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蚌埠市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情况分析与思考

2022-03-12蚌埠市科技情报所

安徽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科技奖蚌埠市长三角

文/李 远(蚌埠市科技情报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高度关注科技创新,明确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十四五”开局之年,蚌埠市坚持创新驱动,奋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也是促进科技创新体系发展,打造新兴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加速器。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省科技奖”)获奖情况,是地方最新科技创新成果的直观体现。运用SWOT 分析方法对蚌埠市省科技奖获奖情况进行分析,系统地厘清其在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形成促进蚌埠市省科技奖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相关概念

1.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是为了奖励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技术开发、技术合作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个人或者单位,根据《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设立的奖项。

2.SWOT 分析法

SWOT 分析包括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也称道斯矩阵或态势分析法。通过将研究对象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种因素直观地列举出来并进行系统分析,可以有效帮助研究者准确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特点并做出合理决策。

二、 蚌埠市2011—2020 年省科技奖获奖情况分析

1.获奖情况总体分析

2011—2020 年,蚌埠市省科技奖获奖项目共计125 项,其中一等奖9 项,占比7.2%;二等奖40 项,占比32%;三等奖76 项,占比60.8%。按年份分析,2012年和2015 年获奖项目数均为8,是2011—2020 年获奖项目数最少的年份;2019 年获奖项目数为26,是2011—2020 年获奖项目数最多的年份(表1)。

表1 蚌埠市2011—2020 年省科技奖获奖项目数(项)

2.获奖项目第一完成单位类型及领域

蚌埠市2011—2020 年省科技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单位主要有医院、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四种类型。其中,医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为11 项,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为16 项,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为42 项,科研院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为56 项,占比分别达8.8%、12.8%、33.6%、44.8%。获奖项目主要分布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27 项)、蚌埠医学院(15 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 项)。获奖项目涉及硅基新材料及工艺、生物基新材料及工艺、电子信息、医疗卫生、生态环保、水利工程、精细化工、生物制药、工程机械、建筑工程、农业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产业领域。

三、蚌埠市申报省科技奖的SWOT 分析

1. 优势分析(strengths)

(1)科技创新资源丰富。蚌埠市汇聚了4 所本科院校,4 家中央驻蚌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资源相对丰富,在省内仅次于合肥市。蚌埠市2011—2020 年省科技奖125 个获奖项目中,由高校、医院、科研院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共计83 项,占比达66.4%。其中,一等奖获奖项目主要分布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5 项)、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4 项)。

(2)特色产业体系完善。蚌埠市2011—2020 年一等奖获奖项目共计9 项,其中涉及硅基新材料新技术、工艺流程优化、生产制造设备及应用等项目4 项,占一等奖获奖项目比例44.4%。蚌埠市硅基产业体系持续完善,体系涵盖以玻璃制品为主及其延伸的应用领域,包括太阳能发电用玻璃、显示玻璃、建筑玻璃等。同时,蚌埠市生物基产业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以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脂、呋喃聚酯、塑木复合材料为支撑的“三聚一塑”产业发展体系。不断完善的产业体系,推动硅基、生物基产业创造出更多创新成果,为蚌埠市省科技奖项目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产业基础。

2.劣势分析(weaknesses)

(1)创新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科技创新资源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1]。这种物质基础主要包含科技活动中所需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经费投入、科研设备、科技服务等。企业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对科技创新资源有大量需求,但蚌埠市科技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央驻蚌科研院所,2011—2020 年蚌埠市省科技奖一等奖第一完成单位全部来自中央驻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共享不充分,科技创新资源的“马太效应”凸显,没有形成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在研发实验活动中能够掌握和利用的科技创新资源不足,制约了其在研发实验和产品优化升级中的发展。

(2)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优质科技服务在促进省科技奖项目质量提升中具有重要作用。蚌埠市科技服务主要依托于市科技情报所、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但随着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各类科研主体的科技需求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科技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省科技奖推荐申报过程中,尚未形成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服务机构数量不足、种类不全,科技服务模式单一、供给不足,缺乏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科技咨询服务机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知识产权评估和法律咨询机构等,这对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化带来了不利影响。

3.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1)发展特色产业政策环境良好。“十四五”时期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期。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作为蚌埠市特色产业,具有绿色、低碳、可再生循环等特点,顺应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蚌埠市正着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良好的政策环境为蚌埠市特色产业提供了融合发展机遇。

(2)战略叠加促进科技产业发展。蚌埠市拥有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多重战略叠加优势。这些条件为蚌埠市加快开放步伐、加速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蚌埠市深度参与中部崛起、“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四大国家战略”,战略叠加效应凸显,为蚌埠市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4.威胁分析(threats)

(1)经济下行压力阻碍科技创新进步。科技与经济相互制约,科技进步会促进经济发展[2]。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加,导致企业在科技创新当中的内在动力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科技创新的进步。“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而深远。外部环境复杂,经济全球化进程遇阻,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创新的进步与发展。

(2)长三角地区之间的优质资源竞争加剧。蚌埠市科技创新资源在省内具有相对优势,但与长三角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研发设备资源、科技服务资源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短板。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各地对于优质科技创新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防止优质资源流失,加快科技创新资源的综合汇聚、整合优化、高效配置,是蚌埠市科技创新体系发展所要面对的全新挑战。

四、促进蚌埠市科技项目质量提升的建议

1.优化省科技奖申报流程

一是制定问题清单。在省科技奖申报工作准备阶段,向申报单位提供往年省科技奖提名书填写的问题清单,指出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给予具体指导。二是开展交流分享。在原有省科技奖申报工作培训会基础上,组织申报单位开展提名书填写经验分享交流活动,鼓励获奖单位在申报单位中分享经验,加强申报单位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三是完善沟通机制。通过建立统一的沟通平台,畅通政企之间、申报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沟通效率,保障申报单位及时获取所需信息。

2.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建设系统化科技服务体系。打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为各类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更加优质的科技服务。加快引入专业化科技服务人才和机构,尤其是科技咨询服务机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知识产权评估与法律咨询机构等。二是建设科技服务相关配套措施。加快制定并实施与安徽科技大市场相适应的科技服务配套措施,推动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知识产权评估与法律咨询等服务集成化、市场化,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科技服务体系,为各类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更加便捷化、专业化的科技服务。

3.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一是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承接长三角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鼓励引导各类科技创新主体与长三角发达地区开展深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二是加快安徽省科技服务平台与长三角发达地区的共建共享,深度融入长三角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一体化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率。三是积极吸纳长三角发达地区先进发展经验,创新蚌埠发展模式,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强化区域创新联动。

猜你喜欢

科技奖蚌埠市长三角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夕阳赞歌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水中卫士