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时代都市类报纸发展思考

2022-03-13李卉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12期
关键词:都市

李卉

上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各地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都市类报刊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各家都市报无一例外地将民生新闻当成其吸引受众、赢得市场的制胜法宝。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部分传统都市类媒体的新闻产品呈现“碎片化”“浅薄化”等不良倾向。如何在媒体融合时代,续写都市类媒体的辉煌,做出“引领导向、服务大局、鼓舞士气、凝心聚力”的优秀新闻作品,时代是出题人,我们这一代媒体人必须写好这份答卷。

一、都市类报刊的繁荣之基

都市类媒体以贴近都市生活的选题内容,轻松明快的表达风格,以及更强的时效性、服务性、监督性、互动性以及信息综合性等,赢得了广大受众。

一些都市类媒体将舆论监督做到了极致。2003年《南方都市报》发表《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谁为一个公民的非正常死亡负责》等报道,迅速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最终促成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除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2008年9 月11 日,《东方早报》刊发《甘肃14 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一稿,记者简光洲成为“三鹿”的首个“吹哨人”,间接挽救了无数婴儿的生命,也加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出台的步伐。此外,醉驾入刑、车船税修改、卫生部(现改为卫健委)新版《尘肺病诊断标准》的发布与实施的背后,无一例外都是一条条新闻报道在默默推动。

一些都市媒体将服务属性发挥到了极致。以笔者所在城市的湖南《株洲晚报》为例。“晚报百姓情”是该报的办报宗旨,也是区别于“日报天下事”的自身定位。9年前,《株洲晚报》创办“娜妹聊天”栏目,还开办过“寻亲”“社区调解室”“派出所故事”等栏目,将视角对准普通百姓生活,以他们的生活状态、生存状态作为素材来源与新闻视角,在文本写作上,也力求生动鲜活,细节丰富、现场感强。此外,该报坚持多年的为低保户送年货、金秋爱心助学、帮帮团进社区、晚报红娘等公益活动以及相关新闻报道,无不体现着都市类媒体的服务性、公益性。

关注民生、民情和民意,是都市类媒体发展的根基,通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这既是上级单位、主管部门对新闻媒体的要求,也是各媒体适应时代发展的自我要求。

二、地市级都市报在融合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

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由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同行竞争激烈等原因,都市类媒体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部分新闻出现了“猎奇、琐碎、浅薄”等不良倾向。

(一)避免新闻碎片化。一些民生新闻囿于对日常琐事的简单记录。如市民投诉停水、停电、物业服务不到位等,记者接到新闻线索后,到现场简单了解情况、找到当事双方陈述各自观点,采访过程犹如“录音机”,新闻稿件犹如“复读机”,有时连个体问题都没有解决,稿件便以“记者将持续关注”作为结尾。这样的新闻,有现场却没有角度、有记录却没有高度、有事件却没有观点,对题材不加选择,对普遍现象不进行归纳、分析与研判,记者编辑只是日复一日地重复劳动,稿件缺乏建设性和指导性,也就更谈不上社会影响力。

(二)要注意筛选新闻素材。某些新闻稿件,放大吸引眼球的画面、情节,格调偏低,更加无法达到“舆论引导、成风化人”的作用。以某电视台一则案件类新闻为例。警方对市民举报的场所展开扫黄行动,记者全程跟拍采访,可播发出来的新闻稿件中充斥着大量瞄准涉黄场所、人员的特写镜头,新闻播出后,警方与媒体都接到了不少市民的投诉,有的认为这样的新闻格调太低,影响城市形象,有的认为这条新闻存在不良导向,特别是对未成年观众有不良影响。警方内部也开始反思这种让媒体全程参与执法行动的模式是否恰当,在此后的行动中,警方不再邀请媒体参与执法行动,有宣传意向时只以新闻通稿的形式向媒体通报基本情况。一条失败的新闻稿件,不但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媒体形象,也伤害了职能部门对媒体的信任,可谓是“一举多失”。

(三)媒体不得越位。从都市类媒体诞生之日起,“××飞到”“××跑腿”“帮办”类的栏目就层出不穷,在此类新闻中,记者往往不再是中立、客观的第三方,而是成了新闻当事人,有些甚至变成了“调解员”“审判员”,滥用“监督”“曝光”的权力,这种做法是否越位,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媒体不是权力机关、不是职能部门,媒体的责任是记录新闻事件,而不能越俎代庖,成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甚至滥用媒体影响力干预司法、干预行政,形成所谓的“媒体审判”“舆论裁决”,这样的后果是极其恶劣的。

(四)避免信息同质化。如今,地市级媒体,无论是报刊还是电视、广播均开设了微信、微博、视频号、抖音号在内的新媒体平台,但面对同一信息源、用户源、广告源,各平台竞争较为激烈,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媒体资源浪费。

新闻媒体被称为“社会瞭望塔”,新闻记者也被誉为“社会良心”,我们不能忽视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也不能否定都市类媒体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我们更要用积极的方法去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推进都市类媒体取得新的发展。

三、媒体融合时代,都市类媒体的发展策略

2021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媒体融合成了我们这一代媒体人必须写好的“大文章”。

因此,都市类媒体也应顺应时代变化,改变传统发展模式,积极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增加互动方式和参与渠道,让新闻能更加及时准确地反映百姓生活,关注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话题,报道社会热点,弘扬时代精神。

(一)加强议题设置,生产“智库”“智囊”型的新闻作品。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大家的阅读习惯,从纸张、屏幕到PC端、手机端,阅读内容从以文字为主到图文并茂,再到如今的短视频大行其道,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大家的生活,如果我们的新闻产品仍围绕单个事件进行碎片化的呈现,这无疑会淹没在纷繁的信息海洋之中,难以激起浪花、收获影响力。

在任何时代,要做出优秀的新闻作品,必须恪守“内容为王”的准则,只有做出受众喜爱的高品质内容,才能拥有参与竞争的砝码。新时代对新闻媒体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记录者,而是专家型的媒体人。进行采编时,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一事一议模式的简单报道,而要对蕴含内部联系的同类事件进行分析,找出痛点、难点、堵点,寻求破题之策。

以湖南《株洲日报》为例,针对屡见不鲜的小区管理难题,业主、业委会与物业的纷争,记者走访多个现场,分析多个样本,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形成了数十万字的采访资料,在厘清思路、提炼观点后,撰写系列报道《“难搞”的业委会 ——把脉业主自治》,该内容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上级部门来株州调研相关议题时,还特邀本报记者与会进行交流。类似的案例还有不少:围绕近年来株洲各小区在加装电梯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株洲日报》推出《株洲加梯账本里的“急”与“热”》;聚焦全国人大代表、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提出《关于以城市更新助力先进制造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记者广泛查阅资料、采访职能部门、学习其他城市发展经验,撰写《城市更新,舞台属于真正的“闯将”》……这些报道均是“智库”型新闻产品,不但受到读者的认可,相关职能部门也将这些报道作为学习讨论资料。

(二)面对新形势,我们要把做研究和做新闻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谁是我们的用户?用户的习惯和喜好是什么?只有重视样本、重视数据,把握用户的行为特征,才能使内容生产与用户紧密联动。同时,媒体的深度融合不是把内容简单地套上新媒体的外衣,多媒体方式、多技术手段成为必要的融合途径,重塑新闻生产和发布机制,真正实现新闻信息内容的“一次性采集、多媒体呈现、多渠道发布”,才能打造出所谓“爆款”融合产品。例如,荣获2021年度湖南省市州报好新闻奖的《定睛一看,遇见6天未见的妈妈》和《湘东水娃变身记》两篇稿件,前者是记者在深入社区进行抗击疫情采访时,用手机捕捉到的感动瞬间,小姑娘排队测核酸时认出医护人员原来是半个月未见的妈妈,这个作品胜在真情实感,容易引发受众共情,又反映了基层抗疫人员的担当与奉献,孩子透过口罩认出母亲的一瞬间,那种惊喜的眼神与表情,通过视频传达是最恰如其分的,文字描述无法这样直抵人心;后者以水滴为原型设计出水娃的卡通形象,通过水娃的视角来讲述湘江治理、禁止捕捞等工作带来的可喜变化,角度选取巧妙,制作也十分精良。

(三)加强采编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其全媒体素质。全媒体时代对编辑、记者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纸媒为例,以前记者外出采访,一支中性笔、一个采访本、一支录音笔即可,轻装简行,采访后写稿,时间也比较从容。如今记者外出采访,在原有装备之外,还得带上拍摄设备,以及云台稳定器、三脚架、话筒等其他设备,在有人员出镜的前提下,还需要两人以上的团队作战。新闻产品除了在报纸上刊发的稿件外,还要形成依托微信、微博、视频号、抖音号传播的快讯、简讯、视频等新闻产品,工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造成记者的工作量十分巨大。因此,媒体要对记者加强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各种技术手段,同时也要爱护人才,要探索新形势下吸引使用人才、评价激励人才、培养管理人才的有效措施,让各类人才有施展才华的天地。

面对新媒体冲击,我们也要认识到,传统媒体的不少优势是无法拿走的,例如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和新闻策划能力,新闻视角的专业性和新闻档案功能等。新时代,主流媒体只有立足自身优势,同时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拥抱新媒体,加快转型,实现媒体深度融合,才能掌握舆论主导权,使公信力、影响力得到提升。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统筹处理各类媒体关系、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等,要充分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再造传统媒体辉煌。

猜你喜欢

都市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都市度假屋
“内循环”与都市圈
都市独白 都市白领的心声代言系
都市更新之概念
都市更新之概念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