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老年人学习共同体建设
2022-03-13赵洋洋
○赵洋洋
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具有显著优势,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使更多不便于随时参加线下教学活动的老年人拥有更多学习选择。在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辅助下,老年人可通过网络工具轻松学习各类知识,并与他人在平台中顺畅交流。和传统的老年人教育模式相比,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教育方式具有更强可行性,且能够服务于老年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教育方式具有较强生命力,能够支撑老年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学习活动,因而受到老年人的普遍欢迎。教育主体应当持续开发具有实效性、创新性的老年人教育模式,鼓励老年人参与到建设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增强老年人在相关工作中的参与感,同时提升各项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老年人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原则
(一)尊重老年人群体特征
老年人的社会背景、身心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作为成人群体中特殊的一部分,老年人在社会背景、身心状况上的变化都应当得到充分重视。教育主体需将老年人群体的特征视为设计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依据,保证教育模式符合老年人群体的学习需求。老年人群体的特征可分为不同层面,教育主体要全面掌握老年人群体的特征,应当从心理与生理特征两个层面切入。一方面,理解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器官储备能力、系统功能逐渐衰弱的特性。老年人的体能、记忆力、注意力都处于衰退的过程中,正因如此,老年人更加注重身体健康。教育主体在设计课程时需主动扫除阻碍老年人学习的因素,体现对老年人生理特征的尊重。另一方面,老年人的心理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大部分老年人能够感受到自身感知与认知能力的下降,因而经常在学习中产生受挫感。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影响着他们学习、吸收新知识的效率,还会导致他们积累大量负面情绪。教育主体需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中增加更多休息时间,引导老年人缓和紧张情绪,消除学习中产生的疲劳感。减少学习环境中的干扰因素,保证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效率。
(二)满足老年人群体的现实需求
建设老年人学习共同体,应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必须全面考虑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教育课程的内容应当包含准备教育、适应教育、死亡教育等内容。教育主体清晰地认识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在设计教学课程、模式时才能避免出现形式主义问题。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表层需求,二是深层需求。教育主体需从表层、深层需求的角度出发,探究理性与感性结合的知识结构,准确把握老年人群体在不同阶段对理性、感性知识的需求变化趋势。教育主体设计的课程应当能够满足老年人群体的生活、兴趣爱好、心理、身心发展需求,在课程体系尚不完善的当下,教育主体不断扩充老年教育的课程内容,完善教育模式,这对构建老年人学习共同体起到重要作用。老年人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获得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感将显著提升。
二、基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老年人学习共同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基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老年人学习共同体建设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正在阻碍老年人教育质量的提升。明确问题的表现形式,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助于增强教育实效,构建基础扎实的老年人学习共同体。
首先,老年教育机构数量较少,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就目前情况看,在个别经济发达、老年教育需求较大的城市也仅有一两所老年大学,且老年大学容纳的老年人数量并不多,大部分老年人学员为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中大多数的老年人群体没有机会参与到教育过程中。老年大学还普遍存在“一位难求”的问题,现有教育资源远远无法满足老年人群体的学习需求。在统一采用线下教学的前提下,老年大学的教学资源有限,且在疫情背景下,教学过程受到突发事件影响,教育的可持续性无从保证。部分学校尝试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但由于缺乏应用此类教学模式的经验,在教育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老年人无法完全适应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教育主体也没有对老年人进行适当引导。对老年人而言,信息化工具是新的教育元素,适应此类教育元素需要经历一定过程,但教育主体通常为中青年人,对老年人的学习困难感知不够深刻,二者在认知上的隔阂导致老年人教育效率不高。在老年大学师资队伍朝着年轻化方向发展的前提下,教育主体和老年人之间的隔阂逐渐扩大,这对构建老年人学习共同体不利。部分教育主体尝试通过与老年人面对面沟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反馈教育成果,但应用的调研方式相对落后,各类信息无法迅速整合成为调整教育计划的依据。如部分学校采用线下面谈的方式与老年人沟通,老年人在沟通中产生较强压迫感,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教育主体得到的数据不够真实,调整教育方案的过程缺乏现实依据,各项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其次,老年大学尚未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老年人获取教育资源的路径依然有限。部分学校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尝试构建老年人学习共同体,但没有正确认识线上与线下学习资源各自的优势,编辑、整合学习资源的能力有待提升。如部分学校完全接受信息化教育模式,而没有考虑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在短期内改革现有教育方式,老年人适应能力较弱,对信息化教育模式产生抵触情绪。且在完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前提下,教育主体对信息资源的质量不够重视,直接引用网络中已有的教育资源。实际上,许多资源并不适用于教育活动,对老年人而言,理解复杂文字资源的难度较大。教育主体应当对教育资源进行编辑,在了解老年人学习特征的前提下优化学习资源的展示细节,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习资源的应用效率。此外,部分学校对信息化工具的功能不认可,因而在老年教育中较少使用信息化工具和资源。教育主体在观念上将老年人与信息化教育工具对立起来,认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模式并不适合老年人,这导致老年教育模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创新,老年人学习共同体建设更是无从谈起。在这一背景下,教育主体应当主动改变教育理念,关注信息化教育的优势,深入探究线上与线下融合教育的独特优势,发挥新教育模式的优势,增强老年人教育的实效性,为建设老年人学习共同体贡献力量。
最后,老年大学所设课程内容不够丰富,对老年人缺乏吸引力。教育主体没有认识到老年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区别,以专业课为核心设计课程体系,教育内容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够密切,许多老年人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学习缺乏动力。同时,老年人所学的知识并没有对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起到直接作用,越来越多老年人对教育内容产生质疑。对大多数老年人而言,学习复杂的知识并提升学习水平并非学习的最终目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使知识服务于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才是他们学习的终极目标。但从目前老年大学设计的教学课程看,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部分学校尝试开发具有应用特征的课程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由于对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研究不够深入,或是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的具体应用方式理解不够深刻,教育实效薄弱。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下,教育主体对新教育模式的研究深度直接影响其教育效果。线上线下教育模式和信息化工具有着密切联系,而在新时代,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信息工具,教育主体应当挖掘老年人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场景,整合这些场景中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据此开发新课程,体现课程内容的应用价值。
三、基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老年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路径
(一)更新课程开发理念
教育主体应当持续更新课程开发理念,将具有实践意义的教育理念融入课程体系中,使课程体系朝着适合老年人学习需求的方向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和单一的线下教学或单一的线上教学都有显著区别,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依托网络平台创设的虚拟空间,以视频课件等形式在现实的教育空间中组织教育活动,完成传授专业知识的任务。教育的资源可能来自线上或线下,教学空间没有明确界限,这种更加多元、自由的教育模式能够给老年人提供更多学习选择。老年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内生动力更强。对老年人而言,学习的内容与兴趣同样重要。在轻松的氛围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境界不断提升,交友范围也随之拓展,这对解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也起到重要作用。教育主体将“以人为本”视为老年人教育的原则,关注老年人的生存困境,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解决老年人面临的生存困境。各类教育课程遵循“按需设课”原则设置,将面向老年人的学习课程设计为线上线下融合课程、线下课程与线上课程三种形式,引导老年人依据自身学习需求选择学习方式。发挥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开展小班化的教育方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与社交需求。部分老年人由于退休等原因,人际关系逐渐弱化,小班化、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方式能够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交环境,帮助老年人重塑社交关系网络。随着多样化课程的开展,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愈加丰富,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有趣。
在开发具体课程时,教育主体应当关注老年人学习课程和普通教育课程的区别,在应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将信息化、科技化元素引入课程体系中,使老年人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学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如在开发艺术类课程时,通过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组成学习的小班,5到10人为一个小班,拥有共同艺术爱好的老年人可一起学习插画、贴画、布艺等课程。老年人在学习过程中丰富日常生活,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审美品位。为激发老年人了解艺术课程、学习艺术课程的热情,教育主体可设置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老年人制作的艺术作品。老年人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他人审美品位,并通过评论等方式参与学习活动。老年人在学习中感受到趣味性,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参与感、体验感。再如,学校可设计技能应用类课程,从老年人的现实生活出发,设计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内容。如今,许多老年人喜欢用手机等工具记录现实生活,学校可推出《生活摄影》《手机与生活》等课程,解决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此类具有实用性的课程能解决老年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老年人可通过此类课程感受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与现实价值,学习的可持续性更强。
(二)创建统一线上教育平台
创建统一线上教育平台有助于聚合老年人学习资源,汇集老年人学习数据,更全面地分析老年人的学习状态与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服务。区域内老年大学可协作建设线上老年大学平台,为老年人应用“指尖上的大学”学习服务。结合线上教育平台的特性开发多种精品课程,课程以“微课”为主要形式,内容精练、时间短,能够满足老年人日常学习需求。教育主体还可依据老年人的学习特征对教育资源进行调整,注重对学习资源在细节上的改造,提升各类资源的针对性。如适当放大学习文档的字体,便于老年人查阅。再如,在学习文档中增加更多图片、视频等元素,减轻老年人的阅读负担,方便老年人理解的文档内容。文档内容应当和线上课程的内容紧密联系,富有内在逻辑的学习资源有助于老年人建立完整的学习框架,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据调查,当前,许多老年人教育线上平台相对封闭,老年人在此类平台中缺乏沟通,教育资源也无法在此类平台顺畅流动。教育平台设计的教育内容缺乏层次性,教育内容没有做到及时更新。从各类资源呈现的形式看,不同平台存在字体较小、页面设计复杂、颜色杂乱等问题,设计者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审美需求、身心需求,这部分平台的使用率较低,老年人在线上教育中的参与度也不高。线上教育平台的设计主体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在深入研究老年人教育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作用构建高水平线上教育平台。不同区域老年大学协同建设的线上教育平台应当具有一定差异性,能够体现区域的文化特征、发展需求。为保证线上教育的实效性,教育主体应当充分挖掘新的老年人教育资源,同时,将线上平台中不符合老年人学习需求的落后资源删除,减轻老年人筛选学习资源的负担。
建设老年人线上教育平台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效整合、使用教育资源是成功建设老年人线上教育平台的重要前提。老年大学与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在建设老年人线上教育平台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一方面,老年大学需整合教育资源,对老年人教育信息进行深度分析,提出建设线上教育平台的完整方案,在建设方案中体现老年人的现实教育需求。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收集老年人群体对线上教育平台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沟通桥梁的作用,将收集到的信息反馈给教育主管部门与教育资源的创建者。
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给予学校更多物质、政策上的支持,通过增加在老年大学中的投资促进线上教育平台的建设。大部分老年大学并不具备高水平技术人员,政府可发挥自身聚集人才资源的优势,吸引更多优秀技术人才参与到建设线上教育平台的过程中。过去,许多老年大学尝试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改革,但受限于教育资金规模,在完善学校信息化教育基础时受到阻碍。如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增加在老年大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在老年大学建设起完善、通畅的信息网络,给老年人带来良好的信息化教育体验。
同时,对传统的教育环境进行改造,如对老年大学的教室进行改造,使教室的结构布局更能适应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要求。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下,老年人以小组为主要学习单位,因此,教室布局应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整,为老年人在课上讨论、学习提供便捷条件。为激发老年人参与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热情,地方政府还可出台激励政策,给予参与教育的老年人一定程度的物质支持。老年人参加线上线下融合教育解除了后顾之忧,在学习中才能更加投入。在老年教育办学规模逐渐扩展,教学模式产生变化的背景下,学校需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开辟新的教育成果反馈渠道,利用线上与线下渠道广泛收集老年人对新教育模式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加快建设老年人学习共同体的进程。
(三)应用多样化教育策略
老年群体是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且这一群体具有显著特征,明确老年人教育的定位对建设老年人学习共同体起到重要作用。教育主体应当基于对老年人教育定位的正确认知,应用多样化的教育策略构建老年人学习共同体,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应用在教学的全过程,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首先,老年人受限于自身年龄、所处环境等因素,通常缺乏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渠道,教育主体可使用参与协商式教学策略,增强老年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并将线上工具应用在开辟多元沟通途径的过程中。参与协商式的教学策略能够使教育主体和老年人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组织与实施工作的有效性。教育主体和老年人处于平等的沟通地位,协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老年人群体对教育主体产生强烈的信任感,愿意在沟通过程中反馈真实问题,这对教育主体改进教学方案起到重要作用。人际交往是人的重要特征,老年人群体喜欢面对面沟通,并以群体为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在参与协商式教学策略中,老年人拥有自主选择沟通对象参与群体交流的权利。在沟通过程中,老年人会产生自我价值感,这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起到重要作用。在线上工具的辅助下,教育主体可迅速收集规范化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具体的教育方案。老年人在应用手机的过程中产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感受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这对提升老年人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如今,部分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设计开放式问题,引导老年人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意见和看法。老年人结合线上教育资源,在线下和他人沟通交流,在沟通中感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产生较强的成就感,学习的持续性显著增强。
其次,教育主体可尝试采用自我管理型教育策略构建老年人学习共同体。50岁到60岁的老年人普遍愿意花费时间参与学习活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具有系统化特征,老年人参与学习的意愿更强。教育主体可采用“三管”模式进行教学管理,主要包括线上管、线下管与课堂管,这种管理方式强调激发老年人的自我管理意识。同时,要求教育主体及时督促老年人学习,将教育计划详细记录在教学进程表中,引导老年人通过合理的学习规划约束自身行为。在应用“三管”模式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过程中,教育主体应当对照教育标准做好细节管理工作,将老年人在课堂中的表现、反馈记录在册,为调整教育细节提供依据。
最后,教育主体可采用学分累积式教育策略,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模式,依托各个地区的老年人教育平台资源,结合线下课堂的教育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建立起学历与非学历活动之间的桥梁,通过学分认证、学分累积等方式统计老年人学习状况,对符合学习资质且获得一定学习成果的老年人颁发学历证书与课程证书。在设计课程内容与具体的课程体系时,对各个模块进行专业化、模块化管理,增强教学管理效率。随着学分累积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老年人的学习成果逐渐量化,老年人可依据累积的学分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老年人还可依据量化学习成果评估教育主体的教学能力,寻找适合自身的学习路径,并为构建学习共同体贡献力量。
(四)创新教育资源评价方式
培育老年人现代化学习的习惯,必须创新教育资源评价方式,促进老年人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并推动老年人身心的健康发展。传统老年教育模式以学科为中心,老年人通过学习具体的学科知识提升知识文化水平。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成果反馈渠道,老年人难以及时评价自身学习状况,部分教育资源也因此没有得到高效利用。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下,不同主体都可以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并通过评价体系反馈老年人的现实学习需求,修正并改进原有课程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在评价过程中,教育主体应注重应用老年人常用的社交平台,定期在微信等平台发布课程评价小程序,向老年人详细讲解评价的方式及小程序的应用原理,引导老年人对所学课程进行自主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多样化的,包含对教学理念、模式、课程体系等教育要素的评价。教育主体还可应用线下小班化的评价方式组织各学习小组成员讨论近期学习成果,鼓励老年人在轻松的氛围中表达对教育方式的意见和建议,讨论对建立老年人学习共同体的看法。
综上所述,构建老年人学习共同体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是加快这一进程的重要动力。教育主体应当汇集有助于老年人教育发展的因素,通过完善教育模式、政策体系等方式提升各类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发挥教育资源的综合效用,为构建完善的老年人学习共同体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关注老年人群体的学习反馈,及时总结教育经验,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方案,响应老年人群体的学习反馈。随着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完善,老年人将享受到更加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老年人学习共同体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