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丁型冠状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2022-03-13张凤丽
张凤丽
(商丘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商丘476000)
猪丁型冠状病毒病是由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源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腹泻、呕吐脱水和对哺乳仔猪高致死率为主要特征。 该病易与其他猪病混感或继发多种疾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危害。 现就该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作一个简要探讨,希望对防治该病有一定的帮助。
1 病毒学特征
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为不分节段的单链正股有囊膜的RNA 病毒,基因组的组成和排列与其他冠状病毒类似, 呈典型的冠状病毒形态。 该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120~180 纳米,包膜上有典型的“皇冠” 状刺状凸起结构。 冠状病毒基因组是RNA 病毒中最长的,而PDCoV 是已知基因组最小的冠状病毒,约为25.4kb。
PDCoV 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在60℃的环境下30 分钟 或50℃中1 小时可失活, 病毒经酸处理后稳定性有所下降,对氯仿不敏感。 该病毒在25℃环境下,可在饲料及原料中存活约21天,21 天以上病毒存活量有所减少。
PDCoV 可用猪睾丸细胞(ST)和猪肾上皮细胞(LLC-PK1)进行分离培养,通常该病毒分离培养较困难,需添加胰酶、胰腺酶等,细胞病变表现为变圆、聚集,最后脱落。
2 流行特点
冠状病毒是一类可引起人兽共患的RNA病毒,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其宿主谱广泛,包括人、鼠、猪、猫、狼、鸡、甚至蝙蝠、穿山甲、果子狸、鸟类等。 常引起动物和人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丁型冠状病毒多为鸟类冠状病毒, 极少数也可感染哺乳动物,如猪丁型冠状病毒。
PDCoV 最早于2012 年发现,2014 年由Hu等利用猪肾细胞(LLC-PK1)和猪睾丸细胞(ST)成功从腹泻猪仔猪的病料样品中成功分离出PDCoV OH-FD22 株。PDCoV 可感染亚洲豹猫和中国白鼬獾群等, 但是猪是目前感染后唯一有发病临床症状的动物。
病猪和带病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PDCoV 大多情况下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粪-口和非生物媒介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也可通过粪便和呕吐物等经呼吸道传播, 且存在地方流行特征。
PDCoV 可感染各品种和日龄的猪, 通常哺乳期仔猪尤其易感, 临床发病仔猪的死亡率为30%~40%。PDCoV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呈现明显的季节, 冬春季节是该传染病的高发季节,PDCoV 可单一发病或与其他猪冠状病毒(PEDV、TGEV)或轮状病毒(RV)等混合感染。
3 临床症状
不同品种、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临床表现呈一定的差异性。 5~21 日龄的哺乳期仔猪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最为严重,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机体消瘦、被毛粗乱等临床症状,胃肠症状明显,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呕吐、水样腹泻,若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部分仔猪会因为严重脱水而死亡。 个别仔猪感染后虽然耐过但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食欲下降,最终变为僵猪、架子猪而被淘汰。
成年猪感染后只表现出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等轻微的临床症状, 不显现特征性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一过性的腹泻,食欲不振,没有明显脱水现象且死亡率较低, 经一段时间后可不药而愈,但会影响其生产性能。
不同PDCoV 毒株感染仔猪后产生的临床症状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发病时间、发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症状持续时间都因仔猪感染病毒毒株的不同而有差异。
4 病理变化
通过对感染PDCoV 的仔猪进行解剖后发现,病变主要在小肠,尤其是空肠和回肠,肠壁变薄呈透明状,肠内充气、充血、积聚大量黄色液体,胃内装满了尚未消化完全的凝乳块、胃底出血。 小肠黏膜充血、出血、肠系膜呈索状充血。感染严重时胸腺萎缩、胰腺萎缩、胸腔积液、肺脏出现明显的病变,其他内脏正常。
组织学损害包括急性、弥漫性、萎缩性肠炎及盲肠和结肠表面上皮细胞轻度空泡化。 胃内壁柱状上皮细胞及小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肺部引起轻度间质性肺炎。 小肠的每个肠段均出现肠绒毛萎缩并伴有脱落, 其中回肠的病变最明显。
5 鉴别诊断
猪丁型冠状病毒通常与其他猪冠状病毒(PEDV、TGEV)或轮状病毒(RV)等混合感染,且临床症状相似,并常继发高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或魏氏梭菌等, 表现腹泻综合征的症候群, 因而在腹泻疫情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解剖中容易混淆误诊。 需要通过实验室进行精准诊断,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损失,PDCoV 抗体检测方法尚未得到很好的验证,所以最好进行抗原检测,病原分离鉴定要求高,耗时长对临床疾病的检测不实用,相对而言分子生物学方法是最适合PDCoV 临床疑似病例的检测方法, 目前有普通RT-PCR、 巢式RT-PCR、 荧光定量RTPCR、LAMP 法等。 进行病料检测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病料样品,对急性发病期的猪可选择新鲜的粪便或唾液样品进行检测,从死亡的猪只采集空肠或回肠内容物尽快送实验室检测。
6 综合防治措施
6.1 治疗措施
6.1.1 及时隔离消毒
当养殖场一旦出现呕吐、 腹泻等症状并诊断为该病后,需要猪场工作人员及时进行隔离,避免疫病范围进一步扩大。 做好病猪的单独隔离养殖,加强对整个猪群封锁。 对病死猪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措施,养殖场病情控制之后对整个区域进行一次大消毒,并对于慢性发病病例应该及早淘汰,以降低经济损失,防止该种病例持续向外排毒。
6.1.2 对症治疗
针对该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确诊后只能对症治疗,对患病仔猪需要科学的进行护理,如及时服用收敛止泻药,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抗菌药物等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为防止腹泻导致的脱水,还需配合复合维生素、铁、硒和口服补液盐维持正常的电解质酸碱平衡, 也可使用干扰素、鸡卵黄抗体等特异性抗病毒治疗。 另外供给大量清洁饮水和易消化饲料,一般都可收到良好效果。
6.2 综合预防措施
6.2.1 要做好种猪和引种管理。 对种猪进行单独管理,做好种猪场的相应疫病防控和管理工作,避免种猪场成为疫病的温床。 加强对引进猪的防疫检测和隔离观察,为保障安全,隔离期需要大于40 天,隔离检测之后,才能够将其与其他猪群进行混合养殖。 若发现引进猪已发生该病或者携带病毒,需要继续进行隔离饲养并进行病原检测,若无法达到养殖标准,则需要将其淘汰。
6.2.2 做好猪场饲养管理。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控制生猪密度,适当通风换气,保持清洁卫生和干燥,避免温度骤然升降。 给予饲喂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与抗病力。应对粪便集中处理,避免细菌或病毒孳生,杜绝无关车辆及人员的随意进出,不对生猪进行不必要的混群或转群。 冬春季节气温变化幅度较大,注意保暖,产房和保育舍保持适宜温暖和湿度, 减少各种应激反应。
6.2.3 制定严格的消毒措施。 定期对整个养殖环境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轮换使用消毒剂。待同批生猪全部出栏,第一时间冲洗猪舍,达到彻底消毒的效果,猪舍消毒7 天后,生猪才能进猪舍。 做好母猪身体、乳房的消毒,为仔猪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防止其与病毒接触。
6.2.4 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采取早期补料,逐步断奶,白天母仔隔离,夜间母仔同群,最后留仔去母,保持断奶前的饲喂方法和次数,定时定点饲喂猪群,逐渐更换饲料,及时调整饲料配方; 及时去除料槽中剩余的饲料, 避免饲料霉变。 可在仔猪饲料中适当添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复合酶制剂及微生态制剂等,增强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6.2.5 加强猪群疫病监测。 猪群疫病监测是预防产房仔猪腹泻的重要措施, 因此猪场制定科学合理的疫病监测程序, 加强猪群的疫病监测工作。 猪群的疫病监测一般可分为两种,抗原检测和抗体监测, 抗原检测一般是在猪群发病和疑似发病时对猪群进行抽样检测, 根据发病猪和疑似猪的临床症状进行PDCoV 和其他病原检测,对该病的预防具有针对性。 抗体监测主要是定期对注射了某些疫苗的猪群进行相应抗体的检测,掌握猪群的抗体产生水平,持续优化免疫程序,不断提高免疫质量,目前尚无针对PDCoV 的商用疫苗,但是可以监测其他病原抗体水平,确保猪群整体健康。
7 结语
猪丁型冠状病毒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导致仔猪腹泻、呕吐和脱水的肠源性冠状病毒,常与其他猪冠状病毒(PEDV、TGEV)或轮状病毒(RV)等混合感染,在诊断过程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 流行病学及实验室诊断等手段进行确诊。 目前尚无针对PDCoV 的商用疫苗和特效的治疗药物,该病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进行管理。 在饲养过程中要做好种猪和引种管理, 做好猪场饲养管理, 制定严格的消毒措施,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加强猪群疫病监测,可以有效降低养殖过程中该病的传播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