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立德树人实现路径研究
2022-03-13朱瑜
朱 瑜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也必将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线人员,其承担的责任及发挥的作用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尤为重要。因此,不断探寻高职院校辅导员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路径,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意义重大。
一、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理念的优良传统,最早来源于《左传》及《管子》。古人以其卓绝的智慧告诉我们树立高尚道德品行及培养人才的重要性。[1]经济社会的发展,又赋予了立德树人更为丰富的内涵。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立德树人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通过教育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立德树人具有立德和树人两方面的深刻内涵。其中,树人的前提是立德,立德的目标则是树人。立德中的德,既包括思想政治品德,也包括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可以通过立德,引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行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通过有效的教育和培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最终达到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在立德树人中的角色定位
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教育部第43号令作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的重要规定,明确了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角色定位。高校辅导员在肩负着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同时,还担负着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重要职责,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实施者,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辅导员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老师,其工作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都密切相关。与专职教师开展的教育工作不同,辅导员着重要做的工作是通过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等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班级管理、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日常工作,将思政教育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参与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立德树人的工作任务。同时,辅导员还要在各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政治素养、道德品行等方面做学生的表率,在日常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发挥榜样作用,为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打牢根基。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给立德树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从教育环境、高职院校、辅导员及学生等多角度,直面高职院校辅导员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教育环境对立德树人工作的影响
在当前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多元的思想文化互相交流、互相碰撞。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样也要面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大学生们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因此,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一环——思政教育,也必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承担者,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需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职院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之一,其教育理念、工作机制等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效果。但目前看来,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没有落实到位。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基本上都确立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依然存在重学习、轻素质的现象。二是立德树人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立德树人工作方面量化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不完备,在工作落实上自然就大打折扣。三是力量配备很难达到要求。辅导员立德树人工作重在日常工作中的潜移默化,内容琐碎,任务繁重。但部分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配备比例达不到教育部第43号令所要求的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标准,导致辅导员队伍力量不均衡、构成不合理。另外,教育部第43号令也明确规定了高校要制定专门的激励保障机制,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很多高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造成辅导员缺乏工作热情,岗位人才流失严重。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身方面的问题
辅导员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直接实施者,在立德树人的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这一角色定位意味着辅导员要具备过硬的素质和能力。教育部第43号令从政治素养、纪律观念、知识储备、工作能力等方面对辅导员提出了基本要求。由于这些标准和要求不够具体,导致在实际适用中效果不佳。比如,部分辅导员自身的专业背景与立德树人工作并不相符,而辅导员入职后所接受的再教育培训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以至于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另外,辅导员承担的工作任务较重,部分辅导员缺乏对工作的总体规划,不能较好的平衡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日常性事务管理工作占据了大量时间,忽视了思政教育的核心地位。除此之外,部分辅导员工作方法简单,以管代教,简单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学生管理,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因此,效果不佳。
(四)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呈现鲜明的特性
大学生是立德树人工作的主要对象。准确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与成长规律,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00”后成为大学生的主力军,他们身上呈现出了更鲜明的特征。一方面,他们好奇心和探索欲较强,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另一方面,他们初入校园和社会,热情而单纯,思想上较为迷惘,对个人发展缺少规划。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或是高中时期学习基础打得不牢,学生成绩不理想,亦或是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不够强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且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多方面特质集于一身,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呈现出高度的个性化。因此,辅导员要想使得思政教育取得良好的实效,就必须结合学生的特性,准确掌握他们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
四、高职院校辅导员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
高职院校作为为国家培养和输送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在注重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职业素养的培育。因此,立德树人工作成效也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培育合格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面对立德树人工作任务的复杂艰巨,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探寻符合高职院校实际及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重要途径,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一)以生为本,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开展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立德树人工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辅导员在落实立德树人工作任务时,必须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必须全面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首先,辅导员要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辅导员应走近学生,通过主题班会、谈心谈话、深入走访等形式,从学习、生活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学生,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其次,要准确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育人。因此,辅导员应摒弃“一刀切”的工作方式,要详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了解到学生的共性,也要区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提升教育的实效性。比如,针对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升学、就业压力较大这一实际,灵活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参加各类主题实践,实现实践育人。最后,高职院校还应充分进行资源整合,组织不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及思政专业课教师等,共同研究制定符合高职学生群体的育人方案,为辅导员立德树人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二)找准定位,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
教育部第43号令明确规定了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辅导员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因此,辅导员应明确目标,找准定位,担当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首先,应突出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这一首要职责的关键地位。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中之重,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让学生真正学会科学地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成长成才。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还应改变高职院校传统的“以管代教”的模式,发挥价值引领作用,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参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外,考虑到在高职院校中,有的会同时设置辅导员和班主任,如此,就应明确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岗位职责,形成合力,更好地推动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其次,辅导员开展其他日常工作的过程同时也应是深化思政教育的过程。辅导员通过其他日常性工作,能够更多地接触学生,真正融入学生之中,更好的关心爱护、教育指导学生。因此,辅导员在班级建设、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工作中,也应合理分配和安排时间和精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更好地融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等。
(三)多措并举,提升辅导员立德树人能力
辅导员要很好地履行立德树人职责,就必须不断提升立德树人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立德树人工作目标的实现。这有赖于高职院校及辅导员个人的共同努力。高职院校层面,虽然教育部第43号令专门规定了高校要在发展与培训上给予辅导员充分的保障,但规定比较笼统,还需要高职院校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细则。首先,高职院校应根据辅导员岗位需求,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国家及省级培训,并结合院校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系统性的校级培训,包括在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应急处置等领域,邀请专家学者等,采取线上线下等灵活的方式,确保培训范围和内容全覆盖,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2]。其次,高职院校应从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给予辅导员必要的保障,包括薪酬、评优、晋升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辅导员的需求,倾听辅导员的声音,帮助辅导员解决实际困难,使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无后顾之忧,使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3],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立德树人工作中。从辅导员层面来说,应以教育部第43号令对辅导员政治素养及知识储备等方面的规定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分利用高校提供的资源和平台,积极参与各种层面的培训,不断加强学习和交流,拓宽眼界,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增强业务能力,为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创新形式,丰富立德树人工作载体
当代大学生群体不拘一格,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辅导员立德树人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摒弃单向传输的教育模式,采取更为多样化的形式,丰富立德树人工作载体。首先,要善于接受及运用网络新媒体。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学生群体多为网络原住民的现实,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辅导员应积极运用网络,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通过微信、抖音、微博等平台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渠道,通过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真实需求,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另外,运用新媒体平台,将丰富多样的活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避免说教式的灌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平台传递给学生,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其次,立德树人工作要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等相结合,开展多样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等,将思政教育融入活动之中,并通过引导学生养成合作、奉献、进取、务实等良好品行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功能,丰富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巩固立德树人工作成效。
五、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立德树人任务艰巨繁重。辅导员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之一,应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及业务能力的建设,不断提升立德树人工作水平。高职院校应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并为辅导员立德树人工作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共同助推立德树人工作取得实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