晨或傍晚收割,中午或雨天不收割,采收时从花穗的最下一轮往下10 cm 处割取,应少带花梗,剔除青叶、老枝、杂草等。收获后及时加工,加工不及时的需压窖储藏。如果留种,在花期拔除长势弱的或异形植株杂株,等种子完全成熟时再采收,脱粒扬净后入库保存。
2 香紫苏机械化膜上点播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广
2.1 效益分析
通过采用机械化膜上点播技术,可充分利用地膜的光热资源,增温保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养分分解,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减少杂草危害,减少了人工除草的劳动量,提高了香紫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改善了香紫苏的品质,采用膜上点播技术,香紫苏产量稳定而且高,香紫苏鲜花产量达到2 000多kg/667 m2,产精油量4 kg/667 m2,浸膏10 kg/667 m2,产值达到4 500元/667 m2,单产较露地播种提高20%~35%,收益约可增加1 000元/667 m2,因此本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2.2 强化技术培训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广大种植农户对香紫苏膜上点播技术的认识,让农户能清楚地看到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并充分了解高产栽培技术的作用和积极影响,提高他们接受新技术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其次要加强技术培训,严格做到培训到位、指导到位、责任到位和配套措施到位,通过有效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推广人员和种植人员的综合素养;也可以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培训、演示与指导,让农户在观摩的过程中掌握完整的技术,然后通过宣传与示范逐渐向周边地区辐射与带动。
2.3 加大资金投入
为了不断完善机械化膜上点播栽培技术,相关部门还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产学研合作,政府和农业科研单位及相关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政府发挥引导作用,而农业科研单位需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相关企业要根据区域自然环境,设计研发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生产设备,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发展。
要不断完善农业生产条件,为机械化膜上点播栽培技术有效推广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考虑到大多数种植户在推广机械化膜上点播栽培技术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购置先进配套设备的资金,政府应出台政策给予适当补贴。
2.4 实施品牌战略
农业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依赖性强,农产品品种和品质存在区域差异。经过几年的探索,发现本地的环境条件比较适合香紫苏种植,因此要充分利用本地区地理优势,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将特色的地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从而实现香紫苏在本地区的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种植及品牌化销售。这样才有助于大面积推广香紫苏机械化膜上点播栽培技术,实现增产和增收,推动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推广过程中切忌不切实际的盲目上规模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3 结语
相较于传统栽培技术,香紫苏机械化膜上点播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大幅度地提升香紫苏的产量与种植收益。但是也应注意到一项新的技术,农户从认识到完全掌握其种植技术还有一个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该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本文在总结香紫苏机械化膜上点播栽培关键技术的同时,也提出了该项技术推广的注意事项及改进意见,希望能将先进、实用的栽培技术准确、及时地推广到基层,让广大农户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