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视域下体育院校操舞类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变革
2022-03-13段亭宇
郭 伟,段亭宇,于 善
(1.西安体育学院 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2.西安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陕西 西安 710068;3.西安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
0 引言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充分肯定了体育在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对未来提出了期望。2020年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称《意见》),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1]。《意见》的出台使我国体育界和教育界对体教融合更加重视。体教融合理念的提出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体教融合的内涵,探索体教融合视域下体育院校操舞类课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旨在为我国体育院校操舞类课程教学的变革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提供参考。
1 体教融合的内涵解析
新时代以来,体育界和教育界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磨合,从最初的体教配合到体教结合再到如今的体教融合,其中体教配合是体育界与教育界进行外部的互动和联动;体教结合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部门把大部分精力几乎都放在了提高竞技水平上,忽视了全体学生锻炼意识的培养;体教融合与体教结合、体教配合并不相同,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融”,着重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和教育的培养体系相融合,打破了两个培养体系的壁垒,既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又促进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体教融合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理念与目标的统一,是极为复杂的[2],需要更加科学完善的支撑体系,同时还需要两部门在理念、目标、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
体教融合的内涵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阐述。首先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全国教育大会强调了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体教融合理念的提出能够完善学校的体育教学体系,转变体育教学的理念,从而不断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其次,从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角度出发,体教融合理念的提出,一方面更有利于挖掘有潜力的竞技体育人才,推动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竞技体育人才进行培养,学校体育不断为竞技体育输送人才,同时竞技体育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教融合是解决学校体育领域和竞技体育领域痼疾的积极尝试[3],从而共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使得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同时又较好地解决了运动员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使得运动员更加全面地发展。
2 体育院校操舞类课程的重要性
操舞类课程对学生以及课程本身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第一,传统体育项目的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考核要求过于严格,使得大部分学生丧失了体育锻炼的兴趣,严重打击其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薄弱,然而操舞类课程的开设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团结合作意识,激发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由操舞类项目的特点所决定的;第二,操舞类课程的开设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促使学生能够保持较好的体态和良好的协调能力,以缓解学生在身材方面的焦虑心理,操舞类项目大部分都是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有氧功能,除此之外,操舞类项目还可以促进呼吸强度和有氧耐力;第三,操舞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节和疏导,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就业、人际等多种压力,然而操舞类课程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学生可以在身心放松的基础上进行操舞课程的学习,以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平衡能力、审美能力、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课程角度出发,操舞类课程的开设是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操舞类项目的发展等方面决定的,使得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3 体教融合视域下体育院校操舞类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3.1 体教融合视域下体育院校操舞类课程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3.1.1 操舞类课程概念模糊不清
操舞类课程所涵盖的内容是多样的,将体操和舞蹈的元素进行了深度融合。但目前操舞类课程的概念是模糊的,专家学者并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的界定,中国农业大学体育与艺术教学部把操舞类分为体育舞蹈、健美操、形体健美、形体与舞蹈4项。曹蓓娟等人认为操舞类项目是基于大体操概念下,具有集体性、娱乐性和表演性等特点,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主要包含体操、舞蹈、武术[4]。陈月华认为操舞类项目是有氧运动,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主要包括健美操、啦啦操、搏击操、体育舞蹈、街舞等[5]。但是通过查阅各大知名体育院校的官网发现体育舞蹈、体操是独立的,所以它是否属于操舞类课程依然存在疑问。例如,北京体育大学艺术学院包含了体育舞蹈、健美操、艺术体操3个教研室;成都体育学院艺术学院则分为中国舞系、音乐系、运动舞蹈系、国际标准舞系、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中心,运动舞蹈系包括运动舞蹈基础训练、啦啦舞、流行舞、有氧舞蹈、运动舞蹈技术技巧、运动舞蹈教学与训练等,其中某些课程与操舞类课程有所重合;武汉体育学院艺术学院下设体操教研室、健美操教研室、体育舞蹈教研室、艺术学教研室、舞蹈艺术体操教研室、国际体操学院;西安体育学院艺术学院下设操舞类教研室、体育舞蹈教研室、音乐教研室、舞蹈教研室、艺术理论教研室5个教研室,与武汉体育学院不同,西安体育学院的体操教研室并不属于艺术学院,而属于体育教育学院。由此可以看出,各大体育院校对操舞类课程的理解各不相同,对操舞类项目的分类也有各自的见解。
以西安体育学院为例,艺术学院操舞教研室的课程主要包括健美操、啦啦操、艺术体操、团体操、街舞、排舞等。操舞教研室为了加强专项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管理,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在原本健美操、啦啦操等专项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艺术体操专项理论与实践,使舞蹈表演专业所设项目更为细化,缓解了长久以来艺术体操人才短缺的情况,同时还设置相对应的专项教学团队。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前期通过公众号等新型自媒体宣传方式让学生了解操舞教研室专项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内容。专项课程的选择方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被动变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授课教师和专项课程,同时教师还会对学生的选课进行复核,以避免学生盲目选择,形成一种师生互选模式。
3.1.2 操舞类项目场地设施建设不足、新型多媒体利用率不高
在设计教学计划过程中,体育场馆设施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查阅文献可知,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全民健身理念的提出,要求人们至少掌握两种运动项目,但大部分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多集中在足篮排三大球,像健美操、啦啦操等项目的体育场地设施却不是很完善。体育院校的操舞类项目场地设施虽然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较完善,但由于体育院校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高,锻炼意识较强,使得某些体育院校的场地设施也同样无法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存在场馆数量少、音响设备差等问题。例如西安体育学院艺术学院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意识较强,尽管体育场地设施足够完善,但由于艺术学院5个操舞教研室的学生共用一个艺术馆的场地,导致场地常常不够用,无法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甚至有些学生不得不在场馆外面进行训练。
3.2 体教融合视域下体育院校操舞类课程教学目标现状分析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它与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相辅相成,既有联系又各不相同,其包含了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教育成才目标3个层次。教学目标多是从3个维度进行设计,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描述学生学习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学会、学懂并熟练应用;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和技能过程中的具体做法,要求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并学会反思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学生对学习过程以及结果的主观感受,又叫体验性目标,包括认同、体会和内化3个层次。教学目标的层次不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维度所设计的具体内容也不相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目标的重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不再偏向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而要着重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从以前的重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向转变,足以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普及与推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使得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 体教融合视域下体育院校操舞类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发展策略
4.1 激活体育院校操舞类项目的竞争与合作
在体教融合视域下,立足于操舞类项目的发展特点,运用体教融合的方式,激活体育院校操舞类项目校内以及校外的竞争与合作。一方面,将操舞类的专业、人才、课程与体教融合的理念相结合,以促进操舞类项目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将体教融合应用于赛事、培训等方面,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另一方面,建立竞争机制,在竞争与合作中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大力鼓励人才服务于社会和市场。同时体教融合的提出促进了专家以及教师之间的交流,打破以往的评价方式,激发校内竞争,完善操舞类项目的管理制度。
4.2 明确操舞类课程的概念
操舞类课程的概念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各个专家学者对操舞类课程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说明操舞类课程的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严重落后于实践,制约了操舞类课程的发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近十年间有关操舞类课程的相关研究发现,基本上没有专家学者对“什么是操舞”进行界定,只是简单地把操舞类课程有哪些进行罗列,大都忙于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相关的解决路径和对策,忽略了操舞类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发展。操舞类课程的理论研究是一件艰辛而又复杂的事情,我们应用科学的方法对操舞类课程的概念进行界定,始终坚持有理有据、科学的态度对待操舞类课程的各项工作,使得操舞类课程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辅相成。
4.3 合理选择操舞类课程的教学内容、细化教学目标
操舞类课程不仅对学生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而且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同样产生积极的影响。操舞类课程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着,以适应社会的新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各个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项目的发展合理地选择操舞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向着多样性、新颖性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需求。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操舞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已经不再以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掌握程度为主,而是要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更细致的设计,使得教学目标具有可行性和可见性,有意识地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从而对学生的技能进行潜移默化的提高,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转变生活方式。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满足学生的根本需求。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段设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考虑,推动其个性化发展,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4.4 优化体育院校操舞类课程的师资队伍
体育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是体育教学的核心部分之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院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样化;而教师在教学大纲、教学要求等因素的限制下,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教学的转型,所以体育院校应加大对师资力量建设的投入,提高体育院校操舞类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学校也可以招聘一些高学历的教师以及国家的退役运动员,其具有专业的运动知识与技能,这样既可以提高体育院校教师科研能力,也可以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运动专业性,解决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的问题。
5 结束语
体教融合概念的提出对我国体育和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对体育强国的建设以及教育事业的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体育院校的操舞类课程仍面临着概念界定不清晰等问题,体育院校作为实施体教融合的主体,需要深刻认识到体教融合的本质、内涵,探索适合体育院校实际情况的体教融合模式与路径。本文根据操舞类课程的现状提出有效策略:激活体育院校操舞类项目的竞争与合作、明确操舞类课程的概念、合理选择操舞类课程的教学内容、细化教学目标以及优化体育院校操舞类课程的师资队伍,旨在促进操舞类课程的发展,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