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协同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长效机制探索

2022-03-13潘玉芝郑文文

黄山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大学生

潘玉芝,郑文文

(温州医科大学 仁济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黄山学院 校长办公室,安徽 黄山 245041)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理应在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型人才培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准确掌握和梳理校企协同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价值和探索教育路径,是开展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前提。

一、校企协同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价值

(一)有利于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缓解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矛盾

在校企协同视角下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高校能够立足实际,考虑专业特色与区域经济特点,这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有利于高校改变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地方产业与企业技术,开展契合大学生实际的创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矛盾。

(二)有利于整合学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提高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

校企协同视角下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高校能够基于社会大系统统筹考虑创新人才的培养,更好地将各种教育手段整合成资源优势。另外,高校通过鼓励教师、学生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增长见识,而且有利于增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有利于资源与技术相结合,促进企业和社会健康发展

校企协同视角下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校突破常规、与时俱进的教育模式和求新求变、实现共赢的大胆尝试[1]。一方面,围绕人才培养实施方案,高校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相关要求及时变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培养出既“接地气”又“冒热气”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能从高校得到最新的技术资源,第一时间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并投入市场,有利于促进企业、社会健康发展。

二、校企协同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境

(一)创业教育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较为薄弱,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还存在实践环节较为薄弱的情况。第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形式大多停留在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上。虽然有些高校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但案例教学所蕴含的启发、引导等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第二,稳定有效的实践教学平台还未建成。我国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硬件及软件的投入不够,忽视对创业指导教师创新精神及能力的提升,缺少对创业实践环节科学性的重视与设计,致使创业教育还处在开设课程、开展零星创业活动的浅层面,深层次的实践教育还不多见。

(二)高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不够,作用发挥不明显,大学生创业教育应用性不够强

当前,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的专业教育没有实现有机融合,存在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两张皮”“不相干”的现象。一是我国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由思政工作者(辅导员)、学生处工作人员或就业指导老师等承担,专业课教师极少参与创业课程的教学。二是专业课教学中较少涉及创业教育相关内容,大学生很难在课堂上捕捉到学科领域的创业热点、创业机会,较难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相对于创新创业的教育要求而言,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不足。

(三)高校与企业在合作的目标与价值方面诉求不一致,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不明显

为了各自的发展需求,高校与企业都有合作意愿,但双方在目标、价值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分歧。高校与企业合作是出于学生培养、经费支持、获奖等方面的考虑,最终目标是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的转化,而对企业关注的科研成果在市场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却重视不够。企业热衷于与高校合作,注重的是科研成果所带来的市场价值,对学生人才培养方面则不愿意投入过多资源。

三、校企协同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长效机制探索

(一)高校要发挥学校、企业的优势,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搭建,能够助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参与热情,有利于培养、提升大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与科研创业能力。高校可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首先,重视创业教育实践。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能力,高校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在有效传授创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鼓励、激发大学生投入创业实践,并且通过实践反复检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2]。其次,举办各类贴近大学生实际的创业培训。创业者的创业故事、创业事迹能够极大地鼓舞大学生,指引他们思考与探索。因此,高校要善于开发、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邀请知名企业家走进校园召开座谈会,使大学生能够接受到一手的、有较强指导意义的创业实践指导与建议。最后,创设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高校要创办多种形式的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邀请当地富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作为大学生的职业导师,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水平、创业能力。

(二)高校要发挥教育优势,挖掘、探索专业课的应用价值

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当发挥自身的优势,尤其是教育优势,不断挖掘、深化专业课程,提升大学生专业教育的实践性,发挥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应用价值,以激发企业的合作欲求[3]。首先,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既要尊重大学生对创业的渴求,又要贴合相关企业、行业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其次,高校以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为落脚点制订教学方案,使大学生毕业后迅速进入角色、胜任企业的工作。同时,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行情、社会需要适时调整教学方案,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促成高校创业教育的迭代升级发展,契合社会和企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需求。最后,高校要组建一支既具有专业能力又具有创业指导能力的“双师型”创业教育教师团队,动员、鼓励专业教师投身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中,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建议和指导。

(三)高校要关注创业教育的价值产出,实现校企双方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双赢

校企协同视角下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和技术支持,也有利于高校培养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大学生[4]。因此,高校应该努力推进校企协同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首先,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这一新模式既要基于企业发展需求实现教学内容、人才培养以及创业实践项目等方面的个性化定制,也要着力强化高校学科资源优势的经济转化能力[5],以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吸引企业的投资,以期改变高校在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被动状态,推进专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其次,在充分考虑人才培养企业适用性原则的前提下,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应用价值,这既有利于获得企业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资源支持,也有利于大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的创业项目,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最后,高校还要主动、常态化对接企业,就创业教育下人才联合培养的形式进行深度探讨与合作。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大学生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大学生之歌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